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南京:四、悠悠秦淮水

吕爱华

<p class="ql-block">南京有条古今闻名的秦淮河,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p><p class="ql-block">古都金陵,悠悠秦淮,盛名之下承载了多少前朝旧梦,同时也流淌着千年不衰的风韵。</p><p class="ql-block">十里秦淮,六朝金粉,正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灵魂所在,一直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和风姿。这里自古繁华,人文荟萃,是最能领略南京风光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忆往昔岁月,我独自重访故地。记得第一次来南京,公公婆婆热情招待我这上海来的新媳妇,带我来到南京城里最有名的地方,欣赏秦淮风光。</p> <p class="ql-block">破例在最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晚晴楼"上品尝南京美食与点心。这是一家比较具有金陵特色的老字号酒楼,雅名颇有秦淮风韵。美食品种丰富,端上的小碟小碗也十分精致,店内琵琶弹奏和曲,依窗下望,可观秦淮美景,一边品尝特色小吃,一边欣赏富有秦淮民俗文化的江南歌舞,真是难得的享受!我相信二老之前不大会来这里,平时他们一直保持着老红军、老八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与作风。用过的塑料袋,婆婆都会收好利用;衣服破了会打补丁;给她做的漂亮的沙发靠垫,她怕搞脏,用旧布包起来用。他们不是没钱,而是他们知道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无数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拼出来的好日子,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能随意挥霍任何财物,老一辈革命者真的大多都清廉正直,当得知家乡革命老区江西兴国还比较贫困,公公义不容辞地为家乡捐款,而自己却舍不得花钱。这次难得的奢侈,让你们破费了,你们对我的好,这份深情,我记住了,终身不忘!</p><p class="ql-block">在比较崇尚洋气的上海人眼里,这一家人显得有点土气和不合时宜,但在精神层面上,我越来越感受到这一家人的不同凡响,尤其是公公的为人,正直、善良、坦荡,那种利益面前无我,只知奉献与付出,从不伸手索取的境界,真的让我打心底里敬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二老都已过逝,他们亲切和霭的音容笑貌时常会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再次踏进“晚晴楼”,重温故梦,点了一份糖芋苗,坐在那里抑制不住翻滚的思绪,却也不知吃的这是何味。</p> <p class="ql-block">当年店里的赠品:一对小巧玲珑的小茶壶,我还一直珍藏着,永远忘不了秦淮河畔温馨美好的记忆。</p> <h3>漫步在秦淮河畔,重访这曾经的风华故地,故地是多情的,在默然而沉寂的时光里,闪着永恒的瑰丽,静候有心人。</h3> <h3>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是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是中国著名开放式5A级旅游景区。夫子庙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是读书人求学之处。全国最大的考场"江南贡院"就坐落在这里,考场最多时能容纳2万余考生。历代多少寒窗苦读的读书人,从少年郎到白头翁,踌躇满志,带着梦想,走进贡院,期待改写人生,改写历史。科举考试曾经成为中国独特的官员选拔制度,绵延了一千多年。从1168年始建至晚清废除,其间共为国家输送了800多名状元,10万余名进士,近百万名举人,仅明清时期全国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为国求贤,从这里输送了大批人才。著名人物有唐伯虎、郑板桥、施耐庵、吴敬梓、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这些人物对中国文化、政治、经济及整个历史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h3> <h3>虽然科举制度在清末逐渐废除,但其提倡的公平竟争,择优录取的精神却影响至今,凭才学总比靠不正当手段走入仕途的人要强!</h3> <h3>天下文枢,可谓是精英名流荟萃之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流连于此,并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道出了诗人的家国忧思,权贵富豪们沉醉在靡靡之音中,萦绕耳畔的竟是陈后主的《后庭花》这种亡国之音。</h3> <h3>南唐后主李煜,皇帝没当好,诗词却写得极好,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尤其是后两句堪称千古绝句。他前期的诗多为宫庭花间诗,即靡靡的亡国之音,后期在被俘监禁中诗风有了改变,一个可悲的亡国君主最后被毒死,死时才45岁。</h3> <h3>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上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的《乌衣巷》抚今怀古,乌衣巷曾经是高门望族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地,这两家后人中最有名的是王義之、王献之父子以精妙的书法传世,谢灵运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诗人感慨原来如此繁华昌盛的地方,如今却野草丛生,荒凉破败。感叹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这些千古流传的诗句,也使秦淮河更加增色,十里秦淮更加绚丽多姿,乌衣巷后来重建,成为人们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h3> <h3>贡院后面的商业街一片繁华,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小吃香飘四溢。</h3> <h3>秦淮河水隔两岸,一边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另一边是南部教坊名妓聚集地。自古才子爱佳人,才子流连处,定有佳人相随。明末清初闻名遐迩的"秦淮八艳"就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出现,她们个个美艳绝伦,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算是才貌双全,她们陪客人吟诗作对,弹琴吟唱,陪笑不卖身,出淤泥而不染,她们不同于六朝时期那些不知亡国恨的商女。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大动乱中,表现出难能可贵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h3> <h3>媚香楼里的李香君,多情、忠贞、爱国,她拒权贵,血溅桃花扇,最后归隐栖霞。</h3><h3>秦淮河上流传着八艳的传奇故事,她们个个柔肠侠骨,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当金陵被推上历史的前台,书生散尽,唯剩这些红尘女子用她们纤细的手,苦苦地挽留一个王朝没落的背影,而断送这个王朝的正是那些曾在孔夫子面前虔诚膜拜的男人们。在国破家亡的瞬间,南京的香艳与绝美都化作了一纸哀愁。谁也挽不回一个朝代覆灭的命运。</h3><h3>八艳虽早已香消玉殒,但她们的才情与风姿,她们一个个精彩传奇的故事却永远沉淀在秦淮河中,化为一缕香魂潋滟这秦淮的水色,沉醉着游人的心。</h3><h3><br></h3> <h3>走走看看,不知不觉走了很多路,一直逛到了老门东,历史上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地区,可谓是最南京的地方。走进这里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街巷建筑青一色的明清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小巷曲径,庭院深深,各种商品与特色小吃满街皆是,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承载着南京人深深的怀旧情结。</h3> <h3>踏入书香气浓郁的先锋书店,感受南京厚重的文化。</h3> <h3>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雅名"骏惠书屋"四个字刻在门楣上,雕梁画栋里藏着书的灵魂,这里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曾经是为安徽籍考生迎科考准备的学习场所。嗅一下这里的书香,感受下这里的文化氛围,感觉很好!</h3> <h3>夜幕下,秦淮河灯影生辉,画舫凌波,五光十色的灯光折射出梦幻般的色彩,那艳浓得化不开,让人目眩神迷,恍惚间闪过一笑轻盼如梦幻飘过,秦淮河啊,真的就是一个金陵梦,这世间的离愁别情,所有的一切都将如这悠悠流淌的秦淮水,汇入长江东逝而去!</h3><h3>都说南京是座悲情的城市,凝聚了血和泪,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国破家亡,多少离情别绪,多少壮志未酬,多少惊心动魄的往事!太平军破城后,六万成年男性全部被杀,紧接着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杀进城,三天内杀死太平军十余万人。而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活埋者竟达三十多万人,可以说南京遍地有冤魂,悠悠秦淮河见证了繁华与沧桑,见证了战火与杀戮,带给人们的是美丽动人的伤感与沉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