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明上河园,读一个王朝兴亡

天地悠悠

<h3>深秋的一个午后,细雨稀稀落落,凉风阵阵吹过,让人更感秋意浓浓。在这样的天气下,游览六朝古都开封的著名景区清明上河园,也许别有意境和情趣。</h3><h3></h3><h3><br></h3> <p>张择端其人与其所画清明上河他及清明上河园:</p><p>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p><p>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p><p>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p><p>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p><p>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p><p>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p><p>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p>清明上河图的由来</p><p>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p><p> 上河"是指汴河,“清明”指政治开明、天下太平 汴河是连接汴梁(今开封)城的一条河,而汴梁呢,就是北宋的首都。 </p><p> 汴河,亦即通济渠,在今河南省开封。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p><p> 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清明上河是张择端进献帝王,请帝王赏识所作的颂辞。故金人在画面留下跋文“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 也有人解释清明上河图的意思就是在清明时节,各地的商贩来到汴河两岸赶集的意思。</p><p>(以上均网摘资料)</p> <h3>景区概况:清明上河园是由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政府与海南置地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实景主题公园,坐落于开封市龙亭湖西岸,是第四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h3><h3>清明上河园是以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h3><h3>2009年,清明上河园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座以绘画作品为原型的仿古主题公园,是国家黄河黄金旅游专线重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h3><h3>清明上河园作为集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趣味娱乐旅游和生态环境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突出体现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情趣性等特点。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h3> <h3>进入景区即可看到河水荡漾,小船来往的景象。</h3> <h3>景色怡人,风光如画。</h3> <h3>单看这幅照片,恍若到了江南水乡。一样的河水,一样的乌篷船,只是艄公头上由中原(西北)常见的白毛巾替代了“尖顶草帽”。</h3> <h3>河水宽阔,不远处的水面上,一朵朵“巨星莲花”分外惹眼。</h3> <h3>造型别致,制作精美的花坛景物。</h3> <h3>两位“古代女子”花前摆拍,引来众人目光。</h3> <h3>路边传来声声叫卖吆喝,原来是“武大郎烧饼”。想想倒也是宋朝的故事,只是已非“鼎盛王朝”的年代了。</h3> <h3>武大郎挑着炊饼担子刚走远,前面街边又现“夫妻店”。不过是卖糖葫芦的,不知这老少皆宜的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始于何朝何代。</h3> <h3>如图路边衣装商铺的古代服装,据说是非卖品。</h3> <h3>为增添园内“古时氛围”,衣装服饰免费出借。</h3> <h3>迎面款款走来一位身着古装,手持精致小伞女子,走进观瞧却是园内导游。</h3> <h3>这对母子在等谁呢?等着买武大郎烧饼还是...</h3> <h3>园内街中路上的古装女子,随处可见。</h3> <h3>照片中这两位古代的童男童女,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h3> <h3>又一身穿古装的导游带着一拨游客迎面走过,园区内游客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h3> <h3>这位女子着装华丽,像是富家千金或贵妇。不过,这男士穿得寒酸了些,像个厨子(围着围裙),该不会是武大郎长个了正向女子兜售烧饼呢吧。</h3> <h3>凉风习习,冷雨凄凄,雕栏玉砌,楼阁壮丽...</h3><h3>现如今世间沧桑,变换了天地。</h3> <h3>突然,“咚”、“咚”,天空传来几声爆炸声响。前面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地涌向桥上,究竟那里有何景象?</h3> <h3>凭栏观望,原来前方河面上正在发生“惨烈的攻城激战”..</h3><h3>攻方猛烈,守方顽强;硝烟弥漫,恍若真实战场;也许就似古时水上征战的景象。</h3> <h3>城墙上旌旗猎猎,河水微波荡漾。硝烟散去,一片静谧安详。</h3> <h3>前面来了辆古代马车,车夫也是一身古装。何不乘车一边体验(如果是人力挑轿子,即便是半山腰走不动了,宁肯往回走也不上轿。自己仰巴跤躺着,人家呼哧喘着,心里不得劲。)一边观光。</h3> <h3>下了马车,挤进围观人群。</h3> <h3>往里观瞧,一男一女两人正在演出。</h3> <h3>看不太懂这是什么剧种表演,也听不太明白唱的曲调及词语。好像有豫剧的风格。开封这地儿现虽属河南,但那时是国都,谁知口音、戏曲变了多少呢?</h3> <h3>继续往前游走,忽被路边的这座拼杀雕像吸引住了。看到照片中的介绍才知,这是著名的爱国忠臣岳飞年轻“刚出江湖”(仕途也罢)与人比武,失手挑杀了“官二代”的故事雕塑。</h3><h3>想当年,WG期间,好不容易借了本繁体竖字版的《说岳全传》,几天内看完不说,精彩情节反复看了多遍。</h3> <h3>天色渐渐黯淡,晚上还要看价格不菲的演出,所以一边溜达,一边观景消遣时光。</h3> <h3>这里挺安静,桥上见不到人影,高高的阁楼静静地矗立。</h3> <h3>不经意间,走到“三碗不过岗”的酒铺前。六元一两,酒喝的人不少。如图粗瓷小碗二两一碗,店小二忙得不亦乐乎。既赶上了,不妨来一碗尝尝。</h3><h3>喝完酒,酒粗瓷碗不重复用,喝酒者自行摔碎,摔得越碎、越响,才越显“酒后英雄本色”。</h3><h3>难怪一大堆碎碗瓷呢,商家忽悠策略高明。饮酒者花钱买兴奋,售卖者偷着乐。</h3> <h3>喝了二两号称“三碗不过岗”的小酒,没有感到当年“武二郎”的精神抖擞,倒是觉得走路有点晃悠。路过王员外家,没了进去瞧瞧的念头。</h3> <h3>眼前款款走来一女子,她似风飘过。定睛观看,发现“大宋酒坊”就在前方。</h3> <h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纷纷聚集来到能填饱肚子和取暖的地方。</h3> <h3>无论店内或室外,都摆满了一张张餐桌,四面八方的游客已陆续光临。</h3> <h3>不一会,屋内屋外各个餐桌基本都坐满了品尝当地特色食品的游客。</h3> <h3>如图,与各城市夜市小吃一条街的景象相似,一样的热闹嘈杂,一样的食物飘香;只是这儿更洁净,有品位,也多了几分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h3> <h3>去向夜晚特色艺术表演地方的路上,水上河畔,灯火闪亮。</h3> <h3>笔者观看的是当晚首场演出,晚七点开演。尽管表演的票价不菲(249—999元),但众多游客蜂拥而至,(据说)夜夜场场爆满。</h3><h3>图为人们进入剧场通道的景象。</h3> <h3>不知是老天是故意“开玩笑”还是“凑热闹”,不早不晚,进入剧场时,天空又稀稀落落下起了雨。剧场是上下两层,前面露天,后面有棚顶的那种。园区方还挺“人性化”(估计常遇这种情况),特意准备了一次性塑料雨衣,现场领取。之后又分发人手一份。</h3><h3>图中园方身穿古装的两位丰腴女子,在分发雨衣的同时,自己也套上了。</h3> <h3>正式开演前,一位“特型演员”上台模仿某位大人物的口音,给观众说了些祝福话,接着现场书写了一幅字画,主持人又拿出其它几幅不同的字画,进行现场竞拍售卖。</h3> <h3>之后,演出开始。据图册介绍可知,节目为“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共以七首古诗词(宋代)为背景,演绎“情景剧”。</h3> <h3>序幕:由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开演。</h3><h3>虞美人</h3><h3><br></h3><h3>春花秋月何时了,</h3><h3>往事知多少?</h3><h3>小楼昨夜又东风,</h3><h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h3><h3><br></h3><h3>雕栏玉砌应犹在,</h3><h3>只是朱颜改。</h3><h3>问君能有几多愁?</h3><h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h3> <p>南唐后主李煜:</p><p>南唐是十国中吴国权臣李弁篡权后建立的,是十国中最强的一国。李煜是南唐三代君主中最后一个,因为是亡国之君,而且还是俘虏,所以没人追赠他谥号之类,后人只能仿照汉后主刘禅、陈后主陈叔宝来给他命名为唐后主。故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p> <h3>小楼昨夜又东风,</h3><h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h3> <h3>雕栏玉砌应犹在,</h3><h3>只是朱颜改。</h3> <p>其实,歌女也好,舞女也罢,“先帝”被俘遭软禁,想必大都还得“重操旧业”,为新帝王献歌表演。</p><p>“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p><p>那个发动陈桥兵变的宋太祖,虽能生擒文弱的南后主,让北宋王朝彰显超级强盛,到处莺歌燕舞,但也不过一百多年后,他的后人,同样落得被俘遭掳,死于敌域异乡的下场。</p><p>冥冥之中,因果轮回否,谁能说清?</p> <h3>当年,大宋鼎盛时期的清明上河园究竟是何风貌只能任凭空想,但看到眼前的景象,也许不过如此吧。</h3> <h3>五彩缤纷,色彩斑斓。</h3> <h3>场面壮观,气势恢宏。</h3> <h3>表现当年普通百姓能够常见的市面街中的景象。</h3> <h3>第一幕:《青玉案·元夕》</h3><h3> 辛弃疾</h3><h3><br></h3><h3>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h3><h3><br></h3><h3>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h3><h3><br></h3> <h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h3> <h3>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h3> <h3>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h3> <h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h3> <h3>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h3> <h3><h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h3></h3><h3>翩翩起舞,美若天仙。</h3> <h3>童话般的宫殿,美轮美奂的景象。</h3> <h3>第二幕: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h3><h3>作者:苏轼</h3><h3>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h3><h3>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h3> <h3>雨霖铃·寒蝉凄切</h3><h3>宋代:柳永</h3><h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h3><h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h3> <h3>第三幕:齐天乐</h3><h3><br></h3><h3>通过水上岸上人们的表演,各种灯光的颜色变换,表现当年北宋鼎盛时期风貌。</h3> <h3>色彩斑斓,如梦似幻。</h3> <h3>“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h3> <h3>大宋鼎盛时期,四海朝拜,八方来贡。视频节目中,表现古代波斯等异域他国前来宋朝朝贡的情景。</h3> <h3>照片表现波斯(西域)男女载歌载舞的情景。谁知当年人家咋唱咋跳,反正现在是如此这般。</h3> <h3>看到这情景,不由地想起伟人的诗句:“火树银花不夜天”…</h3> <h3>一条船儿缓缓驶向灯光闪亮的彩色桥洞。</h3> <h3>宋朝的那些事、那些人知多少:</h3><h3>一.宋朝: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h3><h3>北宋: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h3><h3>南宋: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h3><h3>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h3><h3>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h3><h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h3><h3>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h3><h3>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h3><h3>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h3><h3>(摘自百度)</h3> <h3>宋太祖赵匡胤其人与陈桥兵变:</h3><h3>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1],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2]。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h3><h3>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3]。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h3><h3>2.陈桥兵变:</h3><h3>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h3><h3>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久无战事的边境忽然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原来是北汉联合辽国,趁着世宗柴荣新丧的时候想要灭掉后周。</h3><h3>接替柴荣即位的是年仅七岁的恭帝,垂帘听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只好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思来想去只有朝内赵匡胤能够解决这个问题。</h3><h3>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升任殿前都点检统帅全国兵马。</h3><h3>初二点兵,初三出发,大军行进到一个叫陈桥的驿站,安营扎寨,一晚相安无事。第二天一早,大军哗变,兵将们拥到了帅府的寝帐门口。异口同声地向里面高声大叫:“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并冲进屋里来,把一件黄袍,强行套在了赵匡胤的身上。</h3><h3>然后大军开拔,辽军也不打了,就此返回京城。一路畅行无阻,守卫都城的石守信听闻赵匡胤返京,居然直接打开城门接应。</h3><h3>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h3><h3>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h3><h3><br></h3><h3><br></h3> <h3>穆桂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与梁红玉、花木兰、樊梨花齐名,也是个“杨门女将”。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继业的孙媳妇。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民间却流传了许多故事(注:北宋由于金朝的侵略而灭亡,杨门女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br></h3> <h3>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h3><h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h3><h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h3><h3><br></h3><h3>岳飞(1103年2月15日—1142年1月27日) 民族英雄,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h3><h3>1103年2月15日出生。</h3><h3>1126年(靖康元年)相州投刘浩军。</h3><h3>1127年1月下旬成为宗泽的部将。</h3><h3>1127年3月末(天会五年二月),受令改隶黄潜善。</h3><h3>1127年9月(建炎元年八月),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充中军统领。</h3><h3>1128年1月(建炎元年十二月),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被宗泽升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建炎二年岁末,返回开封。</h3><h3>1130年(建炎四年)进驻宜兴。</h3><h3>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自江州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h3><h3>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被杀。</h3><h3>1178年(淳熙五年),谥武穆。</h3><h3><br></h3><h3>实景演出的的虽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北宋抗辽女英雄穆桂英,但剧中引用的宋词,却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所做的《》</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h3><h3><br></h3><h3><br></h3> <h3>南宋词人:辛弃疾</h3><h3>辛弃疾(1140~1207)</h3><h3>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h3><h3>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h3><h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h3><h3> —辛弃疾</h3><h3>   </h3><h3> 醉里挑灯看剑,</h3><h3> 梦回吹角连营。</h3><h3> 八百里分麾下炙,</h3><h3> 五十弦翻塞外声。</h3><h3> 沙场秋点兵。 </h3><h3> 马作的卢飞快,</h3><h3> 弓如霹雳弦惊。</h3><h3> 了却君王天下事,</h3><h3> 赢得生前身后名。</h3><h3> 可怜白发生!</h3><h3>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h3><h3></h3> <h3>读到上首词中的“靖康耻”华夏后人应该知道何为靖康之耻:</h3><h3>靖康元年(1126)二月十七日,钦宗接到报告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北归,亡国的威胁暂时没有了。当初,徽宗逃到镇江以后,以太上皇帝圣旨,将东南地区的“递角(报告)”、“纲运(物资)”和“勤王”的军队扣留,掌握东南地区的军、政、经济大权,企图重新上台当皇帝。钦宗为了维护帝位,贬逐并处死了徽宗的亲信王黼、李彦,随后又把徽宗身边的童贯、蔡攸、蔡京贬官,并下诏太上皇不得干预政事。</h3><h3>钦宗好不容易把内务处理好了,可是这时太原、河间、中山三镇拒不接受割地诏书,李纲等又坚持抗金,二月中旬,钦宗宣布废除割地议和的协议。</h3><h3>八月上旬,金太宗以宋废除割地和议为由,命斡离不、粘罕分率东、西路军第二次侵宋。粘罕率西路军围攻太原,太原军民在王禀的率领下,英勇抗击,坚守太原达八个月之久,然而终因粮尽援绝于九月初被金军攻破,王禀率军巷战兵败后投水自尽。而东路金军也再次越过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围攻真定(今河北正定),四十天后真定城破,守将刘翊兵败自杀。</h3><h3>太原、真定失守的消息传到开封,钦宗忙派康王赵构、刑部尚书王云为正、副使,前往金军讲和,再次表示同意割让三镇。此时东路金军已再次渡河南下,金使提出划河为界,这时,赵构、王云刚到磁州(今河北磁县),王云就被磁州城人民杀死,赵构慌忙退还相州。钦宗同意金军划河为界的条件,立即又派执政耿南仲、聂昌为正、副使前往议和。可是,闰十一月中旬,聂昌刚到达绛州,就被坚决反对割地的绛州人民杀死了,金使也仓惶逃往相州。这样,钦宗两次派出的人都未能完成议和使命。</h3><h3>闰十一月初,两路金军先后到达开封城下,多次攻城,均被开封军民击退。钦宗病急乱投医,竟相信术士郭京撒豆成兵的“六甲法”,说是只须用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便可生擒敌帅,扫荡金军。二十五日,郭京命守城军民退下城头,驱“神兵”出宣化门迎敌,谁知一触即溃,金军却乘机攻入开封城。</h3><h3>十二月初二日,宋钦宗奉上降表。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金帅命钦宗在青城金军营中跪听金太宗诏书,宣布废除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王朝至此灭亡。</h3><h3>四月,金军押着徽、钦二帝、皇后、妃嫔及其宗族四百七十余人北归,同行的还有外戚、宰执和其他在京大臣,伎艺、工匠、娼优等各色群众,共计十余万人。而金军押走的战利品包括金银绢帛、图书文物等,数目不可胜计。北宋徽、钦二帝,分别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和三十一年(1161)死于金朝。</h3><h3>(摘自网络)</h3> <h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h3> <h3>提起南宋灭亡,不得不说南宋王朝与蒙元帝国的终极决战:</h3><h3>崖山海战</h3><h3>崖山海战 ,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 [3]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h3><h3><br></h3><h3>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h3><h3><br></h3><h3>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h3><h3><br></h3><h3>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5]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6]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h3> <h3>文天祥</h3><h3>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h3> <h3>有关宋朝的一些著名的文人武将的出生年代与重大事件发生时间一览。</h3><h3>宋朝:(960—1279年)</h3><h3>北宋:(960—1127年)</h3><h3>南宋:(1127—1279年)</h3><h3>“陈桥兵变”(960年)</h3><h3>“靖康之耻”(1126年)</h3><h3>“崖山海战”(1279年)</h3><h3>赵匡胤:(927—976年)宋朝开国皇帝,在位16年。</h3><h3>岳飞:(1103—1142年)经历北宋末年与南宋初期。</h3><h3>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初、中期。</h3><h3>苏轼:(1037—1101年)经历北宋中后期。</h3><h3>李清照:(1084—1155年)经历北宋后期与南宋初期。</h3><h3>陆游:(1125—1210年)经历南宋初、中期。</h3><h3>文天祥:(1236—1283年)经历南宋灭亡。</h3><h3><h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h3><h3>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h3><h3><br></h3><h3>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h3><h3>就整体而言,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但同时,宋朝却又是一个在军事上极其衰弱的时期,宋朝的灭亡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缺乏北方屏障。五代十国时期幽云十六州等战略要地的丢失,使得宋朝先天地失去了抵御北方民族进攻的一道屏障。宋朝建国之初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两次用兵都以失败告终。二、宋朝军事制度的缺陷。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发生唐朝因地方军阀坐大而最终灭亡的现象,在国家边患未除的情况下,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了军事将领的兵权,以文官带兵,造成军中“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荒唐局面,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三、宋朝财政制度的缺陷。唐代时地方收入一部分解归中央,一部分留归地方自用,而宋代则要求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解入中央,地方毫无积存。这样,当发生外敌入侵时,地方便无钱无粮组织抵抗,只能坐等中央救援。四、士族制度的衰落。经过唐朝之后,士族制度可以说从根本上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科举取仕,凡要进入官场,必先经过寒窗十载的苦读。士族制度有其先天缺陷,但也具有一定优势,士族家庭子弟在从政前,受家族的熏陶,大多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而科举取仕使得一部分毫无政治经验的寒门子弟一夜之间身居高位,难免目光短浅,造成吏治混乱。五、理学的发展。在传统儒家理论里,讲究的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所以民间大多不受礼仪约束,而崇尚勇武。宋代理学兴起后,更强调礼对世俗社会的约束,要求礼制从一家一户,一言一行做起,要求礼下庶人,“熟讲勉行,切于人伦日常之用”,从而实现崇化导民的目标。当民间生活也被纳入到礼的范围内以后,尚勇的精神、侠的精神也就消失迨尽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就会相应下降。六、岁币导致的恶性循环。宋朝对外战争连连失利,不得不大量输出岁币,而大量的岁币无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频繁暴发的农民起义又不断消耗着军队的战斗力,导致对外战争新的战败。战败——赔款——百姓负担加重——农民起义暴发——镇压农民起义——战斗力削弱——对外战争失利,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恶性循环中,宋朝的国力、军队的战斗力被消耗殆尽,必然要走向最灭亡。七、外交上的颟顸。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南宋时期,面对日益强大的蒙古,宋朝始终在蒙古“我们一起消灭它,然后平分”的谎言下,充当蒙古的打手。南宋时期,蒙古无疑是各种势力中实力最强的,南宋的正确选择应该是合纵抗蒙,而不是与蒙古连横结盟,这样才能维持一种平衡。八、国防资源的缺乏。中国的地形特征决定了北方作战,必须要以骑兵为主,但由于塞北及西北出产良马的地区,都不在宋朝手中,结果宋朝只能把马寄养在民间,平时耕种,战时出征。这就造成马的品种低下,缺乏训练,一到战场上,很容易战死。</h3><h3>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h3><h3>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皇帝昏庸,宦官专政。南宋灭亡的原因是皇帝无能,缺少大将。</h3><h3>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h3><h3> 1、皇帝一任不如一任,作为最高层的舵手没有韬略; 2、奸臣误国,史弥远、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都是些嫉贤妒能、祸国殃民的之流,却军政常握大权,国不衰败? 3、南宋国内经济几近崩溃,逐渐无法维持国民生计,何谈抵御战争; 4、蒙古铁骑彪悍,高层战略适当。</h3><h3>宋朝灭亡原因</h3><h3>一、是宋朝没有完整的长城防线,无法防守北方强大的骑兵。(唐朝之过,丢尽河套,拢右,辽东,冀北之地。) 二、是宋朝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敌人,并且一伙强与一伙 三、是宋朝接手的是一个国内四分五裂,动乱了二百多年的烂摊子(唐朝之过,等到宋朝统一全国了,恢复国力了,辽国也度过最黑暗的时期了,国力达到巅峰了) 四、是宋朝的敌人接连不段,一个敌人刚刚把野蛮战斗力衰退下去。另外一个更加凶狠强大的敌人又崛起了。(这还是唐朝的SB怀柔政策) 五、是偏偏强大的敌人崛起之时,刚好是宋朝主昏臣庸之时。以强大对手英明君主统帅的强大铁骑。对付宋朝昏庸君主的军队。军队再英雄十倍,也只能多付出鲜血。再坚强的军队,被一只绵羊统帅,也只能以战死的方式报答自己的国家。(这是无法避免的,任何朝代都有昏君,宋朝的昏庸是历朝历代最少的,宋朝君主的昏庸体现在对战争把握的无能上,至少没有屠杀百姓) 六、宋朝是民主国家,民主国家发展科技,发展经济有利。但是偏偏却是在冷兵器时代。宋朝发达的科技,经济无法与军力呈现正比。有钱买不到战马,买不到强大的骑兵,买不到飞机坦克,买不到原子弹。(这不是宋朝的过错,在人类历史上,先进不敌落后,文明不敌野蛮,在科技时代以前是常事) 七、北方人杀狼,屠虎,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这个时代,人们天天面临杀戮与死亡,这个时期的人们是最凶狠的。而宋朝的人们生活在安逸富裕的社会,凶狠比不上这些野蛮人(这不是宋朝的过错,是宋朝的不幸) <br></h3></h3><h3>如果说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富强、文明昌盛,既是文化、教育、经济的鼎盛和巅峰时期;那么也是重文轻武,遭受异族侵掠、欺凌、屠戮,结局最悲壮、最屈辱的朝代。</h3><h3><br></h3><h3>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h3><h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社会的一个朝代,虽然它周围强敌林立,北有大辽、西有土蕃、南有越南、西北有西夏,皆不能战而灭之,一统天下,但是它却在经济文化领域开疆拓土,重视商业,实行文官政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一个封建王朝,人口是唐朝的2倍,财政最高时达唐朝的4倍。那么,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一流,底蕴深厚的大宋帝国,为什么忽然就能被一个刚成立不久的金国给灭亡了?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h3><h3>第一,军队经商。</h3><h3>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可是宋朝不仅并不落后,他的经济文化水平比辽、金、西夏乃至后来的蒙古远为强大,却为什么老是军旅不振,被对方吊打呢?这是因为宋朝长期奉行的是“花钱买和平”的政策。靠给对方送“岁币”来换取自身的平安。比如在对待收复本族领土“幽云十六州”的问题上,宋太祖最初采取的打算就是建立“封桩库”,多攒些钱买回来。</h3><h3>那既然宋朝凭借自己擅长赚钱的优势,用“破财消灾”的策略来维护和平,那军队的建设自然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于是,军队就被整得很惨:首先,重文轻武。这种国策造成宋人普遍不愿意当兵,再也没有了汉唐尚武的风范,士子们不再向往边塞立功,再没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热血,也没有了唐朝“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其次,削弱军队。别的朝代都是希望强军,宋朝国策却是弱军,唯恐军队强大后,将领们重演自己“黄袍加身”的把戏及唐朝藩镇的跋扈。于是驻军上强干弱枝,劲兵荟萃中央,边疆不敢多驻精兵;练兵上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打仗时阵图遥控,文官监军;兵种上,招饥民入伍,将军队变成慈善机构,养兵百万,却委靡不振。最后,军队经商。宋朝人擅长赚钱的本事也向军队转移,不好好操练,忙着赚钱,贪腐成风,丧失战力。到后来,宋兵的竟然要脸上刺字,以防逃跑,军队的士气可想而知。</h3><h3>第二,九龙治水。</h3><h3>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北宋统治者也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为了预防大臣专权,将权力一再分散,一个岗位设多名人手共同管理。如将相权一分为三,由中书、枢密、三司分别掌管政、军、财三大权力,三者不相上下,互不统摄;机构设置叠床架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相互牵制,效率低下。</h3><h3>第三,中央独裁。</h3><h3>经过宋朝君主在政治制度上的一再操控,终于削弱了军队,搞乱了官场,将朝政大权集中在了皇帝的手中。可是,宋朝的皇帝虽然诸如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修养奇高,在腐化堕落上也没有其它朝代严重;但是,他们在军事、外交上却极为白痴。先有自命不凡的军事傻瓜宋太宗亲率大军征辽,被射两箭,结果乘驴车狼狈逃窜,并最终因此伤折寿而亡;后有糊涂透顶的军界奇葩宋钦宗宠信江湖神棍郭京,大开城门让他领七千七百神兵杀敌,结果都城陷落,被敌人俘虏押解北上而终。</h3><h3>四.统治阶层及各级官员腐败,老百姓受奴役,官逼民反。</h3><h3>五.外敌强悍,而朝廷军队战斗力低下。</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