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辽沈的38军(一)

火枪手一海龙

<p class="ql-block">决战辽沈的38军(一)</p><p class="ql-block">2019-01-25 20:34 阅读:</p><p class="ql-block">2017-03-03 15:08 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目录</b></p><p class="ql-block"><b>一、打机场、困长春,兵强马壮</b></p><p class="ql-block"><b>二、驰千里、逼锦州,射弓三箭</b></p><p class="ql-block"><b>三、战辽西、追围歼,天罗地网</b></p><p class="ql-block"><b>四、攻沈阳、捣敌巢,东北解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中旬,38军(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下同)四战四平胜利后,奉命开赴吉林的梨树、公主岭、郭家店一带休整,进行以土改政策和城市政策为基本内容的整党整军。基本方法是开展查思想、查斗志、查成分,整顿思想、作风、纪律、团结、工作的“三查五整”运动。</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东北战场国共两党军队的决战序幕徐徐地拉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打机场、困长春,兵强马壮</b></p><p class="ql-block"> 东北国民党军在“固点、连线、扩面”的防御计划失败后,又采取所谓“集中兵力,重点防御,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的战略方针,并分兵维护辽西 走廊,以图控制北宁线,苟延残喘。</p><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毛泽东和林彪关于东北战场是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的意见不一致。</p><p class="ql-block"> 4月18日,林彪致电中央,坚持先打长春。4月22日,毛泽东复电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意见。”“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p> <p class="ql-block">  恰在此时,长春守敌派56师到小合隆一带枪粮,派暂61师占领兴隆堡地区,掩护由沈阳向长春空运夏服。东总命令我38军,以迅速隐蔽的动作,奔袭歼灭小合隆及兴隆堡的敌人,控制长春市郊机场,协同围困长春的5个独立师,将长春进一步封锁包围。</p> <p class="ql-block">  5月21日晚,38军各师陆续向长春开进,24日在外围打响。敌不支,缩回长春,共歼敌暂61师团长、副团长以下1511名,缴轻重机枪85挺,长短枪703支,各种炮13门,给长春守敌以沉重打击。我伤亡548人。</p><p class="ql-block"> 根据长春外围战斗及对长春之敌进行全面侦察的情况,东总于6月15日在吉林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慎重研究了对长春打不打的问题。认为当时长春虽已陷于内缺粮食,外无援兵的困境,但长春系坚固设防,重点完备的大城市,我军尚缺乏攻取这样大城市的经验,并且外围战斗又未打好,因此按当时我军在装备、战术、技术以及供应等方面的情况,对攻取长春的条件是不成熟的,即使打下来,也可能要付出重大代价。同时长春又非敌人致命要点,攻下来对东北整修战局影响是有限的。而且可能把驻辽宁的敌人赶至关内达不到把东北的敌人消灭在东北的战略目的。因此,对原定攻打长春的战斗计划作了修改,决定采取“长围久困”、“并展开政治攻势,经济斗争,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时再攻”的方针。</p><p class="ql-block"> 为不使敌识破我战略意图,我军响亮地提出了“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以迷惑敌人,并展开了围城大练后,以震撼与支援瓦解敌人,并为必要时强攻长春作好战斗与思想准备。</p> <p class="ql-block">  38军奉命担负围困长春的任务。6月中旬,进驻长春之卡伦、龙家堡、九台一带展开“大兵团集中作战与攻坚战”的军事整训。这次训练是在“三查五整”和总结攻坚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部队在精通攻坚战、运动战两套本领的号召下,订计划,提保证,勤学苦练,使爆破技术和连续动作更加熟练;打地堡群,夺取楼房等战斗动作更加灵活;步兵、炮兵的射击更加准确。</p><p class="ql-block"> 38军1948年1月至8月的非战斗减员竟达4600余人,除组织不严密某些干部管理上的军阀残余外,部分干部战士因胜利在望,而产生过太平日子的苟安思想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38军部队根据官兵的思想实际,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政治教育活动,稳定了思想,巩固了部队。</p><p class="ql-block"> 48年3月中旬到9月中旬,经过5个多月的整军和练兵,38军部队兵员充实,编制扩大,武器精良,斗志高涨,为参加东北境内的最后决战和夺取胜利完成了一切准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