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游泰顺廊桥和徐岙底古村落

风云观

<h3>八年前,我凭着这两张纸片就心血来潮,把老婆女儿一起忽悠到有“廊桥之乡”美誉之称的浙江泰顺。那时,没有高德,没有马蜂窝,也没有美团和大众点评(或许早已有之而我未知之)。</h3> <h3>我们照着纸片上说的,先乘动车从上海到浙江苍南,然后再乘班车到泰顺泗溪。<br></h3> <h3>此后的一切便很顺利:大体整洁、出入方便的民宿,一辆几乎全新的标致轿车和一位话不多却很贴心的本地年轻男司机(以后两天的用车,这对游散落各村镇的泰顺廊桥实在是最要紧的,可惜司机的姓名早已淡忘)。泰顺游由此拉开帷幕。</h3> <h3>泰顺境内共有46座保存完好的自唐代以来各时期的木拱廊桥,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又与周边环境之浑然一体,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h3> <h3>其中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等15座廊桥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9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2016年9月15日,台风“莫兰蒂”在福建省厦门市登陆。受其影响,浙江多地暴雨肆虐,泰顺境内6座古廊桥受损。</h3> <h3>其中薛宅桥、文重桥、文兴桥3座国宝级古廊桥被洪水冲毁,毓文桥和永庆桥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省级文保单位南溪桥桥身被冲掉了一半。</h3><h3>幸好,本美篇中的古廊桥照片皆为冲毁前所拍摄。</h3> <h3>刘宅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又名仙洞虹桥,建于明代(1405年)。為木平桥,二层重檐。</h3> <h3>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宅村,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代(1512年),后多次毁于水患,现桥建于清代(1856)。又名锦溪桥。全长51米,单檐。</h3><h3>2016年9月15日,薛宅桥被洪水冲毁。</h3> <h3>桥下水势很急</h3> <h3>连天阴雨,居民在桥上摊晾薯片。</h3> <h3>永庆桥。位于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建于清代(1797年),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二层重檐楼阁,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优美。</h3><h3>2016年9月15日,永庆桥在洪水中受损。</h3> <h3>仕水矴步。位于仕阳镇溪东村村南仕阳溪上,清代(1795)建,系双层结构堤梁桥,碇步上下溪床有大面积的井字形木架框定卵石砌成的滩基,以稳固碇步,碇步共223齿,全长136米。因其碇步似琴键,又名琴桥。</h3> <h3>仕阳溪东村碇步,初造于明代,后多次重建。</h3><h3>游此桥时,正信步走在桥碇中途的老婆,一走神一脚踏进两块石碇中间,把岸上的我们惊出一身冷汗。幸好,除了湿半条裤腿一只鞋、腰腿稍有挫扭伤外,其他无恙。</h3> <h3>北涧桥。位于泰顺泗溪镇下桥村,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清代(1674年),桥全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h3> <h3>受邀参观北涧桥下的书画馆</h3> <h3>老先生除讲解自己的书画作品外还热情介绍按比例缩小制作的北涧桥模型。</h3> <h3>南阳桥。位于泗溪镇玉岩村,为一墩二孔伸梁木平廊桥,建于清代(1870年)。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h3> <h3>溪东桥。位于泗溪镇白粉墙村,因其横跨东溪水而得名。该桥始建于明代(1570年),清代重建。桥为宫殿式,中央主檐阁楼飞檐翘角,在远山的衬托下,斗角绕云、青龙翘须、颇有吞云吐雾之势。中国科技史话丛书《桥梁史话》刊载图文,视之为全国桥梁典型之一。</h3> <h3>仙居桥。位于仙稔乡仙居村,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代(1453),清代重建。桥屋十八间,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h3> <h3>漂浮物几乎铺满河面,是泰顺廊桥中环境观感最差的。</h3> <h3>文兴桥。位于泰顺县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为叠梁式木拱廊桥。</h3><h3>2016年9月15日,文兴桥被洪水冲毁。</h3> <h3>文重桥。位于筱村镇东洋村,系木平廊桥。始建于清代(1745)。民国年间,由当地的几大家族合资重建。</h3><h3>2016年9月15日,文重桥被洪水冲毁。</h3> <h3>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代(1137年),清代(1843年)重建,为叠梁式木拱廊桥。</h3> <h3>毓文桥。位于泰顺县洲岭乡洲边村,始建于清代(1839年)。该桥建在两山缺口处,为三层楼阁,二楼为文昌阁,系石拱木廊桥。拱为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融为一体,是泰顺现存造型最优美的廊桥,宛如一幅精致的古画。</h3> <h3>2016年9月15日,毓文桥在洪水中受损。</h3> <h3>徐岙底古村落。位于筱村镇,是泰顺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村中溪水潺潺,竹木森森,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古村内巷道纵横,路面围墙均用大小不一的卵石铺设。当那些毫不起眼的卵石被工匠们挤挤挨挨拼在一起,其整齐美观的艺术效果竟如此強烈,令人叹为观止。</h3> <h3>我们进村时,可能是古村落面临重修,大多数民居已无人居住。不少屋舍破旧,院落萧条,青苔满目。走遍全村,所见不足十人,且都是黄发垂髫,不见青壮年。</h3> <h3>由于地处偏僻,加上居民外迁,徐岙底古村落更显其幽静和寂寥,耳际掠过的几乎都是自然界的声音——泉水空气动物植物,流动碰撞嬉戏歌唱。那声音清澈纯净,丝丝入耳(几年后在浙中的一个小山村里我又听到这美妙的声音)。我屏息静气,细细聆听,让其徐徐贯入双耳,沁入心脾。</h3> <h3>晾晒红曲料(一种酒的酿料)</h3> <h3>胡氏大院。位于泰顺雪溪乡桥西村,当地人称石门楼。明代起胡家先人迁徙至此并安居乐业,大院共经前后三次的建造才形成如今规模,其建筑工艺非常精致。</h3> <h3>仙居水库</h3> <h3>包氏宗祠</h3> <h3>这是我第一次用回首往事的方式写美篇,八年了,很多记忆都模糊了,唯有那一座座古朴苍劲、风韵独具的廊桥还深深的刻在我脑海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