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9年汾水文化67期转发山西焦煤</span></p> <h3></h3><h3><b><br></b></h3><h3> <b>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这几十年来,国家在变,企业在变,衣食住行都在变,有些东西真是不可想像啊。”</b><font color="#010101">七十岁高龄的武兴亮兴奋不已地说。</font></h3> <h3> 1968年,从大同煤矿学校采煤专业毕业的武兴亮被分配到汾西矿务局张家庄矿,成为一名掘进工人。</h3> <h3> <b> </b><b> “我刚</b><b>参加</b><b>工作的时候用的是一吨矿车,出煤基本上是靠放炮打眼,有时候甚至还得挥锹挖煤,支护也全是木头,现在是液压支架、机械化开采,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b>”<font color="#010101" style="">武兴亮感慨道。</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上图两渡煤业河溪井口旧貌新貌对比</font></b></h3> <h3> 回想起1997年在两渡矿当矿长时,正遭遇煤炭市场急剧下滑,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工人只能靠每月200块钱生活费勒紧裤腰带与企业共渡难关的场景,武兴亮神色黯然。<b>“那个时候有个口号叫‘人人230,共同渡难关’,汾西人硬是靠着顽强拼搏的韧劲,二次西进,建起了贺西、双柳,才逐渐摆脱了困境。那些年的努力我永远也忘不了啊。”</b></h3><h3><br></h3> <h3>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企业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变化就好像走马灯似地从他眼前匆匆闪过,武兴亮也从年轻力壮的小伙儿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说:<b>“以前整个汾西矿务局南四矿住的全是小平房,我们一家6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房子里,直到1978年才开始盖楼房。现在,我住的都是160平米的大房子了。不仅居住条件改善了,出行条件也改善了,过去上班是骑自行车,现在大部分都是开车,包括我的亲戚们,他们上下班回介休都是开自己的车。”</b><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上图两渡煤业家属生活区旧貌新貌对比</font></b></h3> <h3> 回想走过的这70年,看到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的发展壮大,武兴亮感慨万千,<b>“这70年来,我同祖国一起成长,亲眼看着祖国一天天的发展、变强,太自豪了。祝愿祖国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企业也更加壮大,职工生活越来越好。”</b></h3> 本辑责编:韩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