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狮子寨隧道的5807部队学生六连

55二连(李进京)

<h1>  5807部队学生六连(2107工程学生民兵第6连),由西安铁一中六九级初中毕业生170人和三名带队干部组成,1970年8月23日从西安铁一中出发,8月25日到达驻地紫阳县向阳镇。连队在学校组建时为三个排,十二个班。到达施工地点后根据施工和生活的需要,按部队管理要求,调整为四个排、每排三个班,以及炊事班、勤杂班,增设了由学生担任的副连长、副指导员。主要施工任务:参与修筑襄渝铁路全长1931.72米的狮子寨隧道。<br>  学生六连配属5807部队一营,初到工地在军代表和连队干部带领下,先后完成了备料、开挖平整营地、修建营房和釆煤、背粮等多项生活保障工作。其间抽调近半人力,协助民兵抢建驻地附近的省级公路。<br>  在随即展开的两年多时间的隧道施工中,全连战友从修筑施工便道、开挖半山腰的蓄水池,到开凿隧道横导洞,从上下导洞的掘进,到打拱、开挖边槽,干遍了隧道施工各主要工序。在铁道兵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不仅创造性的实施了隧道边墙的“光面爆破法”,还刷新了单班刷边槽(开挖隧道排水沟)的部队施工记录。于1972年底提前完成了狮子寨隧道全部施工任务后,又承担了三个月砸制轨道石碴的工作。<br>  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施工期间,全连有四人入党,五十多人入团。因在施工中的突出表现和全连战友在抢救遇险民工、洪水中抢捞施工物资、踊跃为抢救受伤战友献血等突发事件中的自觉行动,受到连营团嘉奖超过200人次。同时,由于施工和生活条件极端艰苦六名战友因病提前退场,一位战友被民兵爆破的飞石砸中头部致全残,三名战友施工中受伤,有多名战友患上矽肺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br>  1972年底苏洛甫战友被铁道兵特招入伍,1973年4月有五人被选拔为国家干部、战友王长来因工全残,由部队转交地方民政部门赡养。4月20日,其余战友退场分配到西铁局系统工作。<br> 我连战友全部由铁路职工子弟组成,在参加襄渝铁路施工期间,在连队干部和军代表的带领下,发扬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继承了铁路职工高度组织和纪律性的作风,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用血水、汗水和极大的付出,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h1><h3></h3> <h1>全体人员名单<br>连 长:王泽宇(国测一分局干部)<br>指导员:张宝珠(国测一分局干部)<br>司务长:陈 军(国测一分局干部)<br>马建宽 马俊良 马长安 马 辉 马秋平 于保华 于金池 邓银仓 邓鹏 邓永忠 牛遂安 王国栋 王建中 王朝凰 毛新侠 王云亮 王西安 王松林 王春生 王保安 王腾蛟 王学明 王钦建 王保利 王书保 王登宽 王长来 王长利 王 伟 云孟良 平文江 冯建设 冯庆堂 付 平 田培光 左全六 齐铁杰 刘向军 刘光德 刘淮青 刘 宏 刘慎彪 刘长海 刘开基 刘景志 刘武明 任梦章 任春利 吕建亭 吕西平 曲 伟 曲 铎 朱玉兴 孙长淮 孙 明 孙国乡 孙建国 孙宗泰 孙培俊 孙保利 陈炳刚 陈书建 陈广元 陈学浩 杜云星 汪 胜 逯先鑫 李长辈 李纪武 李玉国 李明院 李为民 李建成 李德群 李长升 李 刚 李长通 李建国 李宗宪 李兴春 时风岭 宋胜利 宋长战 宋书文 苏青山 苏洛甫 苏建立 余平安 吴二超 吴英杰 辛月村 严李军 严天祥 杨建国 杨景林 杨松卿 张乐喜 张运生 张关力 张海林 张广钰 张志宏 张安林 张英强 张庆毅 张同天 张安民 张国荣 张振华 张烈英 张炳安 罗宝泰 罗 健 林廷立 林树彤 苗国新 武 军 岳西安 郑安运 郑 伟 郑明军 周正斌 周范民 封建民 拜长明 胡铁林 郝连生 姚松田 战维甫 赵政学 赵 林 赵忠明 赵万顺 赵随群 赵呈杰 郭志强 郭振东 郭耀成 贾钊建 贾伯安 候炳德 夏运程 夏秀霖 聂 鲁 倪国光 席喜汉 徐连成 徐志明 徐六新 袁耀建 袁玉吉 曹世文 曹玉生 曹耀晨 曹振淼 黄胜利 职建平 程宝柱 程庆龙 程长安 储惠璉 董建安 董 岩 薛伟嘉 蒋建国 蔡彬 蔡茂森 潘孝义 戴海旺 闫稳呈 (170人)</h1><h3></h3> <h1>  (王保利、赵忠明、郝连生、张英强、王西安、吴二超四十多年后在亲手修建的隧道前合影留念)<br> 隧道“光面爆破法”说明<br>  “光面爆破法”是针对狮子寨隧道的特有石质采取的一种施工方法,是“半衬砌隧道”(以岩壁取代隧道边墙)修筑的重要环节。<br>  狮子寨隧道全长一千九百多米,是襄渝铁路由西转向南进四川途中曲线半径最小的隧道。其中部分断面石质坚硬顽固,釆用常规钻孔爆破法,全天几班倒,掘进度竟不足一米,一度严重影响工程进度。<br> 在铁道兵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六连的同学们经反复试验,创造性地釆用“光面爆破法”,即沿隧道成形轮廓线,纵向按一定密度钻孔,接续爆破出较为平整的立面,经修整喷涂水泥浆后直接形成洞壁。不仅减少了钻爆挖掘量,还免除了隧道边墙的混凝土砌筑。成功解决了施工难题,加速了工程进度。</h1><h3></h3> <h1>(1973年初,连长王泽宇在狮子寨隧道附近留影)</h1> <h1>连指导员张宝珠在勤杂班门口。</h1> <h1>储惠琏、王登宽与司务长陈军合影。</h1><h3></h3> <h1>一排一班战友合影。</h1> <h1>一排二班战友合影。</h1> <h1>一排三班战友合影。</h1> <h1>二排四班战友合影。</h1> <h1>二排五班战友合影。</h1><h3></h3> <h1>三排八班战友合影。</h1> <h1>四排十一班战友合影。</h1> <h1>战友在营房前合影。</h1> <h1>1973年春,吴二超在狮子寨隧道前留影。</h1> <h1>1973年春,孙保利在狮子寨隧道口留影。</h1> <h1>脖子上挂着哨子,手里提着防尘面具的安全员孙保利在一号横导洞口留影。</h1> <h1>勤杂班的蔡彬、吴二超、夏秀霖、郑明军、平文江合影。</h1> <h1>连队文艺演出活动。</h1><h3></h3> <h1>倪国光、张同天、董建安、刘宏、曹玉生合影。</h1> <h1>马辉同学在任河边留影。</h1> <h1>郑明军和张庆毅合影。</h1> <h1>王学民和李长通留影。</h1> <h1>曲铎、郑明军在任河岸边留影。</h1> <h1>郑明军和夏秀霖在驻地的后山坡上留影。</h1> <h1>赵随群、张庆毅、吴二超在即将完工的隧道排水沟前留影。</h1> <h1>军代表梁指导员和卫生员夏秀霖、文书郑明军在任河岸边留影。</h1> <h1>5807部队一营的黄管理员和聂鲁、董岩、杜云星、贾钊建、刘光德、郑明军、汪胜、王朝凰合影。</h1> <h1>战友合影。</h1> <h1>云梦良和张英强同学合影。</h1> <h1>张英强、王登宽、储惠琏合影。</h1> <h1>王松林、郭志强 、李继武同学合影。</h1> <h1>蔡茂森留影。</h1> <h1>张英强在连队驻地留影。</h1> <h1>郑明军、张关力、封建民合影。</h1> <h1>姚松田、张乐喜、左全六合影。</h1> <h1>张志宏在工地前留影。</h1> <h1>储惠琏和司务长陈军在驻地后的小山顶留影。</h1> <h1></h1><h1>贾钊建与郑明军在向阳镇车站工地前留影。</h1> <h1>张庆毅在工地留影。</h1> <h1>刘宏在测量班留影。</h1> <h1>黄胜利工地留影。</h1> <h1>林廷立在营房后的汽车路上留影。</h1> <h1>封建民、汪胜、聂鲁在山坡上合影。</h1> <h1>夏秀霖和郑明军在任河边留影。</h1> <h1>马辉和张庆毅合影。</h1> <h1>逯先鑫和邓银仓合影。</h1> <h1>郭振东和职建平在山坡上合影。</h1> <h1>张英强和当年使用的风枪。</h1> <h1>王腾蛟与摩托车合影。</h1> <h1>王学民在工地留影。</h1> <h1>拜长明留影。</h1> <h1>1972年,齐铁杰战友在安康一桥留影。</h1> <h1>身居茅草屋,经冬历夏修铁路。</h1><h3></h3> <h1>吴二超在给战友平文江理发。</h1> <h1>在桥墩跟前留影。</h1> <h1>孙保利留影。</h1> <h1>幻想着当个司机的赵林。</h1> <h1>坐在任河河滩上的陈书建。</h1> <h1>(任河边戏水的王登宽。他身后就是载过学兵并带来一封封家书的瓦房店渡船)</h1><h1>任河河滩,是陈书建和王登宽同学腰系绳索,冲入汹涌的洪水中抢救被困民工的现场。是铁道兵和民工、学生一起奋力营救因塌方坠入河里的数位女民工的战场。是学生六连把顽石砸成铁路道碴,完成最后一项施工任务的工场。如今,已永远没入了安康库水中。</h1><h3></h3> <h1>我连战友,从卡车上卸水泥的工作场面。</h1> <h1>身着棉大衣的程庆龙同学。</h1> <h1>当年的董岩同学。是学生还是兵?</h1> <h1>曾经的瓦房店老照片。</h1> <h1>曾经的瓦房店,就坐落在学生六连驻地对岸。记忆中有渡船,粮站,大桂花树,石板瓦房子和敦厚的老乡,还有西安寄来的书信、包裹……</h1> <h1>2010年8月22日,参加襄渝铁路建设40周年聚会合影。</h1><h3></h3> <h1>(2010.8,赴三线四十周年聚会)<br>董建安、严天祥、郭振东、李德群、苗国新、郭耀成、夏秀霖、邓鹏、田培光、曲铎、王松林、苏洛甫、刘光德合影。</h1><h3></h3> <h1>2010年8月22日,参加襄渝铁路建设40周年聚会会场。</h1> <h3>2010年8月22日,参加襄渝铁路建设40周年聚会正式开始。</h3> <h1>向已经离世的24名战友致哀。</h1> <h1>战友相聚,话当年。</h1> <h1>相聚一堂。</h1> <h1>战友合影留念。</h1> <h1>战友合影留念。</h1> <h1>编辑:储惠琏<br>策划:陈学浩</h1><h1>资料:吴二超<br>感谢:张庆毅 郑明军 蔡茂森 张英强等战友提供照片。</h1><h3></h3> <h1>摄影:郭振东 张英强</h1><h3></h3> <h1>2014年11月15日,郭振东、储惠琏、张英强、王登宽、董建安同学,经特别许可,在已全封闭的狮子寨隧道入口留影。</h1><h3></h3> <h1>2014年,张英强、董建安、王登宽、储惠琏在已全线电气化并建成二线的襄渝铁路狮子寨隧道前的大桥边留影。</h1><h3></h3> <h1>  2014年,董建安、储惠琏、张英强在通往瓦房店的钢索吊桥上留影。背景中有飞架的高速公路桥。</h1><h3></h3> <h1></h1><h1><b>战维普 郑 伟 马 辉 王腾蛟 张烈英 王长利 牛遂安 曲 伟 聂 鲁 陈炳刚 任春利 邓 鹏 吕西平 朱玉兴 王书宝 贾佰安 王长来 冯建设 赵 林 李长升 袁玉吉 周范民 云孟良 王松林 杨松卿 张乐喜 吴英杰 徐连成 张国荣 刘 宏</b></h1><h1><br></h1><h1>截止2019年10月31日,我连有30名战友离世。<br>特此表示沉痛的哀悼!</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