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长角苗寨

歌罢

<h3>  在别人眼中我的奔走也许是虚度时光,而对我来说是去发现,看看不同的世界。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才会让我觉得是在虚度时光。</h3><h3> 神奇的贵州土地上,生活着一支长角苗。暑期旅行时,在好奇心驱使下,我们驾车前往了陇嘎寨,长角苗寨的12个寨子之一。那里有一座冷清的露天生态博物馆,保留了苗寨的一些土房和传统生活用具。村民们早已搬到四周政府建的新楼房里了,传统的习俗正在渐渐消失。</h3> <h3>  村民李三妹在我们邀请下,为我们表演了盘头。</h3><h3> 她从屋里抱来了传统服饰,一套用大量的精美手工绣片缝合而成的对襟上衣。深V字的领口,仅有一颗盘花布扣,上衣前短后长,胸前挂着黑色毛毡围腰,身后是一片很长的从肩背处沿腰际下垂至小腿处的后摆绣片,绣片的里面则穿有百褶裙,裙子是以腊染布和织锦相拼而成,裙腰处是细腊染布,同时扎上绣带。</h3><h3> 当然,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她们奇特的发饰。头顶硕大的人字形发髻大约1.5米左右,中间有梳齿的木制长角,数公斤重的黑色假发套,用白线绑扎在长角上。</h3> <h3>  </h3> <h3>  所有的传统习俗里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希望可以通过某种独特的方式传承下去。</h3><h3> 据称长角苗寨的传统头饰是将女子历代母系(比如母亲、姥姥、太姥姥等最长可达5辈)长辈每天梳发时掉下来的头发纺成线,代表一种长辈对后代的祝福和保佑。之所以梳成长角头饰,据说初衷是为了吓唬野兽,习俗延续至今而已。男子的发饰简单一些,先还要绑长角,后来用青布包头,女子却要顶着这样巨大的头饰去劳作。</h3> <h3>  我无法评述民族自身的特殊表达方式。至少在这种传统里他们简单地生活着,男耕女织,一代代繁衍。简单的生活和复杂的装饰总能达到平衡。我很羡慕他们能在青山绿水中轻松地歌舞和艰苦地劳作。我把她们身上的一针一线缝制的复杂花纹看作是对生活的尊重。</h3> <h3> 我很欣赏一位作家对中国人淳朴生命观的描述: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h3><h3> 我见过的民族总是充满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用对天地的敬畏形成了自身的农耕文化,固执地传承着,但这种传承正被工业冲击得支离破碎,毫不迟疑地消亡。正如我看见的长角苗的假发已经是真正线纺的假发了。</h3> <h3>  我们去见识世界,总希望它呈现神秘的一面。但时间是这么无情,漫长的时光中,老一辈与土地的亲密,固守的勤俭坚忍,已经渐渐成为展览的一部分,情怀却渐行渐远。</h3><h3> 只能说,世界千变万化,某种事物消失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也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h3> <h5><i><font color="#808080">摄影/后期/撰文 歌罢<br>拍摄地 贵州长角苗寨</font></i></h5><h5><i><font color="#808080">(长角苗寨知识性介绍部分摘自网络)</font></i></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