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知秋

特别讨厌一说话就有意无意给人"添堵的人。<br><br>所谓给人“添堵”,就是一说话就成心寒碜别人、非呛着别人、踩着别人、挤兑着别人的那种,有瘾似的,不那样就找不到存在感似的。<br><br>就,全世界没他她能看得上的,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抑或自大。<br><br>比如最近,常看到、听到一些所谓的名人、在美篇里就一些拿不到桌面上来说的事私底下拉帮结派,大放厥词。别人美篇里资料是男性,在现实生活中是女性、别人美篇里资料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是男性、别人美篇里资料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是男、女性,别人美篇里资料是男性,在现实生活中是男、女性。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存在。干嘛呢!你玩美篇就是以弄清这个为目的?这怎么啦,有碍你了吗?别人怎么样要给你汇报吗?你这样给别人“添堵”的同时,你的资料是公开的吗(姓名、性别、头像、族别、单位、电话)?真是岂有此理。<br><br>也常看到一些所谓时尚博主,动不动就用所谓“专业审美”、所谓“专业眼光”,逮谁糟蹋谁,举凡触目所及,各种类型的普通人均被他们贬得一无是处,也许是磕碜别人的化妆,也许是嘲讽别人的穿着,也许是笑话别人的气质、容貌等等。<div><h3><br></h3>攻击角度不一而足——或是经济实力,或是社会阶层,或是眼界见识等等。<br><br>常见句型:没救了、再怎么改善也没用.....<br><br><h3>典型的时尚界长舌妇,一言一行都是穷人乍富、小人得志,穿个马褂能当龙袍那种。</h3></div> <h3>就知道有个造型师,有事没事挤兑自己的粉丝,不同看法是不允许有的,稍微提出质疑就会被骂成SB。<br><br>说实在的,专业领域里,外行的看法和质疑大多都会显得缺乏基本常识,但如果所有专业常识都被外行掌握、并融会贯通,那内行吃谁去?内行赚的不就是专业的钱么。<br><br>内行当然可以猖狂——有资格嘛,有多年的专业训练托底嘛。<br><br>但以多年专业修为做资本,便肆无忌惮碾压外行,就真的挺没劲,也没教养。<br><br>毕竟,时尚穿搭这种行业,专业性并不是特别强,门槛很低,闹来闹去也无非像雾像雨又像风朝花夕拾而已,一边是业界大佬说什么时髦什么就时髦,一边是百花齐放萝卜青菜各有所爱。<br><br>所以,“吹大梨”之前,先往上看看,真想猖狂的话,就去闪闪发光的同行面前猖狂,乘风破浪地猖狂给所有敢比肩、敢叫板的人看,到底也算狂得有的放矢。跟外行面前,就算了吧,完全没有可比性。<br><br>如果外行因为信服你的资质,所以诚心咨询请教,您愿意普渡众生的话,不妨从专业角度,量体裁衣适度给出针对性、建设性意见。</h3><h3><br>要是自觉没那个闲心也没那个义务,懒得搭理就别搭理,反正您的审美水平也并非不可撼动、以及并非无可挑剔。<br><br>但闲着没事看谁穿搭都是“灾难”、都是“事故”,然后冷嘲挖苦个没完,就太夸张了,也实在太爱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了。尤其拿自己专业范畴内源源不断推陈出新的可利用资源,平白去奚落根本不相干谁谁谁的个人衣橱品位和个人购买力,简直倨傲得毫无道理,同时势利得彻底暴露人品底线。<br><br>老话说:出言有尺,戏谑有度。做人呢,还是低调点好,谨言慎行,不然很容易风大闪了舌头。<br><br>尤其作为纯粹的旁观者,如果人家并没主动征求您的意见,您的“专业”看法和审美,再怎么自以为高大上,也真的屁都算不上。<br><br>而审美本身固然有千百年的淘洗沉淀提纯过程,有普世意义上的红线标准,但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法律规定穿红着绿或者搭配不协调就没有存活的必要,就非得接受无干人等的说三道四。大家各活各的,人家穿什么样儿碍着您哪根筋疼了?得亏您就一时尚博主,这要是第二个希特勒的话,是不是想以您的审美标准再来一次种族清洗呀?</h3> 不过,看了一段时间后,觉得那些粉丝也是犯贱——人家那么不待见你,干嘛还那么不离不弃热脸非贴冷屁股呢,他她又不给你发工资,天天供祖宗一样去找骂,怎么想的?也是不懂。<br><br>记得有这样一句话——<br><br>行业过度依赖KOL(KOL:关键意见领袖。 基本上就是在行业内有话语权的人,包括在微博上有话语权的那些人。)也很病态,大家都失去了自我的审美、认知、判断,特别是一些需要很多个性与个人理解的行业。KOL的话语权过大,并不是什么好事。一直觉得,一些所谓“分享”,并不需要被看得很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感觉还是应该排在第一名。<br><br>觉得说的极是。<br> 反过来呢,非专业的人也别学了几招三脚猫的功夫就成天惦着“招欠”,就有事没事去到专业人士面前指手画脚横挑鼻子竖挑眼。<br><br>我说的是各种专业。<br><br>之所以说“术业有专攻”,真不是单凭谁的“自以为”,就能随便参透精髓的。<br><br>尤其是一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行业。<br><br>就像以前网络上流行的有关建筑设计师们对“甲方”的吐槽段子——甲方不懂装懂,一份设计图纸,今天一拍脑门儿改这里,明天心血来潮改那里,改来改去,自己挖的坑早晚自己填。<br> 建筑设计我不懂,不敢多说,还是举个比较有发言权的例子吧:<br><br>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说起有人第N次去消防审批部门审批施工方案,结果又是无功而返。遂哭丧着脸吐槽说“就差下跪哀求了”。<br><br>听着是不是有点“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的感觉?但实际上真不是。<br><br>行有行规,消防安全检查每个环节都有硬性指标规定——<br><br>比如,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层时,应符合相关规定:一个室厅面积不宜超过400㎡,一个室厅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等等......<br><br>比如,影剧院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影剧院礼堂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等等.......<br><br>只讲人情、不讲规则和专业参数的话,一旦有个闪失,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责任谁来负?<br><br>人命懂不懂?别光知道火灾之后追责,追消防安检的责,怎么不想想当初报批的时候、自己是怎样百般取巧蒙混过关来着?<br><br>你要问我是不是也在这里信口雌黄不懂装懂?呃,岂敢,咱不是那种人,姐姐我实打实参加过消防专业培训、有如假包换的从业资格证书。现在不有个说法是“斜杠青年”么?我稍微偏一下,勉强算得上初级斜杠中年吧。<br> 说到这里,又想起前两天旁观一场网路争吵。大致是关于“编辑有没有权利删改作者稿件”。<br><br>不才我也是做过3年期刊编辑、8年电视记者、编辑、10年专和各种编剧打交道(也可以说是挑刺)的影视制片人,所以,不管是站在编辑的角度,还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其间各种辛酸复杂体会悉数领教到极致。<br><br>所以,我觉得编辑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来自作者和上司以及行业政策的夹板气每天都要承受,但为了五斗米想不折腰也难。那种状态,某种程度上特别像夹在婆媳关系中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一众小男人们。说白了,编辑就是被人呼来唤去的工具,为人做嫁衣裳的工具,既是为作者做嫁衣裳,也是为刊物做嫁衣裳,做好了,名利都是别人的,辛苦都是自己的。看完上司脸色、接着看作者脸色,半点自主权都没有。<br><br>反过来,站在作者的立场,当不再需要靠写字为生,因为骄傲,因为不愿意再接受自己的文字被各类水平参差的大小编辑们奉命随便刀斧,也因为对各类刊物所谓“风格”、“类型”等等制约不感冒,所以,后来的写字,便只肯自娱自乐,比如玩玩美篇......而无意再到任何刊物面前委曲求全。<br><br>拉拉杂杂说这么多,是想说明:前面提到的那些个网络争吵,妄想借助诸多言不及义的“我认为”、而最终吵出个子丑卯酉来,简直不可能。专业角度不同,利害关系不同,换位思考无异于痴人说梦。<br><br>争吵双方谁对谁错真没那么泾渭分明,各有各的说得过去的道理。大不了“买卖不成仁义在”。<br><br>我想说的其实是:那些跟着瞎起哄的外行粉丝,真的,越看越让人无语凝噎.....替做编辑的难过,替作者难受,替式微的、虎落平阳的媒体人和媒体行业悲凉。<br><br>一个人的专业修为,磨砺到一定程度,往往都是要经历无数次摩擦、碰撞、乃至血肉模糊。<div><h3><br></h3>质变前的量,游刃有余之前繁复的铺垫与积累,都不是凭空得来,也非一蹴而就。<br><br>真不是说会用电脑打字、会发点短句博文、就等同了然所有写作者和媒体编辑的深浅难易.....就粉丝们那点外行浅见,正经驳斥吧,都不知从何说起。再者说,又不是学术探讨,也不是专业授课,根本没有对话基础。何况,所有内行门道都是付费才有输出的;可,不驳吧,眼看一群不着四六的人在那里驴唇不对马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把写字这种事情弄得那么乌烟瘴气,你要说,作为一个曾经的从业者也好、至今的把玩者也罢、一路旁观下来、心里丝毫不觉得堵心?怎么可能?更遑论当事双方。<br></div> 郭德纲说过,内行要是和外行去辩论那就外行。<br><br>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br><br>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br><br>我的意思是说,能有滋有味吵起来的人,起码应该段位接近、旗鼓相当。如果作为外行想去质疑碾压别人,却压根没有这个实力,全凭想当然,最后难免纠缠在一起,成了不怎么好看的一锅粥。<br><br>外行给添堵也就罢了,本是同根生的文化人互相添堵,就实在太没必要了。大家都是敬惜字纸的人,互相伤害,互相拆台,何以至此......白白让人看笑话罢了。<br><br>总之,所有的游戏都有相应的游戏规则,规则范围内,每个人最好还是各安天命恪守本分,谁都一样、甭老惦着随意指指戳戳的,即便隔着网络也不行——能捧场就尽量捧场,不对心思的话,各奔前程就好。<br><br>都少说几句。<br> 其实日常生活里热衷给别人添堵的人也不少——<br><br>喜欢一说话就给别人添堵的人,一般总有蜜汁自信,总是觉得自己鹤立鸡群超凡脱俗。也许人不坏,但就是特别有优越感。不张嘴则已,一张嘴肯定、从来都是“揭短”——完全不管是不是真能称得上“短”——能直接把人堵得一愣一愣的。<br><br>“揭短”揭得有道理好歹也能让人服气,但实际上百分之九十揭得不伦不类以偏概全。<br><br>比如自己瘦笑话人家胖的,自己头发多笑话人家头发少的,自己白说人家黑的......<br><br>怎么想的呢.....<br><br>好吧,其实,就连我写这个,也是多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