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明确一个概念:热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分布于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一个中生代动植物化石群。生物群。这一生物群初始以"戴氏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为代表。辽西地区是研究热河生物群的经典地区,包括义县组和九佛堂组两个地层,共跨越约1800万年。这里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含20多个重要生物门类:无颌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类群,以及无脊椎动物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类、介形虫类、虾类、昆虫和蜘蛛类,轮藻、各类陆生植物(含被子植物)等。</h3><h3>二十世纪20年代初期,在中国的热河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是外国人。</h3><h3>1923年,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首先提出了"热河系"(JeholSeries)的概念,专指凌源地区含化石的地层。1938年,他又提出了"热河动物群"的概念,代表这样一套地层中动物化石组合。此后,日本学者在这套地层中相继发现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如满洲龟、满洲鳄、矢部龙等。</h3><h3>直到1962年,中国地质学家才开始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古生物进行研究。并有了实质性的贡献。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无脊椎动物与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葛利普的"热河系"和"热河动物群",建立了"热河生物群",并认为它的代表性化石属种包括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自此,热河生物群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h3><h3>二十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辽西热河群地层中发现了数十个重要的以鸟类和恐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化石点:1988年,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发现三塔中国鸟;1990年,周忠和在朝阳波罗赤九佛堂组中发掘出燕都华夏鸟;1993年,在辽西的北票县上园镇尖山沟义县组下部发现了原始鸟类--圣贤孔子鸟和原始哺乳类--五尖张和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辽宁西部地区陆续发现了20余个门类,数以千计的精美古生物化石。</h3><h3>化石分布之广、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好、信息之全轰动了世界。特别是以保存许多生物的软体组织特征而闻名于世,包括恐龙、鸟类、翼龙和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羽毛、毛状物和毛发,以及许多生物中都保存的软组织结构如皮肤印痕、软骨结构、角质喙等。因此,热河生物群被称为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世界级化石宝库,中生代的庞贝城。</h3><h3>热河生物群可以分为热河动物群和热河植物群两部分,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植物化石的发现和了解都不多,所以主要的研究实际上是针对热河动物群的。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往昔的"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已不能概括热河生物的面貌。热河动物群至少包括了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蛛形类、昆虫、鱼类、两栖类、龟鳖类、离龙类、有鳞类、翼龙、恐龙、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主要门类。其中,每一个门类又包括了多个次一级的分类单元。</h3><h3>热河植物群和动物群相比,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已经发现的植物有苔藓、蕨类、银杏、苏铁、松柏类和开花的植物。其中,银杏、苏铁、松柏类尤其丰富。被子植物也正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的。著名的种类有辽宁古果、中华古果。</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