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鬼斧龙门窟

飞上天

<h1><b>  龙门石窟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山和香山上。</b></h1> <h1><b>  龙门石窟介绍。</b></h1> <h1><b>  景区导览图,领队告诉我们沿着伊河西岸。看到桥后,不要去东山石窟,因为精华在西山石窟,要沿路返回。</b></h1> <h1><b>  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b></h1> <h1><b>  龙门石窟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b></h1> <h1><b>  朦朦的细雨,下个不停。小雨,有山泉似的清幽;小雨,没有阴沉和悲凉,只有清新、翠绿。</b></h1> <h1><b>  大门上的"龙门石窟"四个大字,由郭沫若先生题写。</b></h1> <h1><b>  静静的伊河是温如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细丝般的秋雨飘下来,飘出湖面一块绿色的"锦"。</b></h1> <h1><b>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五代宋初道士。隐居不仕,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希"意为视而不见,"夷"意为听而不闻。</b></h1> <h1><b>  龙门最早称为伊阙,后被隋炀帝改为龙门。</b></h1> <h1><b>  在这南北约1公里长的崖壁上,有近10万尊佛像。</b></h1> <h1><b>  导游介绍说:这儿最大的佛像在17米以上,而最小的仅两厘米高。</b></h1> <h1><b>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是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皇帝做功德而建。原来计划建(宾阳中洞、南洞、北洞),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仅完成了一所宾阳中洞。</b></h1> <h1><b>  《伊阙佛龛之碑》亦称"褚遂良碑"。贞观十五年由褚遂良刻于龙门石窟,宾阳洞里的石壁上。《伊阙佛衾之碑》是禇遂良的代表作,字体端庄、清秀,是初唐标准楷书。</b></h1> <h1><b>  这里是敬善寺分前、后两室。前室高3.5米、宽3.7米。</b></h1> <h1><b>  后室有2米高的主尊阿弥托佛,左右有弟子。</b></h1> <h1><b>  摩崖三佛龛,位于西山石窟、宾阳三洞和万佛洞之间。</b></h1> <h1><b>  洛阳牡丹石,是一种观赏石。</b></h1> <h1><b>  宾阳三洞,从北魏开凿,隋朝完成。</b></h1> <h1><b>  主佛阿弥陀佛面部丰润、饱满。</b></h1> <h1><b>  511,512双窟,由唐代开凿,因为二窟并列,所以称为双窟。南洞主尊为弥勒、北洞刻的是三世佛题材。</b></h1> <h1><b>  惠简洞是一座为武则天称帝而开的洞窟。</b></h1> <h1><b>  洞的善跏跌坐的弥勒像,主像的右边有一弟子。</b></h1> <h1><b>  在669号老龙洞窟里有54龛造像。</b></h1> <h1><b>  这儿是龙门石窟中,建造最大的卢舍那摩崖型群雕。</b></h1> <h1><b>  它在唐高宗年代就开始出现凿刻,到武则天之后才凿刻完成。</b></h1> <h1><b>  雕刻群雕的每一尊佛像形态各异、艺术精湛。</b></h1> <h1><b>  尤其是卢舍那大佛,雕刻的更传神。资料介绍:卢舍那大佛的外形神似武则天,所以被称为武则天像。</b></h1> <h1><b>  卢舎那佛像的高度在17米,她面对微笑、目光下垂、嘴角稍向上扬……。有人赞叹卢舍那大佛是美丽与智慧、善良的化身。</b></h1> <h1><b>  武则天将佛象取名为卢舍那,其寓意是光明普照,让她在百姓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b></h1> <h1><b>  离开了龙门石窟,回到城门。</b></h1> <h1><b>  城门边上的龙门石窟介绍。</b></h1> <h1><b>  景区两边道路干净、有序、整洁。两条绿化带,犹如两条绿色的丝带,把景区打粉的更加美丽和舒适。</b></h1> <h1><b>  刻有世界文化遗产和郭沫若先生"龙门石窟"题词,众多游客在这儿拍照留念。</b></h1> <h1><b>  我们离开了5A级龙门石窟景区。</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