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山资料

自然而然(xm老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明:天成山没去玩过,先搜索些资料看看,图文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h3>天成山</h3><h3>天成山,位于千年古县-长泰县东南部,属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距县城7公里,距漳州市29公里,距厦门特区30公里。此山分为南北两峰,南号“天成”,北称“晞发”,双峰耸峙,分外娇媚。远远看去,宛若风华绝世的古代美女的云鬟翠髻。双峰间常有祥云飘荡,瑞气氤氲,令观者心醉神怡,暇思悠远。历朝历代,有不少文人骚客,如宋朝绍熙五年,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明代同知龙遂、明代的长泰县令方定、明人黎兆鹏等,为天成山的旖旎风光所倾倒,写下了留传万世的佳句华章。</h3><h3>此山海拔只有342米,虽无本县另一名山-天柱山那样雄奇峻伟,有玉柱擎天的磅礴气势。却以她那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和闽南佛教圣地而著称于世。而且,此山曾是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的施威疆场,栋梁之才潜修成器的发祥之地,唐朝末年黄巢揭竿举义,入闽至泰。曾凭天成山之险与前来进剿的唐军浴血奋战。元至正五年,漳州路高指挥蔡淳大破啸聚于天成山作乱害民的叛匪万贵、何迪。明嘉靖四十五年,抗倭名将戚继光挥师入闽,将士戮力同心,奋勇杀敌,全歼盘踞于天成山的倭寇。旌旗所指,威震敌胆。清顺治九年,郑成功屯兵厦门,进攻漳州,在天成山安营扎寨,凭借连环十八洞的奇险与兵力远胜郑军的清兵巧作周旋,克敌制胜。清康熙年间,三藩作乱,叛变清庭的耿精忠率兵据守天成山,被清军剿灭。在这座外貌娟秀的山峰上,曾上演过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历史剧。</h3><h3>山上有很多幽洞、石屏,如百丈屏、天游蹬、种石斋、豹隐洞、樵阳洞、半鹤洞、松鳞轩、天镜湖等。明天启年间,县人进士杨莹钟辞官回乡后,曾在此山筑寨隐居、增建万石楼、清虚阁、巢父居、心远堂、遂家焉等。</h3> <h3>天成山景区推荐游玩线路:</h3><h3> 景区入口车闸处停车买票-》继续开车上山-》抵达十八连环洞入口-》十八连环洞(约需要2小时)-》抵达石鼓-》继续向上攀爬-》走天池+通天洞+杨氏宗祠+天阶+通灵石小环线回到石鼓(很遗憾我们当天下午因为要赶去长泰漂流而未能涉足山顶这段环线)-》经古寨门下山-》途径樵夫洞+摸乳石+佛字岩-》回到景区主入口。</h3><h3>《小贴士》:</h3><h3>天成山景区导览图做得真心看不太懂,红线部分为绝大部分游客会选择的爬山主路,中间蓝灰色九曲十八弯的线路即为十八连环洞,两者在石鼓处交汇。建议在售票处和老板直接沟通交流下路线比较高效~</h3><h3>——九州系列之4-2:漳州番外2:长泰天成山十八连环洞轻探险</h3><h3>原创: 贝妈出品 贝妈旅行手记 2018-05-20</h3> <h3>天成山门票攻略:</h3><h3>√门票:门市价成人40;儿童及60周岁以上老人半票。携程等OTA均无线上购票。贝妈实测结果是售票处的大哥非常慷慨的主动提出给老人和小孩免票,只收了4个大人的门票,推测可能和景区游客稀少有关(4.29号当天我们在十八连环洞2个小时内没有碰到一名游客,从石鼓下山途中遇到的游客数也不超过20人。。。)</h3> <h3>长泰天成山之旅</h3><h3>原创: 曾仲庆 仲庆摄影 2017-07-22</h3><h3>去长泰游玩的人大多知道马洋溪、山重古村落、龙凤谷、十里蓝山等景点,却鲜有人知道在X503县道旁峰峦峭拔、千岩竞秀、草木葱茏的天成山。</h3><h3>天成山海拔只有342米,似乎缺了点雄奇峻伟,巍峨高大的气势,但它那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却令人叹为观止。山上古树参天,怪石遍地,姿态各异,宛如坐落在长泰县城一隅放大的盆景,精致得让人感觉处处别有洞天,处处引人入胜。</h3><h3>到天成山的路途很顺畅,倘若以漳州为出发点,不过三五十分钟的车程,景区虽小,但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初到天成山,我们首先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巨“佛”,而后沿着路标前往“摸乳石”。乍一听有点粗俗的名称却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决定前往探个究竟,以满足好奇之心。</h3><h3>弯腰钻过树丛,撇开拂到脸上的枝叶,沿着高低起伏的石缝间小心翼翼前行,又爬上一块一人多高几近垂直而且十分光滑的巨石,我们终于看到了这块似乎带有点神秘色彩的岩石。只见“摸乳石”有两三米高,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怎么也看不出和它的名称有任何的联系。摸乳石和一旁的岩石所构成的石缝非常狭窄,仅容一人侧身勉强挤过,由于缝隙上窄下宽,所以通过的时候,双手要高举,含胸收腹,身体要尽量下蹲,如壁虎一样贴石而挤过,我试了一次,还没过一半就卡住了,刚买的新衣服啊,几百元要毁了么?寻思再三,脱掉衣服光着膀子,胸肌和岩石来了个亲密的摩擦才勉强通过。所以无论ABCD杯的美女们在这里“难过”后反而很开心,因为这块有点淫邪的石头轻易试探后便对你的身材赞美有加,难过者便不是“胸无大志”之人。女生们在这里无一例外大呼小叫,过不了~过不了~~哎哟~呜~卡住了哦~~我想只要不是肚皮卡住了的美女,身材应该大都错落有致吧。哈哈,被此石轻薄戏弄一番的人们方才知到此石得名的由来。</h3><h3>过了摸乳石,眼前豁然开朗,只见群峰染绿,翠柏流黛,盎然绿意映满眼帘,让你目不暇接。山石铺就的台阶在脚下延伸,曲曲折折的消失在密林深处。一路上树荫繁茂,竹影婆娑,穿石洞过藤门上天梯,曲径通幽,如入画屏。动听的鸟鸣声不绝于耳,真是给人一种“翠林转入平如砥,一曲鸣禽韵更幽”的感觉。</h3><h3>峰回路转,我们来到了天成山古兵寨。这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当初辞官回乡筑寨隐居的明布政使杨莹钟,还有于此屯兵抗倭的戚继光,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的郑成功都曾经在这部署屯兵。历史的车轮滚滚,早已不见当年的金戈铁马,留下的唯有那古老的城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人们倾诉着那凄美的传说。</h3><h3>每隔一段不长的距离都会有让你值得驻足观看的景点,我们看过了石屏、石鼓、穿过苦行洞、樵阳洞,沿石级而上,路忽然难走了,只见一几近垂直的“石井”,八十多级石阶没入最顶处一眼光亮的“井口”,这就是通天洞。沿着高低错落的石阶有点费劲地爬出仅容一人通行的洞口,转向一个小平台,可以看到有一类似火山口的池子,里面的积水一碧如洗,让人感觉深不可测,我管叫它“天池”。天池的另外一边尚存瞭望台的影子,断垣残壁爬满了藤蔓。</h3><h3>离开天池,再走一段路,就到了天成山的最高峰。峰顶有一巨石,从侧面观看,像极了一头熊猫即将进食前面的竹笋。峰顶是一块坦荡如砥的巨石,构成一个天然的览胜平台,纵目骋怀,无限风光一览无余,真是令人激动至极。</h3><h3>沿路标前行,参观过了梳妆台、金银坑、杨氏宗祠,来到了天阶。天成山之险在此可见一斑。天阶依山而建,共有172级,陡峭惊险,有的石坎很窄,仅能侧足横着下行,幸好两旁有铁链作为行人攀爬辅助之用。下了天阶,道路渐渐平坦了,远远的听见了噪杂的人声,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似梦非梦的从画中走出,回到了现实。</h3><h3>——https://mp.weixin.qq.com/s/RiLanuOmP8iw_EiHGzuQ2g。</h3> <h3>长泰:空中看天成山美景观奇石,探访“世外武林”</h3><h3>活在长泰</h3><h3>2018-11-11</h3><h3>题 记</h3><h3>绝 壑 藤 萝 贮 翠 烟,</h3><h3>水 声 幽 咽 乱 峰 前。</h3><h3>行 人 但 说 青 山 好,</h3><h3>肠 断 云 间 双 髻 仙。</h3><h3>—朱熹《双髻峰》</h3><h3>天成美,美在青山叠翠,美在古道古迹,美在人文历史,美在古朴天然。而今,让我们寻着这丝美好,一起畅游天成。。。</h3><h3>看视频听典故</h3><h3>长泰天成山(上)</h3><h3>长泰天成山(下)</h3><h3>《瑞烟岩记》石碑</h3><h3>落叶知秋,碑文知史,它像一位长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瑞烟岩的兴衰故事,那是一个瑞烟岩繁华一世故事,也是一个繁华落尽后人走茶凉的故事。</h3><h3>瑞烟岩的由来,可追溯到明天启初年,当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慕杨莹钟才,欲罗致羽下,杨不为所动,自此得罪魏党,为避祸害,杨辞官携眷返长泰故里,遂在天成山构建瑞烟岩佛庙,并取名瑞烟岩,有"瑞烟袅升,紫气东来"之意。</h3><h3>古寨门</h3><h3>古寨独门天成峰</h3><h3>一字忠,一字疯</h3><h3>唱遍英雄豪杰</h3><h3>曲终人散,繁花落尽</h3><h3>独留一门忆古今~</h3><h3>这里曾经是一个战场。。。清顺治年间,郑成功屯兵于此,高举"反清复明"大旗,与清军发生了无数次激烈战征。清康熙十六年,时任福建总督朗廷相因怀恨郑成功父子以天成山为据点抗击清廷,下令将其摧毁,独留此门,却也成为人们凭吊战场之门。</h3><h3>佛字崖</h3><h3>远望佛字崖,虽然只是一个“佛”字,它却是世界“佛”字摩崖石刻之最,是以清朝雍正皇帝的墨迹为摹本,字高12.8米,肃穆中透着吉祥富贵之气,此时望着它,似乎声声梵音入耳,阵阵佛语入脑~</h3><h3>官帽石</h3><h3>它,坚如磐石,在风雨剥蚀中,在炎炎烈日下,历经沧桑,一如既往守候着母亲山。它,名曰,官帽石,石上刻着南无阿弥陀佛,乃善男信女之许愿石。</h3><h3>传说明朝永乐年间,长泰仕子林震的母亲曾在此拜石许愿,祈求神灵保佑儿子金榜题名。后林震参加宣德五年殿试夺得状元,成为漳州府唯一一位文状元。这块官帽石也因此常被称为状元石。</h3><h3>天阶</h3><h3>它,有172台阶,两侧巨石高耸入云,一石一态,各有千秋,当你踏上高高的天阶,仿若踏上了蓝天白云般,登高而望远,逐夸父追日之志~</h3><h3>观音洞</h3><h3>它是一个天然石室,由两块巨石枕藉而成,供奉观世音菩萨,深受广大民众的虔信和膜拜。早在明朝万历年间,长泰人杨泰携子苦读观音洞中,最终以“一门三举一进士”成为长泰的佳话。关于此洞还有一个观音庇佑孝子的美丽传说。。。</h3><h3>据说古有一孝子,砍柴之时下起大雨,便在洞中避雨,不料岩石崩塌堵塞了洞口,孝子想起年迈之母,悲痛欲绝,便一心念佛,祈求观音显灵救苦。少顷,只听“轰”的一声,洞门自开,重见天日,观音洞中显圣的故事因此流传下来,人们便称此洞为“观音洞”。</h3><h3>古驿道</h3><h3>这是一条默守深山的古驿道,岁月之风,吹散了文人墨客晋京赶考的梦,吹散了抗倭英雄们英勇杀敌的怒吼声,吹散了阵阵铃响的马群声。。。一个个驿道上的故事随风而过,只留下一抹历史~</h3><h3>通灵石</h3><h3>通灵石,俗称“熊猫吃笋”,据说此石有灵气,可祈福禳灾,备受人们推崇,常有信徒上山燃香许愿。</h3><h3>民间传说,明朝初年长泰五大风水先生勘定通灵石是个“天鹅浮卵”穴,拥有它,子孙后代便能辉煌腾达。时有一人,欲拿祖先骨骸放置其中,故叫人念咒使其裂开,但因错过时辰,骨骸也未能放入,但通灵石开裂未能合拢,因此,形成了现在大家所看见的外形"熊猫吃笋"。</h3><h3>还有...</h3><h3>十八连环洞</h3><h3>摸乳石</h3><h3>天池</h3><h3>石鼓</h3><h3>布政学堂旧址</h3><h3>登一座天成山,彷佛穿越古今,览山读史,收获颇丰。站在山顶俯视四周,天高云淡视野开阔,一览众山小,让人忍不住展开双臂去感受山风带来的舒爽。这一刻不仅大饱眼福,练筋洗肺,连心灵也得到洗涤,自然而然回归平静。</h3><h3>整理自马洋溪旅游</h3><h3>——http://m.sohu.com/a/274594781_236128</h3> <h3>——</h3><h3>天成山,又名双髻山, 海拔342米,位于长泰县东南部,是厦门入泰第一山,距厦门市区30公里,距长泰县城7公里,和天柱山遥相对峙。天成山山形状如马鞍,峰顶为岩石构成, 分为南北对峙的两峰, 南号“天成”,北称“晞发”,双峰耸峙,分外娇媚,常有祥云飘荡,瑞气氤氲,远远看去,宛若风华绝世的古代美女的云鬟翠髻, 令观者心醉神怡,暇思悠远,故古代有“双髻晴云”之称, 为长泰古“武安八景”之一,近年又入“长泰新八景”之列。历朝历代,有不少文人骚客,为天成山的旖旎风光所倾倒,写下了留传万世的佳句华章。明代的长泰县令方定就有《双髻晴云》一诗:“双髻东南卫武安,奇峰时锁白云间。白云散尽晴光照,放出青青两翠鬟”。</h3><h3>历史上,此山曾是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的施威疆场,栋梁之才潜修成器的发祥之地,唐朝末年黄巢揭竿举义,入闽至泰,曾凭天成山之险与前来进剿的唐军浴血奋战。元至正五年,漳州路高指挥蔡淳大破啸聚于天成山作乱害民的叛匪万贵、何迪。明嘉靖四十五年,抗倭名将戚继光挥师入闽,将士戮力同心,奋勇杀敌,全歼盘踞于天成山的倭寇。清顺治九年,郑成功屯兵厦门,进攻漳州,在天成山安营扎寨,凭借连环十八洞的奇险与兵力远胜郑军的清兵巧作周旋,克敌制胜。清康熙年间,三藩作乱,叛变清庭的耿精忠率兵据守天成山,被清军剿灭。在这座外貌娟秀的山峰上,曾上演过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史剧。</h3> <h3>官帽石</h3><h3>车驶向天成山, 进入山门,爬过一段崎岖山路,停在一个状若官帽的巨石前,我们下车开始步行览胜。巨石高约20米,上宽下窄,正中有一箭簇般标记,就象古代官员顶上乌纱,只差没有左右两个翘翼,故称官帽石。 传说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任漳州牧时,踏入朝天领古道,天成山双髻峰映入眼帘,吟出“双髻峰”诗一首;“绝壑藤萝贮翠烟,水声幽咽乱峰前。行人但说青山好,肠断云间双髻仙。” 谁知山风袭来,吹去老夫子的官帽,落到了天成山的半坡上。这帽子见风就长,最终长成现在的样子。官帽石上镌刻着“南无阿弥陀佛”,是临漳诸县善男信女的许愿石。民间相传,明朝永乐年间长泰仕子林震的母亲曾在此拜石许愿,祈求神灵保佑儿子金榜题名, 能遂凌云壮志。后来,林震参加永乐十八年(1420年)乡试中举,并于宣德五年(1430年)参加殿试夺得状元。果然蟾宫折桂,独占鳌头,平步青云, 此石因而也被人称为状元石。因此人们以为此石颇有灵气,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烧香拜佛敬,此石也受了不少香火。时至如今,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每逢高考、中考临近,也接踵而来,跪叩此石。</h3> <h3>官帽石之侧立着一个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的石碑,刻有《瑞烟岩记》,此碑是乾隆三十五年杨莹钟的曾孙、元孙及住持僧所立,记述杨莹钟营造天成园林及瑞烟岩的始末及瑞烟岩的兴废。杨莹钟(1566~1653年), 字亮闳, 号鹏遥, 长泰县城后庵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他与弟弟杨鼎钟同榜考中举人。第二年, 杨莹钟联捷考中进士。杨莹钟为官清正,体恤民情,做了不少泽被黎庶的好事,百姓口碑称颂。后官至粤西方伯(即布政使)。当时太监魏忠贤颇受昏君的宠幸,把持朝纲,权倾天下。许多朝臣为了自保,向魏忠贤献媚表忠,仰其鼻息,魏忠贤及义子崔呈秀素慕杨莹钟贤才, 想收买笼络。而杨莹钟对魏忠贤的倒行逆施切齿痛恨, 拒不就范。因粤西位处边远地区, 魏、崔鞭长莫及, 杨莹钟侥幸得以免遭横祸。明天启二年(1622年),杨莹钟索性辞官返乡。他先是在乡里设馆授徒,后来由于倭寇不断骚扰闽南沿海地区,为了保卫家乡,他带领家兵在长泰通往省城的必经之道——朝天岭设防。没想到这一举动惊动了朝廷,奸臣趁机向皇帝进谗言,诬告他“图谋不轨”,说他招兵买马、训练乡民是要造反。朝廷听信谣言派兵前来围剿,杨莹钟一怒之下,率全家百口人上天成山隐居,在当时被称为“双髻山”的北峰 _ 天成峰上修路、筑寨, 凿地、劈洞, 建了万石楼、清虚阁、巢父居、梳妆亭、心远堂等,还倡修梵刹瑞烟岩,终老山林。杨莹钟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去世,享年87岁。可惜瑞烟岩屡经兵灾战祸,历劫而毁,如今只留给后人悠悠追思与无限惆怅。</h3><h3>《瑞烟岩记》是一篇记述天成山瑞烟岩寺兴衰的文字碑,碑文由瑞烟岩寺史建者杨莹钟的曾孙杨烜亨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所撰写,由元孙扬有年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立碑于此。《瑞烟岩记》记述了写碑文的缘由,瑞烟岩第一、第四任主持的业绩,还有天成山寨毁损的原因,及杨家人对未来的寄望。密密麻麻700多个楷书刻字,经历了400多年的岁月侵蚀,字迹清晰可辨。据《长泰县志》记载, 瑞烟岩“凭崖而屋,堂两厢,……下临丈许,高楼耸峙,楼门与佛殿对。……构斋堂一座,俯临堂下,若巢树巅而栖白云者。开窗远眺,则目穷千里,而山川雉堞,隐隐入望中,所称洞天福地,不是过也。” 解读《瑞烟岩记》是了解天成山人文历史的一把钥匙。</h3> <h3>杨莹钟植树处 (芒果树)</h3><h3>离开官帽石向上,只见映入眼帘的有一棵生机勃勃的芒果树,高耸入云,满树繁英密蕊,馨香袭人。据说,这棵芒果树是杨莹钟当年得罪了魏忠贤, 因担心受到迫害,于天启二年(1622年)告老还乡返回长泰故里, 举家上天成在此亲手种下,已历经四百余年的沧桑, 这棵芒果树仍一年两季开花两次结果,果实呈鹅蛋形,大可盈握。成熟时皮色金黄,果肉香甜适口, 成为天成山一处独特的景观。</h3> <h3>观音洞</h3><h3>芒果树树下,即是观音洞,乃巨石覆盖的天然洞穴。洞前砌就石埕,甚是平坦。此观音洞有一神奇传说,说是古代有一位事母至孝的樵夫,经常夏顶烈日,冬冒严寒,栉风沐雨,不辞辛劳上山砍柴,卖柴得来的钱大多用来供养母亲。有一天雷鸣电闪,骤雨倾盆,樵夫躲入洞中避雨,山洞突然坍塌,岩石把洞口堵得严严实实,樵夫无法脱困。他念及母亲此后无人侍奉,哀恸欲绝。百思无计,于是一心念佛,祈求观音大士救苦救难。突然,只听轰然一声巨响,洞门复开,樵夫得以重见天日,原来是樵夫孝行感地动天,观音大士显灵施救。后人因而称之为观音洞。杨氏父子未显贵发达时曾在观音洞读书,杨氏父子中举后为酬谢神恩,即出资重修观音洞。除了文革期间一度中断,自古至今,观音洞前香火鼎盛,前来进香者络绎不绝。</h3> <h3>杨莹钟读书处</h3><h3>观音洞还是杨莹钟读书处。明朝万历年间,长泰人杨泰携子莹钟、鼎钟在此苦读,杨泰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杨莹钟杨鼎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万历三十二年杨莹钟参加会试又中了进士,杨家“一门三举一进士”传为长泰的佳话。杨氏父子为答谢天成山的神灵,便在他们读书的山洞旁建一座寺庙,依“瑞烟袅升、紫气东来”之意取名“瑞烟岩”。据《长泰县志》记载,瑞烟岩是“凭崖而居,一堂两厢,中祀如来,堂前做一露台,奇花异卉列于前”,可见寺庙当时蔚为壮观,可惜后来被毁了。</h3> <h3>古寨门</h3><h3>因为史料的失散,天成古寨具体的建寨年代以难确定。民间传说:唐朝末年,黄巢入闽就曾驻扎在天成古寨。《长泰县志》明确记载:元朝至正五年(1345年),反叛朝廷的万贵、何迪屯集在天成山山寨,漳州路高指挥、长泰人蔡淳率官兵在天成山古寨平定了叛乱。那时就有天成古寨,所以建寨的时间会更早些。明天启二年(1622年),广西布政使杨莹钟不受魏忠贤的拉拢,辞官还乡归隐天成山,并投入了银两修建天成山寨使天成山焕然一新。康熙十四年至十六年,郑经部下吴淑与漳州人蔡寅一起成立白头会、修斋会,天成山成了反清复明基地。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军福建总督郎廷相率兵围攻天成山,吴淑与蔡寅配合默契,在天成山与清军周旋,打退清军的一次次进剿。后来因为天成山存粮不足,吴、蔡两人才下山。朗廷相恼羞成怒,下令摧毁天成山寨。如今展现在眼前的正式明朝的古建筑。</h3> <h3>“松石居” 门匾</h3><h3>在一座古寨大门前,有一块门匾,长度与旁边的大门长度差不多,但中间已裂开。匾长约1.5米,宽约0.5米,厚约0.1米,居中处写着 “松石居” 三个大字,书写规矩,门匾右上方的小字写着 “为朋遥先生书”,左边写着 “黄道周” 。匾上盖了3个章,上款1个章、下款2个章。“朋遥”指的是在天成山修筑古寨的明代大官杨莹钟,“松石居” 门匾应该是黄道周当年游天成山时为杨莹钟题的词!</h3><h3>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h3> <h3>佛字崖</h3><h3>绕过观音洞经过古寨门再往上走一段路, 既见佛字崖,佛字崖是天成山著名景观,从马洋村远远看去,即可看到刻于巨石崖上的“佛” 字,笔力雄浑,涂以朱漆,红光灿然,赫然醒目。字高12.8米,仿自雍正皇帝御笔所书的字迹,为当今世界“佛”字摩崖石刻之最。</h3><h3>佛字崖前有一重达2.5吨的石香炉,雕工甚是精致,里中插了不少香烛。佛字前有一石砌平台,用石制雕栏围就。可容纳近百人。站在此平台上,山风浩浩,衣袂飘飘,登临望远,心旷神怡。</h3> <h3>连环十八洞</h3><h3>过佛字崖后是连环十八洞,这18个山洞连环相通,诡秘神奇,洞中套洞,洞上有洞,酷似地下迷宫。洞从龙首石潜入,左弯右拐,最后从山顶石鼓出来,钻完18个洞,须2个多小时。</h3> <h3>当年郑成功、郑经父子,屯兵天成山。清朝皇帝视为心腹大患,调兵遣将,前来围剿。当时的清军兵多将广,戈矛映日,人马如潮,旌旗招展,马鸣震天。郑成功以寡敌众,就凭借天成山连环十八洞的险要地形,连挫前来围剿的清朝精兵劲旅。这连环十八洞确有寻幽探秘的价值。</h3> <h3>“摸乳石”  </h3><h3>顺着山路往上走,我们来到“摸乳石”。“摸乳石”是一道险径,由一些奇形怪状的巨石相依相叠,虎踞豹蹲,犬牙交错,形成一条狭隘的石缝。游客经过摸乳石,都觉得妙趣横生,惊险剌激,觉得不虚此行。要通过摸乳石,须“侧身,收腹,下蹲”,要通过这奇窄无比的石缝,容不得你昂首挺胸,奋然前行。只能老老实实地侧身贴壁,小心翼翼一步步挪动,否则前胸后背将被石缝紧紧夹住,寸步难移,进退不得。摸乳石名称盖由此而来,游人过此,定然要被这巨石轻薄一番,尊严尽失。</h3> <h3>通过摸乳石,眼前即是一条嘉树夹道的山路,美景当前,心胸豁然开朗。山风送爽,粉蝶翩跹,幽篁漫舞,不时有彩翼斑斓的鸟雀被脚步声惊动,从万绿丛中腾飞而起,直上青霄。</h3><h3>  天成山的树木属亚热带植物,山路两旁的树木枝条交缠,竟形成圆拱形的绿色通道,令人叹为奇观。此初冬之时,虽然百花凋零,但满山苍松翠竹,依然绿意醉人。奇石横卧,玲珑怪异,使游者赏玩难舍,惊叹不已。</h3> <h3>樵夫洞</h3><h3>位于天成峰南侧的小孤峰上,地势险要, 据传为砍柴人休息与储藏柴火的地方.</h3> <h3>石鼓岩</h3><h3>转过一道寨门继续前行,就见石鼓岩,石上搁有一长条形的石板,人若踩在此石上,就会发出轰然鼓声。相传郑成功与郑经屯兵天成山时,此石鼓做为当敌人来犯时示警及号令将士之用。与石鼓相对的,有嵌于对面山坡上的几块巨石,而与石鼓之下不远处,有一石头酷似一老态龙钟的僧人,正在向那状若巨佛的巨石稽首敬拜,被号为“老僧拜佛”,令人称奇的是对面那悬崖绝壁上,居然筑有一段甚为齐整的寨墙,下临万丈深渊,地势凶险,据说近百年来无人攀登过。</h3> <h3>天成山碑</h3><h3>碑文刻在后面那块大石上, 现在碑文已经模糊不清, 不可辨认</h3> <h3>加令崆</h3><h3>离天成峰峰顶不远处有个穿空而径的岩洞, 俗称“加令崆”, 意为“加令”(八哥鸟)栖息的石洞, 亦称"通天洞" 。这个岩洞依着山势, 由数十个巨大的岩石自然累叠相支而成, 洞长十多米, 高约2米, 宽约1.5米, 洞底约呈60度的倾斜。游人要从北坡上、下顶峰,便要通过这个洞。</h3> <h3>而穿行此洞, 须小心翼翼,手脚并用。上行时, 手应抓住洞底或洞壁的石缝, 脚蹬洞底岩石上的小凹处, 匍匐身子, 一步一步地攀援; 而下行时, 就得下蹲, 手扶洞壁慢慢下落, 最险处可半坐半滑, 也可转过身子手抓着石缝, 一小步一小步地倒退下落。过此洞虽有惊险, 但游人历险径之后, 总有不尽的情趣和感慨, 且念念难忘。</h3> <h3>仙脚桶(天池)</h3><h3>“加令崆” 之顶,即是人门所说的“仙脚桶”,又称“天镜”或“天池”。天成山有不少神奇的景象,引人入胜。在一块巨石上,凿有一个深2米、面积约6平方米的圆水池,池中长年积水,永不干涸。它是在通天洞顶一块巨石上人工凿成的椭圆形大石窟,窟中蓄水,终年不干涸,实在令人遐想。</h3><h3>关于天池功用,是天成山的一个谜。目前有几种说法,一是天成山寨主杨莹钟特意请人凿成,专供爱女杨鸿英洗浴之用。二是用来贮藏生活用水,三是消防用水,用于扑灭山火和防止敌人火攻通天洞寨门。四是古炮台的遗址。但是无论何种用途都存在疑问:水源在那里;如何保证水质、水量,用做炮基又过大。具体的功用还是不得而知。</h3> <h3>离开天池,再走一段山路,即是天成最高峰。</h3> <h3>通灵石</h3><h3>通灵石位于天成山的最高处,长年享受着天地灵气的滋润。据说此石有灵气,可祈福禳灾,备受人们推崇,常有信徒上山燃香许愿,民间传说,明朝初年长泰五大风水先生勘定天成山通灵石是个“天鹅浮卵”穴,拥有它子孙后代能飞黄腾达。家住天成山麓的大师兄薛克光(惠祖)辞世三年后,戴弘亮、杨垓、蔡益让惠祖的儿子带上先人的骨骸,要他在通灵石裂开的时候将骨骸放入裂缝中。是时杨垓口念咒语,通灵石果然裂开,火光乱窜,薛惠祖的儿子见状惊呆,抱着骨骸跑下山,错过了时辰,通灵石就在也合不拢了,因此,形成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外形——熊猫吃笋。</h3> <h3>身居此峰极顶,纵目骋怀,无限风光,一览无余,令人豪情激荡。东面天柱山突兀峥嵘,穿云破雾。南部漳州平原沃野千里,一碧无际。北部十里村农舍错落有致,阡陌纵横。远处的闽南最高峰吴田山连绵起伏,云封雾罩,连长泰县城的高楼大厦也历历在目。在对面的山峰的峰顶巨石上,留有一道道清晰的白痕,酷似飞泻直下的银瀑,气势磅礴,引人注目,人们谓之“石瀑”。</h3> <h3>樵阳居 (梳妆台)</h3><h3>樵阳居,位于天成峰南侧,地势险要,视野开阔。这里的建筑也毁于战火,仅存古建筑遗址。从残存的石柱、精雕的大青石板上可以看出其他建筑应该是很精致的。从实地看这里应该是亭阁式建筑。这里本是杨莹钟的书房,因为他的女儿杨鸿英有私情,不肯上天成山。此处就成了囚禁杨鸿英的地方。那少年从小习武,两人意气相投,常在一起练武,慢慢就私定了终身。被杨莹钟知道后坚决反对并把杨鸿英许配给当时县令的三公子,在结婚的前一天两人结伴出逃了,到现在灌口的蜈蚣岭落草为寇了,后被郑成功招募变成了他的侍卫统领。杨鸿英后来在天成山招募了五百女军,名为“虎卫女军”后来这支女军在与清军作战时全军覆没。</h3> <h3>樵阳洞(梳妆台), 早已毁于兵燹战祸,佳人已逝,芳踪杳杳,只遗下那些合抱粗石柱、精雕细刻的大青石板、柱。埠上野藤蔓延,古树参差,在此高瞻远瞩,可见植被苍翠,山景绝佳。杨莹钟挂冠归来,隐居天成山,傍山筑寨,依岩修阁,曾建有万石楼、清虚阁、巢父居、心远堂、百文屏、天游嶝、种石斋、豹隐洞、樵阳洞、半鹤洞、松鳞轩、天镜湖之景胜。当时的天成山,必定是一派桃源胜景,钟鼓之声响彻峰峦峡谷,吟唱雅韵缭绕云际霞间。目睹现在一处处遗留古迹,遥想当年,发思古之幽情,令人感慨不已。</h3> <h3>狮子岩</h3><h3>再下去是“大官位”,也称狮子岩,因其形恰似狮子张口而得名。</h3> <h3>金银坑</h3><h3> 梳妆台之下,有一大石坑,坑壁用花岗岩砌就,深约两米,十多米见方。此坑又称金银坑,据传是当年杨莹钟及后来的郑成功储藏金银财物之用。 </h3> <h3>银库</h3><h3>只距数步,即有一古石室,书有“银库”字样, 地形险要。这是一个花岗岩条砌成的长方形深坑,当地人称之金银坑或银库。据说是天成山寨用来储存银响的地方。从这个大石壁上所遗留的卯眼,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上面还附有古建筑物。有说是杨莹钟建的,有说是郑成功建的。但是目的肯定是储存器物的,真是的用途也备受争议。一是军械库,用来放刀、枪、棍、棒的。二是水牢,古人关囚犯也常用水牢解决问题;三是银库,储藏金银财宝的!民间传说杨莹钟临终前曾说他在天成山藏金两瓮,留给“来日有福所之人得之”民国时期有豪强组织人员上山掘遍,但一无所获。</h3> <h3>布政厅</h3><h3>布政厅位于古寨的边缘,上覆巨石,佐以人工,而成天然的石室,是天成山最大的一个洞室,依地势构双层,开设双门双窗,光线充沛,可进可出。明朝天启年间,杨莹钟在此集徒讲学,培养士子杨莹钟的子孙相继中举登科。据说此处也是郑成功的作战室,在此与手下将领商议攻打长泰县城的对策。石室冬暖夏凉,实是洞天福地。</h3> <h3>一线天天阶</h3><h3>让人赞叹不绝的天成山的天阶,亦称一线天,就在眼前。旅游胜地多一线天,而天成山的一线天,可谓其中之冠。此处依山势铺就172层石阶,陡峭惊险,有铁链让行人手扶助力,可让游者放心上下。天阶两侧巨石摩云,登高确有登天之感。</h3> <h3>天阶之侧的石壁上,有一圆形洞穴,这就是 “漏米仓”,传说漏米仓乃是仙人所赐,会自动漏出白花花的大米,每日漏出的米不多不少,恰好供上山的香客及山寺僧人食用,而一位土豪心生贪念,仗势霸占,想藉此大发横财。 他嫌漏米口只有茶杯粗细,于是取来钢钎,亲自挖凿洞口,想不到洞口非但未挖大,反而被石屑堵塞,从此再也漏不出米来,仙人震怒,降罪斯人,那位土豪不久也就鸣呼哀哉了。</h3> <h3>朝天大道</h3><h3>天成山的东麓是朝天岭,这里有条闻名的古驿道——朝天大道,唐朝起,它便是漳州府、长泰县赴省晋京的一条主要通道。江西省永新县人,明代郡司马龙遂, 曾作一首诗咏朝天岭:</h3><h3>过朝天岭</h3><h3>咫尺星辰似可扪, 苍藤古木自朝昏</h3><h3>飞泉喷壑蛟龙怒, 危石霾云虎豹蹲</h3><h3>峭壁青天稀去鸟, 清秋白昼听啼猿</h3><h3>山中老叟来相迓, 指点荒原几处村。</h3><h3>另据嘉靖《长泰县志》载:龙遂, 吉安人,同知。</h3> <h3>明正统五年(1440年),在朝天隧道口设立巡检司。明万历年间,知县管橘组织重修, 平险拓宽, 方便行人。于是,百姓颂之。”</h3><h3>平朝天路</h3><h3>谁披荆棘,坦成周行。</h3><h3>伊侯为政,如砥渐平。</h3><h3>时使说劝,慰藉聞明。</h3><h3>马焉载骤,车焉载轰。</h3><h3>人来人往,踊跃前征。</h3><h3>负担稳步,共沸欢声。</h3><h3>愿言借寇,喜听迁莺。</h3><h3>德不可泯,视此泯贞。</h3><h3>如今,这条古道经拓宽平整,已成为可通汽车的坦途1962年,人们又在双髻山西麓开通了角泰公路,如今又拓宽改造为标准化公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将使双髻山得到进一步开发,不远的将来,双誉山可望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风光绮丽的地方。</h3> <h3>——https://mp.weixin.qq.com/s/1iA9ngWGsGKmjcAmKUODD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