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非一般的南部非洲之三:南非西海岸之旅

安伟

<h3>2019年7月17日,非洲之行第三天,一大早从开普敦出发,沿着南非西海岸由南往北行进。</h3><h3>今天最终的目的地是南非兰特湾鲣鸟自然保护区,中间途经西海岸国家公园。</h3> <h3>美丽的彩虹伴随我们在高速公路上飞驰</h3> <h3>约两小时的车程到达西海岸国家公园,一进公园就看到路边树林丛里有几只羚羊在活动,停车、拍照,确认这几只羚羊还是海角伊兰羚,距离比前一天在好望角看到的近多了。</h3> <h3>以前导游都带观光旅行团,这是第一次带观鸟团,她也不知道西海岸国家公园哪里可以观鸟,根据资料介绍带我们到了一个观鸟屋。<br></h3> <h3>好像全世界的观鸟屋都大同小异,视野开阔处是一片水塘,芦苇丛生,有水禽在里边游动。</h3> <h3>梳理羽毛的是非洲黄嘴鸭</h3> <h3>褐顶琵嘴鸭站在水里发呆,硕大的扁嘴是它的特征</h3> <h3>听到有人声就游到水里,保持安全距离</h3> <h3>红瘤白骨顶与国内的白骨顶很像,只是头上镶了颗红宝石,就显得更加高贵优雅。</h3> <h3>远处的芦苇荡里也有水禽在活动,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确认是黑苦恶鸟。</h3> <h3>更远的草丛里有一只紫黑色的鸟,望远镜看不清,先拍下来再说,最后确认是非洲紫水鸡。</h3> <h3>右侧树枝飞来一只漂亮的黄色小鸟,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南非织雀</h3> <h3>一种能用草把巢编的很精致的鸟,织雀之名由此而来,用望远镜搜寻良久,在附近也没有发现这种精美的巢</h3> <h3>在观鸟屋外的远方,两只正在求偶的南方黑鸨边叫边飞,闹得很欢。</h3> <h3>天空上有黑翅鸢在巡弋</h3> <h3>从观鸟屋出来,沿着大路开车往里走,最后停在一个木栈道旁边,从这里可以直达海边。</h3><h3>大家鱼贯而行,来到海边想看看有什么惊喜</h3> <h3>海边景色不错,可惜除了海鸥和鸬鹚外,没有什么特别的鸟。</h3> <h3>倒是这块石头有点意思,像是电影《星球大战》里的黑武士,双目凝视远方。</h3> <h3>折返回来驻足观察,发现这个区域林鸟不少。卡如薮鸲根本不怕人,在你的镜头前任你摆拍。</h3> <h3>远处几只南非鹧鸪被我们用望远镜扫到,鹧鸪一般性情警觉,不易靠近。我们按照国内观鸟的经验,猫腰俯身小心靠近,边走边拍,生怕惊吓跑了,谁知它们视我们为无物,不仅不跑,而且越来越近。</h3> <h3>自顾自地在植物丛中觅食</h3> <h3>甚至跑到我们脚边,近到拍照拍到曝框</h3> <h3>远处有几只长尾巴的鸟飞起又落下,跟踪追击,灰不溜秋,头上还有一撮毛,原来是白背鼠鸟。</h3> <h3>逆光下只能拍个剪影</h3> <h3>正在准备靠近白背鼠想拍更清楚一些,身后一阵快门声,把我们的注意力从白背鼠鸟身上吸引过来,回身看到树冠上这只颜色鲜艳的小鸟儿。</h3> <h3>拍鸟的人都是好色的,果断放弃黯淡无光的白背鼠鸟来追逐这只漂亮鸟,从它的叫声和特征判断是某种花蜜鸟,对照图册确认是小双领花蜜鸟</h3> <h3>与雄鸟鲜艳的颜色相比,小双领花蜜鸟的雌鸟就朴素多了。</h3> <h3>这只白眼黄臀的是南非鹎,大大的白眼圈特别醒目。</h3> <h3>在好望角拍过的南非岩鹀又一次吸引了我们的目光。</h3> <h3>突然跳出来的这一只似乎与南非岩鹀不同</h3> <h3>从地上追拍到栅栏上,感觉似曾相识但又不认识,再仔细观察原来是非洲菜鸟之一南非麻雀。</h3> <h3>远处飞过一群鸟,准备降落之际看到有人,又转向飞远了。上车对照手册发现是非洲丽椋鸟,本次非洲之行的唯一一次记录。</h3> <h3>临近中午,赶到西海岸国家公园预定的餐厅准备吃饭,当时时间尚早,餐厅午饭还准备好,于是大家自由活动在周边转一转。</h3> <h3>当走到海边,估计我们的活动影响到鸟的栖息,哈氏鸥飞到空中冲我们不断鸣叫,警告我们不要靠近。</h3> <h3>可能是退潮的缘故,在海边收获不大,有包括非洲琵鹭在内的一些水鸟在远处活动,回程途中看到成群的非洲白鹮在附近觅食,这种颜值不高的鸟飞起来还是蛮漂亮的。</h3> <h3>餐厅是孤独伫立在平原草场里的唯一建筑物。</h3> <h3>同行团友已进入餐厅准备就餐,为了不放过每一只鸟,我们一直在屋外坚守。</h3> <h3>付出必有回报,这只领伯劳我们由远追到近,终于拍到了标准照。</h3> <h3>更加高兴的是在餐厅门外的大树上发现了一树的织雀巢,于是守巢待鸟,终于见识到织雀筑巢的绝技,真不愧是动物界的建筑师。</h3> <h3>在繁殖期雄鸟用新鲜草叶做材料,选择合适的树枝筑巢来吸引雌鸟,如果雌鸟看中,它们就会共筑爱巢养育后代。如果雌鸟看不中,雄鸟会把做好的巢废弃,再做新巢,直到雌鸟满意为止。</h3> <h3>一只成熟的织雀10个小时就可以编好一个巢,用新鲜草叶做材料,等草叶干枯收缩后,巢就更牢固。后来我们在很多地方都看到织雀巢,远看像树上的果实在风中摇曳。</h3> <h3>吃完饭继续赶路,下午3点多到达兰伯特湾,这里有南非鲣鸟保护区。</h3> <h3>到达保护区门口刚一下车,阵阵臭味扑鼻而来,越往里走味道越大,原来是鲣鸟的味道。相比起从电视上看成群海鸟聚集的场面非常震撼,到现场看别有一番味道。</h3> <h3>在保护区内也建了一座观鸟屋,分上下两层,通过观鸟屋可以近距离观察南非鲣鸟。我们来的时候正值下午,有大群南非鲣鸟聚集在岸边。</h3> <h3>鲣鸟是一种海鸟,鱼类是它的食物,觅食时在海面上盘旋,当发现鱼群会收紧翅膀从空中扎入水中捕鱼,这个动作干净利索,但它们准备在岸上降落时就显得很笨拙了。</h3> <h3>从观鸟屋拍完静态照片出来,天空中不断有南非鲣鸟飞过,没带脚架,手持500毫米镜头相机拍飞版也是个体力活。</h3> <h3>拍了很多,总算成功了几张。</h3> <h3>飞行对鲣鸟来说不成问题,降落好像是他的弱项,摇摇欲坠,担心它会砸在地面。</h3> <h3>停在岩石上的这只鸽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大红眼影好似一个不懂化妆的姑娘用错了唇膏夸张画出来的。</h3> <h3>想走近点,居然又把它惊飞了,看它的飞行姿态,感觉需要减肥了。</h3> <h3>另一侧的海边建有人工木架,供其他海鸟筑巢休息。<br></h3> <h3>这对白胸鸬鹚就在这里繁育后代。</h3> <h3>大凤头燕鸥也在上面栖息。</h3> <h3>外出觅食归来的在我们头顶盘旋、俯冲。</h3> <h3>这只非洲白鹮静静站在那里成了我的模特。</h3> <h3>沙滩上这只白额沙鸻差点错以为是环颈鸻而漏掉</h3> <h3>这个夸张的雕像不知出自哪位艺术家之手</h3> <h3>一只鲸鱼模型安静的躺在这里。</h3> <h3>巨大的鲸鱼骨散落在保护区各处</h3> <h3>不知不觉已临近傍晚,外出觅食的海鸟陆续归巢。</h3> <h3>但我们还意犹未尽,流连忘返</h3> <h3>太阳渐渐西沉,给大海抹上了金辉。这个画面使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词--血色黄昏。</h3> <h3>从保护区出来,港湾的渔船在夕阳下焕发光彩,透出无比的安详与宁静。</h3> <h3>回到酒店,已经是日暮时分。</h3> <h3>这座酒店是小镇上唯一的一个酒店,叫蓝伯特湾酒店。</h3> <h3>建于1860年的两层小楼现在依然可供人使用。</h3> <h3>酒店墙上挂有酒店以前的旧貌照片。</h3> <h3>餐厅内餐具已摆放就位,烹制的牛扒正在厨房内吱吱作响,烹饪的声音及美食的香味充满了整个餐厅,也挑动着我们的味蕾。</h3> <h3>用过这道西式大餐,标志着今天的旅程结束,可以进入梦乡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