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离开母校已55年了,几个老同学相约回母校看看,欣然成行,校门口合个影。学生老了,母校依然充满生机活力,令人欣慰。</h3> <h3>现在的这个校门是55年前没有的,后来建的。</h3> <h3>从校门口的标牌上发现有很多学院、中心,学校的规模扩大了。</h3> <h3>故地重游,还是想看看55年前的老校门,我们还纪得地址是恒顺路200号,但这里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当年校门口墙上挂了块木牌,上书上海体育学院六个字,现在则改成了学生宿舍区。</h3> <h3>吴蕴瑞(1892一1976)上海体育学院首任院长,我国现代体育科学的奠基者,著名体育教育家、一级教授。先生潜心探究先进体育学术,其倡导的"身心一元"教育理念被提炼为学院"身心一统 德技相长 文理兼修 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和(接下)</h3> <h3>和"身心一统 兼蓄竞攀"的校训。</h3><h3>解剖楼。还是55年前的原貌。</h3> <h3>进校门(新校门)路边立的"办学铭"。</h3> <h3>绿瓦大楼。它的屋顶全部都是用绿色的硫璃瓦建成的,这在上海好象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上体人都喜欢把它称为"绿瓦大楼"。这里在国民党时期曾经是上海市政府所在地,1952年11月上海体育学院建立后,绿瓦大楼成了学校的办公楼。</h3> <h3>绿瓦大楼是体院的标志性建筑,学生毕业离校时都喜欢以此地为背景摄影留念,老同学回母校到这里打卡也是必须的。</h3> <h3>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铜像。銅像落成于1933年11月12日,1937年8月毁于日军战火。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上海体育学院在原址重塑铜像,于2009年12月8日落成。</h3> <h3>教学楼。</h3> <h3>教学楼外的雕塑"思想者"。</h3> <h3>路边雕塑。</h3> <h3>雕塑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一1937,法国著名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秘书长和主席,被国际奥委会授于奥林匹克运动名誉主席,此后无人享此殊荣。</h3> <h3>中国武术博物馆。</h3> <h3>田径館。</h3> <h3>55年前这里是室内田径房,是平房,设施简陋。见到此情此景,真为学弟、学妹们高兴。</h3> <h3>上海乒乓球学院训练馆。</h3> <h3>室外田径场。</h3> <h3>图书馆。</h3> <h3>荷花池。在荷花盛开的季节这里不要太美。</h3> <h3>林蔭路。</h3> <h3>中央大道。右边是绿瓦大楼,左边是运动场,正前方是校门,路面开阔,我给它起名"中央大道"。</h3> <h3>到了告别的时候了,2022年是母校70年校庆,相信会有更多人回到母校庆贺,我们期待看到母校有更大的变化、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