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共同成长

李小爽

<h3>  深秋时节,天高气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为发挥城区学校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11月6日一早,语文由李红霞老师带队,数学由张璠瑜老师带队,一行7人分别奔赴胡集、安兴两所学校送课。本次活动以听课、汇报交流的方式展开,两个乡镇语文、数学交叉,同时进行。</h3> <h3>  语文第一节课是由李爽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李老师这节课上,识字教学润物细无声,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而且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能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体现了高效率的识字教学理念。</h3> <h3>  第二节课是由李红霞老师执教的《司马光》。在课堂上,李老师表现得自然大方,温柔亲切的语言让孩子们和在场的老师印象深刻。李老师经常用鼓励的话褒奖孩子的回答,让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更近,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h3><h3> </h3> <h3>  初次接触文言文,最难的还是句读和节奏,而李老师通过提示卡的出示,引导学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在朗读的时候通过范读、分层次出示不同句子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渡过难关,让学生从易到难的有节奏的读完整句,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老师成为学生学习最好的“摆渡人”。</h3> <h3>  第三节课是由郭爽老师执教的《四季之美》。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上课伊始,郭老师借助图片将学生们引入情景,激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们去畅谈自己眼中的四季,从而与课文的写作风格形成对比,通过对比,提问,自主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感受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特点,并初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h3><h3> </h3> <h3>  朗读是感悟景物美的重要方法。郭老师通过师生共读,男女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章,置身情境,用心体味这篇简短而充满诗意的散文。</h3> <h3>  三节课后,李红霞老师对每节课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h3><h3> 肯定了李爽老师始终把语言的学习、领会、感悟作为重点的做法,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领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文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h3><h3> 对于自己执教的《司马光》一课,李红霞老师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整堂课李老师都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参与者,她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了孩子,李老师的课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h3><h3> 对于郭爽老师执教的课,李红霞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朗读是感悟景物美的重要方法。肯定了郭老师通过师生共读,男女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章,置身情境的做法。</h3><h3> 同时也对这三节课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h3> <h3>  史亚峰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数学《四边形》,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为起点,并放手让学生进行说一说、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并且,史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由依据表象为主的直观辨认水平,逐步向以依据特征为主的初级概念判断水平发展。</h3> <h3>  张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条形统计图》,通过看图猜天气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对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经历了条形统计图的再创造过程。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怎样才既能一眼看出每种数量的多少,又能直观地进行各种数量间大小的比较呢?”学生自然想到了数形结合,即在“形” 的基础上添加“数”。本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h3> <h3>  张林青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数学《数与形》,张老师先让学生通过拼一拼、算一算、议一议,亲历了化数为形,以形助数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形”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接着让学生经历把形转化成数,用数再去解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最后张老师应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让学生和数学家产生共鸣,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h3> <h3>  最后,张璠瑜老师对三节数学课做了分析式点评。表扬了三位年轻教师,并对三节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对安兴、胡集的学生进行了赞扬。</h3> <h3>  本次活动得到了安兴教委、胡集教委及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h3><h3>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事业,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受益颇丰,以后我们会更加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