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永丰南部,孤江河畔,物阜民丰,美丽畲乡。红色之魂,蓝色之俗,绿色之美,三色龙冈。</p> <p>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八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这指挥英勇善战的红军活抓敌首张辉瓒,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时至今日,龙冈乡民还在传诵着一代伟人当年留下的壮美诗篇。</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b>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style=""><b><br></b></font></h3><h3><b><i><font color="#ed2308">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font></i></b></h3><h3><b><i><font color="#ed2308">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font></i></b></h3> <p> 走进红色龙冈,参观革命遗迹,重读这首名篇,心中涌起一份敬仰。不忘初心,不忘革命先辈走过的路,在这接受一次红色教育的洗礼,重温那些难忘的岁月。</p> 秤砣寨 <p> 沿着永龙公路进入龙冈境内,穿过“锦绣畲乡”牌坊往前走一段,可以看到一条上坡小路,沿着小路拾级而上,来到一座小山,这就是秤砣寨。</p> <p> 这里一面临水,一面扼守进入龙冈要道,地势险要。1934年,红军西方军独立2团2营第6连147名指战员曾在此与敌军几个师苦战两天一夜,最后除7名战士冲出外全部壮烈牺牲,但他们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主力部队赢得时间,这便是有名的龙冈秤砣寨保卫战。</p> <p> 为了纪念这场战斗,后人在这修建了碑亭、烈士纪念塔,供人们追思过往。站在这,仿佛当年的炮火声在耳边响起,红军虽然远去,但他们留下的红色精神在这落地生根。</p> 陈列馆 <p> 离开秤砣寨,下坡来到红军广场,这里是人们休闲的广场,也是缅怀先烈的场所。广场上有重现当年场景的雕塑,还有一面记录着革命先烈名字的英烈墙。站在英烈墙前,望着一个个名字,他们当初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值得后辈铭记。</p> <p> 广场旁有一座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步入其中,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红军在龙冈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全过程。</p> <p> 历史是正在发生的故事,也是值得追溯的过往。参观完陈列馆,震撼于详尽的史料,作为第一次反“围剿”的主战场,龙冈有着如此厚重的积淀,真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p> 张家车 <p> 在陈列馆一里之外的河对岸,有一村落,叫张家车。近年来,张家车在改造中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成了远近闻名的村落。孤江河畔,风景如画,畲乡风情,民风淳朴。</p> <p> 1931年4月23日,中共苏区中央局等机构进驻张家车,在这驻扎了88天之久。苏区中央局在张家车村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央苏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光辉篇章。由此,张家车村亦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史册。</p> <p> 如今,甘节堂内还保留着毛泽东、朱德当年住在这里的原貌,走在村里,还能看到不少革命旧址,红色文化融进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里。</p> 黄竹岭指挥所 <p> 沿着弯曲的公路来到黄竹岭,参观当年的指挥所。这里是从君埠去往龙冈的必经之路。1930年12月30日凌晨,毛泽东、朱德先后徒步来到这里,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p> <p> 在夕阳下,伟人们调兵遣将的土坯房依旧,新建的烈士纪念碑雄伟,眺望远山,感受一下当年红军奋勇杀敌的豪迈气势。</p> <p> 最后来到万功山远眺,回首往事。张辉瓒早年间留学日本,时任第18师中将师长,可谓是意气风发,不曾想却在这一败涂地。当年,随着张辉瓒在万功山上的山洞里被活抓,第一次反“围剿”以红军大获全胜结束。从此,张辉瓒的名字留在这万功山上,在乡民间流传。</p> <p> 龙冈红色之行,收获颇多。有底蕴的畲乡,值得各方来客一游,来这接受一场爱国主义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