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0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归建屏县管辖</h3></font></h3> <h3>解放前归真定府、真定县管辖(后为正定县)</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放后归获鹿管辖</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9年陈村的街道示意图</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归郊区管辖时的示意图</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陈村的街道手绘图</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村在石家庄的地理位置分布图</h3></font></h3> <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7日,应朋友之邀我来到了新华区杜北乡陈村。我踏遍了陈村的街角楼宇,田间旷野,党建室和新建的村史馆。了解了中国农村在历史长河中的时代变迁和艰辛不易,在抚今追昔欣慰振奋的同时,更应该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开创未来。</p> <p> 陈村在石家庄市的西北部,北有波光粼粼的滹沱河,西有巍巍太行山,南有平展无际的石清路,东有纵贯南北的友谊大街。附近不但有闻名遐迩的毗卢寺,还有世代养育我们的这片沃土,更有沃土上勤劳朴实勇敢可歌可泣的中华好儿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村村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公元前221年——770年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了陈村这么一个小村落,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相传西汉末年刘秀为了躲避追杀,在陈村西边晕倒,被乞讨回来的一位老奶奶收留,后来刘秀推翻王莽政权,公园24年建立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因饮水思源,不忘救命之恩,再次回陈村拜见恩人。可惜恩人已逝,刘秀痛哭流涕,悲痛万分,于是乎修建奶奶庙作为永恒纪念,赐名此村为“存身”。由于历史变迁,朝代更替,村名曾用名“成村”、“城村”、“城村屯”,最后为“陈村”,上京毗卢寺碑文有史料记载村名的更替。明万历四十八年即公元1620年至今村名为“陈村”。</span></p> <h3>光绪十三年的民房,也是陈村至今保留最早的村房。</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民国时期的民房</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村党建室</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村村史馆</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书记高建梅女士</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主任廖国旗先生</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退役军人工作站人员,村委委员齐建芬女士。</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村老干部老党员、村志主编谷军全同志。</h3></font></h3> <p class="ql-block">这是2019年11月陈村新建的香雅居二层饭店,也是唯一一家规模较大的饭店,准备为村里的老百姓提供饮食服务。</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村公园</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枫树秋叶红</h3></font></h3>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园里的大白蘑看着都肉嘟嘟得惹人爱</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村旧貌换新颜</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村附近闻名遐迩的毗卢寺欢迎您的光临</h3></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穿越时空隧道,追寻陈村足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日战争时期陈村归建屏县管辖,解放前归真定府、真定县(后改名正定县)。解放后先后归正定县、获鹿县、桥西区、郊区、新华区管辖。1900年清光绪26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陈村的广元寺庙及木塔被烧毁,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陈村废除了苛捐杂税,但由于自然灾害,不是飞蝗蔽日,就是旱涝不保,所以陈村的老百姓日食两餐,民不聊生。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入侵中国。在攻打石门时路过陈村,把这里的三十多名青壮年,反手捆绑,押至村东清水河边,跪地砍头,有的跳河也被乱枪打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村农民有了《土地房产所有证》,1950年陈村的黄作传、黄二山等人参加了抗美援朝。1951年水车辘轳相继被水渠浇地取而代之,1952年陈村成立了“季节性互助组”和“长期性互助组。1953年开始了缴纳公粮 并把多余的粮食变卖余粮 ,支援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1954年陈村办起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开始按人头发布票,生活用品凭本供应。1955年国家发行新人民币,收回旧币。1956年陈村办起了高级农业合作社,下设24个小队。1957年陈村有了第一部手摇电话机,并有了民办初级中学。1958年陈村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那时候的口号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开启了土炉炼钢运动。随之而来的就是除四害“苍蝇、蚊子、跳蚤、老鼠”一起打。1960年——1962年又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1962年陈村开始了农户留自留地,自己耕种。1963年大雨狂下七天七夜,村民房屋倒塌,国家调拨白面发给村民。大雨过后,村民开始建马蹄窑,烧蓝砖,重建“陈村庄”。1963年63军住在陈村,开垦万亩河滩,架桥修路,取名“利民桥”。1964——1965年年陈村开始了粗线条四清和细线条四清(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一斗四不清,二批牛鬼蛇神,学习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1969年陈村改成9年一贯制教育,1974年陈村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学制十年,1975年两批次下乡,回乡知青到陈村插队落户。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陈村村民欢呼雀跃。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停止大中专推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在陈村的知青全部返程。1979年国家号召,陈村村民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超生罚款,并颁发《独生子女证》。1983年陈村开始了土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85年国家实行了粮食订购,取消粮食统购。1986年陈村建起了第一个饭店,1987年学校定制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1997年陈村成为亿元村。2000——2002年陈村购买面包车为老百姓婚丧使用,2003年陈村农业户口转为居民常驻户口,2004——2010年陈村对外技术引进,并到外地考察学习。2011年陈村共完成12栋 主体楼房,村民以户为单位,摸号落实到户。2012——2014年,陈村引进个体制鞋企业38家,合布厂2家,鞋垫厂2家,缝纫机加工户4家,饭店、超市等,一派欣欣向荣,百姓笑逐颜开的局面。2016年响应上级号召,拆除炉灶,禁止烧煤,陈村56家企业全部迁走,净化了空气,防止了大气污染。2017年陈村建立了公园、垃圾转运站、108公交路线开通。2019年陈村集体经济改为股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截止到2019年,陈村现居住民户1100户,总人口4910人,耕地面积5430亩,旧村占地面积732亩,陈村小区占地面积60亩,村民主要以农业耕作为主,业余从事生产经营、经商、运输、养殖、果树种植以及餐饮业或其他行业渠道致富。纵看陈村的历史发展,历经几代人的艰难奋斗,可谓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正因为我们懂得了陈村的艰难发展史,懂得了军民的鱼水之情,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陈村已不再“陈”了,它正朝着一个新的更远的航标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村亮点照四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10年六月陈村村民冯金英,不幸被雷电击伤,生命垂危,全村村民自愿筹资捐助90746元,2016年7月谷焕珍将为妻子治病的捐款全部还给村民,并荣登“中国好人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为了治理污染,净化空气,陈村取缔了53家企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陈村最大亮点是女孩儿结婚不要昂贵彩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陈村就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全国学习的榜样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19年村支部做了一项“伟大工程”,那就是谱写陈村有史以来从未写过的村志。《陈村村志》自2017年开始由陈村谷军全主编,参编人员:卞国强、廖国旗、高建梅、孙同恩、麻秀建、孙淑深、付军长、闫智勇、【麻同堂】、陈印保、王长柱。参与打印、摄影:麻晓亮、孙会波。审稿:陈印保、王长柱、黄春旺等人历经两年,呕心沥血,亲情编著(正在校对中)。它是陈村的历史见证,也是陈村百姓一面无言的明鉴,它默默诉说着陈村从一个步履蹒跚的孩子,如何成为一颗绿茵茂盛的参天大树。</span></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开通了108路公交车</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108路公交车全程为陈村百姓服务</h3></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村发展继往开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陈村是石家庄新华区的北沿村之一,与正定接壤,远离市区,相对比较闭塞。打开陈村的南大门,注入新鲜的血液,让陈村活起来,动起来,让百姓真正在百草满坡,绿水泛波,清幽洁净的环境中生活,力争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渴望政府大力扶持发展新型模式下的种植业,商业、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建立现代化园区,让村中家庭主劳力、顶梁柱有事做,力争足不出村把活干,把钱赚,而不只是感觉外面的世界好。我们要记住乡愁,打造出一个既有浓厚历史底蕴,又有清新风雅脱胎换骨的陈村!相信在党中央和习主席,在省政府和市政府,在新华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渴望以陈村为试点,坚定信心,实施改革。当然在改革的途中,必然会出现问题,这需要贤人进谏,政府倾听,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利国利民。相信陈村新一代村领导班子必将不负众望,砥砺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村村志》诞生了</span></p> <p class="ql-block">作家田贞、95岁石家庄日报社离休老干部黄黎同志、陈村新老干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陈村村志》问世了。主编谷军全代表村领导及百姓转达对我的感谢并赠书一本,手捧40多万字的村志我激动万分。</p><p class="ql-block"> 《陈村村志》是陈村历史上首部村志,编簒委员会成员呕心沥血,多方求证、走访、查阅历史资料,终于给陈村百姓的前世今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书中从村域建置、自然环境、农林牧业、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民风民俗……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了陈村的历史发展变化,让人阅后对陈村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也展示了新农村新风尚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陈村村志》截止到了2019年,我回过头望了一眼陈村,有威武高耸的楼宇,也有低矮陈旧的平房。恰巧我遇到了陈村的一位百姓,聊起了陈村的真实现状。她也许是富足的,但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丝凝重的表情,是对大龄男孩婚姻的担忧。与其担忧大龄青年的婚姻倒不如说是担心百姓们如何住进新楼房,因为还有一大部分民房没有得到改善。那位村民同我谈笑起来一脸的淳朴,非常可敬可亲,但她的内心总是渴望着什么……她是一位好村民,她在向我呼吁着,传达着,我懂她。</p><p class="ql-block"> 陈村2019年以后的村志呢?我们该如何谱写百姓的生活?我想到那时一定是改革春风吹满面,城市农村连一片,让你眼花又缭乱,找找你在几号楼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