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丝绸之路被专家们研究没了,最早的丝绸之路不过河西走廊

美友17593581

如果知道最早的丝绸之路不过河西走廊,那就知道有一条丝绸之路被我们当今的一条专家们给研究没了。而在这个基础上就能搞懂古代河套地区为什么是中原王朝的“北大门”这一说了。丝绸之路在最早的时候并不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么个路线,今天我说法不过是主干道而已,广义的丝绸之路应该是中国人向西做生意或者与西域以远的西方人民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融合之路。 丝绸之路 今天,当我们打开地图在贺兰山与狼山之间是存在巨大通道的,而古代人也没有将这里闲着,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在没有控制河西走廊之前,他们就是通过这条通道与西域人民取得联系的。这条丝绸之路的路线在学术上被专家门称为北线,即是由由长安至固原,经由今银川地区、阿拉善地区、巴彦淖尔地区,过甘肃北部,在新疆地区与后来由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的主干道会合,全长1000多公里。 然而奇怪的是,在我们今天很多相关丝路的“研究文章”里,却很少提及固原、银川、甘肃北部这条线,更多是说丝绸之路北线是指由长安(西安)至固原,再由固原经今甘肃靖远、景泰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及其以远的地方。 河西走廊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仿佛,我们的专家忘了从这条线是也是可以到达西域的。这就相当于丝绸之路把银川、阿拉善和巴彦淖尔几个城市给忘了。而这很不利于这一地区的发展。今天,我们把这一点提出来,就是想从历史的层面告诉人们,丝绸之路曾经在今天这一区域内的中心城市甚至省份,提供了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更为便利,有利于这一区域进一步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地区和城市的交流,从而达到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意义和目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和幸福价值效应。我们看到,秦始皇数次东巡就是沿着燕山、阴山北麓这条草原通道返回咸阳的。 其实上,被忘了的丝绸之路还不止这些。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具备改革开放的气度与胸怀的人物之一,没他也许到现在我们还不会穿方便的裤子,是他低下头来首次以中原华夏族的身份向边地少数民族学习,彻底改变了过去人们意识当中原华夏民族尊贵而边地少数民族卑贱的思想。他实行的“胡服骑射”的伟大意义就在这里。 赵武灵王把长城从今河北邯郸境内修到了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境,《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高阙就在今巴彦淖尔北部二郎山口。 如果我们今天还将这条长城仅仅当作是一条长城,那可能就能认扮演一个认识土墙的角色了。从河北修一条长城到内蒙古来,干吗?仅说它是军事防御真是有些肤浅了,它实质的意义是向开放,真正的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赵当时修的长城就是中原人民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高阙塞 今天的研究发现,过去,长城沿线总打仗,但这并不影响沿线人民的贸易与交流,仗不是天天打的,长城沿线反而是经济和贸易最繁荣的地方。为什么呢?我们以前说过,为了军事保障,修长城一定要修路,而有路了,贸易当然就方便了。要致富先修路可能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在当年,从今河北邯郸境内修到了今内蒙古巴彦淖尔一定也有一条路,而这条路应该也被称为丝绸之路的。 赵长城 我们看到,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罗马人就用上丝绸,而中原人也用上西域产的玉,这些东西是空运过来的吗?不是。是在丝路之前中西方就存在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了,不过是我们把它叫做玉石之路、茶叶之路、黄金之路等等,叫得人头有些晕。而丝绸之路也不过是后来外国学者发明的一个词。现在我们在这条路上研究名称太乱了,你是搞玉石的、他是搞黄金的,另外一个他和我是搞丝绸和茶叶的,太乱了,能不能给丝绸之路一个总名称呢——中国人向西的经济与文化的贸易、合作以及融合之路。陆上的叫它陆地丝路,海上的叫它海上丝路,也别再分什么沙漠丝路、草原丝路。同时,我们也别再分什么茶叶、丝绸、玉石之类的,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什么路上只流通什么,就没其他别的东西了。 其实,不管什么路,我们研究的方向都不会有错,即是东西方的交流与融合。有人的地方就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通西安和北京。现在我们说的丝绸之路不过是一个官方的主干道而已。 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