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丽江古城南门边的餐馆云雪丽,要了三个必点的偏素的菜,因为晚餐,更因为老婆切胆手术不久。</h3><h3>三两的酒,必须的。红星二锅头,八年酿,53度的酒,这地,亦缘,只能是它了。</h3><h3>会不会喝酒,有的时候对于我来说,好比会不会做人,会不会找自己。能不能走出去,会不会找回来。</h3> <h3>走在丽江古城的石板路上,仿佛地上每一块的石头,都在与我轻声细语说话。</h3><h3>说的什么呢?好像是古巷里的前世今生,又好像在说当下往哪儿走。</h3> <h3>旅行,是心灵的放牧。同时,也是让灵魂归家。</h3><h3>玩了两天沪沽湖回来。这次丽江行,算是到了收官的时候了。</h3><h3>回归与修整,还有遇见与拐弯,以及莫名丽江元素,孕育在冥冥中的期待。</h3><h3>好多的时候,人生是在往外走。打拼与忍耐,辨识与价值,欣赏与审美,还有风景中的人,人中的风景,那一切的一切,都在往外走,往外看……</h3><h3>这两天,更需要的,慢节奏与慢生活。慵懒的哈欠,慢慢的酒,慢慢的茶,慢慢回忆与梦境。</h3> <h3>是不是与我一样,好多的人,也会时常的会问自己,为什么要旅行,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要品茶,为什么要抽烟,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这样与那样的工作与生活?</h3><h3>到底是为什么呢?</h3><h3>无非只四个字:寻找归宿!</h3> <h3>已经是第4次来丽江了。真的不想来,因为已经来过三四次了。</h3><h3>结果,因为秋色,也因为香格里拉和沪沽湖,更是因为自驾汽车不争气,高山云雾的45道拐上出了故障,半途而废的旅行。</h3> <h3>飞来丽江,已经是第7天了。那些心头想说的话,因为懒,捂起来,再发发酵,也发发霉,以后再慢慢的说。</h3><h3> </h3><h3>现在想借着三份的酒,三分的酒,三分的茶之三分之缘,说说在丽江寻找归宿--拐弯遇见安隐。</h3> <h3>人,开始老了的证明,是因为自从前几年自驾西藏后,每次的出行与住宿,主要的安排是以老婆为主了。她比我更加熟悉网络。</h3><h3> </h3><h3>已经是最后的两天修整了。该去的地方,都顺利的玩过了。因为最后的两天住哪里起了争执。丽江的符号之一,拐弯遇见爱。我们,在丽江,拐弯遇见安隐。</h3> <h3>话得从来丽江的第一天说起。下飞机,逛丽江古城。我和老婆分别来丽江三四次,从来没夜晚来过。这次,得补课。</h3><h3>从昭庆市场的南门进去,好多的巷巷,好多的门店,好多的客栈民宿。装修得各有千秋。不想举相机,一是美,二是太美,三是美得有点发腻。</h3><h3> </h3><h3>一个拐弯处的石桥,眼见得要拐过去,老婆看到了一座离桥五六米远灯光初起的“安隐”客栈。我也看见了。一闪念,怎么客栈会起这么个名字,稀见。</h3><h3>我过了桥。老婆没跟上来。回头去找,跑到安隐客栈里面去了。叫好好久,老婆才出来,非得叫在“安隐”门口拍张照。</h3><h3> </h3><h3>最后两天,老婆在网上找到安隐客栈,非得要住安隐客栈。</h3><h3>我是喜欢“安隐”的,给人印象特别。仅仅名字,便叫人刮目相看。</h3><h3>可我极力的反对老婆最后两天选择安隐住宿。喜欢归喜欢,欣赏归欣赏。真要去那个地方住,我极力反对。反对的理由,表面上,我们已经不年轻了,那是年轻人住宿的地方。实际上,从古城到安隐客栈,得在起伏小坎坷的石板路上推行李,虽说只有几百米,实在是件难受的事。我说,别拐弯了,就住我们的古城阳光假日酒店吧,一路汽车到门口,水好电好网络好。</h3><h3> </h3> <h3>争得不想上下,最后的底线,除非是店家出来接我们。</h3><h3>后来,老婆说了真话。来丽江,不住古城里面的客栈民宿,那不是白来了?</h3><h3>店主,真来接了。个子不高的女孩,接到老婆的电话,跑了出来,徒手帮我们提不好推的大行李箱,老婆还在絮叨我的反对理由,弄得我反而不好意思了。</h3><h3><br></h3><h3>进古城南门百十米,一个左拐弯,发现不是我们在小桥边遇见的安隐客栈,而是联锁的另一家地处古城区崇仁巷77号的安隐私人客栈。这归宿,是不是找错了,肯定不是老婆照相留影,小桥边拐弯处的那一家。这家,虽然网评非常好,有说是非常好吃的云南米线早餐。可毕竟,毕竟,不是心里想的那一家。</h3><h3><br></h3><h3> 我说,可能会歪打正着,比你看的那家有自家的特色与长处。</h3><h3>到了门口,门口牌匾,还真的是安隐。</h3><h3>安隐,私人庭院。门联,花香飘半里,悠悠古城馨。好店名,可这对联,实在土气。</h3><h3>门脸,鲜花簇拥,错落别致,在这条小巷里算最打眼的了。</h3><h3>进了门,满眼各式鲜花,装点精美,步步皆景,眼眼如画,温馨得让人心回归,回归年轻,回归童年。</h3><h3>还真的是歪打正着了,选择安隐,还真让心,安了下来。</h3><h3> </h3> <h3>进门不久,两碗甜点与丽江特产鲜花饼送了进来……</h3><h3>吃了晚餐回来,坐前台悠闲茶座,一晚的品茶,一晚的聊天(免费的哟),三分酒气里又积得了三分的茶气,加上聊天得来的三分话缘,便回家写下这点找归宿的小小文字。</h3><h3> </h3><h3>安隐,三分的酒,三分的茶,三分的聊过后。</h3><h3>我同刚加了微信的店主小妹说:万物皆缘,茶通天道,安在天地,隐归人心。</h3><h3><br></h3><h3> 这人啊,存有天然的一种返朴归真的情结。</h3><h3>鲁迅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用英国小说著名作家麦克尤恩话说,躲进橱柜里,与世隔绝。</h3><h3>回归自然,回归乡野,回归青春,回归童年。用我的话说,回到妈妈的子宫里去,像被剥尽赤裸了的花生米,找回一件包裹的红皮儿,以及那份心安的“麻屋子”外壳。</h3><h3>安隐,进来了,在鲜花的热烈与茶禅环境中,禅语萦绕,佛意延绵,周身会有股浸心的感觉。这两天,至少会让心儿,在萦绕与延绵中,回归的隐退与安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