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闰月是怎么来的,即什么是置闰?

守真师叔

<h3>  要理解什么是置闰,首先得明白日,月,年的概念。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就是一昼夜;月球绕地一周为一月,即一个塑望周期积29.5306日成一月。太阳绕地球一周为一年,即一个黄道周期视运动称为“回归年”积十二月多为一年。年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一周,但以地球为观测点就是太阳绕地球在黄道上转,长度365.2422日;我们中华民族沿用了几千年的历法俗称“农历或夏历”是根据太阳和月亮运行规律编制成的,典型的阴阳合历符合易学思维。</h3> <h3>  然而天文学中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36.2422日,一个塑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两个数不能通约,如果按常规十二个月为一年,那么这一年的长度是29.5306*12=354.3672日,比一个回归年少十一天左右;如果按十三个月为一年,那么13*29.5306=389.8978日。比一个回归年多十八天多。用大白话讲就是一个月亮周期是29天半多一点为一月,一个太阳周期是365又四分之一天为一年,如果按十二个月来过日子,这十二个月过完还剩十一天才满一年,如果按十三个月来过日子,这十三个月又比年多出来十八天,按这两种过法去过日子,就会出现春节每年都会往前或往后推,十几年后会在夏季过春节了,就出现了天时不对历法,春夏秋冬错乱的情况,显然不符合历法的意义。所以才有了置闰这个词。</h3> <h3>  闰是多余的意思,如平均分配食物,多出来的先放着等攒够一批再分一样,古圣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计算,得出了一个比较精确的“十九年七闰法”,就是在十九个农历年中有十二年是平年,七年是闰年,十二个平年是144个月加七个闰年91个月总共235个月,235月*29.5306天=6939.691天,19年*365.2422天=6939.6018天,十九年过下来235个月亮周期和十九个太阳周期特别接近只差一个多小时。就把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周期协调一致了,这个思维用在八字测算,风水布局等各种数术中就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因为所有数术都是从天文历法发展出来的。</h3> <h3>  大的思路有了,但这个闰月放在哪一年是个更具体的问题,殷周时代闰月一般放在年末,汉代放在九月后,三年一闰五年两闰等都有过。直到唐代,祖师爷李淳风提出月中置闰,就是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增加一个闰月,所谓中气即二十四节气中的后一个,比如“清明和谷雨”清明是节,谷雨是气。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十五天左右为一个气,一个节加一个气为三十天左右。没有中气的月份怎么看呢?农历每个月的气如果排到了看到不到月亮的时候,通俗讲就是不得气咯,二十三以后排不上气就在后面加个闰月,初九以前排不上气就在这个月的前面加个闰月,这便是月中置闰法,由此推断出见月为得气。</h3> <h3>  做为易学从业者,这个基础知识必须掌握,不然根本不明白生辰八字排大运是依阳历的号数还是依阴历的天数,这即不是阳历号数也不是阴历天数,而是依节气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