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红场紧依克里姆林宫墙,是莫斯科的中央广场。广场全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9万余平方米,17世纪中叶起开始称“红场”。17世纪以来,这里既是莫斯科的商业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的场所。</h3> <h3>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寺院之一,也是俄罗斯正教最大的男子修道院。位于莫斯科北71公里的谢尔吉耶夫镇。1345年由修道士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创建。院内有许多在时代和风格上都不同的建筑物。</h3> <h3>建于1741——1769年的五层钟楼则高达88米,内有挂钟42口,是修道院建筑整体中最宝贵的部分,也被称为“俄罗斯最美的建筑物之一”。</h3> <h3>圣母安息大教堂位于大修道院中央的圣母安息大教堂是在伊凡四世(雷帝)于1585年命令下修建的。在4个洋葱头型的蓝色圆顶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大圆顶。</h3> <h3>大教堂内所有的墙壁,柱子和拱顶都绘有教会历史的壁画。这些壁画的大部分描绘了圣母安息之景。</h3> <h3></h3><h3>具有东正教特色的教堂,一整面墙上是五层的圣像壁,里面拥有76幅可以追述到16-17世纪的圣像。</h3> <h3>圣瓦西里大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由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于1560年建成。教堂的名字是根据当时伊凡大帝非常信赖的一位修道士瓦西里的名字而取的。中央的塔高46米,共有九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这九个教堂顶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后来分别加上去的</h3> <h3>精美的圣物</h3> <h3>圣瓦西里教堂最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外观,尤其是那错落起伏的九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洋葱形圆顶,在斑斓的外墙地映衬下仿佛是来自于奇幻世界的建筑。每当霞光洒在圣瓦西里教堂上时,它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圆顶的每一个瓦片都反射着不同颜色的光芒,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东正教和哥德式建筑中都是史无前例的。</h3> <h3>朱可夫雕像</h3> <h3>克里姆林宫是一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心脏地带,是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总统府所在地。</h3> <h3>克里姆林宫教堂广场上,这座81米高八角形的伊凡大帝钟楼(Ivan The Great Bell Tower)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建筑,原址上有一座建于1329年的钟楼,16世纪伊凡四世统治时期重新修建,钟楼也由此而得名。沙皇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戈东诺夫(Борис Федорович Годунов,1598-1605年在位)统治时的1600年,在原来3层的基础上增加至5层,加上了洋葱头金顶。沙皇鲍利斯命令在莫斯科不允许有高出这个钟楼的建筑出现,多年来一直被用于瞭望塔,登上钟楼,莫斯科及周围方圆20公里的地方可尽收眼底。钟楼共有52座大钟,最大的重达70吨,一楼目前作为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展出金、银器皿和其它物品。</h3><h3> 位于广场西南角的是圣母领报大教堂(最边金顶处)/天使报喜大教堂(Annunciation Cathedral),最早建于14世纪,1484年,伊凡三世召集了莫斯科和普什科夫的能工巧匠,在原址上修建起了这座带有浓厚俄罗斯色彩的教堂,作为沙皇私人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和皇子受洗的地方。</h3> <h3>圣袍解救教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Church Of The Deposition Of The Robe),于1484-1486年由的工匠修建,曾是牧首的私人礼拜堂,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们恢复了它15世纪时的模样,如今展览了许多宗教圣物,包括有1627年的圣幛,1644年的壁画。</h3> <h3>圣母升天大教堂(左边上图)建于1475-1479年。这座教堂对称的造型和巨大的五圆顶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对俄罗斯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追求;苏联建国前的几百年,这座教堂一直是俄罗斯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这里选举大公,为俄罗斯沙皇和俄罗斯帝国皇帝举行加冕礼;在这里选举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牧首,在这里颁布重要的国家法令,在这里举行战事前和胜利后的祈祷仪式。而且,这座教堂还是最古老的东正教主教堂,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19位大主教都安葬于此,因此被视为俄罗斯东正教的圣地。十二门徒大教堂(右边上图)</h3> <h3>钟王:当之无愧,重202吨,高6.14米,直径6.60米。比北京永乐大钟重四倍半。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可是由于大火,钟上掉下来一块,就重11.5吨。钟上铸有沙皇阿列克谢伊和皇后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h3> <h3>金黃下教堂,显得更绚丽多彩!</h3> <h3>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炮前堆着四个炮弹,每个重2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费多尔的像。由于太重太大,从未使用过。</h3> <h3>卡洛明斯科娅庄园位于莫斯科河的右岸,占地面积达390公顷。14世纪,这里开始成为俄国沙皇的避暑山庄,是瓦西里三世和伊凡雷帝最喜爱的庄园。1532年,为庆祝沙皇的王子诞生,修建了这座教堂庄园。</h3> <h3>施洗约翰圆顶大教堂,当地人喜欢到此结婚、拍照,可能是皇家的气派教堂吸引力大!</h3> <h3>16世纪建造的圣格奥尔去钟楼教堂,它洁净而淡雅,孤傲却又神圣,就那么静静地伫立在坡上,俯瞰着莫斯科河的前行与退往,却给人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而再细细看去,她的尖顶没有哥特式教堂的锋芒毕露,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柔和与温馨。雪白的教堂壁上有着宝石蓝的花纹雕缀,又为她增添了一份高贵与深邃。复杂的楼梯上下交错似乎在彰显设计师不凡的身份……</h3> <h3>长长的叶枝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就像姑娘们扬起的裙摆在风中摇曳,引起男孩们无限的遐想。而地上也已经有了些许落叶。落叶多一点的地方就成了小小的土丘,风一吹掀起几片零星的叶子,就像是花样滑冰赛场上优雅的舞者在尽情绽放他们的光彩。</h3> <h3>阳光呢,则调皮地在金黄树叶的缝隙间自由穿梭,变成一道道美丽的光影洒在堆积而立的落叶旁。</h3> <h3>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是公认的世界十大名校之一,汇集了来自俄罗斯及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莫斯科大学主楼高达240米,正面宽450米,是莫斯科市7座典型的“斯大林式摩天大楼”中规模最大的建筑。</h3> <h3>彼得大帝(彼得一世,1696-1725年在位)是在1702年占领了 瑞典 的这片 临海 的沼泽地,当时的“ 瑞典 帝国”是 北欧 的第一强国。1703年5月16日,彼得大帝在“扎亚奇岛”(意译兔子岛)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修建了 圣彼得 保罗要塞,重兵把守以防 瑞典 。后来,要塞扩大成了 圣彼得堡 ,这一天定为 圣彼得堡 建城纪念日。在网上看到建城日说法不一,原来5月16日是旧历,5月27日是新历。后来固定为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并一直延续至今。</h3> <h3>彼得保罗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洛克式大教堂,坐落在圣彼得堡市涅瓦河畔,是彼得保罗要塞的主要建筑,是圣彼得堡最古老的教堂。1924年起该教堂被辟为博物馆。教堂内壁装饰有43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教堂内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许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彼得保罗大教堂是兔子岛的地标,远在对面冬宫已可看到其高插入云的尖尖。</h3> <h3>据说彼得大帝一踏上这个小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兔子,兔子岛就这样叫开了。岛上有不少各式各样兔子雕像。(左上图俄罗斯硬币加工处)</h3> <h3>伊萨基辅大教堂(俄文:Исаакиевский собор),又称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坐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区(又译圣埃萨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圆顶教堂。</h3><h3> 伊萨基辅教大教堂于1818 年破土动工,由蒙弗朗担任大教堂的设计师。建设伊始,他一共设计了24 种方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选定了其中一种。但因他只是一名绘图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后来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蒙弗朗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才使这座教堂得以落成。1858 年,伊萨基辅大教堂竣工,前后共有44 万民工干了整整40 年。教堂竣工后,它的设计者蒙弗朗也与世长辞了。</h3> <h3>夏宫是俄罗斯沙皇的皇家园林,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30多公里,占地面积约1000公顷。夏宫有“俄罗斯的凡尔赛”之称。1704年,彼得大帝下令建造夏宫。</h3><h3> </h3> <h3>夏宫以南高北低的地势将园区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我们首先进入上花园。只见一排排,一片片修剪成几何形状的树木、草地,如绿茵地毯般衬托着飞珠溅玉的喷泉雕像。这个美丽的上花园完全可以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法式花园媲美。</h3> <h3>据说,自1723年夏宫开放后,众多建筑师、雕塑师、园艺师在这里陆续工作了150年,才创造了这一奇迹:一座有着世界上最宏伟艺术喷泉的花园!</h3><h3> 更令人称奇的是,夏宫所有的喷泉都不需要借助外部动力,完全利用上花园和下花园的地势落差产生的水压,建成喷泉。这套设计周密的水系统,体现了三百多年前欧洲建筑设计师的高超水平。</h3> <h3></h3><h3>夏宫以大皇宫为中心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皇宫位于上花园,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宫内有庆典厅,礼宴堂和皇家居室。</h3><h3><br></h3> <h3>上花园是一座修剪整齐的法式庭园。入口处有花架搭起的小道,中央是“涅普东喷泉”,上花园里还有几十座艺术价值很高的大理石雕像,是根据彼得大帝的个人品味,由俄罗斯驻外代表从欧洲购买后专程运送回国。当年普希金和其他俄国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都曾是这里的常客。<br></h3><h3><br></h3> <h3>在宫殿正前方建造了一个由巴洛克风格镀金塑像组成的大瀑布喷泉群,包含有37座大型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和2座梯形瀑布。在喷泉群一个半圆形大水池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喷泉,隐喻有庆祝俄国成为一个海洋国家的意思。瀑布飞流而下时溅起薄雾和水花,到了日落时分,瀑布中的雕像笼罩着淡淡的金黄色斜阳,沐浴在一片银色水雾中,更有一种神奇的虚幻<br></h3> <h3>夏宫宫殿宏伟且华丽,内有30间厅室,其中宴会大厅最为出名,大理石铺就的地板大气厚重,艺术彩绘的天花板美轮美奂,鎏金装饰的墙面奢华无比。这样一个极致华丽精致的宫殿,以前可是俄罗斯上层社会的活动中心,舞会,派对,庆典活动……这里见证了那个时代俄国的辉煌。</h3> <h3>彼得大帝(右)、叶卡捷琳娜一世(左下)、叶卡捷琳娜二世(左上)。</h3> <h3>每间房根据主人的不同需求来装饰布置,无一相同,各有特色!</h3> <h3>沙皇的宝座</h3> <h3>差不多每间房都有挂钟、座钟。</h3> <h3>女皇的床,由于发型整理太复杂,女皇是半躺式坐着睡觉,因此大伙睡觉的床不能大过女王床的尺寸,所以俄国人的床都是偏短偏小。</h3> <h3>精致的俄国贵族生活,令人叹为观止</h3> <h3>参观完宫殿,享受下俄式贵族的餐饮,不枉此行!</h3> <h3>冬宫广场,又称“宫殿广场”,毗邻冬宫,是圣彼得堡的中心广场,是圣彼得堡的地标之一。</h3><h3> 广场正对面就是冬宫:是俄国历代沙皇的皇宫,由著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以美轮美奂的建筑装潢和丰富的藏品著称。冬宫博物馆也称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h3> <h3>举行重大宗教仪式的时候,宫廷中的男性成员,都必须经由“约旦阶梯”通过约旦大门,来到涅瓦河的皇宫堤岸上,在专门搭建的约旦木板台基上,庄严地举行将涅瓦水神圣化的典礼。而对于沙皇时代的女性来说,这个大楼梯却是去参加宫廷舞会的必经之途。每年1月冬宫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假面舞会。</h3><h3>从彼得大帝开始,圣彼得堡便仿照西欧的样式,建造大量的楼宇。彼得大帝不仅亲自画图纸,去世界各地聘请建筑师,还和老百姓一起在工地参加劳作。冬宫的大楼梯,是十八世纪精美绝伦的遗存,也是沙皇时代迅速推进欧化进程,竭力汲取优秀文化精髓的一个标志。</h3><h3><br></h3> <h3>精致华丽的鎏金壁灯,灰泥堆塑的拱顶造型,雕花镀金的希腊混合式柱头,与美仑美奂的雕塑完美结合。<br>豪华大气,富丽堂皇……所有的美誉,好象都无法形容眼前的耀眼金光,整个楼梯间充满了梦幻般的观感。</h3><h3>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著名画家提香的名作《奥林匹斯山》(左下图)</h3> <h3>冬宫里的绘画和雕塑,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其中不乏达·芬奇、马蒂斯、伦勃郎、梵高、罗丹等名家名作。冬宫的人体雕塑分布在20多个展厅,作品达1.2万件之多。这些白中泛黄的大理石雕像,男性阳刚强健,女性丰腴秀美。动作自然,表情传神,皮肤皱褶、毛发血管都得到精细处理,连人物身上的织物,也都刻画得飘逸优美……堪称写实艺术的典范。</h3><h3> 博物馆内展出的雕塑作品达1.2万件之多,分布在20多个展厅,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h3><h3> 《赫拉克勒斯》(左上图)</h3><h3> 赫拉克勒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是宙斯与阿尔克墨涅的儿子。他是伟大的英雄,完成了12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解救了普罗米修斯。</h3><h3>《拉奥孔大理石群雕》(左下图)</h3><h3> 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h3> <h3>朱塞佩·马祖利的《阿多尼斯之死》(左上图)</h3><h3> 根据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爱上了身材高大,长相俊美的年轻猎人阿多尼斯。但在一次狩猎中,阿多尼斯被箭猪咬死,滴滴鲜血化为鲜红的花朵。</h3><h3>《普罗米修》(右下图)</h3><h3> 普罗米修斯违抗宙斯的命令,窃走天火,将火种传给人类,宙斯震怒,命人将他缚于高加索山上,经受数万年的暴晒饥饿与猎鹰的啄食。 </h3> <h3>战争画廊。1826年建成。纪念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用来展示俄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将领。两侧墙面上挂有332幅著名统帅和将领画像。</h3><h3>诗人普希金生前曾多次来这里参观,把感想写进了自己著名的爱国诗篇--统帅</h3> <h3>各式各样的《圣母与圣子》画像</h3> <h3>这里的每一幅油画和雕塑,都有故事。十七、十八世纪的女性,被尊重,被欣赏,成为社会的中心,她们的母性、美丽、曲线美都被强调到一种极致。女性,也成为上层社会的议论中心,争夺对象。(右下图:这幅作品名字叫花神,画的是伦勃朗的妻子,伦勃朗娶了这位美丽的富家女子后,名利双收,作品大卖,是他的顶峰时期。可惜他的妻子不长寿,死去后伦勃朗娶了他的仆人,这位仆人对伦勃朗不忠,伦勃朗就画下了犯大忌的“夜巡”(现在存放在法国卢浮宫)。因为犯了大忌,伦勃朗被炒家,后期很惨淡)</h3> <h3>伦勃朗名画《浪子回头》(左下图)<br></h3> 画的是圣经故事:一位老人的小儿子,争家产不成,远走他乡,放浪形骸,最终迷途知返回到家中,父子相遇的一刻。父亲温柔地抚摸小儿子的后背,右边的大儿子和隐藏的仆人则对小儿子的归来表现得很冷漠,和《圣经》中所说相符。这幅画描述的是亚伯拉罕拿儿子向上帝献祭的故事。表达了晚年伦勃朗的心重新皈依,画中跪着的儿子就是伦勃朗的化身,宽恕他的老父亲就是上帝。<h3>《亚伯拉罕的祭献》(右下图)</h3><h3> 这是《圣经》中最动人心魄的故事。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对自己的信仰,命令亚伯拉罕将爱子以撒作为祭品献给他,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正当把儿子按在祭坛上动刀砍杀时,突然霹雳巨响,天使飞来,拉住亚伯拉罕的手,告诉他上帝已相信他的虔诚。</h3><h3>卡纳列托油画《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右上图)</h3><h3> 这幅画从不同的角度看,房子的大小比例不一样。眼睛盯着图右侧的建筑,然后人从右到左移动,感觉建筑会变窄。这就是透视……从不同角度看看这幅画,是不是觉得建筑物的大小有变化? </h3><h3> </h3> <h3>大御座厅,以白色为基调,金色装饰点缀,富丽堂皇宽敞明亮。每个拱形落地窗两边,两两并立着金色克林斯立柱。一个大厅如此多柱,并非单纯出于建筑结构的考虑,它更像一种象征,表示对皇权的守护。</h3> <h3>孔雀上的每一片羽毛都像是真的一样,一到时间,孔雀的尾巴会打开,公鸡会打鸣,猫头鹰会眨眼,“金孔雀”高傲地盘踞展柜里,并不开屏。这座做工精巧、令人目眩的机械钟,由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机械装置组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小树上站着一只美丽的孔雀,左右两边分别是一只公鸡和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猫头鹰,树下则长了12朵圆蘑菇。钟的刻度盘设在蘑菇的顶盖下面。每天都有一段表演。由于这个钟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尽管它仍然能够启动,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它的寿命,“孔雀钟”通常情况下都处于停止状态。</h3> <h3>孔雀大厅用2吨孔雀石装饰,拼花地板用了9吨贵重木材,整个冬宫其完整性与华丽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h3> <h3></h3><h3>伯纳丁诺·冯嘉作品《宽宏大度的西比奥》(上图)</h3><h3> 画中故事讲的是:古罗马时,军官西比奥在攻破一座城市后将俘虏的女子交给她的未婚夫,并将女子父母给他的赎金作为礼物送给新婚夫妇。</h3><h3>伦勃朗名画《达娜厄》(下图二)</h3><h3> 这幅画取材于希腊神话,阿古斯王听信了一位预言家的告诫,自己将被自己的女儿达娜厄所生的儿子杀死。阿古斯王十分恐惧,便把女儿达娜厄囚禁在一座高高的铜塔之中,不让女儿与世人接触。但是,神王宙斯爱上了达娜厄,宙斯化作一阵金雨,透过塔顶进入达娜厄的卧室,与她结为情侣。这副画描绘的是宙斯化作金雨与达娜厄幽会的情景,达娜厄躺卧在床上,右手不由自主向前伸出,脸上流露出惊奇与喜悦。 </h3><h3> 在1985年,有名极端分子对此画泼硫酸,虽说已经修复了,但靠近时也能看出硫酸的迹象,此画是冬宫镇馆宝贝之一。</h3><h3>彼得大厅(下图四),也叫小皇座厅或小金銮厅。这里从未举行过大型活动只是为纪念彼得大帝的厅。</h3> <h3>冬宫的拉斐尔走廊,实际上是画家依照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喜好再现了著名的梵蒂冈画廊,每一个拱顶上都绘有圣经主题画,一侧高大的窗户更是把凉廊显得更富丽堂皇。</h3> <h3>科雷万达托盘(左下图)</h3><h3>重19吨,高2.5米直径4.5米和3米,由尼科利教堂设计者、俄国建筑师阿布。拉姆。梅利尼科夫设计,由阿尔泰的边疆科雷万工厂用一整块碧玉石打磨而成耗时12年。据说当年用160匹马牵拉到冬宫。</h3> <h3>叶卡捷琳娜宫位于圣彼得堡市郊南约三十公里的一个小镇上。为强调其皇家领地的意义,这个小城镇改名为皇村(沙皇村)。</h3> <h3>宫殿外墙面以蓝色白为主,300多米长的楼面装饰十分华丽,饰有大量雕刻,超过了俄罗斯巴洛克时期的所有建筑。建筑装饰华丽,但也耗费了巨资。据说,光是外部装饰就用了约100公斤黄金。</h3> <h3>叶卡捷琳娜宫,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修建的。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h3><h3>她出生于普鲁士家庭中,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与俄国联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婚姻不幸,她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后夺位登基。</h3><h3>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当时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一强国。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h3><h3>宫殿外部以蓝、白、黄三色为主,据说分别代表着女主人蓝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肤和金黄的头发</h3> <p class="ql-block">宫殿女主人三位。一是彼得大帝的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左下图),这座宫殿最早就是为她而建的。</p><p class="ql-block">她本是一个立陶宛农夫的女儿,因为相貌出众一跃成为居万人之上的君王的宠姬。彼得大帝去世后,她登上了女皇宝座。怎奈她沉溺于享乐,急迫地享用女皇的地位给她带来的一切。因此乐极生悲,几个月放荡生活使她的心脏出了毛病,不到两年便去世了。</p><p class="ql-block">二是伊丽莎白女皇(左上图)。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小女儿,也是彼得大帝晚年时最亲近的人。</p><p class="ql-block">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一世去世后,皇室之间皇位争夺异常残酷,伊丽莎白历尽坎坷,通过发动政变,登上女皇宝座。伊丽莎白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女皇,从她开始,彼得大帝的强国梦一步步变为现实。</p><p class="ql-block">三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右图)。因为其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中国文史学家将她比作“俄国的武则天”。在情夫帮助下除去丈夫,自己做了沙皇。</p> <h3>叶卡捷琳娜宫,在第一主人叶卡捷琳娜一世期间,规模较小,作为皇宫建筑,其奢靡程度还不是很严重;当第二主人伊丽莎白女皇登基后,她重视科学、教育与文化发展,艺术造诣也有了相当的高度,对庄园建筑有了全新的定位,著名建筑师拉斯特列里为她精心设计,使宫殿内外金碧辉煌,登峰造极;叶卡捷琳娜二世是这里的第三主人,她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追求以自然为本的古典主义,在花园布局改造上得以很好的体现,也使骄奢淫靡的气息布满了整个庄园。</h3> <h3>法式花园气势宏大,结构对称,雍容华贵,唯美至极,令人心旷神怡,不愿离去。</h3> <h3>园林,大片大片的绿草地绿的沁人心脾,草地的前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湖,湖水也是绿的,这时你真正的明白什么叫碧波荡漾。湖的周围有很多高大的直直的树木,不规则的分布着。还有很多的林荫小道。</h3> <h3>进入叶卡捷琳娜宫殿,开始依次参观红柱厅、绿柱厅、主宴会厅、宴会厅、白色小厅、油画厅等。金色的墙,金色的柱,金色的门,构成一座座金色的大厅,令人眩晕。每扇门框、窗框都有独特的雕塑,精美技艺美仑美奂;天花板上绘有精致的油画,周围用金箔花边作框。就连楼梯过道、走廊都满是精美的装饰,连接这些大厅的走廊有“金色走廊”的美誉。华贵的地毯,典雅的窗缦,名贵的壁画,精美的摆设,无数的珍宝……。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那就是极尽奢华。</h3> <h3>进入金色大厅(850平方),一片炫人眼目的金色,琳琅满目,富丽堂皇;整面墙壁上都布满了金色的雕刻和镶嵌,奢华到了极致;大厅的两侧面对着花园的一面建有巨大的拱形窗,窗门之间镶嵌着巨型的镜子。大厅的门金光闪耀,门上各种金色系的雕塑、饰线,图案纷繁多样;墙角一个青花瓷的角柜顶天立地,表面上镌刻着古色古香的图案</h3> <h3>宫殿内的房间更是华丽得让人惊叹,所有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是极尽奢华,不得不引人深思,这样的精致究竟付诸了多少的汗水。</h3> <h3>宫殿内的房间、墙壁上用黄金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花纹与雕像</h3> <h3>每间厅室都大量使用银制餐具,连天花板上也装饰着精美的壁画。据说,当年的设计师为此不惜动用了大量珍贵的红宝石、绿宝石。白色宴会厅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金色,四壁雕饰里就用去不少宝石。骑士宴会厅规模较小,专门用来接待人数较少的宾客,在宫中使用频率非常高。</h3> <h3>每间厅顶部上面的壁画,各有千秋,无一重复。</h3> <h3>左上图:红柱厅;右图一:绿柱厅;右图二:宴会厅;左下图一、图二:象牙厅</h3> <h3>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 (滴血大教堂又称基督复活教堂) 教堂外观,金箔、彩釉、大理石与马赛克等装饰色彩缤纷,正面的拱型屋檐上,是耶穌基督升天的画面。由圆形穹顶发展而来的“洋葱头”形象,是俄罗斯皈依东正教后,拜占庭建筑伴随宗教对俄罗斯建筑最显著的影响。不过,东正教教堂原来只有一个圆顶,传到俄罗斯后变成了多个。“洋葱头”之所以受宠于俄罗斯,是因为这里冬季漫长寒冷,圆形的穹顶抗不住积雪的厚重,促使建筑师将圆顶抽长,腹部收缩,变成洋葱头的形状。<br></h3> <h3>教堂内部有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这些马赛克是由意大利产的不同颜色大理石及俄国产的宝石精致加工而成的,从1895年起由姆·维·瓦斯特索夫、姆·维·聂斯特洛夫、姆·阿·弗卢贝尔、里阿布金斯基等艺术家及技艺高超的维·阿弗洛洛夫进行设计镶嵌。</h3> <h3>教堂内部嵌满了以旧约圣经故事为体裁的镶嵌画。与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丽、更加生动。滴血教堂(Спас на Крови)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反映了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教堂轮廓美丽,装饰花花绿绿,与古老俄罗斯风格与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成鲜明对比</h3> <h3>涅瓦河自拉多加湖向西流淌到芬兰湾出海口的这片三角洲地带,全长不过74公里,圣彼得堡建起来之后,涅瓦河竟有28公里位于城市范围之内,于是城市里桥梁纵横、相互衔接便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大景观,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其中的冬宫大桥,每到凌晨需要关闭升起,可以让大船通过,而许多小桥两侧有时也会用猎狗、狮子,甚至埃及法老进行装饰。当年,彼得大帝全面欧化的政策,使得俄国获得了长期的繁荣与发展,而圣彼得堡则是彼得大帝雄心勃勃的一件作品,包括后来继承者叶卡捷琳娜、亚历山大一世等,都曾发誓要把圣彼得堡变成欧洲最美丽的首都。由此,这座城市明显的欧洲气质便不难理解了。</h3> <h3>涅瓦河是优雅的。她时而如少妇般优雅而神秘,时而却又似绅士般浪漫多情。蜿蜒的支流柔柔地流淌在城市里,仿佛是珍贵的项链,装扮着岸边的风光;涅瓦河的淙淙流水,是这座城市深邃的眼神,温婉迷离,让人沉醉;波光粼粼的河面,一湖碧水,流光溢彩;河上一座座别致优雅充满欧洲风情的桥梁,灵动秀美,靓丽生辉,使整个城市显得是那样的浪漫美丽,风情万种。</h3> <h3>斯莫尔尼修道院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原是一座东正教修女院,彼得大帝之女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被取消王位继承权后,在此出家修道。1741年,伊凡六世被皇家卫兵的政变推翻,于是她得以继承王位。与此同时,她继续向修道院提供皇家资助。修道院由斯莫尔尼大教堂(SmolnyMonastery)和环绕其周围的建筑物所组成。大教堂是一座令人惊叹的蓝白相间的建筑,是意大利建筑师Rastrelli的杰作(他的作品还有冬宫、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彼得宫城的大宫殿等许多重要的圣彼得堡地标建筑),兴建于1748年到1764年。当时规划将钟楼建成全俄国最高的建筑,但是叶丽萨维塔于1762年去世,修建资金不足,此计划未能完成。</h3> <h3>普希金将诗篇献给这个金秋迷人的季节:</h3><h3>忧郁的季节啊!真是美不胜收!</h3><h3>你那临别时的姿容令我心旷神怡 ——</h3><h3>我爱大自然华丽的凋零,</h3><h3>树林披上深红和金色的外衣,</h3><h3>树荫里,气息清新,风声沙沙,</h3><h3>轻绡似的浮动的雾气把天空遮蔽,</h3><h3>还有那少见的阳光,初降的寒冽,</h3><h3>和来自远方的白发隆冬的威胁。</h3><h3>-- 节选自普希金《秋》</h3><h3> 我来到圣彼得堡、莫斯科双城的金秋同样美得不可言喻,别有一番风情!不过秋色十分短暂,每年都有所不同,算好日子来天公又作美,仙境似的景色随手可见!不过圣彼得堡一年当中大晴天约70天左右,一般多云间阴为多,看上帝给你的恩赐与眷顾了!</h3><h3> 圣彼得堡以旅游为主的城市,消费是俄罗斯差不多是最高的,俄式餐饮只能算勉强吃饱的,甜食太甜,点心类属于欣赏性为佳。欧洲地方,出外时小心小偷,证件不全在俄罗斯十分麻烦,警察会随时查证件,罚款机会不小的,切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