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开战匈奴:因为匈奴人“胃口”太大,除了吃肉还吃粮食?

美友17593581

提示:匈奴人除了吃肉还吃粮食,他们又太不会种地,而粮食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也许能从中为汉武帝发动汉匈战争找到一个强大的理由,即是不愿被他们抢劫、骚扰,也不愿意给他们那么多粮食,所以,战争打响了。 匈妈骑兵 《史记·匈奴列传》和《汉书·匈奴传》中都说匈奴“自王以下咸食畜肉” 。这就是说匈奴的老百姓是不吃粮食,大量食肉的。但近日读民族学者谷苞相关的文章时,谷苞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匈奴人不但吃粮食,而且粮食在他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然而,匈奴那么多人,吃的粮食从哪里来呢?会种地吗?他们是如何解决呢?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匈奴到底有多少人? 学者马长寿最早断定为70万,后来改写为50万,学者林干觉得这两个数字多了,就假定成了30万。不管是谁,这种断定、改定、假定都不足以让人信服,但是又没办法,因为这方面确实没有资料让人查询。但是,匈奴人在冒顿单于时有三十万军队,这在史书里是有记载的,是明确的,根据这个数字,个人认为匈奴人口为50万相对来说合理一些。 如果按照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计算,我们给每个匈奴人每天半斤粮食,那么这50万人每天要消耗25万斤粮,一年365天,即需要9000多万斤粮,显然,游牧的匈奴人是很难弄到这么多粮的。 关于粮食的来源,谷苞先生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匈奴在游牧区内自己种植;二是汉朝政府赠送;三是从内地的农业区去换或者去抢。 匈奴人通过自己种粮而自给自足是完全不可能的,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发现哪个游牧民族能同时主抓农耕生产,进而满足自身需要的。那么,贸易(交换)、抢、吃汉朝政府的“供应粮”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西汉出征匈奴示意图 谷苞先生为阐述匈奴人吃粮,而且还要吃不少粮的问题,还算了一笔账,即是匈奴人如果只吃肉,一年得多少肉。他说,对于牧民来说,畜乳和乳制品是重要的食品来源,畜乳常年可以挤用,在旺季还可以制成乳制品,备作常用。一头牛可以生产畜乳两三年至十来年,而杀掉一头牲口吃肉,却只能吃几次。同时应当看到,在匈奴奴隶制下,一般牧民占有的牲畜是很少的,如果全靠吃肉,每人每天按一斤二两计,一个月一个人至少得吃掉一只羊;如果按每家5口人计,一年要吃掉60只羊,而这“显然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为此,谷苞先生认为《史记》和《汉书》中匈奴“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是“不符合史实的”,他举了几个例子,也是这两部史籍里的说法,主要有: 1.匈奴“遂屠贰师(李广利)以祠会连雨数月,畜产死、人民瘟疫,稼不熟” 。 2.“其明年,匈奴怨诸国共击车师,遣左右大将各万余骑屯田右地。” …… 汉武帝(影视作品形象) 据此,谷苞先生认为《史记》和《汉书》前矛后盾,匈奴人一定是会种地的。但同时他也承认汉朝给匈奴人的“供应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这方面,我们看到的史料也是有限的,但数量却很惊人: 1.汉高祖时“崇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 2.汉武帝时“故诏使遗单于秫蘖金帛它物数岁有”; 3.汉武帝时,匈奴单于在致汉朝的信中说:“岁给遗我蘖酒万石,稷米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意思很明显,你给我这么多东西,我就是到边境去骚扰你了); 4.呼韩邪单于时,“诏忠等留卫单于,助诛不服,又转米糒前后三万四千斛,以赡其食”; 5.“元帝初继位,呼韩邪单于复上书,言民众困乏,汉召云中、五原郡转谷二万石斛以给焉”。 …… 王昭君(除了送粮送钱还送女人) 后面两条和汉武帝没什么关系,但都是汉朝人给的,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个参考。1斛=1石;1石=10斗=120斤。后两次共给了54000斛,约648万斤,相当于3240吨。刘邦给了多少,我们不知道,汉武帝在没开战之前年年都有、年年都送(岁有),匈奴在信里向他索要的东西也不少,蘖酒即曲酒,布匹当然也是钱,粮食是12万斤。 汉代鼎盛时期即是汉武帝至汉宣帝时期,全国人口也不过五千多万,全国最多时设立了四十多个郡,平均下来每个郡也就100来万人。匈奴当时虽然人口不及汉朝一郡,但胃口这么大,这么能“吃”,老“供应”下去肯定不是个事儿。更何况,汉朝给匈奴的“供应粮”以及其他物品,相当于汉朝养了一支生力军,而且还在别人的手里,养虎为患,会时不时地出来闹点事,杀人劫物,甚至对汉政权构成威胁,汉武帝能不打他吗?而这也是汉朝人为什么能打败匈奴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开战时,当然不会再送东西给匈奴——最起码能断了匈奴的部分口粮。 (作者注:本文参考谷苞《论正确阐明古代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一文,谷苞虽然已经离世,仍然表示谢意) 匈奴人形象

匈奴

谷苞

汉武帝

粮食

汉朝

单于

供应粮

畜乳

万斤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