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泪光闪闪

雲中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高尔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子情分一场二十六年,嘎然而止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9年6月16日,美国的“父亲节”,中国正风靡。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献给《父亲节》的文章和歌,影视和礼物🎁。这一切让我触景生情:为父的我想起了离世37年的父亲。三十七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心总是隐隐作痛,却没人诉说,也无人能解;欲语泪先流,个中滋味寸心知。他人嘴里37年前的事,那是太遥远的过去。但对我来说,想起父亲,音容宛在,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思念穿过时间的缝隙绵绵留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人们总说,父爱如山岿然,父爱如海浩然,其实,父爱始终如“一”,无所不能。父亲和子女之间本就有一条无形的绳线,你执这端,父亲守在那端,牵绊一生。虽然看不见,但这条线以爱之名七十二变,幻化成育你护你爱你的千百种动人模样,名曰父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生于1917年(无锡),具体生日不详。如若在世,102岁。1957年,他40岁,给了我生命,将我带到人间。他的出生年和我的出生年尾都有一个7字,期间相隔整整40年(1917~1957),容易推算,不需要刻意记也无法忘,记住了自己的年龄也就记住了父亲的,仅此而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父亲 1917—83。五十年代末,上海国际照相馆留影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b> 父亲67年的岁月是一个奋斗拼搏,成就不凡,跌宕起伏,不辱使命,不负时代,历尽人间的“春夏秋冬”的一生。今日重拾儿时的记忆,与时俱进,以美篇的形式,寄托哀思,感谢父恩,过一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让他老人家也时尚一下:</b><b style="color: rgb(1, 1, 1);">今天我把怀念送给您,谢谢您把温暖给了我。我有了您在天堂保护我,为了您,我会珍惜我。有时我也问白云,有时我也托蓝天,向您问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1983年大学毕业,赴南京工作前回无锡老家看望父亲,重病在床的他再次和我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话:“我等不到你结婚的日子,也不会为你举办婚礼,我父母没能活到我成婚的那一天,万万没有想到我现在也是如此。这几件东西,你留个念想吧;一定要孝敬姆妈,让她也过过好日子,享享儿女的福;你该知道的,该和你讲的,都说了;成这个家的艰辛,记在心里;我的事,下辈子,都一一作个了断,对这个家有个交代,也是为夫为父的责任;你是我梢后结的一个大瓜,从此要自力更生了,好好工作,为自己,也为这个家,要努力和争口气!”&nbsp;父亲话毕,眼睁睁地盯着我,眼神中既寄托无限希望,又特别期许“重整家业待后生”般的承诺。我也是泪光闪闪,双手握着他的手说:“物质东西一概不要!有能耐,将来都会有,而且比你挣得还多;若没有,给了也是白给;你交代的事,我一一都做到。还是我小时候说的那句话:虎父无犬子!该我们家有所作为的时候了,放心吧!”此时父亲脸上也放松和平静许多,点点头,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眼梢边缓缓地流下A DROP OF TEAR(一滴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b><b>没想到这次父子间的谈话竟成了我和他最后的告别,父子情分一场,26年嘎然而止。我参加工作还不到一个月,父亲,67岁,在那黎明前的至暗时刻,贫病交迫中,带着无尽的悲伤、无望和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那景,都刻在心里,更让人无法释怀的是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当时的通讯设备落后,父亲病危的加急电报到我南京单位时正逢星期天,无人接送。星期一赶到无锡家时的四小时前,父亲就撒手人寰。老天怎会以如此绝情的方式让我们父子就这样阴阳兩隔,至今无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失去父爱那段时光是我人生中最悲伤,艰难和孤独的。对我来说,父亲不仅仅是个精神寄托,而且凡事都可以和他商量着解决。他的去世,意味着我的精神靠山没有了,对他精神上的依赖也被彻底割裂,一切都得靠自己,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断奶期”。父亲在,还能仰望天空;父亲走了,只能抚慰大地。</b><b style="color: rgb(1, 1, 1);">人生之路父母亲注定只能陪你走一程,余下的路,终究要你自己一个人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俗话说:日有所思,夜必有梦。父亲去世那三年中,我无论如何思念,没有托给我一个梦,或许恼我?从此,我不再奢望与他梦里相见。 但婚后,父亲一年内连续两次出现在我的晨梦里,让我对灵魂是否存在一说有了认为是迷,到半信半疑的改变过程:有些事,不能全信,但不可不信。宇宙存在亿亿万万年,而我们的科学,有限对无限的探索和发现也就百年左右,成熟的和未解的,半知和已知的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无限的领域等待我们开发和发现。人与人,人与世界,世界与宇宙,宇宙与未知空间,也许真的存在某种超脱于物质的“作品”,这种联结的作品本身就是温情脉脉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87年婚后的第一个春天,星期天睡懒觉。父亲第一次出现在我床脚头和我说话,问婚后他们待我可好?回答“蛮好的”时候,我刹那从床上坐起来,刚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父亲在床前和我说着话,再看什么都没有。还是那年阴历七月十五,我照例准备给他们俩化纸钱。那天我感觉特别累,岳母让我先睡,晚一点,她来我帮化一样的。第二天一早,父亲再次出现在我床脚头说:恩娘养你们的,不要把她忘了。为此,我犯疑,昨晚刚化过纸钱,父亲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早饭时和岳母说了我父亲的事。岳母大惊,拍腿说:昨晚烧纸钱时,说了你父亲的名字后,你恩娘的名字怎么都想不起来,只记得姓,无法叫她来取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述两件事的发生又让我回想起1966年9月4日中午在家发生的一件蹊跷事情。那天我和妈妈在厨房下面条作午饭。妈妈吃了点,觉得再加点猪油,味道会更好。于是边吃边上楼去拿猪油。在她下楼到一半时,我听见她嘴里发出一种极度恐惧,又不敢大声的声音。我赶忙看时,见妈妈直僵僵地站在楼梯转弯处,被一条大蛇从头盘到脚,吓得脸色苍白,动不得,喊不得。我立即拿了一个大的耙子,等蛇从妈妈身上盘旋下来后,就拼命打,最后蛇被我打死了。我纳闷家里这么干净,何来和我身高一样的大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就在那天午夜刚过,有人来敲门说有上海恩娘病重的加急电报,父母亲一宿未眠。天未亮,父亲就赶乘第一班去上海的火车。想着昨天中午蛇的事,妈妈心里也总是七上八下不安宁,越想越不对劲。恩娘有什么事情,她在她身边照顾是最好的,没有任何人再比她合适。妈妈就连忙买票也往上海赶。恩娘的单位在上海松江,在市区转换几次车到码头,轮渡过江,再乘汽车,才能到达。下午妈妈拼命往恩娘单位医院奔,父亲从医院那边出来,都及至半路,迎面相遇。父亲急着对妈妈说:你怎么会来,走失怎么办?妈妈急着问恩娘的事,父亲说不出话,眼泪直流,只摇头不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残酷的现实是恩娘9月4日凌晨就走了。父母亲在医院殡仪馆看到48岁恩娘的遗体时,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妈妈抱着恩娘贴在自己的胸口,让自己的体温去温暖恩娘冰冷僵硬的躯体,边哭边问:为何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妈妈觉得那蛇是恩娘派来报信的,让妈妈去给她料理后事。爸爸妈妈用爱让恩娘保持她最后的尊严!父亲扶起恩娘的遗体,妈妈用香皂和温水给她从头到脚彻彻底清洗几次。妈妈说:恩娘全身从里到外换新衣服,头发洗梳得干干净净,比任何人都清洁、干净和整齐。至恩娘遗体火化时,都怕被连累,没有任何一个亲友来送。按恩娘的性格,除他们夫妻三以外,她不会让任何人来看到她的最后遗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恩娘的遗体火化后,父母亲到她的住宿之地。妈妈把房间整理和打扫干净,和她的单位交割清楚。他们来到那棵树下,望着树,情不自禁悲复来,哭了一场。妈妈抱着装有恩娘骨灰盒的包,磕了几个头,泣不成声地说道:姐姐,这工作不干了,不再受这个罪,一起回家!说真的,此时此刻,他们三个在一起就满足了,不想再被外面的世界来打扰。回无锡老家的火车🚄上,父母亲的脸始终朝着火车前进的方向,再也没有回望一下离他们越来越远的上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对“灵魂合一”可遇不可求的夫妻来说,失去一半,残缺的另一半注定是悲剧。恩娘突然的离世成了父亲心头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这辈子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世界太小还是丢了你。一头黑发,半年之内全白,父寄人间雪满头。时时刻刻,日日夜夜,心在炼狱,备受煎熬,恩爱一场,生死一场。想起恩娘生前曾对他说“你走在我前面,一辈子好福气,走在我后面,你要老受苦”的话,让父亲精神晚景倍感孤独凄凉,寂寞无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nbsp;</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父亲的信念与教育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父亲45岁时,又添了一个最小的妹妹。一家七口,嗷嗷待哺,可以想象,父亲的责任有多大:光一天三顿喂饱这七张嘴实属不易。家里规律地二年添一个,养一个大一个,都健康成人。怪不得父亲时常说:家里养了一窝小猪,好生养,从不七病八灾,只要喂饱就好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可依靠和安全的家是父亲的愿望;在外辛苦劳动,挣钱,让他们吃饱,吃好,都身心健康;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是为父的责任,也是父爱的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父亲一直坚信:立人先立本。健全的人格修养和良好人品是成人成事的基础,而且在孩提时候必须把基础奠定,内容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细节处,看得见摸得着。地基厚牢,宽大,房子也盖得高和大,人也是如此。至于孩子将来有什么出息和成就,就看各自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各阶段的生长特点,父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动态的调整和改变:幼小时候,以他的要求为标准,不得异议;10岁以后,给你讲道理为主,让我明白有些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的理由;18岁后,他提出他的看法和建议给我参考,最后由我自己决定:选择他的或自己单独决定,或综合采纳,但结果都要自负,也就是他认为的:做人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成事先成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养。父母的模样,就是孩子的模样。好的家教和门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的财富。纵观古今中外,家教与门风,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当初父亲为什么数年如一日在我们的幼教上不惜一切代价,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b><b>对父亲来说:小孩是蜡烛,不点不亮;不立规矩,无成方圆。作为父亲,子不教,父之过。所以,自小父亲就对我们设立很多规矩,越轨半分,就会受到像训话,打手心,打屁股等处罚。在礼貌、道德方面: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家庭和睦。见父母及长辈都要喊人(无锡方言,即叫相应的尊称,以示敬重和礼貌):嘴上喊声人,舌头上打个滚。上学回家都要大声叫“爸爸妈妈”,应不应是他们的事,但我们必须喊,让他们知道我们去学校或回家了;每天早起,打扫卫生:整理好床,开窗透气,楼上楼下洒水,扫地🧹,拖地板和抹桌子,他把我们当部队的士兵一样训练了,还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他对睡懒觉深恶痛疾:天上掉钱,河里浪头上飘钱来,也要比人起得早,才能捞到。猪睡长肉,人睡拆屋;热爱劳动和学习(读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不好逸恶劳:下午放学回家,就割草,喂兔养猪;晚上,看书,做作业);不说脏话、谎话,严禁私拿和偷盗东西;不准抽烟喝酒和打牌下棋(常说:荒田棋子卖田牌);不准吃零食,尤其是女孩(他认为:女孩嘴馋是万恶之源);至今我们家当了外婆和奶奶的姊妹都没有吃零食的习惯;父亲总说:一家人团圆在桌子上一起吃饭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上桌吃饭,必须等齐大家,大人吃了,小孩才能动筷,吃饭喝汤不能出声,不专吃和多吃自己喜欢吃的菜。一蔬一饭都是生活,而生活就要有仪式感;站有站相,坐有坐样;修修福来,作作祸来。做父亲的儿女就是规矩多,太多太多,不一一例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父亲很清楚,小孩对大人的话未必放在心上,指望着自己的教育“一蹴而成”,那就太天真了。所以,父亲成了“家规”的“复读机”和考核者,用“天天敲木鱼”的方法对我们“千雕万刻”。从最初的有些抗拒,到无形之中,耳濡目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中形成习惯,我们心中孕育成忠厚老实,为人正直的好品德,纯净又纯真的思无邪。我们现在的处世之道,价值观都无时不刻不和我们童年所受的教育相关。一如父亲所说:一棵树,从苗就种得正,基础在那儿,长大也不会歪到那里去。人品的形成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从无意识的渐变到质变,渐悟到顿悟。人生就是在得失中度过,得中成长,失中成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b><b>儿时蒙昧的我对父爱有一种矛盾的心态和感受:爱也悠悠,恨也悠悠。对天性喜欢什么都由着自己的小孩来说,这种“上规矩,套紧箍咒”的教育开始真得让人很难接受,有一个从抗拒不喜欢到默认渐变适应的漫长过程。在我幼小的心里,世上的事情只有两种:喜欢和不喜欢,最讨厌大人讲大道理;在父亲的的观念里,任何人都要讲规矩和道理,小孩也不例外。他的口头禅是:对小孩百依百顺是“溺爱”,害他;让他上规矩才是真爱,大爱;家里不管,将来就会被社会管;老小【无锡方言:小孩】,筷子上出孽子,棒头上出孝子。在我心中,家父怎么成了“虎爸”?一条似有似无,却无法跨越的鸿沟始终横在父子中间,让我们在彼此的两岸相望。我在这边,父亲在那边,中间隔着的就是成人标准,无法完全达标,自然而然让他有点失落和失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做父亲的儿子容易,但做一个让他心中满意合格的儿子不容易。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父亲对我们幼时的管教一向偏严,更多的时候,过于苛刻和急于求成兼而有之,难免失去一部分珍贵的天伦之乐和童趣。父子情,这么近,那么远,真是“冰冰凉,透心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的另一种教育方法就是直接让我参与到家里日常生活开支的管理中去,经手只出不进的钱,体会勤俭持家的重要性:我出去花钱办事,父亲总是交代我一句话:对他人说我是安大的小儿子,请做好一点。话的背后意思是:只要是父亲安大的事,花同样的钱,他人会把事情做到极致。譬如加工面条,对店主说:我是安大的小儿子,面条皮多加工一次。多加工一次不多收钱,却是面条有劲好吃的关键。我的头发遗传了父亲的基因,又黑,又密,又粗,长得特别快,理发次数多就花钱多。父亲常常皱皱着眉头,一脸无奈地看着我的头发,咂咂嘴说道:痴人堆重发(不动脑子的人只会长头发)。理发回来,一看短,干净,就说应该这样;若长了一点,就问我是否说是谁的儿子了。买日常生活小用品,每次都问我一共花了多少钱。有一次,他突然再加问一句:除了花出去钱外,可有钱进来?我毫不犹豫地答到:买东西进来,又没有卖出东西,怎么会有钱进来呢?他说:钱只出不进,家里又没有印钞机,花完了怎么办?这倒让我细细想了一想:兄弟姊妹都在花钱的年龄段;花钱的有,赚钱的没有;开门就要花钱,花钱的地方太多,不能随便乱花,一分一毫都要用在刀口上,还真有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之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nbsp;父爱,天覆地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三层民国小洋楼是父亲解放前为我们建的,中间房间楼顶有“老虎天窗”,增加房内亮度,开窗还能通风,透气。至文化大革命前,这房一直是地方性的标志性建筑,远近闻名:一是:它与众不同的时尚;二是:它“鹤立鸡群”的高;三是:为盖这房,父亲吃足苦头:民国乡政府在我们当地中学开万人批斗会。父亲的罪名是“大兴土木”(相当一部分参会者怀有“羡慕,嫉妒和恨”的心情,来看热闹,瞎起哄。)。父亲被罚巨款后,坚持要盖;乡政府说,你盖了没收充公,一天都住不到;父亲还是要盖。父亲说:盖这新式房子是最省土地的,往高里盖,借天不借地;大家族里四代同堂,几十口人还是挤在祖上的房子里。盖房子是为了自己解决家里住房困难,给孩子们有一个家。地方政府考虑到父亲所述属实,并非像他人所说的那样,也就借坡下驴,不闻不问,默认了父亲盖房的合理要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父亲挨家挨户,用了高于当时土地几倍的价格买下盖房的土地。万万没有想到真正为难我们的是自家祖辈大家族里的老太,始终不肯让我们的房和她家的房贴着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家和她家间至今还留有“棺材”宽弄堂的原因。新房盖成,四周只有一尺宽的余地,进出不得。父亲继续买地,并在面朝正东屋前,铺了有几米见方砖场。房内配了全套海派红木家具,室内室外相得益彰。据理力争,不屈不挠,实现自己目标为止,这种艰辛,也只有我父亲能承受。想起那盖房的经历,父亲常感慨地说:我唐锡麟盖房子是“县里有名,府里有额”的。至今无锡县档案资料馆保存着我父亲当年盖房的所有详细资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爱真是无法想象的,情到深处细如丝。我们家有一张很大的杉木床。它的造型和一般床都不一样,尤其是床正面下床处特别高,一般都是平的。有一次,我问我父亲,他才告诉我这张床的来历。原来,我们小时候睡觉,都会相互蹬脚,床正面平,我们时常半夜会滚下来。于是父亲就亲自设计了这张床:尺寸特别大,可以睡三个小孩,头尾都有很高的围栏外,床正面加高。事实也如他所愿,再也没有滚下床的事发生;床里面高处有一块横板,我们可以在床上脱穿衣服,把衣服叠好,放在横板上。不仅床上整齐,还避免冬天上下床受凉;床的选材,木中杉木性最柔软,小孩难免会在床上吵吵闹闹,磕磕碰碰,即使碰到也不会伤得太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0年代,物质紧缺,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有钱没票,有票没钱”都买不成任何食物和生活用品,这对我们七个都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兄弟姐妹来说,要增加点营养也很困难。在这样的困境下,父亲没有消极,而是用他的聪明和智慧,想方设法来改善提高我们生活质量。当冬天来临,西北风一刮,我跟着父亲一起到萧条的集市去买只活羊来改善全家人的伙食,过一个温暖的冬天。</b><b style="color: rgb(1, 1, 1);">想象一下,冬天,室外西北风哗啦啦地嘶叫,鹅毛大雪纷纷下,而我们在家里喝着羊汤,吃着羊肉,葱油拌饭,暖身又暖心,再寒不觉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美好和诗情画意的画面!岁月艰难,父亲让我们诗意地栖居着,服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冬季准时到来,在集市上,父亲巧遇熟人,彼此招呼,一起聊聊天,我管叫他伯伯。那伯伯看着我就问父亲“小儿子?”父亲答道:是的,最小的犬子。我一听父亲的话,就觉得这么刺耳,皱皱眉头问父亲:怎么是犬子呢?那伯伯笑问我叫什么好呢?我说:虎父无犬子!他们一听都乐了。父亲轻轻地在我头上打了一下,说:么代(无锡方言,小男孩的昵称),对大人要有礼貌。看到我牵羊回来,乡邻都风言风语说:有钱,他们是舍不得这个钱的。他们压根儿没用脑去思考这里面的奥秘:买一只活羊7-10元钱,但回收羊皮可以有6-11元,中间有一个几元钱的差额,父亲就是利用这个剪刀差,全家人冬天白吃一只羊,还能赚几块钱。但时间差相当短,速战速决,否则就真有可能自己花大钱买羊吃了。毕竟那时,钱币票面最大额也就是10元,10元钱的买卖就是一个大交易了。去掉最高价和最低价,中档价格的羊相对肥,皮质也好。赚钱的概率大,失手的概率小,父亲十拿十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热爱生活,讲究生活质量和仪式感,天赋好计划安排,爱好广泛,审美品味颇高。家里家具的布置,字画的挂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和程式。吃饭桌上有几个菜(荤菜素菜,素菜和素菜,半荤半素,汤和羹类),碟装,碗装和煲装,摆放的位置和方式都是不同,颇有讲究。即使一饭一蔬也能过出诗情画意般的美好生活。盛饭前,必须把锅里的饭全部铲松。碗里的饭至少不能少于两铲。(一铲子的饭是专供先祖和往生的,活人忌讳这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记得每年过年前,全家打扫干净后,就是挂字画,这事都是父亲亲自而为:一副对联,中间一幅画是国画,内容是“寒江独钓”。正月十五后,取下来,鸡毛掸帚掸去杂尘后,小心翼翼地包装好,来年再挂。这套字画是解放前父亲请吴冠中专门写和画的,当时就花了四十担米钱。(那时的吴冠中还是无名之辈,不知父亲为何会付这样的天价?)痛心的是文革抄家时,我亲眼目睹红卫兵一把火把这幅字画付之一炬,同时被毁的还有白石老人的两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常说:人要苦干,但有时也要会巧干,关键是平衡好两者之间关系,恰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人认为路只有前后,其实有时候左右也是,只是常人习惯性思维造成而已,并非左右就不是。人穷,人难就是观念的思维僵化造成的,有时灵活一点,会有不同的收获;有感恩和敬畏之心,人生也会变得更美好和有意义。但我心里偏偏欠缺这样的概念,自然包括父亲所做的一切,当时只道是平常。天然地认为父爱的一切都像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恩什么,珍惜什么?什么叫感恩、珍惜?太阳不因为我们感恩和珍惜而升落,也不因我们不感恩而不升落。现在想来,是我没有明白和理解他的话。他并不是要我感恩他,凭他的人生经历,而是</b><b style="color: rgb(1, 1, 1);">要对大自然的一切和他人对我们做的一切都心存感恩和敬畏之心,这也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b><b>这样好的父亲,提着灯笼,穿着铁鞋,也无觅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为人父感恩父爱。当自己也为人父时,才感觉到父爱的珍贵,深沉,伟大。父亲为家遮风挡雨,是世界上最严肃的,也是最孤独的那个人</b><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span><b style="color: rgb(25, 25, 25);">常常重温和他在一起的日子,真心感到有父的日子是那么温馨,安全和美好。或许是自己也老了的原因,喜欢回忆往事,而非全部出于真正的良心发现,不管出自哪个,过去模糊的父亲形象现在在脑海里反而清晰,活灵活现起来却是真的。</b><b>父亲是一个有思想,明白是非道理,善于和喜欢精神交流的人。倘若现在能和父亲交流,我也很乐意诉说36年思念之情,他一定会夸我懂事,长大了。可惜时光无法倒流,岁月也不会停下来等着我们慢慢成长。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只能留在心里成追忆和遗憾!您是我最美、最美的月亮,陪我一路走过岁月的沧桑;有过云翳、也有过晴朗;阴晴圆缺我都坚信你在我的身旁。</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给儿子写的一封信,在网络流传很广。文中的观点有代表性,更具普遍性,深感启发。摘录如下,共勉。</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我儿:写这个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则:</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二、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三、这个备忘录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得来的体验,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回不少冤枉路。</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1. 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2. 没有人是不可代替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就算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3. 生命是短暂的,今天或许还在浪费着生命,明天就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会愈多。</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4. 爱情只是一种感觉,而这感觉会随时间、心境而改变。如果你所谓的最爱离开你,请你耐心地等待一下,让时间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5. 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也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6. 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的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今后无论你坐巴士还是奔驰,都要自己负责。</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7. 你怎样待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待你,如果你看不透这一点,只会给你增添不少烦恼。</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8. 我买了26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这就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9. 亲人只有一次缘份,无论这辈子相处多久,你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我们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人有感恩之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父亲的童年与创业理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 17岁,父亲失去了爷爷,次年,忧郁的奶奶跟着爷爷也去了!在这个年龄,失去双亲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对一个有兄弟姊妹的六口之家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塌下来的现实。从此无依无靠,只有靠自己奋斗。对早年失去父母的父亲来说,男儿当自强,不是一句话,而是一条活生生摆在面前要走的路,无论有多艰难,都必须走下去,没有任何选择和彷徨的余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3岁的父亲和21岁的恩娘成亲了。他俩婚配真是“三观合一,天生一对,地造一双,黄金搭档天仙配!”&nbsp;大多人都在懵懵懂懂地随大流,恍恍惚惚消耗着青春时光,父亲却对自己的前途有一个明晰的规划和实施的计划: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青天种田无法改变他的命运,也永远不是他想要的日子。父亲对实业和经商有独特的天赋和兴趣,坚信自己能在其中创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和事业来。这不仅仅是过上好日子和光宗耀祖,更是让自己一生过得充实、美好和更有意义。对他来说,年纪轻轻荒废和不努力,那是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是一种不负责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于人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初创失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开业前,对市场初步了解后,父亲心里有大概的规划和打算。在对同行的拜访中,他们都表示极大欢迎:本土本乡,知根知底,一起长大的,有钱大家赚。同行好友及前辈的一番热烈的精神鼓励对父母这对年轻夫妇来说,比送实实在在的现金给他们还要紧和实在!心动不如行动。启动资金全部要向亲戚筹集,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年轻,初次创业,在经商方面无任何实际经验,商场如战场,输的风险大于赢的可能!虽然都是“血浓于水”的亲戚骨肉,但对钱的出借,走向和安全都有自己的考量。毕竟,那个年代,兵荒马乱,谁都口袋里没有多余的钱。借,不借,借多少,也难怪任何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也说不到面子和道理上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满怀豪情的父亲用少得可怜借来的资金买了点原材料,用一只小木船让四叔帮忙运到镇上去。四叔一看那船仓角落几包材料,鼻子“哼”一声道,你这点东西也想去做生意发财,除非太阳西边出!不是我诅咒你,不出二个月,我等你关门大吉回来。父亲说他的嘴是“乌鸦嘴”,但事实是四叔的话一语成谶!一个多月就撑不下去了,全赔光外,还欠房租,土头灰脸回家。这样的结局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父亲想不明白:就一个多月,用自己一双勤劳的手赔光亲手借来的钱?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但静下心来细思,失败的原因从开始就有了。父亲什么都没有,用低于成本价来卖自己亲手做的“既不中看也不中吃”的产品。卖一个,亏一个;卖一天,亏一天;一个多月下来如何全部赔光,从日记帐上清清楚楚。</b></p><p class="ql-block"> <b>&nbsp;</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没有社会背景,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创业的资金,一句话,就是“三无”。在那民国乱世创业,杀入那已有约定俗成的商场中,从他人的市场份额利益中分得一杯羹,让自己有立身之地,这不是借鸡生蛋,无中生有之事吗?</b></p><p class="ql-block"><b> &nbsp;</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天无绝人之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次的教训让父亲看清那些平时嘴上不离口的“好兄姊妹”们的真实面目。他们奉行的原则是:坏坏良心有饭吃。父亲初次上场,他们就联合起来对他下刀子,一点都不含糊,狠又准,短平快,让你明白过来时,已经出局了。父亲不服输的性格决定东山再起,但对再次向亲戚借钱有点犯疑了,因第一次都无法如愿借够,现在全部赔了,谁都有怕再次连累,这也是人之常情!再次借钱中让父亲碰了一个个“软钉子”,空手而归,过中的经历证实了父亲的担忧。亲戚们不约而同的类似答复,意思是:上次借的,你不用还了。也不要有什么不好意思和心理负担,就算送给你吧。再借呢,你知道的,我们家底子薄,也没几个钱。用钱的有,赚钱的没。手里有几个,也是平时牙齿缝里省下来的,留几个,也防防不测。总不能,一有事就向人开口借。知道的,能理解,那些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海吃胡用惯了,顾头不顾尾,没计划呢?不是不肯借给你,而是我们能力实在有限。我想你是一个明白人,相信能理解我们的难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此情此景下的的父亲虽有“百箭穿心”之感,但理智告诉他必须马上镇静,方阵不能乱,说出了他内心深处的心里话:一:感谢他们对他的信任,借钱给他去创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二:向他们所借的钱,以后一定连本带息全部奉还。事后,这些亲戚说:像他这年龄,人家都在靠着父母吃喝嫖赌,败家呢!而他却一门心思,自力更生想着创业,置业了。一致看好父亲,认为他必有出息,事业有成是迟早的事。向亲戚借钱做生意的路走不通,关上了门,这让壮志凌云的父亲第一次彻夜不眠,也第一次痛彻心扉地尝到“一钱逼死英雄汉”的味道。但他更能理解他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难处。总不能他们不再借,变成仇人一个?如是这样,无情,无义,无感恩之心,这是人品问题了。这不是我,也不是我们唐家后代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态度,做事先做人。初次经商输了金钱,但给父亲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人生课:换位思考。心怀感恩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给我帮助的要感谢,为难是另一种帮助,同样要感谢,他们让我成长和成熟得更快,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至于以后的路怎么走?心里确实无谱,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想着想着,突然发觉这表面看似简单“一手进,一手出”的买卖中却有很多“名堂经”,深藏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始终存在的一条铁律:市场的无情,优胜劣汰是残酷的,但也是最公平的。它没有“情”类一说,一切都按市场经济规律来调节,和自然规律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初入市场的父亲来说,悟到这一点,就是从表面性转到实质性地来看市场了,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和转变过程,难能可贵。哪里跌下,哪里爬起。“天无绝人之路”始终不变的信念支撑着他决定东山再起,迎接新的挑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爱去者爱返,福往者福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在家静思了几天,闷闷不乐,想到外面去透透空气。到哪里去呢?人多的地方自然无法去,也无脸去。个把月的生意就赔光了全部本钱,说什么都是尴尬的事。就往田野里走,那里没有人,可以吸吸新鲜空气和散散心。暮春夏初的江南农村风景,日日新,不尽眼中春,父亲无心赏,也无论如何开心不起来。走着走着,突然走到他父母的墓旁了。望着墓,无尽的感慨滚滚而来:为什么在我翅膀未成,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们就离开了?但墓周围碗口大的古柏树高高耸立,褪色了的墓碑提醒他:父母离世已经8年,自己也25岁,结婚成家,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了。再纠缠这些事也无用,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做父母都想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这是天下父母的天性和责任。只是生死由不得自己,老天的安排,谁也改变不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图一:父亲在香港的寄女唐蕙莲回沪探亲时,送给我父亲的真皮钱包。后来,父亲给了我。几十年了,虽有时代和沧桑感,但外形基本保持50年不变;图二:寄女唐蕙莲】</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绕墓一周,当他看父母碑时,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亲戚不能再求,那家父生前有很多好朋友或许可以帮到我。况且,他生前也是喜欢助人为乐,广交朋友,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转念又一想,毕竟去世多年了,如今普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凉,势利和现实得很。记得家父生前有一个经营食品原材料批发的伯伯,此为人豪爽,常来家访,和家父有深交,关系相当密切和融洽,应该可以试试。自己对他印象特别深刻,但家里兄弟多,他对自己是否认识或记得就不得而知了。找不找呢?父亲还为这事犯嘀咕不定,犹豫不决。再一想,年纪轻轻,人生荒废不起。与其在心里打闷葫芦,浪费时间,浪费心思,不如明天去上门拜访一下都明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天一早,父亲草草吃了几口早饭,把自己从上到下打扮得整整齐齐,得体大方,镜子里一照:真是颠倒众生!面目清秀,棱角分明,五官立体,面如冠玉,一表人才。父亲一向坚信:优雅得体的穿着打扮,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刚到家父知己的家门口,早有一伙计上来前问,你是谁?找谁?有什么事吗?父亲一五一十禀报了爷爷的名字和自己的身份。话毕,里面就传来了洪亮声音:请进!伙计即刻领我父亲到一间高大的厅堂里,面南坐着一位长者,见他即刻起身来,前来伸手一把抓住我父亲的手,让他坐在他身旁,对伙计说:上好茶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他详细问了我父亲家里的状况和我父亲来的目的后,说道:安大(父亲的昵称),我记得你家有六个弟兄姊妹。你是儿子中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对吗?父亲答道“是的”。你父亲一生好信誉,一诺千金!生前帮助很多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和他无话不谈,精神上的知己。自从他去世后,我再也没有说说心里话的朋友了,寂寞,孤独!如今看到你,仿佛看到你父亲了。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要做生意,一切费用,材料全包在我身上。做生意,我是过来人,有经验。多一点钱,有备无患,在父亲说的金额上再加了一倍;至于做糕点的原材料,他说:你要多少就多少!明天上午,你找一条最大的船来,你自己装,装到船子口和水相平为止,好吗?父亲支支吾吾不好意思道:我可能要借时间长一点,才能还您。老伯道:那是你发大财以后的事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前发生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春梦。昨天还是焦头烂额在地狱里,今天一切如愿以偿美入天堂?你是个料,人生中才能遇到贵人。更重要的是贵人出现,你还要有福消受。出了门,父亲即刻用手狠狠地敲打自己的头,拼命地蹬蹬自己的脚,感到很疼,不是一般的疼,证明一切不是在梦里,确确实实在现实里美梦成真了。抬头望苍穹,天上那个太阳,竟成了自己心里的暖阳,人间自有真情在。想着将来的某一时刻自己事业有成,像他那般,这样慷慨解囊,豪气十足助人,该有多好!&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东山再起,走上金光大道</b><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装满货的大船到镇上卸货时,那些同行们看得目瞪口呆了。怎么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了?一个多月前,亏本欠了一屁股债,穷得叮当响。天哪!如今到那里去发了横财,进这么多材料,要多少钱哪?其中一位中年肥胖麻脸婆说道: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这条街都得归他了。随后,把手一挥,对她同行呵道:打麻将去!他们做了这么多年,每次进货也只能这船的五分之一不到,所有的同行加起来也只一半还不到。他们知道这次玩不过我父亲了,也没有能力和资本再和我父亲做赔本的买卖了。从此以后,他们对我父亲刮目相看,不再是他们眼中一个20多岁简简单单的小伙子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他们子承父业,几代传承,但不思进取,守着越做越小的祖业,吃着将尽的老本,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为了弥补上次亏本买卖,事后,他们在恢复原价的基础上,价格再上调10%。在产品的的质量和数量不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平白无故涨价的做法就是市场垄断,恶意操纵价格,消费者成了“冤大头”。这让新老客户都不满意,心中都有一种“只此一家 ,别无分店”憋屈和不满之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打破垄断,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真正实现市场导向。父亲的这种观念和做法等于给这个世世代代都以家族生意模式的小镇市场了扔了一颗炸弹。一切都被打破,一切都要重建。往昔,他们彼此相护,联络有亲,欺行霸市,垄断和操纵镇上的生意和产品价格。谁都进不了镇的市场,价格也有他们说了算。如今那套老古董的经营理念和做法行不通了,只有凭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才配能拥有市场,而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势力来霸占。父亲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也给这个古老的小镇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旧貌换新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有了上次的经验教训,父亲作出的规划和设计更细致和周到,每个细节都不放过,一切按照全新的理念和更高标准来做,凭本事吃饭,让自己过硬的人品和产品立足市场。有自己产品的品牌和商标“三泰茶食店”【来由:父亲兄弟排名第“三”,“泰”有安全,稳重,厚重和吉祥如意之意】;高薪聘请多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产品质量落实到人,父亲负责抽查,确保所有产品都达标。生意大小平等对待,价格童叟无欺;所有的产品包装设计,风格独特,图案和字体精美无比。店面规模比上次大三倍,里里外外,全部装修一新,成了镇上独一无二的“高大尚和巨无霸”的商场。这种“大石压死蟹”的气势让那些原来“目中无人”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剩下只有唉声叹气的份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开业当天,鞭炮振天响,舞狮队伍鱼贯入出,人山人海,场面壮观,围着店面水泄不通。一周内,全部八折优惠促销。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和以前在隔着柜台内外买卖方式相比,这种敞开式方式,风气一新,有了一种让“客户是上帝”的优越感的同时,还有彼此成了一家人的亲密感。开商业买卖模式风气之先</b><b style="color: rgb(25, 25, 25);">,</b><b>引领潮流,真是“天上人间”。晚上,店里店外挂满了一盏盏擦得一尘不染的美式煤气油灯,夜市灯如昼。纵观小镇风貌,风景这边独好。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和占领外地市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父亲对他们的销售进行分成奖励制;增设加盟店和零售批发。从此以后,赚得盆满钵满,简直走上了一条金光大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关闭了老家的店。父亲和恩娘转战上海开办实业 。花了好几年时间,先后办过私人独资,参股合资到公私合营的企业。企业国有化成为国家发展的大势,父亲关闭上海的实业就回无锡老家,恩娘则到上海的一家国营企业当员工。那时就业形势严峻,万般无奈下,好不容易找了一份钢铁厂高炉上的工作。实事求是地说:这份工作确实不适合女性做,这是无奈选择和权宜之计。但有工作后,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外,工资待遇比较高,退休早,还可以给家里提供生活费用。本着“先工作,边做边找,边换岗位或单位的原则,父亲和恩娘反复商量和考虑,一致同意暂时先做这份工作。可这件事始终却被“闲得发慌的长舌人”诟病和挑唆:说父亲心狠,让自己夫人做苦工赚钱来养家,父亲遇到这种“三季人”也真是无语问苍天。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恩娘被调到后勤保障服务的岗位上工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父亲一辈子喜欢置家产,而且都喜欢买最好的。家里有整套红木家具!后来都分给兄弟姊妹们作留念了。这一米正方型的红酸枝木八仙桌,太师椅(椅子上半部分,文革被毁),梳妆台,茶几给我留念!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感慨万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爱的奉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解放前,在无锡老家开店时,父亲时常看到两个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小男孩出没在垃圾堆里,找食物吃;乞讨时,还常常受到各种各样的白眼和歧视。在他人眼里,他们就是“叫花子”的命,苦和贱;在父亲的眼里,他们“投错胎”而已,和所有人一样,也是”可造之材”,只要给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再给他们人生路上指点,一样有好的前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父亲开始实施“救赎”计划,通过自己的安排和规划,来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收养他们俩,让他们食宿在店里,身体不再流浪;给他们分别取名为:德法和德昌,父亲的含义和希望都在名字上得到充分体现,精神上有归宿和奋斗目标;男孩子应该有点文化,也正当上学的年龄,父亲安排他们白天去上学念书;晚上回来,跟着师傅当学徒,有一技之长,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将来自力更生,不至于再受苦。为了他们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途,成为一个国家建设的人才,刚解放,父亲就送他们到部队锻炼。在那里,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两人也不负父亲的厚望,都加入共产党。转业后,分别当了地方领导干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感党恩,倾全力助队办企业启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顺道参观上海。上海恩娘单位两位人事部门负责人专程到无锡老家向父亲转达关于落实文革时期抄家资产入国库折现退还的政策,让父亲到上海办理相关手续,并转达单位领导对父亲和我们家的慰问。看到家里七个小孩,她们想起恩娘生前拼命养家糊口的不容易,感慨万千。恩娘在世时,每年年底单位给我们七口孩子的大家庭都会有一份慰问的物资。在那物资严重匮乏的年代,虽小,但也是组织对多子女员工家族的一份关怀和心意,父亲对此深表感谢!我家入国库的三斤黄金,按国策,约以人民币98元/量,折合总金额人民币3000元退还。父亲在上海办妥一切手续后,经办人突然要求父亲写一份全额自愿捐献的申请书。父亲问:你们不是在落实党的政策吗?对方答:是的。父亲说:那么你我双方都按党的政策办事。党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一切都听从党的。办事人员恼羞成怒地说:所有手续办妥,公事公办,全部退还款项现在不能给你个人,都必须经过组织和组织交接,你回老家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领取。父亲就这样上海空手来回一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个月后,款项到无锡老家地方政府帐上。在办理领款手续时,大队政府希望借给他们作为开办第一个队办厂的启动资金,本金和利息分10年等额归还(1972-1982)。父亲看到队办厂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改善和振兴地方经济的新趋势。抓住了这个机遇,将对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彻彻底底提高地方人民的生活质量。能助地方政府一臂之力,办了件大事和好事,也是报答自己人生中恩人的好机会,一口答应,于是史无前例的第一个地方队办厂就这样诞生了。地方政府也深知我家也正要用钱的时候,对父亲牺牲小家,成全大家的慷慨之举深表敬重和感谢。乡办企业,队办企业,困于资金,无法启动,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事实证明父亲当年的远瞩高瞻,后来乡办厂,队办厂,村办厂,校办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农村彻底告别了贫困,走上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图一:父亲的羊毛围巾🧣,恩娘亲手织的,留着纪念;图二:妈妈一定要留给我做个纪念的床刷子:东洋产品,质量非常好。妈妈用了一辈子,很喜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b>凡是不能打败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和勇敢。父亲教子有方和良好的家风使得这个家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苦难和坎坷,坚而不散,最终走向一条无比光明和繁荣昌盛的大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nbsp;&nbsp;&nbsp;1966年文化大革命年底在家门口的合影!前排左边第一个就是我,站在父亲旁边。衣服上口袋别着毛主席的像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图一:家书抵万金!自1979年上大学时起,父亲给我写的大部分信件无意识地被我保留了下来,一直在我跟随着我。没想到现在读来是那么的亲切和美好,温暖如阳,成了他给我精神财富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图二:父亲的一只美国的镀金(宝路华牌)手表。在上海,他时常戴。还借给在上海洋行工作的二伯父用了几年。1979年,我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后,父亲送给了我。一是留念,二是可以看看时间。它一直伴随着我到工作,如今走时还比较准。我曾怀疑这是女表,咨询过很多钟表行的老师傅。他们都说这是30-40年代典型男表。我问为什么这么小。他们说,那时候男款就流行这个,女表表面是圆的,只有拇指那么大,更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nbsp;&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水稻🌾,父亲晚年最钟爱的植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晚年,父亲对一亩种水稻🌾的自留地情有独钟。当时不明为什么他会如此喜欢这块地和所产的水稻,现在想想一切都明了。那时他在精神上的孤独和苦闷达到他所能承受的极限:那种来自内心深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无法言说的悲凉,尝尽悲欢离合人间苦。无人能诉,无人能解,只有放在心里,自己扛着,让他痛彻领悟到:世上何来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一个人的至痛来自精神孤独,而非物质上的贫。世间最好的默契, 不是有人懂你说出的故事, 而是有人懂你说不出的心事。这片土地却让他有着身心和灵魂的归宿感,一片属于自己的,与尘世隔绝的,陶渊明那样的“桃花源”或梭罗的“瓦尔登湖”。在这里:心有所托,情有所归,不再漂泊,不再流浪。他真得累了,身体垮,心灵也枯萎,想在这里安安静静休息:不去打扰他人,也不想再被打扰。</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nbsp;种水稻时,亲自耕躬:从翻地开始到收获水稻的整个过程。期间每隔一天都要去观察水稻的成长情况,除草,施肥,杀虫,简直和种植水稻研究无异,所有的心思,感情和时间都托付给了这地上的水稻🌾,这不是“情不情”吗?看着田里长势旺盛的水稻,父亲深情地说:常来用情细心观察,关心和呵护它,水稻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工作,千万不能自己想来才来;別以为庄稼没有灵性和情,世上万物都有;人可以骗人,骗自己,可种庄稼,骗不了土地,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真实不虚;在这里,你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用心用情去经营自己想要的一切;你勤勤恳恳付出,就会得到丰丰富富的回报。&nbsp;他直言不讳地说:他百年后就埋在这里。当时不懂曲中词,再懂已是曲中人了。人一生真是个圆圈:不管你飞得多高,多远,最终还是回到你的出发点,尘归尘,土归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魏晋 · 陶渊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父亲曾是养蜂能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父亲种植无锡水蜜桃,不仅个大,而且甜得鲜美无比】</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父亲两份刻骨铭心的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父亲必提起他人生的另一半,恩娘和妈妈,这样才能立体展现父亲全部感情世界和完整人生。红花有绿叶辅,绿叶要红花显,如此这般才完整和完美。任何一部分的欠缺只能看到事情的片面或多面,而不是全面,终究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恩娘 1918~66。9月4日,文革上海受害 时年48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世上才德的女子很多,唯独你超越一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续香火,延血脉,德配天地。恩娘,父亲先爱人,他俩是可遇不可求的灵魂伴侣,生生世世一双人。恩娘生前常说: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恩娘总觉得自己不育亏欠了父亲一个家,承担不起父亲的香火在她手里灭的那份重。对旧社会的女性来说,封建伦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始终是一把套在她心灵上的精神枷锁;外来的热嘲冷讽和人格的羞辱,不堪其恼;缺乏孩子勃勃生气和吵吵闹闹的氛围,冷清,寂寞,没有家的感觉,不堪其冷;好事的人时不时来店里说:没有子息,40岁,家庭“冷清清”,50岁,家庭“断落亲”(家庭没有亲戚来往了),不堪其扰;父亲年龄将要奔30岁了,但膝下仍荒凉,想到将来两人孤独终老,家没有了未来,这成了恩娘挥之不去的心患和这辈子无论如何都跨不过去一道坎,不堪其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综合考虑,续香火的最佳选择是父亲马上再婚娶,不仅延续至亲血脉,还可以子女众多。恩娘在生意往来中,认识和看中了妈妈。妈妈和我外公认为这桩婚姻不合适,没有同意。无奈之下,恩娘再去做我外婆的思想工作。被恩娘的心诚意诚所感动,最难的是父亲是个靠得住和顾家之人,外婆认为自己女儿的终生可以托付,作主同意,成全这桩婚姻。正式面谈时,恩娘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还他(父亲)一个家,一个完完整整的家。为圆恩娘的心愿,妈妈和父亲婚前,他们三人一起商量多生子女和共建这个大家庭所有事宜。各司其职,三人“千金一诺”,一生信守,毫无保留地付出,实现他们诺言。任何人和外来势力来离间和拆散这个家都将受到诅咒,不被允许;任何时候,任何困难也没法动摇他们的初心,曾许下的诺言,至死不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海工作的恩娘,自己省吃俭用,工资一半(30元)都寄到家里,作为我们的生活费。用父亲的话来说,每月生活费都是准时寄到,只差时辰不差日。恩娘过年或过节回家,父亲到无锡去接车,都是挑一担各种各样好吃的食物和漂亮小孩衣服。只要她回来,我们七个兄弟姐妹都集中在楼上房间里,坐在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围着一只很大高脚桶:里面的各种糖果,面包,饼干🍪和糕点堆成小山。她坐在我们旁边,抚摸着我们每个人的头,不断地介绍各种食品,喜滋滋地看着我们,让我们多吃点,我们挑选着各自喜爱的,拼命吃到撑为止。然后,大大小小都换上她买来的新衣服,对着镜子,各自和相互比试着衣服的漂亮,享受着double母爱的我们,高兴得欢天喜地,但恩娘脸上洋溢的喜悦和满足感更胜我们一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恩娘视我们胜为己出,我们也是惺惺相惜,幸福比他人多得一份天爱,从来没有天性的血缘关系会造成“隔层肚皮隔重山”的那种感觉。以父亲的话来说:我们只是少了一个在恩娘肚子“袋袋”的过程而已。她把整个家庭抗在肩上,用自己的生命来抚养我们,让我们从小切身感受到什么是超越“人间世俗”的大爱。在她心中,孩子是家的未来,家就是她的一切,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在我们心中,她是“圣母”般慈爱和神圣,万物生长靠太阳,她就是天上的太阳🌞,天天用温暖的阳光沐浴着我们成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生前也曾和恩娘谈起生了这么多小孩的忧愁,以后怎么办?恩娘答道:愁什么?将来总有个把小孩有出息的。他们七个长大结婚成家,每个人都要给三大件: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一个都不少,一件都不少。解放前,一般家里吃穿都成问题。那时的标准换成现在的标配就是:一套大房,一辆宝马车再加一笔巨额存款。让她可以宽慰的是:个个都出息和争气,而且完美超出她预期,这是对她一辈子付出最好报答,也是体现她一生付出的价值所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民国乱世,通货膨胀是家常便饭的事。为了让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保值增值,和有经济头脑的人一样,父亲开始购黄金。第一次,买了一根三两金条,让他们高兴得无可无不可。俗话道“一两黄金三两福”,现有三两,就有了九两福。眼下30岁都不到,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来真得要“洪福齐天”了。两人看着金光闪闪的金条,想着未来的美好和幸福,喜得一宿无眠。后来,家庭资产配置满三斤金条,多条后路,千妥万妥。万万没想到,文革上海抄家,没收的黄金还成了恩娘的一条罪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天灾,后来发生的事是人祸。处于生命最危急时刻,人最渴望和需要的是来自骨肉情的精神安慰和支持。只要亲情在,外部的压力再大,都不至于致命。此时此刻,在旁的亲人推一把,拉一把,就是生死两重天。一如恩娘山东胞妹所言:她在,大姐不会死。当母亲为恩娘入殓时,恩娘的眼睛肿得像“核桃”般大,走的时间又是凌晨,可见她有多寒心,伤心,孤独,哭足了她人生的最后一夜。恩娘不是死在没收的黄金上,而是亡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于人与兽之间的距离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上海清理恩娘善后遗物时,父亲看着曾是家里所有可动资产存放的“八宝箱(父亲称)单单就剩下恩娘的几件衣服,全家所有的存款单、现金和贵重物品等都下落不明,一分不剩,连锅端了(夫亲话),父亲登账的笔记本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恩娘管现金,父亲负责记账。按父亲的话说,帐和现金从来分毫不差。婚后父母三人日夜辛劳挣来的血汗钱,也是全家人的生活保障,烟飞灰灭。父亲问了亲友恩娘生前是否有资产代为寄存和保管?除寄女家承认借了300元钱外,其他人,一概不认,无奈人亡,死无对证。命被害,又被人趁火打劫,财被谋,天灾人祸一齐来!在金钱和利益这面照妖镜面前,丑陋灵魂暴露无遗。一个人连自己最起码的良心和良知都要骗,不怕这辈子良心在地狱里受折磨?在金钱和物质的面前,一旦突破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线,那连做人的资格同时也被自己剥夺了。这凄凉的场景,酷暑天,父亲的心里却在寒冬腊月,下着鹅毛大雪。夫亲说再两年恩娘就退休了,家里在上海置房产,无锡上海两边都可以住住,还答应给外婆(恩娘的妈妈)养老送终 ,一切都成梦幻泡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亲至死都无法明白:为什么有人这么热衷于掺乎他们三人的婚姻,离间和拆散他们三人建立的家?他们夫妻三人共有的家产,他人有资格,以什么名义,为什么来侵吞还诓骗?说真的,用自己心血赚来一分一毫都刻骨铭心,父亲心里一本帐远比那黑字白纸帐更清楚明了,他们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明擺著不會有人認,父亲再去问,不是自讨苦吃,自取其辱吗?父亲认为:问不问是我的事,认不认,还不还是他们的事,但我要听她们亲口里说出来。不认,并不代表我不清楚,事情范围就这么大,人就这么几个。这种双方都明白的尴尬就像一层纸那样薄,父亲没有去捅破,给留了脸面。当时来说,这是一份厚厚的家产,有人苦一辈子也未必能挣得来,被惦记着也正常,总幻想着我们的家产应该变成他们的,苦于没有下手的机会,也无可奈何,文革抄家是天赐发一笔不义之财的良机。父母亲三人用心血经营了十几年,一个好端端的温馨美满的十口幸福之家就这样被活生生地肢解,达到“亲者痛,仇者快”的目的,圆了离间和拆散这个家的梦。日本作家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人性里最大的天真,就是无条件无底线的善良。我们接受的教育,我们的父母总是教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可从未告诉我们善良应该有所区别对待。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要善良,对恶人歹徒善良,无疑是一种纵容,是对自我的一种残忍。父亲是一辈子做好人,老好人,最终却成了他人眼中的“烂好人”。回想那多年来所发生的一切,走到这个地步:一是,父亲低估了这股“千方百计要来拆散这个家”邪恶势力的危害性,导致四处蔓延,越来越嚣张;二是,把家父的宽容大度,忍让和包含认为是软弱可欺,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人”和那些“烂泥敷不上墙的阿斗”都上门来“要这要那,说三道四,指手划脚,干涉家政”,造成这个家“半殖民地似的”,任人践踏。恩娘在,恐怕他们连“一闪念”都不敢有,更别说跨进家门一步。在他们眼里,老虎不发威就是一只病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圣经》里说:世人用眼看人,神用心看人。用眼看人,会走眼;用心看人,才是真。看看满街都是菩萨和圣人,但世上无时不刻都有“令人发指”的事层出不穷。对我们来说,这个世界不正常;对神来说,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不正常的是我们不用心看,却用错误方式方法来看这世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却被它的表面给蒙骗了,这就是我们和神看人标准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结果。有人问孔子,我用德行或者恩惠来回报别人对我的仇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这样,对你好的人你用什么回报他?当然是谁打你你就打谁,谁对你好你就对谁好。孔圣人提倡“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说明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得你“忍”,有人值得“菩萨低眉”,有人只配“金刚怒目”。抬头三尺有神明,老天自有安排。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坚信:正义早已得到伸长!正义有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对父亲来说,恩娘被害得结局如此凄惨是一个心头永远无解的死结;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是一生中无法言说的悲伤,那种伤害程度是天崩地裂。她的去世不仅仅给家里带来物质和经济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给全家似懂非懂的幼小心灵带来精神的创伤,伤害和困惑是无法计量的。牵一发动全身,刹那间的人财两空,全家连最基本生活费都没了着落。为了活下去,我们都得靠自己一双双小手养活自己,在这片废墟上,一切从头再来。全家九口人,除父母是大人外,平均年龄也就13岁左右。没有生活来源,交不起学费,哥哥和姐姐们都辍学回家,劳动挣工分养活自己。那时,我只有9岁,实在太小,没有什么价值,就继续上学。平心而论,童年,我们享受了人家没有享到的福和爱,恩娘去世后,我们受尽了别人没有受过的苦难和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平时参加队里的劳动,我们全家兄弟姐妹都要开始家里为期夏天两个月的割草(7月-9月),晒草干卖钱的劳动。卖草干所得用于补贴日常生活的开支。那是全年最热的酷暑天气,人家都在家避暑,休息保养身体,我们这么小小年纪却整天都在外日晒雨淋割草。天蒙蒙亮,我们就出发,到中午挑着草回家;匆匆忙忙吃了午饭,马上又出去,直到天黑回家。渴不过了,就捧着小沟沟里的水喝。一天在外,身上的衣服都是湿复干,干再湿,最后衣服上都是白花花的一层盐。在我们最艰辛岁月中,父亲始终鼓励我们:他和我们一起度过这难关,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不要怕吃苦,就怕无苦难,一生庸庸碌碌过。没人能一辈子一帆风顺,与其如此,年轻时候苦好过老来苦,苦难会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独立自主,靠自己,精神和物质都如此。</b><b style="color: rgb(25, 25, 25);">少年家道中落,让我过早地体味到了人间“真善美”背后的人性的阴暗和丑陋,也尝尽了人间悲欢离合之苦,心中“自力更生”的种子提早发芽,自强不息,宁死不屈刚强性格形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恩娘和父亲的感情写照: 侬情千万缕 丝丝为了你 盼君多珍惜 愿你长相忆 今生永不渝 今世永不移 长藤倚老树 形影永相系; 侬情千万缕 丝丝为了你 问君可知晓 愿你长相忆 爱的日子里 叫人难忘记 长藤倚老树 形影永相系。世间有一种爱,没有奢求,谁对谁错,情深缘浅,人生还是很无奈。若说无缘,缘何相聚;若说有缘,缘尽何往;心若在,情就在,为何缘分独不再? 情有独钟,彼此欣赏,真挚至爱。说好终点一辈子,奈何途中不辞而別,空留我在尘世,泪汪汪,心也茫茫。了残生,除问天。天上人间一样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伤心过度,思念无限,父亲一直将恩娘的骨灰盒放在他的房间里,朝夕相伴。他搬到那儿住,骨灰盒跟到那儿,始终都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每年,恩娘的忌日就必供奉。那天,我们家里是最安静的,最肃穆的,每人走路都是轻悄悄的,生怕有点动静,惊着回家吃饭的恩娘。父亲总是第一个磕头,我们从大到小依次排着跟着磕。这个祭祀仪式直到父亲去世,他们兩骨灰入土安葬为止。</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父亲的生命里,恩娘惊艳他的时光。</b><b>道贯古今,德配天地,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美德恩泽子孙,千秋万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恩娘的高人之处在于果断及时安排父母的婚姻,昭告世人:你们有个家,我也想有个家,这些孩子就是我这个家庭的未来主人。对一个旧社会女性来说,如此阔达英豪,干净利落是不可思议的,也许,这就是The Power of Love!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为父母的婚姻,恩娘彻彻底底,里里外外得罪了所有的人,连我们家都成了他人一辈子的眼中钉,肉中刺。特别是恩娘去世后,我们生长的环境有多恶劣就有多恶劣。恩娘一再强调妈妈要多生孩子来确保子女的高出息率,如今这个家族的无限风光,完全符合恩娘的性格和做派。几十年的时间,几代人的努力,这个家庭到家族的完美成功圆了恩娘一辈子的心愿,彻彻底底给她争回了这口气!对得起她疼爱我们一场!这一场半个世纪的豪赌,她得胜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她俯视他们,他们仰视着她,永远可望不可及!</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凡是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nbsp;&nbsp;&nbsp;&nbsp;作传奇&nbsp;创辉煌&nbsp;凯旋而胜。</b><b>妈妈,心工巧于常人,忠厚善良,天性“敏于行纳于言”,实干家。18岁的妈妈和30岁的父亲结婚了,给原本“冷冷清清”的唐家带来七个子女,一个无比欢乐和温馨,无限的希望和光明未来的大家庭诞生了,可谓绿叶成荫子满枝。香火鼎盛,直至四代,旺丁又旺才(财),一代胜过一代。妈妈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全神贯注和用心,喜欢专研和研究,还会总结,不断进步和提高,一生好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热爱时尚,这在她那个年龄段的人是少之又少。</b></p><p><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母爱是人间最美好的给!妈妈勤劳一生,辛苦一生,牛马一生,贡献一生,只管耕耘和付出。她想到每个人,唯独没有自己。付出和奉献比施受更快乐。一个九口之家的事,通宵达旦干到天亮,妈妈永远做不完,几十年如一日。妈妈一生用一双勤劳的手支撑这个家。人家吃的苦,您都吃一遍,人家没有吃的苦,您也吃一遍,一辈子的付出要比别人两辈子的还多,毫无抱怨。只要能为唐家子孙后代好的,什么都愿意。妈妈是大地,无所不载,儿女们踩在她的肩膀上茁壮成长。林语堂曾说:“父爱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母爱却是与生俱来的”。</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妈妈从来不喜欢就一件事反反复复讨论来,研究去。她觉得要做一件事就认认真真亲手去做,没有成不了的事。为此,父亲觉得妈妈缺少商量的余地,但妈妈认为哪有那么多的理论研究。嘴上说来说去,把能成的事,最后变成了不可能。与其如此,不如看准了就马上去做。实际操作了,才会发现事情真实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事情也就成了。事实证明,在父亲心里和眼里不可能的事,妈妈努力后都圆满成功。事后,父亲不好意思地说,你怎么”瞎七搭八”弄成的。妈妈答到:很多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自己没有信心,那事情十有八九不会成了,就这么简单!</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爸爸和妈妈两人生肖都属蛇,但妈妈小父亲一轮,差12岁。年龄和性格差异,生活背景不同,难免会产生不协调和隔阂。其实都是为生活中的小事,各人对事看法角度不同,也说不上谁对谁错,但就是这些芝麻琐碎的事也会影响夫妻感情。作为儿子,一边是父亲,另一边是母亲,夹在他们中间。当他们相处愉快时我也开心;当他们不愉快时我也情绪低落,每次都是和他们一起“亦同欢乐亦同愁”。争归争,闹归闹,妈妈对父亲方方面面生活上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情到深处细如丝。只要父亲不想下楼吃饭,母亲总是给他把饭菜端到床上吃,再为他洗脸洗脚,把他一个孩子那样伺候,一辈子都是如此。</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b><b>父亲对母亲也非常知足和感恩:娶到这样一个妻子,夫复何求?她为你生儿育女,养儿育女,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健康或生病,她总是围在你身旁,无怨无悔,让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时我却巧遇到他们两争执时,父亲总对我说:</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和姆妈是夫妻,你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孝敬她,知道吗?</b><b>我点点头,说道:</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定会的</b><b>。这也是父亲对妈妈全心全意单向付出中“和而不同”的认同,他深知和明白姆妈不是万能,但这个家离开了她是万万不能的。姆妈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也是我的一张脸,对父亲的承诺也成为了以后我对妈妈一切尽孝的行为准则,让她过上尊严和幸福生活,也是我毕生的大事。况且孝悌本是为人之本,作为子女,孝顺父母也是天经地义的分内之事。</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女性本柔,为母、为妻则刚。文革期间,父亲被关。妈妈担心父亲遭罪受苦,她几次三番到大队领导人家,请求他们关照在押的父亲,手下留情,在得到他们口头承诺后,还让我给父亲去送好吃的,确实安然无恙才放心。父亲在押期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点皮肉之苦,只是每天写写检查。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家属都像缩头乌龟躲在家里,不作为,任由一切宰割。</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老家文革抄家至少三次,最后九月份那次,他们把楼上住的房间都封了:房门上贴了封条,外再加一把锁,全家睡在楼下的砖地上。秋天越来越冷了,没人来通知我们上楼睡的事。因秋冬衣服和棉被都在楼上房间里,妈妈就用梯子翻墙过去拿,没想到衣橱和箱子上都贴满封条。妈妈把封条都撕了,取出所有用品。妈妈越想越来气,索性就把所有房门都打开。父亲看到了说:再忍一忍,家里不能再出事了。妈妈说:守着好房子挨冻和捧着金饭碗要饭有什么区别?活活地被人耻笑。这事你不用管,明天我到大队去讲。住在自家屋里,睡在自己床上,犯什么法?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怕什么。第二天,妈妈在大队见到一个值班的人,很面熟,就问他是否是某某人的儿子。那人答道是的。妈妈问他是否认识她,他说认识。妈妈就把家里的事一五一十讲给他听,请他帮忙解决。那人一听笑了说,原来的那批人都解散了,他们做了什么也没人知道,让我们搬回楼上住吧。回家一说,父亲一听感觉像大人被一群小孩忽悠之感,哭笑不得。我们马上打扫卫生,所有东西都晒晒太阳。三个月后那夜再次睡到床上,一宿到天明,感到特别满足和久违的幸福。</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父亲卧床几年,妈妈更是日夜看护,饮食起居,端屎端尿,精益求精,无不周全。护理专业方面,妈妈更胜那些专家一筹,妈妈用心做,而他们仅仅是在走流程而已。回想起妈妈18岁和他结婚几十年来,对这个家的贡献和一辈子对他有去无回的爱,父亲愧疚地对妈妈说道:你是个老实人,好人。我死后,你就在家,不要出去帮人了,别人会欺负你的;你跟我吃了一辈子的苦,做了一辈子的老佣人,欠你太多,这生无法还了,下辈子报答你。妈妈微笑地看着父亲,情不自禁眼泪掉下来,说道: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辈子的事,这辈子了,不要再搭上下辈子。今生不许来生的愿,那是空的。至于是否有来生来世,下辈子还能否再夫妻一场,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此生真实不虚没有的,我也不指望虚无缥缈的来世有。今生今世,你我两不欠。为这个家,我尽一个女人该尽的责而已。我不喜欢,也不会讲那些大道理,只认用手实实在在做的死理。</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夫妻之间感情付出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爱和被爱都幸福。要是在这事上求公平,斤斤计较,当初,我母亲就不会答应贞梅姐提出我和你婚事的要求,进你唐家门,为你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嫁任何人,关系都比你简单。既应承了的事,自己选择了的路,跪着也要走到底。把感情当生意买卖这种事,我做不来,也不会做。尽力了,做好做坏,做多做少,是一回事;心甘不甘,那是另一回事。婚前,我妈妈交代我说:吃亏就是福。做了就不要指望回报。期望回报的事,不要去做。否则,自己身心受双重累:花了力;还要承受着巴望人家回报过程的焦虑。至于“狗眼看人低,叫花子欺难民”的那种事,任何年代,任何地方都有,见多了,可伶他们也是被人欺,我根本不在乎,更不会放在心里。我不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嘴里,只活在自己的心里,一辈子不做违己的事。只要儿女子孙有出息,再苦再累也值得。</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 1, 1);">为成全这个家,我们三个人都无怨无悔全部付出,目的达到,愿望实现,没有遗憾。父亲插话道:不负如来不负卿。你也常说:要到来的路上去了,其实我们早就在这条路上了,只是前脚后跟而已。和你结婚时的场景还在眼前,一晃,已经有了第三代。任何时候彼此懂得,珍惜,心里坦荡荡比什么都好。当初,嫁个你时,我是一个18岁的黄毛丫头,但我付出了一生所有,一辈子做到了“一声承诺一生承诺!” 此时,父亲也是泪流满面,脸涨得通红,浑身颤抖,点头不止,心中千言万语,就说不一出个字来。人,这一辈子,生要人,死要人。爱情不是终点,陪伴才是归宿。</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父亲的生命里,妈妈温柔了他的岁月。</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妈妈这辈子对外婆(恩娘的妈妈)付出了全部爱。妈妈对自己亲生父母都没有付出那么多照顾和爱,外婆也没有得到多少来自她亲生子女们的爱和照顾。妈妈每星期都要到外婆家去为她做清洁卫生工作,给她做她喜爱的饭菜,数十年如一日。外婆一直夸妈妈做卫生,清洗工作是最彻底,最干净,最好的,也只信赖和喜欢妈妈。逢年过节,外婆子女们回来团聚,都是妈妈负责食宿一切事宜。</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有年夏天,外婆在家洗澡,突发中风,半身不遂。住医治疗几天,医生看她年龄大,又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也无能为力,提出出院回家修养,多给她的点“手脚”就算尽孝了。妈妈觉得医生“见死不救”,没有尽心尽责,推脱,回家让她自生自灭。医生说:她是从上到下半个身子都瘫了。我们医生也不是神仙,科学也没有发达人能长生不死的程度,瘫痪中风无药可救是世界难题,不仅仅是医院的问题。不信,你回家试试。在外地子女们都要上班工作,自顾不暇,没时间更没有耐心来长期照顾和料理瘫痪在床的病人。外婆只有来我家,他们也不指望什么,给她好点照料也就尽孝了,一切顺其自然。</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在妈妈心里,外婆可救和治愈的,妈妈性子“左起来”就是这么倔强。妈妈想土办法来给外婆治疗关键两点:一:</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及时和早期治疗是关键,二,治疗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b>妈妈坚持每天给她半身瘫痪的身体热敷,全身保健按摩,锻炼,活血化淤,尽早打通堵塞的血管就能康复。热敷:把麦麸炒热,用两层纱布包裹,外加毛巾裹。掌控好温度,上下半身慢慢地来回推20分钟,再推拿,全身按摩30分钟。一天两次;晚上,每天坚持温水洗脚按摩;夜里,再重点按摩感觉麻木的部位,以确活血化淤,血管最大限度的畅通。</b></p><p>&nbsp;&nbsp;&nbsp;</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母亲,1929—2015</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span></p><p><br></p> <p class="ql-indent-1"><b>一个月左右,中风部分明显好转。护理照常,增加康复锻炼,增强血液全身流通。外婆开始被妈妈的治疗惯了,不想自己锻炼和训练。妈妈知道康复治疗少不了双方的配合,于是再给外婆做思想工作,骗她说医生说了锻炼能让她全部康复,不锻炼就永远站不起来了。好说歹说,外婆同意了。妈妈弄来一个纺纱织布的圆盘,中间穿一根绳子固定好,让外婆坐在床上用脚来回推,愿做多少就多少,但不能不做。开始做几个,一天2~3次,自己的脚感觉到舒服,也有了兴致。每天增加次数和数量,感觉越来越好。4个月后,自己有信心想要试着站起来。妈妈扶着她,她稳了一下,以后,每天给她试几次。5个月就试着学走路训练。</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一天,妈妈在楼下做饭,突然感觉后面有人,回头一看是外婆。她从楼上走到楼下,给我妈一个惊喜。她俩高兴得笑出眼泪来,外婆那三寸金莲在地上潇洒地走了好几个来回,感觉很好,又回到从前,简直在梦里。半年后,奇迹般地一切恢复正常,站立起来,行走自如,连医生都惊叹是“奇迹”。妈妈把“死马当活马医”,硬生生地把她从阎王路上拽回一条命。保健按摩,康复锻炼,多多少少个不眠之夜的伺候和付出,终算有个好结果。</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妈妈一辈子秉持着一个原则:只做积德事,不做亏心事,一辈子不与任何人争。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艰辛,为了这个家,妈妈始终不忘初心。在父亲和恩娘去上海创业的岁月中,妈妈一个人留在老家带7个孩子,家里养猪,还要参加集体劳动,忙得恨自己分身无术,累得气都喘不过来。每当不堪重负,身心都要垮的时候,就想想小孩都长大的那一天!这一信念安慰和勉励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b></p><p><br></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没有月亮我们可以看星光 失去星光还有温暖的眼光&nbsp;</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抱着希望等待就少点感伤 仿佛不觉得寒夜太无助太漫长。</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泪流下当你说我很坚强 不是那样我只是不肯绝望。</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为最怕茫茫然随风飘荡 忍痛不放手紧抓住梦想的翅膀。</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走在风中雨中都将心中烛火点亮&nbsp;</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给你温柔双手给我可靠肩膀 今夜可以拥抱可以倾诉忘却彷徨。</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希望是迷雾中还能眺望未来的窗。</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心酸酿成美酒苦涩迎来芬芳 回头风里有歌歌里有泪泪中有阳光。</b></p><p><b>&nbsp;&nbsp;&nbsp;</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圣经 • 以弗所书》六章二节</b></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妈妈年轻时的照片:右边单独照是妈妈;两张双人照,妈妈都在右边。上左是堂姐唐琴珠(苏州);下左是妈妈的表妹,中学校长】</b></p><p><br></p> <p class="ql-indent-1"><b>妈妈于2015年9月16日在无锡老家往生,享年87岁,见证了这个从家庭到家族的兴旺的全过程。近舍远邻都羡慕妈妈的子孙后代都那么出息和孝顺,好事都出在我家时,妈妈回道:对任何人,不动坏脑筋,歪念头,不做坏事;用一颗真心善待家里的每个人!是的,一个家庭的未来,命运的好坏都和家的女主人密切相关,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是无法走出博大胸怀子孙的。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女人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妻子的角色不仅是一个妻子,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人,一个慈爱的母亲,一个为家庭播撒温暖、爱心和无私奉献的人。</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您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您,告诉您我心里多么地爱您,&nbsp;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您的夜里,多想告诉您,其实您一直都是我的奇迹,</b></p><p><b>&nbsp;&nbsp;&nbsp; &nbsp;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您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nbsp;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您的爱已无声,</b></p><p><b> &nbsp;&nbsp;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您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您,告诉您我其实一直都懂。</b></p><p><b>&nbsp;&nbsp;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您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您,依偎在您温暖寂寞的怀里。</b></p><p><br></p><p class="ql-indent-1"><b>细细来看父母亲的忌日:恩娘的忌日1966年09月04日,父亲于1983年9月10日,妈妈2015年9月16日。不同年,都同在9月,每个人忌日都相差</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6</b><b>天:</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9月4日,9月10和9月16日</b><b>。</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前世今生,来生来世的约定!</b><b>母亲去世三周年前,把原父亲和恩娘在老家自留地的墓迁到无锡圣柯山公墓和母亲合葬。分别了几十年,他们终于在这里团圆安息,永不分离。三穴合葬墓穴,更宽敞舒适、气派。公墓三面青山围绕,山水潺潺流淌,树木森森,鸟语花香,面向老家的一面,一马平川。</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父亲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每天都发生着那时代特有的变化,或多或少都烙上那个时代的特色:天灾人祸;有爱情,也不全是爱情;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风云骤起,地裂山崩。没有一天是平静的,但父亲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等姿态在这平凡世界里拼搏,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苦难的奋斗史! 这就是父亲,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也是这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之中,却又处处不平凡。</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不再是几个字,而是摆在儿女辈们面前的事实了,至于自己儿女辈的事,那是另外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不知不觉我们已从当初的一个“大家庭”发展到现在枝繁叶茂,布遍国内外的“大家族”,父母也成了我们子孙四代的共同“祖先”。</b></p><p><br></p><p><b> </b></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 &nbsp;</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路从泥泞走到了美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墓碑上,父母亲名字安排秩序真事反映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来由。居中的恩娘,是大飞机的机身,也是在家庭地位和位置。她是这个大家庭的肇建者,为了圆她给父亲一个完完整整家的理想,唐家薪火相传,精心策划、安排爸爸妈妈的婚姻,用生命担荷了家庭所有的风风雨雨,领着全家一路从泥泞朝远方的美景走去。这就是这个大家族的源头和根,以后的一切都从这发展而来。当初是一个大家庭的一架大飞机在蓝天飞翔,如今是一个大家族一群大飞机在蓝天翱翔。妈妈牺牲自己的一切,一声承诺一生承诺,养育7个孩子,直至四代,一代胜一代。2个曾孙和2个曾孙女:3个在美国和加拿大,另一个在上海,成为当地最有名兴旺的大家族,用自己的一生为恩娘挣足了面子和这口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无论任何当地大家族都无法可以和我们来比,这也许发达地超出恩娘的预料。妈妈自始至终一辈子参与和见证这个完美大家庭到大家族腾飞,飞翔和翱翔的全过程,给父亲和恩娘带去了欢天喜地的胜利捷报。</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父母亲三人用一生成全了这个家!</b><b>如今饮水思源,幸运成为大家庭和大家族的一员,感恩父母辈无私奉献的天爱,一如既往地护佑我们!愿他们在天堂安康,幸福和美满。愿我们大家族兴旺发达,直到永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indent-1"><b>我们这一代虽然也经历过很多运动,早年也有不如意的生活,但幸运的是,我们搭上邓小平改革开放幸福班车。邓小平让中国强大起来:通过中国人民的几十年努力,中国整体国力强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的质的提高。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将成为世界强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中国人过上幸福日子,让全世界人民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尤其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和中国共繁荣。现在的好时光是父亲永远也无法想象!我们倍加珍惜和感恩如今的幸福,和平和安康。</b></p><p><br></p><p class="ql-indent-1"><b> 西班牙诗人塞万提斯说:「</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b><b>&nbsp;父亲一辈子洁身自好,从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更没有什么酒肉朋友。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好老师,恩泽几代人,我们家就是如此。家风,是一个家族的根! 你什么样,你的家就什么样;你的家什么样,你就什么样。致敬父亲!有您陪伴的日子,我们以您为荣;没有您陪伴的日子,您以我们为荣!最想和您说的一句话:如有来世,愿我们还是父子关系,续上今世的不了情,再谱一曲新的不了情。</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博尔赫斯认为,“不朽存在于别人的记忆中,存在于我们留下的作品中。”</b></p><p> </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家族资料,内部交流】</b></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