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那天游天坛

琴香

<h3>今天是用秋季的五彩斑斓和丰硕的果实迎来了冬季的到来——今日立冬(1时24分)</h3><h3><br></h3><h3>天坛北天门<br></h3><h3><br></h3> <h3>金黄色银杏树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绚丽。</h3> <h3>金黄色银杏叶与古建红墙相掩映,焕发异彩。</h3> <h3>游客进入北天门仿佛行走在“黄金走廊”。</h3> <h3>祈年殿位于北京天坛的北部,前身为大祈。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br></h3> <h3>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h3> <h3>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h3> <h3>回音壁</h3> <h3>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h3> <h3>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h3> <h3>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h3> <h3>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h3> <h3>圜丘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h3><h3><br></h3> <h3>圜丘台中心是一块呈圆形的大理石板,称作天心石,也叫太极石。从中心向外围以扇形石。上坛共有九环,每环扇形石的数目都是“九”的倍数。一环的扇面石是9块、二环18块、三环27块,……九环81块取名九九。中层坛从第十环开始,即90块扇面石,直至十八环,为126块九组成,下层坛从十九环开始,至第二十七环,扇面石243块。三层坛共有378个“九”,合计用扇面石3402块</h3> <h3>七星石</h3> <h3>长廊一角</h3> <h3>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