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白“骗”了一千多年,我才有勇气爬上文珠塔

老英

<h1>那年秋天,我随常德一旅游团去了江西。我是冲庐山而去的。</h1><h1>过去,许多文人墨客都慕名而去,留下不朽诗篇,一定是有它独特之处。没想到,他们的足迹成了现今庐山的特色景点,依然还牵动着游人的好奇心。</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登庐山前,我特意阅读了历代几位豪放诗人,关于庐山的绝世之作。</b></h1><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望庐山瀑布</span></h1><h1>[唐]李白</h1><h1>日照香炉生紫烟,</h1><h1>遥看瀑布挂前川。</h1><h1>飞流直下三千尺,</h1><h1>疑是银河落九天。</h1><h1>我就因为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一直想来看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景观。</h1><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题西林壁</span></h1><h1>[宋]苏轼</h1><h1>横看成岭侧成峰,</h1><h1>远近高低各不同。</h1><h1>不识庐山真面目,</h1><h1>只缘身在此山中。</h1><h1>庐山景色真是奇特,移步换形,千姿百态风景。谁不想来观赏一下?</h1><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毛泽东的《七律·登庐山》更是我们上学时读过的诗</span></h1><h1>一山飞峙大江边,</h1><h1>跃上葱茏四百旋。</h1><h1>冷眼向洋看世界,</h1><h1>热风吹雨洒江天。</h1><h1>云横九派浮黄鹤,</h1><h1>浪下三吴起白烟。</h1><h1>陶令不知何处去 ,</h1><h1>桃花源里可耕田。</h1><h1>上学时背诵这首毛泽东的诗,只能一知半解,我总算来到了他写诗的地方,身临其境,感受那份神圣的壮美!早就想见识夏天“热风吹雨洒江天”的独特气象。</h1><h1>毛泽东一生操劳国事,心想天下劳苦大众,来到这里,不忘归耕田地的陶公。你不觉得“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是毛泽东对陶公逃避现实的讽刺吗?</h1><h1>但如果那时的劳动人民人人有田可耕,有酒可喝,能够安居落业,富足地生活,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那正是毛泽东的心愿啊!</h1> <h1><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观瀑布,我选择了步行</b></h1><h1>听导游说:电影《庐山恋》是从庐山东线取景的,从这里上去,可以看到李白笔下的瀑布。</h1><h1>上山可以坐缆车,也可以步行。我毅然决然选择了爬山,对千年以来历代诗人笔下的庐山,来一次贴地了解。我走的路哪怕只是一条线也服了。</h1><h1>和我同行的还有几位年轻于我好几岁的常德老乡。他们一路说说笑笑,平步青云,很快超越了我。他们玩笑着:“省下坐缆车的钱,买东西吃。”或许是他们爬山的真实意头。</h1><h1>自然而然,我被他们轻快的脚步“扔”下一程又一程。不过,虽然前去了,还是会停下等我,或者远远地呼唤我,给我壮胆给我加油!</h1> <h1><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我们被李白“骗”了一千多年</b></h1><h1>离李白笔下的瀑布很远的地方,我与同伴看到了瀑布。或许那正是李白“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处。我希望走近去看到的瀑布不是这般猥琐,希望越近越可见瀑布的真面目。</h1><h1><br></h1><h1>眼前并非我想象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也没有瀑布飞流直下时的奔腾声响。我的同伴一边拍视频一边说,那瀑布哪是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是一泡尿尿儿(er发音)静静地贴着石壁流淌。</h1><h1><br></h1><h1>话虽糙,景却如实。我丝毫看不到那瀑布飞流的气势,那分明是悬挂在石壁上的一条白色锦带,在阳光下闪动。眼前的一切,我深感被李白“骗”了一千多年。</h1><h1>也许是因为今年的天气干燥,久晴不雨造成水流量小而影响了瀑布的壮观吧!我能想象出春、夏季暴雨时,瀑布挂前川的景象。李白是被瀑布的响声吸引过来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壮观与惊喜啊!</h1> <h1><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实现大梦想,必须经受更大磨难</b><b style="color:rgb(237, 35, 8);">。</b></h1><h1>爬山时,抬头定目标,低头爬堵坡。开始是瀑布吸引我,再往上是文珠塔召唤我。不登上制高点,我永远在塔下,上去了,我与塔同一个起点。爬上塔就是我的目标。</h1><h1>我边走边拍照,用时78分钟爬上山顶。当我达到制高点时,好几位乘缆车的朋友为我竖起大拇指点赞!夸我了不起。然后领我去拜文珠菩萨——到达文珠塔!</h1><h1>我还在山下时,看到山顶的文珠塔,隐约感到不可能,攀上去的确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我得挑战自己的体力。</h1><h1>听懂卿说过,世界上第一个外国人(忘了人名)准备登珠峰时,很多人反对,甚至被人骂。他还是坚持上去了。后来人们发现他死在离顶峰一百多米处。这种勇气称之为“补偿”感。</h1><h1><br></h1><h1>我是不是也属于“补偿感”的驱使呢?到达瀑布脚下的“九天池”时,我的膝盖开始走一步响一下,踝骨疼痛,小腿沉重得提不起来,只得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有时侧着身子,手扶栏杆,保持上身前倾的姿态。可越往上已经大腿带不动小腿,小腿带不动脚板。脚落下去迈不出步子。我好像耗完了所有力气,无法继续前行。好在我并不恐惧!</h1><h1><br></h1><h1>虽瀑布让我略有失望,但文珠塔还是要去见一见。可越往上走,脚步越显艰难。路堵而窄,在太阳的照射下又渴又累,最后几乎挪动每一步都是难上难。</h1><h1>一个人登山,我感受到了寂寞困苦。正好在之前读过夏伯俞登珠峰的故事,于是在慢步中,给自己讲起了69岁夏伯俞靠假肢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我目前的难,对于他算难吗?他以怎样的魔力战胜常人不可逾越的艰难困阻?他69岁,双腿假肢。我62岁,正常人。</h1><h1><br></h1><h1>困难难以想象,到底意义何在?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已!他登山的故事,分散了我的双腿疼痛难忍的注意力,精神得到了补养!</h1> <h1>实在是走不动了,我在路边短暂停歇,给身体做一下调整。水杯里早已滴水无存,背包里还有一杯酸奶,老早就想到它了,只是没喝,粮草一定要留着最后备用。</h1><h1>喝了吧!关键时刻,身体得到补给后,腿脚这么艰难了。</h1><h1>喝7酸奶居然增加了我的能量,迈不开的腿,开步轻松了许多。<b>困难面前,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要脚步在移动,我就在前进,与风景同行!</b></h1><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跃上葱茏四百旋”,</b>好一个“跃”字轻松。如果没有追求,诗词可置人于死地啊!毛泽东早就提示说“<b style="color:rgb(25, 25, 25);">无限风光在险峰”。庸者惧怕,勇者胜!</b></h1><h1>上庐山的巅峰简直悬崖峭壁,石台阶三五步一个拐,有的小伙子都是走几步歇一下。我没有停下,慢不怕,怕的是暂(停)。<b>石路是坚韧的路标,将我领上无限险峰!</b></h1><h1>上到顶峰,乘坐缆车早已到达的伙伴们个个伸出了大拇指,我为的是这一刻?!</h1><h1>当我站在庐山上的文珠塔基台时,才发现文珠塔与瀑布各占一方,遥相呼应。</h1> <h1><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爬山,挑战生命极限</b></h1><h1><br></h1><h1>这次选择爬山,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硬撑就要付出常人N倍的努力。</h1><h1><b>享受会使人过早地老去!</b>这次爬山,虽然真切感受到向老的路上,迈不开腿的无奈,但可以证明我还可以不遗余力!</h1><h1>朝着一个目标奋斗,就应该舍得放弃。因为跟团,我爬山,失去了看仙人洞和看瀑布源头的机会。正如人一生中有众多目标,能认真实现一个也非常不错!</h1><h1><br></h1><h1>来一趟庐山还有好多景点没有看到,向导游申请补费再游几个景点,没能如愿。这才是我们真正的遗憾!</h1><h1>登山检测了我的体能。在我这个年龄段做这个选择,一是需要勇气,二是更需要体能。</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5, 25, 25);">成功的路上,需要无数次地战胜自我。</b>我为自己的坚持点赞!</h1><p class="ql-block">后记:大家从文珠顶峰返回后,都余兴未艾。庐山有很多景观没有去,大家极力要求增加费用,延长两天时间。可我们没有如愿。因为这次旅游实际是组织购物活动,大有被骗嫌疑。如果导游同意增加费用,延长旅游时间,估计每个人囊中不鼓了,他的任务难免完不成。所以只能按原计划执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