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喜气的美篇

袁驿镇中心小学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学习</b></h1><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磨课记录</b></h3> <h3><br>&nbsp; &nbsp; &nbsp; &nbsp;11月,梁山小学迎来了第17届“翌阳杯”课堂教学竞赛,本次赛课学科为数学,主题是“几何与图形”。五年级组选择的赛课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参加工作四年的黎宁川老师执教。</h3> <p><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好事多磨,好课也要多磨。黎宁川和磨课组长王传兰老师以及五年级组的数学老师们一起“磨好课”,通过备课研讨、教案探讨、观课评课、总结反思,一路走来,收获越来越多,课越磨越精。</font><br>&nbsp; &nbsp; &nbsp; 10月28日,黎宁川第一次在碧湖校区新教师见面课上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试讲前期,杨君玲校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对黎宁川教学设计进行了悉心指导;试讲结束后,杨校长肯定了黎宁川的教学流程,同时也指出了她上课时存在思路不够清晰、课堂收尾仓促等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p> <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font><font color="#333333"> &nbsp; 10月31日,黎宁川第二次执教,教学设计思路逐渐清晰具体。黎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剪、移、拼等动手操作活动,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学生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磨课环节,观课老师提出了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用时仍然较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较快,教学环节还需调整等建议。</font>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11月5日,黎宁川第三次磨课,导入环节思路愈加明确,课堂的练习巩固环节也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老师们建议练习结合课本习题,让这一环节设计更加出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11月6日,黎宁川第四次执教,教学环节思路愈加清晰。观课老师们建议黎宁川课堂多关注学生,注重课堂生成。王传兰和刘丹琼两位老师还上台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环节做示范。</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11月8日,正式赛课。黎老师神采奕奕,孩子们精神抖擞。课前谈话,黎老师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归纳出“转化”的数学方法;接着,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br> <p>&nbsp; &nbsp; &nbsp; 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动手操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黎老师首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孩子们认真观察,猜想,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接着,黎老师引导孩子们积极讨论后再动手操作:通过剪、补、移、拼等动手操作活动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更快的懂得应用割补法能够直观、形象地推导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br>&nbsp; &nbsp; &nbsp; 在这堂课中,学生和老师高度配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练习中的底和高互相对应的数学方法较好地渗透了整个课堂。<br>&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不同老师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不同理解促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究教材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所谓:研读让我们充实,打磨让我们提升;研读让我们完善,打磨让我们超越!<br>&nbsp; &nbsp; &nbsp; &nbsp;磨课,辛苦又快乐,累并成长着!在梁山小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在赛课磨课活动中,年轻老师们快速成长,将在蓝天里翱翔!&nbsp;</font></p><p><font color="#167efb"><br></font></p> <p>&nbsp; &nbsp; &nbsp;&nbsp;</p><p><br>&nbsp; &nbsp; <i>&nbsp; &nbsp;<b>附:黎宁川老师的教学反思</b><br>&nbsp; &nbsp; &nbsp; &nbsp;见面课,本班的基础不太好,我的上课思路也很混乱,直接导致本堂课的失败。教具学具准备不充分,而我自己也没有理清上课思路,非常感谢杨校的指导,指出问题,给予帮助。<br>&nbsp; &nbsp; &nbsp; &nbsp;第一次磨课,执教五年级一班,整堂课思路还算清晰,但是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前面的猜想花了太多时间,而最后公式推导花的时间却很少,上完后,本年级组的老师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说,不要用彩色卡纸,注意板书,要听孩子们说了什么,及时纠正错误,不要被孩子的问题带偏,可以适当复习旧知等,王传兰老师也指出最后的推导公式的地方节奏太快,并且帮我重新梳理一遍流程。<br>&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次磨课,执教五年级二班,可能本年级组的老师们提的意见各不相同,很多建议都很好,我就不懂取舍,什么都想用,导致这堂课超时严重。本年级组的老师们指出,你不能什么都要,要学会舍弃一些,适当的减少环节。也指出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我出现的一些小错误,怎么拿着三角板画高,王传兰老师还亲自指导板书。<br>&nbsp; &nbsp; &nbsp; &nbsp;第三次磨课,执教五年级九班,这个班的孩子思维活跃,爱发言。在他们班,我也深深体会到学情的重要性,孩子们有很多已经会公式,知道公式怎么推导来的,那老师应该做什么。课后本年级组的老师,也提出怎么应对孩子们已经知道公式的问题,多问为什么,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几位老师一起再次重新梳理流程,确定每一个环节,猜想会发生什么,怎么应对。<br>&nbsp; &nbsp; &nbsp; &nbsp;第四次赛课,执教五年级七班,可能现场的氛围让孩子们有点畏惧,没放开。本年级组的老师一直告诉我不能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教案走,要让我跟着孩子们走,要让过程顺理成章。可能有之前几节课的积累,我也知道永远不知道孩子们会给你什么,他们会回答出什么,或者又给你一个怎么样的新问题。老师只需要在孩子们回答不太准确时纠正,想的太偏时拉回,无法表达清楚时给予帮助。<br>&nbsp; &nbsp; &nbsp; &nbsp;整个磨课过程,要特别感谢本年级组的各位老师还有王传兰老师,他们给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提出了很多想法,给予我太多太多的帮助。只是我自己把控整堂课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有限,还需要多多学习。感谢整个过程帮助我的每一个朋友,长辈,同事,愿我能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的变成更好的自己!<br><br><br><br></i>图&nbsp; &nbsp;文 :黄丽华&nbsp; &nbsp;黎宁川&nbsp; &nbsp;谭蓉&nbsp;</p><p>排&nbsp; &nbsp;版 :谭蓉</p><h1><b></b><b></b><b></b>美&nbsp; &nbsp;化 :谭蓉&nbsp; &nbsp; 黄丽华</h1>

老师

磨课

年级组

平行四边形

孩子

执教

教学

环节

探究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