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心往巳久,朋友一约,说走就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川航向北向西,从祖国的新疆出境,飞过广袤的俄罗斯地域,穿过黑海。在黎明中到达了亚欧的十字路口土耳其。落地伊斯坦布尔机场,飞行时间10小时,时差5小时。</span></p> <h1>接机司机,是工作勤勤恳恳的资深帅哥。</h1> <h1>地接导游,是精通中文的伊斯坦布尔美女。</h1><h3></h3> <h1>团名“花样土耳其“,30人的大团,团友都是同学同学朋友圈。</h1> <h1>一辆大奔,安全舒适,宽敞有余。</h1> <h1>载着我们,从欧洲土耳其到亚州土耳其,逆时针转一圈,行程8天。</h1> <h1>位于西亚,守住欧亚十字路口的土耳其(如图),虽横跨欧亚,但陆地面积97%在亚州,3%在欧洲。它的立国之本土耳其海峡,则是老天爷送给它的扼天下之咽喉。</h1> <h1>得天独厚的土耳其海峡,由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组成。三者合一,成为了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海峡北端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守着黑海出海口的命门,西南端的达达尼尔海峡,把住进入爱琴海一地中海的大门。两海峡之间的马尔马拉海,虽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却是土耳其的内海,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所以,陆地东西,海上南北,土耳其值得拥有。</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1>值得拥有的土耳其因把持着海洋的咽喉,扼守全球的战略要地,历来是兵家必爭之地。土耳其的前身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高光的时代曾经疆土扩展至欧亚非。无奈国运不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绑上了德国战车站错了队。1918年战败后被虎视眈眈的欧洲邻居们以不平等条约打了土豪瓜分了原面积的70%。可怜,曾经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在欧州地域的面积严重缩水,不到总面积的10%,623年的帝国,从此土崩瓦解。</h1> <h1>今天的土耳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北约成员国,但努力几十年仍进不了欧盟。被欧盟拒之门外的土耳其,却成为了欧洲的一道防火墙。原本老美惹得祸,土耳其背了锅。战乱让叙利亚和中东难民流入欧洲,欧亚十字路口的土耳其首当其冲。美女导游说,至今已有700万难民滞留土耳其东南部。我们的行程在中西北部,没有影响。</h1>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斯坦布尔</b></h1><h1>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那之前,在土耳其历史上的三朝帝都。也是我们此次进入土耳其和离开土耳其的始终之地。</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座拿破仑眼中的“世界之都”,我在飞机上云里看花,</span>遥远而神秘。</h1> <h1>博斯普鲁斯海峡将伊斯坦布尔劈成了两半,东方与西方,亚州与欧洲。伊斯坦布尔,东西不就,欧亚融合,集多种风情于一身。</h1> <h1>拜占庭一君士坦丁堡一伊斯坦布尔,一座城,三个名,承载了拜占庭和奥斯曼两大帝国兴衰变幻的历史。</h1> <h1>这里是最早的希腊城市拜占庭。后成为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取名君土坦丁堡,在此延续了拜占庭帝国上千年的历史。</h1><h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了拜占庭,仍定都在此改名伊斯坦布尔,在此延续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623年的历史。</h1> <h1>这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也代表了土耳其的历史。两个帝国的沧桑和时代更替,让它成为了一座可以观看也可以阅读的城市。阅读是需要时间慢慢耗,而我们却是过客匆匆,只有走马观花了(此程没有在伊斯坦布尔自由行一天是最大的遗憾)。</h1> <h1>车过欧亚大桥,(连接伊斯坦布尔欧州区与亚州区),掠过了欧州区新城的风景。</h1> <h1>车过欧欧大桥(连接伊斯坦布尔欧洲区的新城与老城),掠过了老城的风景。</h1> <h1>位于土耳其欧洲区域的伊斯坦布尔老城是历史街区,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h1> <h1>挂着星月旗的市政厅大厦</h1><h1>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凯末尔</h1> <h1>伊斯坦布尔大学</h1> <h1>满布沧桑的城墙</h1> <h1>面朝马尼马拉海的国父凯末尔的塑像</h1> <h1>伊斯坦布尔老城必打卡的几个景点:</h1> <h1>苏丹.阿合麦特广场,公元前1500年的战车竞技场,是东罗马时代重要的社交场所。它融合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现在是旅游中心。</h1> <h1>当时装饰广场的圆柱还仅存三根。两根方尖碑,一根青铜蛇柱。它们带着各自的故事(冗长的叙述,在此免之),矗立在广场上几千年,见证了这里的风风雨雨。</h1> <h1>其中"奥拜里斯克”方尖碑,从埃及神庙运来,己有3500年历史。</h1> <h1>碑底座的图案依然生动</h1> <h1>青铜蛇柱原为一个三脚祭坛,蛇头已被破坏,仅留下下半部,称为蛇柱。</h1> <h1>广场一侧,是有1500年历史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它是原建于东罗马时代的基督教的宫廷教堂。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换了主人改了信仰,成为了供奉安拉的清真寺。如今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土耳其共和国时代,属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用的宗教博物馆。</h1> <h1>与教堂相对而立的蓝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六座宣礼塔还引出一则故事:苏丹.迈哈迈德一世在始建时,因口喻“黄金”与“六根”相似,建成了六座宣礼塔的清真寺,从而僭越了麦加圣地大清真寺的六座宣礼塔,引发了伊斯兰世界的轩然大波。后苏丹一世出资,将麦加的大清真寺加成了七座,才将此事按平。</h1> <h1>称为蓝色,是用了2万多块土耳其蓝色的瓷砖来作内饰,至今瓷砖的色彩依在。 </h1> <h1>土耳其虽不是伊斯兰国家,但仰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信徒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尊重信仰,不吃猪肉,入寺随俗,头披纱巾。</h1> <h1><font color="#ed2308"><b>伊斯坦布尔大巴扎</b></font></h1> <h1>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巴扎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整个伊斯坦布尔的城市中心。</h1> <h1>这座游客及本地人川流不息的贸易市场,据说每天有几十万人流动。</h1> <h1>规模宏大,有若干个大门。内有65条街道纵横,4400多家商铺林立。让你穿行其间,犹如迷宫。所以不敢任性的东南西北穿梭,怕找不到北。</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心心念念的土耳其红茶杯,在此如愿淘宝!</span></p> <h1><font color="#ed2308"><b>博斯普鲁斯海峡</b></font></h1><h1>世界十大重要海峡之一<br></h1><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 <h1>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让黑海沿岸国家不得越雷池半步。土耳其,坐收买路钱。</h1> <h1>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将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成全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城跨两州之景观。</h1> <h1>船游博斯普鲁斯海峡,观看两岸风光,一船之舷,半欧半亚,感觉奇妙。</h1><h3></h3><h1><br></h1> <h1>博斯普鲁斯的跨海大桥有三座。这是1968年建于伊斯坦布尔的悬索桥,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于1973年10月正式通车,是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并连结亚洲与欧洲两大陆的跨海大桥。</h1> <h1>船从桥下穿过,瞬间穿越欧洲和亚州。</h1> <h1>伊斯坦布尔,以拥有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而骄傲!<br></h1> <h1><font color="#ed2308"><b>达达尼尔海峡和恰纳卡莱</b></font></h1> <h1>离开了伊斯坦布尔向西南行,车程3小时到达了恰纳卡莱。这里又有一条重要的欧亚分界线,达达尼尔海峡,它从恰纳卡莱穿省而过,东岸是亚州,西岸是欧洲。</h1> <h1>我们将在此坐渡轮过达达尼尔海峡,到达东岸亚州区。</h1> <h1>在排队等候渡轮的西岸欧洲区的码头上,一座雕塑和一排雕像吸引了我。短暂的停留,却了解了一场重要的战役一一恰纳卡莱战役。</h1> <h1>发生于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恰纳卡莱海战,在达达尼尔海峡西岸的加利波利半岛打得惨烈。英法联军投入兵力50万,奥斯曼帝国军队50万。战役进行了11个月,双方死伤达50万人。</h1> <h1>战爭缘起英法野心,意图从地中海打通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奥斯曼帝国之都伊斯坦布尔,进而打通黑海至俄罗斯的通道。胃口之大,欲霸占土耳其海峡作死奥斯曼帝国。</h1> <h1>奥斯曼土耳其举国之力抵抗入侵,捍卫土耳其海峡的主权。这场战爭中,土耳其立国之父凯末尔,在全团几乎覆灭之时拚死抵抗,击退了登陆的澳新兵团,守住了阵地,终成土耳其英雄。英国殖民地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军,飘洋过海而来,为它国利益而战,丧生十余万人,魂断异乡。现在的纪念碑,已超越战爭胜负,为双方不同国籍阵亡者而立,铭记历史,是土耳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1> <h1>海鸥在夕阳中飞翔,小学生们欢呼雀跃一片祥和。我们坐渡轮穿过平静的达达尼尔海峡,从欧洲到了亚州。</h1> <h1>入住酒店,丢下行李赶往海边,抓住了海天之间的最后一丝余晖。</h1> <h1>次日晨,在入住酒店餐厅的露台上,拍下了毗邻达达尼海峡的恰纳卡莱小城,在晨曦中一览无遗的美丽。</h1> <h1><font color="#ed2308"><b>特洛伊古城</b></font></h1><h1>离开恰纳卡莱,来到了特洛伊古城遗址。</h1> <h1>上午的阳光,洒在这座公元前16世纪,古希腊人渡海而建的希腊殖民城邦国的废墟上,光影生动。</h1> <h1>登上古城遗址的高处,看见了远处蓝色的爱琴海。</h1> <h1>海那边的希腊人,在公元前1250年,千辛万苦渡海,攻打特洛伊城。名为爭夺美女海伦,实为爭夺占领达达尼尔海峡的优势海港。引发了长达十年的守城与围城的战爭。最后,渡海过来的希腊人,以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古城,屠城后的特洛伊成了一片废墟。</h1> <h1>特洛伊的故事存在于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中,在西方虽千百年传诵,但现实中的古城遗址一直是谜。</h1> <h1>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的描述,找到了这处位于爱琴海岸的遗址,考证为特洛伊古城。之后,美国考古学家又进一步挖掘研究,惊人的发现了,遗址中重叠着九个不同朝代的古城。而荷马史诗中所叙特洛伊古城位于第几层仍然是未解之谜。</h1> <h1>不管未解考证如何,这里确实是距今有3500年的古迹。1988年联合国将其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h1> <h1>未解之谜吸引人,好想摸一摸3500年前的石头!</h1> <h1>特洛伊的石头千年而不朽,给点泥土小草就灿烂。</h1> <h1>现在这里成了土耳其的游览胜地之一。</h1> <h1></h1><h1>那匹神话中的巨大木马,虽是复制品,却吸引着世界游客人到此一游必打卡之地。</h1> <h1><font color="#ed2308"><b>伊兹密尔福卡小镇</b></font></h1> <h1>告别了3500年的特洛伊废墟,回到了现实中阳光明艳海水湛蓝的爱琴海边。</h1> <h1>伊兹密尔北部,爱琴海岸的福卡小镇,欧式风味的休闲度假地。</h1> <h1>小镇上的人,吹着海风,任时光在阳光中流淌。闲坐,对海打望,也是一种享受。</h1> <h1>热情的邀我合影,语言不通,善意相通。</h1> <h1>狗儿也享受</h1> <h1>福卡时光,令人留恋。</h1> <h1><font color="#ed2308"><b>以弗所古城</b></font></h1> <h1>以弗所,是一座掩埋了2500年依然透光的古城。</h1> <h1>一座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古城,一座令人惊叹的由大理石打造的原版古城,一座被掩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下,被考古学家们用刷子小心翼翼刷出来的古城。</h1> <h1>这座公元前10世纪,由雅典殖民者建成的希腊城市,发展繁荣于东罗马时代,是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h1> <h1>曾经有50万人在此生活。15世纪开始逐渐衰落,留下了繁极一时的种种痕迹:</h1> <h1>大理石铺砌的街道</h1> <h1>高大的图书馆,可藏书几万册。</h1> <h1>图书馆有暗道通妓院,读书人佯装用功,瞒妻偶尔入之欢喜。妓院门口有脚印模子大小之分,以示,未成年人不得入内。</h1><p><br></p> <h1>罗马柱装饰的市政会议厅</h1> <h1>这些修建浴室的水管道,裸露了几千年依然形状完好。</h1> <h1>几千年前铺地就用的马赛克</h1> <h1>能容纳上万人的大剧院</h1> <h1>环形的看台</h1> <h1>站在2500年历史的剧场里,高歌一曲。</h1> <h1>那些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塑</h1> <h1>石头不腐,雕塑不朽。</h1> <h1>女神</h1> <h1>男神</h1> <h1>神庙遗址</h1> <h1>大街和小巷</h1> <h1>公共厕所!让我惊掉下巴的这一排排便池,几千年前入厕之文明。</h1> <h1>以弗所有许多的野猫,成了守护这座古城的生灵。</h1> <h1>这座繁极一时的古代城市,经历了四次大地震,三次火灾,最终被时间掩埋于泥土之下。</h1> <h1>现在开发出来的遗址,不到原址的1/10,称为土耳其的“厐贝"。</h1> <h1>走在2500年前的城市大道上,那些历经千年沧桑,依然光滑透亮的大理石,光影斑驳的石块,透析出的废旧之美,令我深为震撼…………</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