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期两天的培训结束了,感觉时间短暂,意犹未尽。不同的专家,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格,但同样的精彩。<br></h3> <h3>魏书生,这个名字对每一个教育者来说都耳熟能详,如雷贯耳。曾不止一次观看过他的录像,拜读过他的著作,网上搜集并收藏过他的许多名言理论方法,他对我的影响至深至远。但能在现场聆听他的讲座还真是第一次。<br></h3> <h3>听他的讲座最大的感觉是放松,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他的舞台很简单,一个人,一张桌,仅有的一张幻灯片背景。他的衣着很简朴,青黑色的便装干净整洁,毫无修饰却透着修养与睿智。他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站在台上侃侃而谈,深奥的教育理论,复杂的教育现象,从他口中说出却如话家常,那是一种毫不夸张的天马行空,自由洒脱的大家风范!<br></h3> <h3>这是一个登上了教育顶峰的人,他的成就他的胸怀我等普通人永远无法望其项背,但是他的心态他的精神他的教育思想却深深地影响着与会的每一个人。高高兴兴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平淡淡的事情,乐在其中。他是这样说的也一定是这样做的,因为谈论起自己的教学经历他总是眉开眼笑,乐此不疲。<br></h3> <h3>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汪克良对我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名字,所以开始听他的讲座缺少了之前的激动和激情。他讲座的题目是:新时代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创新思考与思维。讲座的最目很长,也确实没有什么新意。</h3> <h3>他的讲座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说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有”是每个人都背下来的常识,说实话,他平淡无奇的开场同样让我失望。<br></h3> <h3>但是听着听着便不知不觉的进入佳境:从对朱自清的《背影》的独特解读到“从油脂到心灵之美”的一名新化学老师的公开课,从“慎对应声,善待异声”教育的尊重与实施到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清明节的一张文言文假条,假期里的一次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四个工匠修椅子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h3> <h3>他告诉我们:</h3><h3>要以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来理解教育,任何学科在教学中都要达到两个目的:教书和育人;</h3><h3>问比答重要,异比同重要,思比记重要;</h3><h3>错误是资源,要允许学生犯错;</h3><h3>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交法,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力处给力,无徘徊处点拨,于失败处鼓励,于成功处反思。</h3> <h3>他说要会做不像教师的教师,上不像课的课。</h3> <h3>他的讲座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和空洞乏味的理论,他是在讲故事!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育故事从他口中娓娓道来,绘声绘色,趣味横生又意味深长。曾怀疑这么多精彩的案例从哪里来?在他的讲座的结尾解开了这个疑问:发给他一篇精彩的案例,如果被他收用,可以得到他讲座的全部资料——不禁要赞叹他的智慧了!连我心里还有了写案例的冲动呢!</h3> <h3>最后一场讲座的专家叫韩玲,名字同样陌生,但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小视了!她讲座的题目是:为有源头活水来。</h3> <h3>这是一个年近花甲的女专家,其貌不扬,但声如洪钟,激情饱满。从下午一点到三点半,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没有喝一口水,而且越讲越激动,越讲越精彩。</h3> <h3>她认真地分析了老师难做的教育现状,分析了家庭教育的五种类型,分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及相应的教育方法。同样的幽默风趣,引人入胜。</h3> <h3>他认为教育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提高。她以自己同样做老师的儿子为例,幽默风趣又不失自豪,她说作为老师要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不能拔苗助长。要尊重孩子的遗传基础,不能脱离实际对其有过高的要求。孩子只要走正道,只要一直在进步中,只要脚踏实地做实事,就是成功!</h3> <h3>她反复强调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要耐心引导,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学具有反复性,所以要特别注重课下的个别辅导。尤其是她的“先跟后进”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启迪着每一个人。她说得实实在在,赢得了阵阵掌声和由衷的赞许。</h3> <h3>短暂的学习,无尽的收益!回来的路上,老师们一直在愉快的谈论着收获,交流着感悟。谈论着哪个方法可以为我所用,谈论着今后对于某某学生的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谈论着对于班级的问题学生应该怎么管理……</h3> <h3>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学习不虚此行,同时也期待着今后能有更多更好的这样的学习机会!</h3> <h3>三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h3><h3>第一、热爱是最好的教育思想,也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只有热爱这份事业,才能全情投入,才能静下心来研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h3><h3>第二、良好的心态是关键。正如魏书生所言:想找快乐,到处都是快乐;想找别扭,遍地都是别扭。只有心态平和,乐观向上,才能把工作做好。</h3><h3>第三、学习的路上永远不要止步。每一次学习都会给我们的思想注入源头活水,学习可以净化思想,开拓思维,可以改变我们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h3><h3>第四、教育具有反复性,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是教授学科知识都要不厌其烦,反复重复。温故而知新,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h3><h3>第五、改变一个孩子要从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一道题做起。万事万物,过犹不及!</h3> <h3>希望我们都能像这三位专家一样,尽我所能的爱我们的工作爱我们的学生,心态平和,乐观快乐地工作,用心尽心真心的做好每一件事,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h3> <h3>希望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松、静、匀、乐!享受生活的五彩缤纷,享受教育的成功与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