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杯走入校园交流取经

美友41396494

<h3>“三清杯”不知不觉走过了20个年头,今年来到第21届了,伙伴们秉持着“不只要做到而且要做好”的精神,于11月2日走访了北赖中华三校和北海中华一校。 </h3><h3>20年,三清伙伴来第一次走进校园,与校长、老师和历届参赛的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分享他们的参赛心得,同时了解孩子如何学习民俗文化。</h3> <h3><i><font color="#ed2308">何谓民俗文化?</font></i></h3><h3><i><font color="#ed2308">它不是古板的文化,</font></i></h3><h3><i><font color="#ed2308">更非宗族信仰的迷信。</font></i></h3><h3><i><font color="#ed2308">它就存在于你我的生活之中。</font></i></h3> <font color="#ed2308">右二(站立者)为郑锦华老师,他不仅是三清慈爱福利会的创办人更是“三清杯”的幕后推手。</font> <h3>三清慈爱福利会会长郑锦华表示三清扮演的只是文化推手,背后的功臣是愿意牺牲时间,用心指导参赛同学的老师以及鼓励孩子参与此活动的家长们,当然更重要的是有校方的大力支持。</h3><h3>因为有大家的支持,大家对民俗文化的热爱,才能够让三清杯一直办下去。 这些孩子就是传承民俗文化未来的接班人。</h3><h3>这是“三清杯”举办了21年,第一次走进校园取经,深入了解校方如何培训孩子。 民俗文化一直被误以为是古板文化,甚至是坊间的迷信。 难得此活动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继续将三清杯做得更好!</h3> <h3><i><font color="#ed2308">流转在生活中的民俗文化</font></i></h3> <font color="#ed2308">北赖中华三校孙秀娇校长</font> <h3>北赖中华三校校长孙秀娇欢迎本会的到访,她对本会20年来坚持举办“三清杯华人民俗传统文化常识比赛”的精神表示称赞。 她也感谢老师乐意付出,利用假日的时间给孩子指导。 </h3> <h3><font color="#ed2308">中秋月饼也是我们的民俗文化。</font></h3> <h3><i><font color="#ed2308">林秀珠老师,一位热忱于民俗文化教育的老师,是北赖中华三校7年来连续获奖的幕后功臣,她也让“三清杯”在中华三校形成一股风气。</font></i></h3> <h3>2009年,在当时的华文科主任的牵线下林秀珠老师接触了三清杯,也因而挑起了她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从一开始只是给学生CD读历届考题,后来慢慢从生活习惯去让孩子认识民俗文化。林老师说:“以前比赛后我带孩子去吃麦当劳,现在我选择带孩子们去品尝各籍贯的食物,从中让他们认识各籍贯的民俗文化。”</h3><h3>她也感谢家长们愿意配合,牺牲周末家庭日的时间,带孩子到学校学习民俗文化。 </h3><h3>她感叹时代的进步让现代人与传统文化脱了节,孩子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教。</h3> <h3><i><font color="#ed2308">传统的建筑物也存在着各民族/籍贯的特色。</font></i></h3> <font color="#ed2308">中华三校黄敬善老师</font> <h3>黄老师爱好历史,他从历史的角度带领同学探索民俗文化的真相。 他表示:“一开始会有挫败感,因为学生只想知道答案,他们只在乎分数,不在乎民俗文化的由来。 后来,慢慢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才加深了他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h3> <h3><font color="#ed2308">“出花园” 潮汕人的成人礼</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三清杯”工委会主席谢宁馨</font></h3> <h3>谢宁馨2005年加入三清,07年就担任“三清杯”的工委会主席。 她在交流会上与大家发分享累积多年的筹备经验,她表示筹办三清杯的三大挑战是1. 寻求赞助商,2. 培训志工, 第三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每年都会担心参赛者人数不足。 她说:“毕竟民俗文化常识比赛是比较冷门的活动,我们每年都担心没有足够的参赛者,很感恩中华三校特别安排老师提供民俗文化的培训,鼓励孩子参加比赛。 因为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有动力继续筹备三清杯。”</h3> <h3><font color="#ed2308">红木屐是出花园必备的“物品”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三清杯工委会秘书谢彩晶分享出题规范</font></h3> <h3>秘书谢彩晶分享道: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常识比赛是比较冷门的活动,为了鼓励同学们参加,传播民俗文化的种子,我们每年有60%的题目都是从历届考题当中抽取。 目的在于建立同学的自信,减低孩子的挫败感,让他们有信心继续参加比赛,进而培养他们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另外40%的题目,有20%是新题,另外20%是比较有深度的问题。</h3> <h3><font color="#ed2308">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特色居民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北海中华一校覃校长(左一)</font></h3> <h3>中华一校的覃校长对三清慈爱福利会主办“三清杯”的坚持深表赞叹! “中华民俗文化意义深远,但传承文化这条路不好走。 在这艰辛的文化路上,三清慈爱福利会坚持走了21年,非常值得鼓励。 而校方可以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参加比塞,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民俗文化。” 覃校长在交流会上这么表示。</h3><h3>她也感谢李雅音老师的用心付出,不辞劳苦。 教师的工作本来就很繁重,但李老师愿意利用课前,甚至牺牲周六的休息时间给孩子培训,实在难得。</h3> <h3><font color="#ed2308">木雕,不仅讲究雕刻的功夫,木雕上图腾的寓意也非常重要。</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李雅音老师,中华一校“三清杯”的负责老师。</font></h3> <h3>这是李老师第二年带学生参加“三清杯”,她建议三清慈爱福利会定时在网上发布民俗文化的资讯,让同学们可以从网路上学习民俗文化,她也希望三清可以举办“文化之旅”,透过游玩让同学们认识民俗文化,勾起孩子对民俗文化的好奇心。 她表示:“比赛的题目确实有点难,但她还是鼓励同学参加。”</h3><h3>她也称赞“三清杯”的答案手册做得很好,答案手册里头的注解让同学们理解答案的由来。</h3> <h3><font color="#ed2308">石雕,是哪个籍贯的传统文化?</font></h3> <h1><font color="#167efb">家长与孩子怎么看民俗文化?</font></h1> <h3>邓钧泽的妈妈表示,钧泽自小受到父亲的影响非常喜欢历史,他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民俗文化,也经常将他父亲的珍藏的书本带到学校和同学分享。</h3> <h3>吴瑞龙的父亲分享道:瑞龙会参加三清杯是因为妈妈的鼓励,瑞龙的母亲是一位老师,她非常支持瑞龙参加此活动。 他也表示瑞龙在学习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学会分辨历史的朝代。</h3> <h3>莫壮渊的父亲籍此活动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比赛,促进亲自间的感情。</h3> <h3>张睿恩,三清杯的常胜军。 当初因为姐姐的影响,对民俗文化培养了兴趣。 她表示参加三清杯,除了可以跟姐姐一起学习,回家也会和父母亲一起分享所学。 </h3> <h3><font color="#ed2308">伙伴们在访问中华一校后与同学们合照留念</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只有了解了民俗文化,才能将它永续传承。</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当你认识了民俗文化,你就会发现它一直在我们生活中流传着。</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别让流传数千年的民俗文化在我们手里断层,愿你我一起肩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