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建广场,“三线”精神再弘扬

枫叶

<h1><font color="#167efb">  最近,有幸游览了位于宜昌市夷陵区罗河路段今年新修建并向游人开放主题为“三线忠魂”的“三线”广场。</font></h1> <h1>  广场,占地面积不算大,分分钟便游玩全程,但文化氛围很浓!广场中央地面以编年体形式镶嵌着各式金属预铸图案向人们介绍、诉说着参建“三线”驻扎宜昌等地区从事多个行业和多项领域的“三线”建设大军单位名称。</h1><h3> </h3><h3> </h3> <h1><font color="#39b54a">   广场两侧分别摆放着当年三线建设者工作车间亲手操控的车床等原始实物设备,机身仍清晰可见“军用”及“单位”标属牌!从现在看上去趋于落后、早己淘汰的陈旧设备,但能读懂昔日的辛酸!它们为我国国防、科工和经济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广场承载的这些,酷似摆在餐席上的道道美食。细品起来颇具特色,耐人寻味儿。</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广场配属楼,外观颜值极具时代感,醒目的标语、口号和二楼“三线书屋”陈列展品向游人招示逝去的苦乐年华、青春的背影、点滴的汗水、奋斗的精神和爱国的情怀!陈列建设者工作、生活使用过的系列展品,件件呈现出每位三线建设者深深的烙印!承载着共和国历史赋予一代人的使命!一个充满着强烈时代感彰显无私奉献精神的美好时代。那段令人难以忘却的激情岁月,仿佛浮现在眼前,瞬间将游人带入到峥嵘岁月的“三线”时代,勾起人们对“三线”建设时期的追忆!</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一、“三线”建设及历史背景</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60年代中期针对国际不安定局势,国内国防、技术、经济、工业、铁路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局面,为适应战备的需要合理调整生产布局,自1964年至1980年历史16年,将发展项目由东向西迁移至“三线”地区实战性的重大战略转移!</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随着备战成为影响党和国家的政治战略及经济的重要因素,1964年中央书记处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我国内陆地区,在人力、物力给予保证,新建项目都摆到内地,沿海项目能搬迁的就搬迁,一两年不能生效的项目一律缩小规模。这标志着国民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基本的“吃”、“穿”、“用”向以战备为中心转移!</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国务院提出了“三线”建设的初步部署意见:一切新项目应摆在三线,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布置重要的工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计划的搬到三线;恢复人民防空委员会;积极修建地下铁道等。经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今后的一段时期,基本建设的中心是集中力量建设三线,釆取多快好省的办法,在我国纵深地区建立一个工农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三线”是在中西部地区遍布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三线”:所谓三线,是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的统称。一道线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二道线指的是一、三道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三线地区一般指的是位于中国腹地,距海岸线最近的在700多公里以上,离西部国土边界在千公里以上,四面分别有青藏、云贵两大高原和太行、大别、贺兰、吕梁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要时刻准备打仗的特殊历史形势面前,是十分理想的战略后方。抗战时期日军望山兴叹、望峡兴叹、望江兴叹!侵入宜昌的日军被我英勇的抗日军民奋勇堵截在南津关以下,成功破灭了日军西进入川的黄粱美梦!西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其实,三线地区也就是说的云、贵、川、陕、甘、宁、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二、“三线”建设驻扎宜昌的相关单位</font></h1><h3> </h3> <h1><font color="#167efb">  710所——中船重工集团,1958年组建于上海复兴岛。65年搬迁扬州,1971年为支持三线建设由扬州搬到湖北宜昌县。“八五”期间根据国家政策从宜昌县山沟沟迁至宜昌市(现址)。95年原715所宜昌部分并入710所。半个世纪来,710所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font></h1> <h1>  827厂——核工业部。1970年12月进驻宜昌,在莲沱兴建827厂。同时国家投资建有专用公路和铁路线路及位于宜昌城区货运站场。1987年宜昌货场与市联运联营公司合并组建国有独资公司为宜昌联运公司。几径改制宜昌827铁路货场演变为今天宜昌华祥商业中心!</h1> <h1><font color="#ff8a00">  612厂——中船重工集团。从事导航制导仪器制造,属国家重点水声、电子设备配套生产厂。1969年7月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四机部)发文决定厂名为“国营江新机械厂”(代号为612厂)。1988——2007年实现基地、总部共驻宜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22公司——核工业部。1958年3月组建为建设工业部直属二公司。1971年1月进驻宜昌完成827建厂任务,此后经过抢建四0四厂、建设三线、保军转民三个阶段,累计完成三线建设项目1600余项。2003年11月经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单位批准,公司转型改制,2006年8月中核建设集团与信达共同创立中核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总部、基地至今在宜昌) </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388厂——中船重工集团,(国营中南光学仪器𠂆),1965年进驻宜昌宜都。1969年应国家号召推进海军现代化,将388厂作为潜艇潜望镜的专业制造厂,在军民联合生产进程中探索开发影视器材、机械系列产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形成了“三个中心,三个基地”的立体式发展格局。在国防事业和实现强军梦的征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066基地——导弹科研生产基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1965年8月1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准建设,1970年3月组建066工程指挥部,基地位于远安境内。同年7月正式开工,历经十年建设,基地所属9个大中型企业先后投产。</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1993年4月10日以066基地为主组建中国三江航天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在武汉成立。按国家调迁计划,于1994年陆续外迁孝感,形成总部武汉,主体孝感,后方基地远安的新格局。</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137厂——中南橡胶厂。1966年在三线建设大背景下,由北京橡胶研究院、青岛橡胶六厂、西北橡胶总厂、沈阳第四橡胶厂、铁岭橡胶厂五家企业迁建宜昌组建。属燃化部直管。1970年成立中南橡胶厂(今中南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核心产品为矿井配套中胶带!</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403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1965年经国务院、国防科工办和国家计委批准成立。1970年入驻宜昌并破土动工。1981年原六机部三线厂406厂整体搬迁并入403厂,拥有3000余职工的国营大企业,为我国造船工业在内地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骨干企业。</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809厂——(华强机械厂),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1966年宜昌建厂,1969年太原老厂迁入宜昌与新厂合并。2001年改制为湖北华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宜昌制药厂——(民康制药𠂆)始建于1953年。1967年更名为宜昌制药厂,为三线建设和备战需要,1970年3月14日被化工部确定为国家麻醉、精神病类药品生产基地。</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330——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三0工程)。</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三峡,确立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为:三三0工程。今天的葛洲坝集团公司成立于1970年12月30日的三三0工程指挥部,因整体承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而得名。</font></h1> <h1>  宜昌船厂——长航重工全资公司,组建于1956年8月。由长江航运管理局在宜昌市西坝的小岛上开始了宜昌船厂的发展征程!1966年底随着“井岗山21号”船出厂下水,宜昌船厂开启了慢长的造船历程。</h1> <h1><font color="#ff8a00">  关于“三线建没”进驻宜昌的单位众多,这里仅作简要介绍。宜昌人民感恩有你!今天宜昌发展的每个角落离不开当年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为国家,用青春和热血与汗水辛勤奋战在三线建设行列中每位建设者的无私奉献!</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font>三、三线建设给人们留下的保贵财富</h1> <h1><font color="#ff8a00">  1、物质财富</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三线建设这一宏伟战略决策是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在60年代作出的历史性决定!</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三线建设使中国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战略后方,形成了中国威慑力!它是世界军事和经济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大规模工业革命!</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仅从1964年到1980年的16年间,中央向三线建设的投入资金在当时中国经济状况下高达两千多亿元。人力资源投入400余万人,历时经过三个“五年”计划期。先后建成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业、交通、国防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交通、电力、钢铁、石油、煤炭、化工、建材等产业门类相互配套体系和自上而下的生产指挥系统!</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自1964年8月开始,三线建设共建成湘黔、成昆、襄渝、川黔、焦柳、贵昆等6条重要铁路干线,同时协调部分公路建设发展。使祖国西北、西南地区自身构成交通网络格局。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国防建设以及产品流转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缩小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贫富差距!同时,三线建设为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创造了绝佳的物质条件和重要的基础支撑!它给后人留下了极具珍贵的物质财富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新时代中华儿女倍加珍惜的宝贵遗产!</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2、精神财富</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一句响彻祖国大江南北,惊世海内外的战斗口号,成了60年代人们公认的流行语。三线地区作为新中国的重要战略大后方,极大改变和强大了中国国防、科技、航天、船舶、交通、医药、钢铁、化工、纺织、石油、煤炭、矿产等多项领域开发、发展的历史现状。1969年随着珍宝岛战役爆发,全长700余公里的焦枝(河南焦作至湖北枝城)铁路,自11月1日全线开工,次年7月全线通车,这并不“神”气,一个字“干”出来的!在参建大军的队伍中一位父亲的大儿子牺牲在工地,又将二儿子送上“前线”这样动情的故事,在那个时代已不算什么个案和新闻!千军万马齐上阵。挥汗如雨斗自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日夜苦战不懈奋斗,在今天,人们可以想象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仅短短8个月时间辛勤的建设者们提前完成了计划3-5年贯穿中南平行于京广的铁路修建任务!按今天新时代现代化的成套设备施工装备及优越条件也是难以想象的。这是不可思议,一切忘我的奋斗精神,是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为国家的爱国情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三线建设大潮已悄然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虽说它经过多重改制整合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远离人们的视线,但它始终是新中国发展和崛起的根。不见当年建设者,物质、精神依旧在!时代的精神永存!</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我们不能忘记那个时代,它给我们留下的是那么纯朴而难能可贵的精神,这一建设时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仅就全长不过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沿途烈士陵园就有16座,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位烈士。这种极强的励志精神在中国工业界公认为学习的榜样,也是教育激励后人的一部生动教材!</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这场轰轰烈烈大战三线彰显出时代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和战天斗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我们怀念那个时代,怀念那股革命热情,怀念那种拼命精神,怀念那种不谈条件、不挑环境、不拜金的奉献时代!敢于忘我,党叫干啥就干啥,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激情!怀念那段伴随青春和热血奋起直追的激情岁月!精神财富是永不败的民族魂!在此,让我们向所有参加三线建设的建设者们鞠躬致敬……!</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独自游玩了“三线广场”,最大的收获从“三线书屋”里淘到了很少一些关于“三线建设”时期的感人故事和建设者拼博奋斗的精神足迹!由于自身不是亲历三线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对三线时期真正的了解是个空白。回望时代感慨万千,能取得如此辉煌成绩,它依靠的是人民群众,只要依靠和相信群众,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胜利,我们的革命就能成功!这也证实毛泽东主席一贯倡导的——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两条根本原则!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党就能统领一切,群众就有向心力,一心向着党!它对新时代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致此将这次个人活动感悟以文字方式记录下来,旨在传承这一时代精神!恳请读到的朋友严加指正!使我们对三线建设有更深层的了解和认识!这毕竟谈及的是伟大祖国的一段伟大历程!</font></h1><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2019年11月8日于宜昌</font></h3><h1><font color="#167efb"> </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摄影/枫叶</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文字/枫叶</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编辑/枫叶</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