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人像 摄影:王涛

近水楼台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我愿秋常驻人间</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散文作者</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 庐隐(1898—1934)</font></h3> <h3>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更试翻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歌咏中,也都把秋染上凄迷哀凉的色调。</h3><h3><br></h3> <h3>  如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柳永的《雪梅香辞》:“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周密的《声声慢》:“……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h3> <h3>  这种凄迷哀凉的色调,便是美的元素,这种美的元素只有“秋”才有。也只有在“秋”的季节中,人们才体验得出,因为一个人在感官被极度的刺激和压扎的时候,常会使心头麻木。</h3> <h3>  故在盛夏闷热时,或在严冬苦寒中,心灵永久如虫类的蛰伏。等到一声秋风吹到人间,也正等于一声春雷,震动大地,把一些僵木的灵魂如虫类般地唤醒了。</h3> <h3><br></h3><h3>​ 灵魂既经苏醒,灵的感官便与世界万汇相接触了。于是见到阶前落叶萧萧下,而联想到不尽长江滚滚来,更因其特别自由敏感的神经,而感到不尽的长江是千古长存,而倏忽的生命,譬诸昙花一现。于是悲来填膺,愁绪横生。</h3> <h3>  这就是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的原因了。</h3> <h3>  其实秋是具有极丰富的色彩,极活泼的精神的,它的一切现象,并不像敏感的诗人墨客所体验的那种凄迷哀凉。</h3> <h3>  当霜薄风清的秋晨,漫步郊野,你便可以看见如火般的颜色染在枫林、柿丛和浓紫的颜色泼满了山巅天际,简直是一个气魄伟大的画家的大手笔,任意趣之所在,勾抹涂染,自有其雄伟的丰姿,又岂是纤细的春景所能望其项背?</h3> <h3>  至于秋风的犀利,可以洗尽积垢,秋月的明澈,可以照烛幽微,秋是又犀利又潇洒,不拘不束的一位艺术家的象征,这种色调,实可以苏息现代困闷人群的灵魂,因此我愿秋常驻人间!<br></h3> <h3>【散文作者简介】</h3><h3>​ 庐隐(1898—1934)</h3><h3>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于福建闽侯。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婚后他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京小品》。</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近水楼台美篇总第410期】</b></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近水楼台2019美篇第56期】</b></font></h1> <h3>图片摄影: 王 涛</h3><h3>拍摄地点:兰州白塔山公园</h3> <h3>拍摄时间:20191108</h3><h3>制作编辑:近水楼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