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醇香

Li景华

<p class="ql-block">文/李景华【原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糯米酒</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粒粒皆自禾下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滴滴胜于玉琼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晶莹剔透香飘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甜蜜美醇敬先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1.</p><p> </p><p><br></p><p>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前夕,父亲总是会到矿部陈也的菜场去买些糯米回来做酒。父亲做的酒很甜,而且香醇四溢,是我们家过年过节必备的最好佳酿。</p><p> </p><p><br></p><p> 我们家住在矿部陈也一排土砖木结构的平房里,一家八口人平时生活非常简朴。只有过年过节,我们才能闻到满屋子的糯米酒香,它香得是那么馋人,香得是那么纯粹,香得是那么忘情。</p><p> </p><p><br></p><p> 在那物资匮乏的困难时代,这酒香总能给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带来喜庆和快乐。糯米酒香飘满屋,吉日美醇来祈福。它不仅是父亲对一家老小的责任担当,更是父亲对孩子们寄予的未来厚望。</p><p> </p><p><br></p><p> 父亲做的糯米酒,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就是大山里职工家属都会做的极为普通的自酿米酒,但它却是我年少时期在大山里最美好的记忆。这大山里的醇香,沁人心脾,它让我一辈子都醉入其中,一辈子都在回味它的温暖甜美。</p><p><br></p> <p>2. </p><p> </p><p><br></p><p> 那是一个生活艰难困苦但却是如火如荼的奋斗岁月。</p><p> </p><p><br></p><p> 在江西南部被誉为共和国将军县的大山里,居住着祖辈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很久很久以前,他们的先祖如同赣南所有的客家人一样,聚集到赣南这片土地上,一代一代延续着客家文化和客家习俗。</p><p> </p><p><br></p><p> 客家文化有着浓郁的中华古韵精华和融合相亲的渗透力,以至于发现钨精矿并成为大型央企画眉坳钨矿之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矿山职工,都受到了客家文化的熏陶洗礼,久而久之,他们渐渐的入乡随俗。</p><p> </p><p><br></p><p> 虽然他们念念不忘离家已经很远的故乡,但日复一日的矿山生活,每天每天的朝夕相处,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客家人的生活习俗之中。</p><p> </p><p><br></p><p> 父亲在画眉坳钨矿开建之初,就从武汉这个大城市来到那偏僻的大山里,与赣南客家第一代矿山职工一起共同建设新中国的主力钨矿山。</p><p> </p><p><br></p><p> 父亲的适应性很强,一个从城市来的矿山机械铁匠师傅,不仅适应了大山里的生活,居然还从客家邻居那里学会了自己做糯米酒。不能不说人的生活节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不能不说客家文化的韧性、深邃和极强的融合性。</p><p><br></p> <p>3. </p><p><br></p><p> 说起父亲做糯米酒,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p><p><br></p><p> 父亲从小是做手艺的,铁匠的十八般武艺他是样样精通,锻打做成的各种铁器无人不称赞;成为国企职工更是生产上的技术能手;自从调到画眉坳钨矿机电车间工作之后,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不管到哪个单位,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p><p><br></p><p> 在生活上,父亲却是一个基本不会家务活的门外汉。因为他从小就是学手艺干重活,家务事从不沾边。来到这个大山里后,添丁加口,家庭负担越来越沉重,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忙得团团转,仅靠母亲做家务活也干不过来,父亲只好下班回家也与家人一起动手干家务活。</p><p><br></p><p> 慢慢的,父亲的家务活也做得像模像样了,做饭烧菜、洗洗涮涮、开荒种菜等等,都能看到他忙忙碌碌的身影。父亲是个勤快人,虽然饭菜做得不是那么可口好吃,有时还很难吃,但我们这些孩子们谁也不会抱怨,更不会去挑剔。</p><p><br></p><p> 我们知道,他上班是重体力活,下班即投身到家务活中,能弄熟饭菜已实属不易。父亲也知道自己做的饭菜不怎么好吃,所以他也是经常向同事或邻居请教,也学着做些赣南的口味,想让孩子们吃得舒服一点。</p><p><br></p><p> 有一次,他的一个徒弟结婚,请他喝喜酒,那时生活困难没有现在的这个白酒那个红酒,只有自酿的糯米酒。父亲第一次喝这赣南客家人的糯米酒,感觉既甜爽又有酒的醇香,还不醉人,非常好喝。</p><p><br></p><p> 父亲是个有心人,他想,自己一大家子,如果逢年过节有糯米酒该有多好啊。于是他萌生了学做糯米酒的念头。</p><p><br></p> <p>4.</p><p><br></p><p> 说来也巧,徒弟休完几天婚假上班了。那天中午,在车间吃完饭休息聊天时候,父亲问起赣南客家人做糯米酒一事。徒弟一听师傅想知道做糯米酒的方法,求之不得啊。</p><p><br></p><p> 这徒弟平时想孝敬师傅,可师傅为人正直没机会啊,现师傅想学做糯米酒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吗?</p><p><br></p><p> 徒弟是赣南土生土长的客家人,从小到大生活在赣南客家人的氛围里,这做糯米酒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p><p><br></p><p> 徒弟从做糯米酒的选材到酿制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用一张白纸一条条地写在上面,还附上酿制过程的经验,如夏天、冬天需掌握的要领。</p><p><br></p><p> 徒弟跟父亲细细道来。其实,赣南客家人做糯米酒工序简单易学,而且一教就懂,一学就会。</p><p><br></p><p> 其流程主要是:第一步是选用当年产出的新鲜糯米,一般用井水或山泉水浸泡4小时左右,之后把糯米淘洗至出水不浑浊,倒到木桶待用。</p><p><br></p><p> 第二步是用木竹蒸笼或钢精锅蒸饭,柴火烧旺将糯米蒸至九成熟,让米粒外硬内软,疏松透亮。</p><p><br></p><p> 第三步是用井水或泉水浇淋米粒,使其冷却至适宜发酵的温度,大概在三、四十度即可。</p><p><br></p><p> 第四步是将特制的酒饼(当地客家人称酒药子)碾碎倒进用杯子加入的温水中拌匀,再均匀洒入糯米之中翻匀搅拌,俗话叫做拌曲。</p><p><br></p><p> 第五步是把混合好的糯米均匀置入酒缸或盆子、钢精锅之类的容器中压实,并将压实的糯米中间掏一个直径五、六公分的洞,用于发酵后的酒酿渗出。</p><p><br></p><p> 第六步是将容器用棉被或保温材料包裹好让其自然发酵,其间不能让它漏风或中途开盖(夏天可省去这个步骤)。</p><p><br></p><p> 第七步是等糯米酒发酵完成后,分离出原浆,整个糯米酒的酿制也就大功告成了。</p><p><br></p><p> 客家人基本上家家都会做糯米酒,这是一种很纯朴的民风,如同岁时节令,是年年岁岁的轮回。</p><p><br></p> <p>5. </p><p><br></p><p> 听完徒弟讲解糯米酒制作就这么简单,父亲第二天就起了一个大早,到矿部陈也菜场买了几斤新鲜糯米回来。</p><p><br></p><p> 徒弟上班时带了些酒饼(酒药子)给父亲,并嘱咐他每斤糯米应该放多少份量的酒药子,因为放多了酒劲太大,放少了酒劲不足,父亲逐一记清。</p><p><br></p><p> 下午下班父亲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徒弟写的一条一条酿制方法,非常认真虔诚地动手操作起来。</p><p><br></p><p> 完成这些步骤后,又小心翼翼地将做糯米酒的搪瓷盆用旧棉被包裹放置好。父亲不管做任何事情,总是认真对待,从不马马虎虎,这也是他一生做人的态度和做事的原则。</p><p><br></p><p>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第一次酿制的糯米酒竟然大获成功。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起床起得很早,准备去跑步,忽然闻到一股糯米酒醇香的清流,我赶紧去叫父亲,告诉他我们家酿制的糯米酒有酒香了。</p><p><br></p><p> 父亲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连忙掀开包裹的旧棉被,打开酿酒的搪瓷盆,酒香立刻扑鼻而来,只见酒槽轻轻地浮在面上,酒槽下面是清澄透亮又微微泛着淡黄的浓郁酒酿。</p><p><br></p><p> 这时的父亲,脸上红红的略显激动,小小的成功掩饰不住他灿烂的笑容。是啊,生产工作非常艰苦繁重,一大家子的生活全靠他坚实的臂膀挑起这重担。为了儿女们以后生活的更好,像这醇香的糯米酒一样甜美,他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对父亲来说都是极大的勉励。</p><p><br></p><p> 父亲随即跑到厨房,点火烧柴,把灶台锅里的水烧开,舀了一大勺酒酿酒糟,破天荒地放了两个平时根本舍不得吃的鸡蛋,打成蛋花,和着水酒一起煮开,然后给我们每人添了一碗。</p><p><br></p><p> 我们全家第一次喝上了糯米酒,而且还是父亲第一次做的糯米酒,兄弟姐妹们都高兴得不得了,母亲更是夸父亲能干。</p><p><br></p><p> 虽然我们都喜欢父亲做的糯米酒,可那时经济困难,买糯米也不是经常能做到的。在这之后,我们也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品尝到这香醇四溢的蛋花糯米酒了。</p><p><br></p> <p>6. </p><p><br></p><p> 在画眉坳钨矿这个大山里,外地来的职工家属都觉得客家人的糯米酒好喝,也就纷纷地效仿起来。在客家文化风俗的熏陶下,在相互传授相互学习的过程中,画眉坳钨矿绝大多数的家庭也都能做出非常浓郁香醇的糯米酒来了。</p><p><br></p><p> 做糯米酒离不开酒饼(酒药子)。那时候,在画眉坳钨矿部陈也的各家属区里,经常能看到一个头戴斗笠、个头矮小、脸庞精瘦、身背布袋的蔡江老人身影,他时不时用当地客家人方言高声吆喝“要买酒饼寮啊嗯(寮啊嗯:要不要的意思)?”</p><p><br></p><p> 这蔡江老人的酒饼(酒药子)发酵做出来的糯米酒成功率百分百,而且出酒率高,又有很甜很浓的酒味,深受大家的喜爱。蔡江老人给大山里的人带来了醇香的引子,给职工家属送来了糯米酒的芬芳。他慈祥的模样,至今我还记得。</p><p><br></p> <p>7.</p><p><br></p><p> 糯米酒,口味清甜醇美,乙醇含量低;尤其是它酿制成本低,酿制工艺又非常简单,很多家庭都常年备有它,是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来往的最好饮品。</p><p><br></p><p> 在冬季的日子里,屋外天寒地冻,屋檐冰凌高挂,屋里其乐融融,人们围坐在平房那枣红色油漆的大圆桌旁,津津乐道的是那壶滚烫的家酿酒。</p><p><br></p><p> 一壶糯米酒烫上来,每人斟上一碗,配上几个自家菜地摘下来的小菜,来一碟刚收成晒干的油炸花生米,加上自家晒的腊肉、香肠,开始启动最自由、最放肆、最回归的随意聊。</p><p><br></p><p> 大家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奇事轶闻、邻里锁事,等等等等,什么痛快的话,都口无遮拦想来就来了。亲戚、朋友、邻居,借助酒兴,掏着心窝子里的话,平时不敢说的话,平日里欠着谁的情,借着米酒了结;邻里和谐,诸事太平,皆因有这壶滚烫滚烫的糯米酒。</p><p><br></p><p> 过年了,糯米酒绝对是大山里春节期间的主角。画眉坳钨矿的绝大多数家庭都在春节前酿好了充足的糯米酒,过年大家相互串门拜年的时候,每人端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糯米酒,相互敬酒,相互祝福,大人小孩脸上都红扑扑的,职工家属人人都是满面春风,大山里洒满了喜庆和欢乐。</p><p><br></p><p> 尽管那些年物资短缺、生活困难,生存艰辛,但在他们脸上,你看不到惆怅,看不到忧愁,看不到沮丧;你看到的是信心,看到的是力量,看到的是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的笑脸。</p><p><br></p> <p>8.</p><p><br></p><p> 我们走出大山,走出画眉坳,已经在远离矿山的大城市生活了很多年,生活很充裕,物资也富足。</p><p><br></p><p> 我平时不爱喝酒,只是逢年过节端起酒杯小酌一杯。</p><p><br></p><p> 每当这个时候,我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当年在大山里的情景,很自然地想起父亲第一次做糯米酒的忘情;似乎糯米酒的醇香从大山里飘逸在我的周围,似乎大山里的醇香永远沉浸在我的心间。</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