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国培计划(2019)项目县冷水江市初中语文“送教下乡”集中研磨

刘群

<h3>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研课磨课,11月6日和7日,国培计划(2019)项目县冷水江市初中语文“送教下乡”的所有成员相聚潘桥中学,对小组研磨中选出的九堂优质课进行集中研磨。<br></h3> <h3>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用这句诗来形容陈玲老师恰到好处。</h3> <h3>  她教《次北固山下》时,声音清脆悦耳,处处留下温婉儒雅气质,让大家不经意间就和古诗词来了一场浪漫的邂逅。</h3> <h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何迎辉老师课堂的真实写照。</h3> <h3>  何老师饱满的热情,系统的教学,生动的讲述,让大家沉醉其中,与诗人刘禹锡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碰撞。</h3> <h3>  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谢吉老师抓住关键字词对《渔家傲》进行了细致的讲解。</h3> <h3>  谢老师对诗歌赏析的指导,以意象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带领大家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徜徉。</h3> <h3>  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王文老师将朗读贯穿于诗词《天净沙·秋思》的教学当中,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视听盛宴。</h3> <h3>  朗朗的读书声,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声声入耳,句句入心,不自觉中让我们将自己与那个天涯游子融为了一体,感受着那诗中字体行间的丝丝乡愁。</h3> <h3>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年轻朝气的胡文富老师秉着这样的信念,将古诗词“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反复研究打磨,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绝伦的成果展示课。</h3> <h3>  井然有序的课堂,激情澎湃的师生,独特新颖的教学,让我们不由自主的紧跟着胡文富老师的脚步, 只想与诗人一起大呼一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h3> <h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梁晶老师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将古诗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反复揣摩,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古诗词教学特色路。</h3> <h3>  梁老师运用“请你做导演”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养成了学生独特思考的习惯,赢得了在座师生的满堂喝彩。</h3> <h3>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富有青春活力的刘旭隅老师在落实古诗词“三位一体”的教学当中反复探究,求学好问,孜孜不倦,给大家呈现的课堂也独具特色。</h3> <h3>  从容不迫的台风,亲切自然的教态,瞬间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特有的倒金字塔教学模式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h3> <h3>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大概就是带我们穿梭于李白各种事迹当中的段光辉老师了。</h3> <h3>  以典入诗,以典析诗,这是段光辉老师的特色诗歌教学方式。信手捏来的典故,生动形象的讲解,突然其来的方言,让课堂高潮不跌,激情不断。</h3> <h3>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欧晓芳老师就古诗词“三位一体”的教学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与实践,最终给我们带来了最好的展示。</h3> <h3>  多种教学手段的熟练运用,新颖别致的授课方式,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她一次次将我们带入了诗人李白的世界,与他进行时隔千年的对话。</h3> <h3>  老师们上完课后,我们迎来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和专家点评。</h3> <h3>  邱晓敏老师、张星星老师、杨倩倩老师和曾术生老师的点评简短精炼,一针见血,让我们在古诗词教学当中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h3> <h3>  最后,我们这次活动在何小平主任的总结中圆满的落下了帷幕。</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在古诗词“三位一体”的教学中奏响属于自己的篇章。 </h3>

老师

古诗词

教学

三位一体

课堂

我们

研磨

诗人

当中

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