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有感

暖水瓶

<h3>今天是记者节,一大早收到读者发来的微信,甚慰。退休几年了,年年有读者的肯定,值了。</h3><h3>摘录几段给我的微信:</h3><h3>“从事记者工作几十年,你用精锐的笔尖书写过一个个鲜活、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如矿山铁人丁百元、“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谢延信、交警的楷模刘明铸,鞠躬尽瘁的年轻教师徐国立、农民明星赵存献等等优秀形象,人民不会忘记你,百姓一直在挺你!衷心的祝福你在第20个记者节节日快乐!“</h3><h3>&nbsp;“老领导是我们的偶像。他对记者这个职业太喜欢了,他抓新闻一出手绝对快准稳,作品几乎都成了精品。”</h3><h3>“老师笔下的人物个个事迹动人,智立局长德泽孟州,真希望老师的墨水不停歇。”</h3><h3>&nbsp;“每读您的通讯细节,都能想象出画面,脑子里跟放电影似的。”</h3><h3>&nbsp;“邓老师的人物事迹真的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原来这个世界竟如此美好。”</h3><h3>&nbsp;“我这一辈子认识的第一个记者就是邓少勇老师。还是高个级记者。他那干练的谈吐,潇洒的举止给我很深刻的印象。”</h3><h3>&nbsp;“极强的新闻敏感,发掘新闻价值,发现新闻人物,老兄不愧为高手。”</h3><h3>“我记得,当时,您到塔南路当时的焦作计量所采访,我给您了一篇有关焦作矿务局,计量节能数百万的稿,您给修改加工后,在焦作日报头版中部发表,单署我的名,也没署您的名……这种美德,至今感染教诲着我……”</h3><h3>“在人生、写作等诸多方面,您都是我们的楷模!”</h3><h3>“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h3><h3>“永远难忘做新闻之初,您的提携,指导。”</h3><h3>……</h3><h3>还有值得纪念的事情:</h3><h3>被聘人民日报河南分社6年,参与采写的英模,有的被拍成了电影。例如 根据“全国模范检察官”马俊欣事迹拍摄的纪实电影《温度》、根据漯河市源汇区原安监局局长王茂俊的先进事迹创作的电影《安监局长》、 根据汝阳县检察官程建宇的事迹改编的电影《火红的杜鹃花》、根据全国孝老焦作矿工谢延信改编的戏曲电影《女婿》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