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肖铮 肖盾 肖戎 肖钢 肖铁</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倾情奉献</h3></font></h3> <h3> “南下作战”,是新中国建国史上解放南半部中国行动的统称。一般概念上,南下作战是指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至1950年3月解放海南岛的军事行动。南下作战主要由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共同达成。</h3><h3> 第四野战军所经历的南下之路最为漫长,从白山黑水的北疆直指“天涯海角”的海南。八千里路战火纷飞,八十万将士奋勇向南。四野部队先后参与渡江战役、宜沙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湘赣战役、赣西南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湘桂粤剿匪、海南岛战役等重大战役。七千将士为解放天津献出了生命,八千英魂长眠在南下的征程。</h3><h3> 1949年1月14日,四野集中38军、39军、43军、44军、45军、46军、49军共22个师优势兵力,29个小时即攻克“固若金汤”的天津城。</h3><h3> 1949年4月7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下达作战命令:除先期南下先遣兵团40军、42军、43军外,驻扎平津地区的其余九个军分三个梯队,共12个军大举挥师南下,执行进军中南,解放豫、鄂、湘、赣、粤、桂等六省作战任务。</h3><h3> 1949年5月中旬,四野先遣兵团在中原部队配合下,从武汉至九江间强度长江,至16日解放武汉,随即占领大冶等16个县市。</h3><h3> 1949年6月2日,四野前委电令:12兵团沿粤汉铁路前进,13兵团在宜昌、沙市渡江南进,14兵团主力沿粤汉路跟进,15兵团沿湘赣边攻击前进。至此,四野主力南下全面展开。</h3><h3> 1949年7月15日,49军攻克沙市,16日47军攻入宜昌。由于部队初入南方,缺乏水网稻田地区作战经验,致使国民党宋希濂部主力脱逃,未能达成全部战役目标。四野渡江后首战失利。</h3><h3> 1949年9月13日,担任西路军的13兵团主力38军、39军沿芷江公路南进,拉开了衡宝战役序幕。衡宝战役中路军由40军、41军、45军、46军、49军组成,担负正面攻击白崇禧集团。中路军于9月下旬西渡湘江,准备突袭衡宝之敌。10月5日,49军146师意外楔入白崇禧集团防御纵深。由于被包围的146师坚如磐石般的死守,战局突变,双方相继投入了大量兵力。战至10日,衡宝正面之敌被全歼,白崇禧集团遭重创,战役大获全胜。</h3><h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h3><h3> 1949年10月2日,广东战役打响。由二野四兵团三个军组成的右路军,合击曲江。9日,15军45师占领英德。由四野十五兵团43军、44军组成的左路军直插广州东面。6日,43军占领翁源;9日,44军占领新丰;两广纵队与粤赣湘边纵队组成的南路军沿龙川、河源、惠州向广州以南挺进。12日,44军占领从化;13日,14军占领清远、15军占领源潭、44军占领花县、43军占领增城。至此,余汉谋集团的“广州最后防线”被全面击溃。14日21时,43军128师382团占领敌总统府。广州解放。</h3><h3> 1949年11月6日,全歼白崇禧集团的广西战役发起。四野12兵团、13兵团和二野4兵团九个军四十余万人,分三路向广西挺进。10日,西路军攻占靖县,北路军袭占全州。24日,43军奉调西进参战,加入南路军。39军于12月4日解放南宁,38军于5日解放百色。7日,40军、45军、43军、14军追击至钦州以北,全歼白崇禧集团残部。</h3><h3> 1950年2月1日,在叶剑英主持下,15兵团召开作战会议,确定由40军、43军、配属炮兵工兵共十万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在琼崖纵队配合下,发起海南岛战役。战役历时57天,5月1日,海南岛全部解放。</h3><h3> 1949年初,由平津地区优秀知识分子组成的四野南下工作团组建。南下工作团下设三个分团。八千六百余名优秀青年学生,脱下西装、长袍、裙子,穿上军装,随着大军南下。他们唱着“下江南,下江南。取京沪,夺武汉,打到两广和福建,解放那同胞两万万……”的嘹亮歌声,告别家乡父母,义无反顾成为了撒向南中国的革命种子。</h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指挥下,穿过半个中国,跨越四千公里,所向披靡。他们中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将士,打到中国最北面,又折返将红旗插到中国最南面。他们中的东北籍将士,为了大家舍小家,义无反顾出关浴血奋战。十七万英雄民工千里随军前行,有的一直将小车推到了海南岛。八千里路云和月,战士脚下万重山。我们遥想父亲随部队打进广州时的心情,身后五星红旗已在高高飘扬,身边的战友仍在不断倒下。在新中国已经建立的伟大时刻,他们仍在坚决的执行着命令:攻击前进,向南!向南!</h3><h3> 我们是五姐弟,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后代,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后代,我们是坚定的中共党员。</h3><h3> 2017年,我们为传承初心,不忘父母来路,重走了父亲的长征之路和母亲参加革命的延安之路 。那年我们的父亲诞辰101周年、母亲诞辰100周年。</h3><h3> 2018年,为追忆父母当年在东北战场的战斗历程,我们再次集结,踏上了黑土地的追寻之路。</h3><h3>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灿烂辉煌中,我们第四次集结,追寻七十年前第四野战军挥戈南下的主要战斗征程,完成我们此生追寻父母战斗征程的全部心愿。</h3><h3> 我们从天津出发,经河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广东,目的地是湛江。</h3><h3> 父亲跟随四野十五兵团44军、43军南下作战,先后任44军政治部副主任、43军政治部主任(兼任粤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天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h3> <h3> 天津战役是四野入关后的第一个重大战役,也是四野向南作战的开端。解放天津之后,四野主力就一直向南!向南!</h3><h3> 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超级歼灭战辽沈战役于1948年11月结束。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了我军历史上最大的战略机动部队。</h3><h3>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坚决执行中央战略部署,多数部队未及休整就大踏步的开赴关内战场。为了解放全中国,几十万优秀东北子弟义无反顾的告别了已经解放的家乡。</h3><h3> 天津攻坚战经过十余天的外围清扫准备,于1949年1月14日10时发起总攻,仅用了29小时,就彻底打垮了所谓“固若金汤”的天津城防。 </h3><h3> 东北野战军第1、2、7、8、9 纵队全部,第6、12纵队部分共22个师总兵力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从东西两个方向相向攻击,全歼守军13万余人。由于攻击坚决迅速,重火力使用得当,创造了我军特大城市攻坚战保全城市设施的优秀战例。</h3><h3> 自天津战役开始,我军首开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夺取大城市的先河。</h3><h3> 东北野战军使用刚走下辽沈战役的精锐部队和炮兵、坦克兵,让对手吹嘘可以固守三个月等待支援的天津城防霎时烟飞灰灭。34万对13万,更何况解放军史无前例的拥有优势重炮和装甲战车。</h3><h3> 刘亚楼制定的天津战役作战方针是:“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发起总攻后,2纵自西向东首先破城。东部集团攻入城内后,七纵攻占南半城,八纵攻占北半城。1纵(38军)1师1团猛攻5小时,占领守军核心工事天津警备司令部,活捉陈长捷等七名高级将领。东西攻击集团在金汤桥胜利会师。</h3><h3> 据说,天津失守后蒋委员长震怒:“放共军进城,给他们当导游,29小时也不够啊。”</h3><h3> 天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使用了大口径火炮 538门、坦克 30辆、装甲车 16辆。此役堪称解放军的雷霆战役。</h3><h3> 1948年11月23日,按照东北野战军总部统一号令,10个步兵纵队70万余人,奔赴了新的伟大解放征程:入关机动作战。在铁流滚滚的队伍里,17万东北男女民工,舍家为国,风餐露宿随军前行。</h3><h3> 已改番号为44军的7纵在邓华和吴富善带领下,由鞍山、辽阳出发,直扑关内。</h3><h3> 七纵四战四平,在锦州攻坚战“爆破前进”,辽西会战围歼廖耀湘兵团,歼灭老对手新六军22师大部,一血前恨。号称四野“最野”纵队,是平津战役中的一把尖刀。</h3><h3> 天津攻坚战,邓华担任东突击集团总指挥,统一指挥七纵、八纵及部分炮兵和坦克10辆。攻击汇合点是金汤桥。战斗打响后,七纵勇猛攻击,抵达汇合点与西突击集团胜利会师后,迅速扩大战果,横扫南半城。</h3><h3> 父亲时任44军(七纵)政治部副主任,随着解放大军第一次走进了这座已经属于了人民的历史名城。</h3> <h3> 天津解放后,母亲随东野后方机关来到了天津。母亲是河北赵县人,1937年只身投奔延安。1946年一匹骡子两个筐,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随队千里徒步跋涉,奔赴东北战场。攻克天津,她十一年来第一次来到与故乡近在咫尺的地方。但她更没想到的是打下了天津,找到了分别十一年的小妹妹。</h3><h3> 抗日战争爆发时,母亲一门兄妹六人四人投奔延安,跟着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九岁的小妹妹与老母亲留在了沦陷区。烽火连年家书万金。母亲离家后,十一年间没有家人任何音讯。天津战役前,家中每个人的生存状况都不得而知。</h3><h3> 山河破碎,苍天有情。母亲的小妹妹1948年参加了革命,由我党华北大学派遣接收战后的天津。冥冥之中,为了天津的新生,姐妹俩不约而同走向了对方,走向了重逢。</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姨妈的回忆】</h3><h3> 天津解放后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姨妈自己一人在街道办事处值班。冬日阳光中,一辆美式吉普在办事处门前停下,办公室走进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人。男的身着军装,女的一身列宁装。进门女人小心翼翼的就问,某某同志在吗?姨妈因不认识来人,更不知找自己何事。只是谨慎的说,找她有什么事,我就是。听言,女人神情一松,坐下就开始哭泣。姨妈懵懂着不知说什么是好。好一会,男人才说,这是你姐姐,我是你姐夫…………。</h3><h3> 母亲找到了离别十一年的小妹,这是1937年离家后她见到的第一位亲人。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已经不知母亲当时如何得知妹妹的消息。硝烟尚未散去,劫后人海茫茫,姐妹战区重逢。这不是故事,是千真万确的人间真情。我们现在只能这样想,这就是血浓于水的牵引。</h3><h3> 她们这传奇般的、令人不可思议的相逢,更让我们永远难忘这场伟大的战役,难忘这座伟大的城市,难忘这战火中的浓浓亲情。</h3><h3> 时年,父亲32岁,母亲31岁,姨妈20岁。他们真的很年轻。</h3> <h3> 东野入关后,我军四大野战军联袂纵横,以摧枯拉朽之势狂扫蒋家王朝,短短一年就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鲜艳的五星红旗从此飘扬在祖国大地。</h3><h3> 七十年前的战事,国事,家事,从未远去,历史永远铭刻在心。看着今天的锦绣山河,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复兴。更难忘怀前赴后继、倒在解放之路上的前辈先烈。</h3><h3> 我们重走四野南下之路,选择天津作为起点,是因为四野从这里开始就一直横扫所有对手,一直向南向南;是因为如果说东北战场是与对手鏖战,那自天津战役起就发生了正面碾压对手的质变;还因为自解放天津起,我们当时的家就跟随大军一起向南。</h3><h3> 致敬!所有随军入关支前的东北父老乡亲。</h3><h3> 致敬!所有入关南下作战牺牲在征途上的先烈。</h3><h3> 致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津战役纪念馆】</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渡江战役纪念馆】</h3></font></h3> <h3>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呼声,响彻1949年4月的长江中下游北岸。</h3><h3> 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扎营。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中国进军》的命令。二野、三野、四野先遣兵团按照总前委《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即刻发起“宽正面、多重点”的渡江战役。</h3><h3> 三野20、23、26、28、29、31、34、35军,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共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由粟裕、张震指挥。三野第7兵团21、22、24军,第9兵团25、27、30、33军,共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由谭震林指挥。二野第3兵团10、11、12军,第4兵团13、14、15军,第5兵团16、17、18军及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共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由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指挥。四野先遣兵团第12兵团40、43军约12万人,由平(今北京)津地区迅速南下,归二野统一指挥,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会同中原军区部队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二、三野渡江作战。</h3><h3> 1949年4月20日午夜,中突击集团第1梯队24、25、27、21军在我军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的攻击正面,率先发起强渡,迅速攻占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至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4月23日,三野7兵团解放南京。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三野7兵团解放杭州。5月22日,二野4兵团占领南昌。5月27日,三野主力攻占上海。四野40、43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6月2日,三野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h3><h3> 在三路突击集团的强渡炮声中,四野第12兵团118师到达黄陂滠口时,已做好强攻汉口的准备,40军153师进占团风至武穴一线,准备包抄武昌。在强大攻城震慑下,5月15日凌晨,国民党华中“剿总”副司令张轸率部5个师,约2万人,在武昌以南宣布起义。白崇禧只得弃城出逃,5月16日武汉解放。5月17日,四野15兵团渡过长江进入江西,随即解放赣西北地区。</h3><h3> 渡江战役是多野战军集群在宽大正面发起的大江河强渡登陆作战典范。没有制空权,没有水面舰艇,靠的是勇于牺牲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战役谋划指挥能力。渡江部队与英雄船工在毫无防护的木船上,直面江防火力勇往直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军队敢于将这样的战斗方式付诸实战,这样的战例举世无双。让我们永远记住渡江战役中牺牲的25000余名解放军将士、支前民工船工和地下共产党员。</h3><h3> 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进入了摧枯拉朽阶段,占领尚未解放的地区只是时间问题。淮海战役成为了我军最后一个以少胜多的大战役。渡江战役后,二野总兵力28万余人;三野总兵力58万余人;四野总兵力88万余人。至此,长江以南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我方已占绝对优势。</h3><h3> 父亲时任四野44军政治部副主任,随军于九江一线渡过长江,直接投入湘赣战役。</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野15兵团渡江纪念地】</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渡江胜利纪念馆】</h3></font></h3> <h3> 江西苏区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地区。收复瑞金与井冈山等根据地,对解放军有着特殊的意义,对当地人民而言,那就是“红军终于回来了”。</h3><h3> 1949年8月13日,四野15兵团48军144师兵分两路,夹攻于都县城。经一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7时,收复于都。</h3><h3> 8月22日,四野15兵团144师432团解放赣州、于都后,一路东进,直扑当年的红都瑞金。傍晚时分,从当年的长征出发地云石山脚下发起攻击,攻打瑞金城。驻守瑞金的国民党胡琏兵团残部已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凌晨三时许,攻城的两路队伍在城中心云龙桥会合,按照命令,在桥头关帝庙打了三颗红色信号弹,我军时隔十五年收复瑞金。</h3><h3> 当时住在关帝庙中的一个要饭的老大娘,亲眼看到了人民解放军入城。当看到战士们军帽上的红五星时,老人激动地问:你们可是红军?看到当年的红军真的回来了,老大娘立刻泣不成声,抱住战士声音颤抖地连连说:“你们可回来了,你们可回来了”。这位老人的四个儿子当年参加红军,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h3><h3> 四野15兵团48军142师425团、426团奉命收复井冈山地区。在消灭了残余守军后彻底清剿土匪。9月20日,425团抓捕了与井冈山人民有着血海深仇的匪首肖家璧。随后,经公开审判,立即处决,以告慰牺牲在井冈山地区的根据地我军民英灵。</h3><h3> 在二野驰骋赣东北、赣中的同时,四野15兵团横扫赣西北与赣南。15兵团主力于5月中旬从武穴至九江一线渡江。5月18日,43军156师攻克瑞昌,很快又解放了赣西北广大地区。6月8日,四野15兵团在南昌与二野4兵团胜利会师。根据总前委的命令,二野4兵团和四野15兵团主力开始沿赣江和浙赣铁路联合西进,7月底前解放了吉安、宜春、萍乡等10余座城市。四野15兵团48军在解放赣西北后,从吉安分兵两路,横扫赣南。东路部队沿赣江东岸于8月8日占领兴国,13日解放于都,14日解放赣州;西路部队沿赣江西岸于8月2日解放遂川县,14日占领南康,16日解放大余、信丰、龙南、全南等县,21日解放定南县。与此同时,144师又接连攻克了会昌、瑞金、南丰、宁都等县。9月27日解放广昌,30日解放石城县。至此,江西全境解放。</h3> <h3> 江西万安县,是我们的祖籍,父亲的故乡。五千余名万安儿女为中国解放事业贡献出了生命。父亲1934年10月随红三军团突围长征,时隔十五年,在大军南下的滚滚洪流中,四野15兵团终于回到了这片红土地。十五年征程岁月,父亲走完二万五千里,穿过桂、黔、滇、川到陕北,又从延安走过陕、晋、冀、辽、吉、黑,到达中国最北边。再从黑、吉、辽、冀、豫、鄂、赣走过,终于回到了这梦魂萦绕的老家。</h3><h3> 1949年8月7日,四野15兵团44军157师470团收复了我们的家乡万安县。从十五年前红军被迫突围,到自己的兵团解放了自己的家乡,一个崭新的国家在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中即将诞生。当父亲回到阔别十八年的小村庄,拴马在村头的大樟树下时,回首血染的征程,心情是何等的激动、何等的悲壮、何等的感慨。我们今天站在这见证革命历史的大樟树下,依然感同身受。十八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但在这片红土地上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迁。从1931年11月的第一次苏维埃大会,到1934年10月反围剿失败突围;从30万红军万里浴血征战,到只剩3万余人抵达陕北;而今百万大军南下,从白山黑水挥戈直指南粤。在新中国五星红旗即将在北京升起的前夕,父亲回到了在艰难时世中养育了他的家乡。</h3><h3> 江西中央苏区,孕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理想与信念,付出了百万人民的宝贵生命和自己的家园,无愧于革命的红色摇篮。</h3> <h3>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亲的三次回乡】</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摘自天末孤烟的《壬午年清明》</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苍松翠柏的阴影下,父亲墓碑上的汉白玉五星格外醒目。我良久的注视着父亲的影像,父亲也看着我。终于,我感到了父子之间的心灵交流。这种感觉,有那么一瞬间,如同电流传遍了全身,我不禁战栗了。时间在流淌,思绪也象晨雾般弥漫远去。</h3><h3> 父亲是个感情深厚的人。父亲对家庭、对子女的爱,深远博大,难以言表。但让我最难心平的,还是父亲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眷恋。父亲十五岁参加红军,十八岁随军长征,一生中只回过三次故乡。三次的经历几乎可以写一部报告文学。</h3><h3> 父亲家境贫寒,如果说他的童年还算有个家的话。父亲几乎对爷爷奶奶没有什么印象,只有一个妹妹相依为命。参军那年,他是一个放牛娃。我曾问过父亲,为什么参军。父亲说,红军走了就没什么活路了。其实也说不上参军,就是死活跟着队伍跑。人没有枪高,也没有枪,只有一盏马灯。几仗下来,同伴死的死、散的散,只有他还在,马灯还在,队伍就收留了。转战南北,从赣江到延水,从牡丹江到海南,十五年没有回乡。1949年,大军南下,路过江西,父亲有机会探家。由于战乱,部队派出了一个骑兵排护送。父亲日夜兼程,归心似箭,只是想知道家乡还有没有亲人。终于渡过了赣江,来到了他的村庄,可除了断垣残壁,空无一人。原来村里的人看见了骑兵,以为是“国军”来了,全逃到了村外。被杀怕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些操北方方言的兵,最后父亲说出自己的小名,老人们才终于相信是红军回来了,是村里的伢子回来了,父亲也终于看到了骨瘦如柴的妹妹。当年红军突围后,苏区遭受了敌人疯狂的报复,村里只剩下了老弱妇孺。</h3><h3> 父亲的第二次回乡是32年后的1981年。这一次是携妻带子,一心一意想祭扫祖坟。哪知道结局更离奇!在渡过赣江的前夜,一向沉稳的父亲心情异常激动,几乎彻夜未眠。那天是阴历八月十四。一路上,父亲的话渐渐多起来,平日难得听到的往事,一件一件向我们展开。车轮滚滚,已经看见了县城,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出了交通事故。一段未修完的公路,没有任何警告标志,我们直接冲了进去……….</h3><h3> 结果是惨重的,车几乎报废,车上的人不同程度都受了伤,但父亲的最重,腰椎旧伤复发,根本无法站起来。县委招待所也成了临时病房。父亲完全不能动弹,想亲眼看看故乡的愿望化成了泡影。军区电话通知邻近的部队紧急救援,县里动用了所有医疗手段,无奈条件实在是太差,父亲的腰伤没有任何改善。道路崎岖坑洼,以父亲的伤势,连使用汽车转移出去的可能都没有。最后只好决定使用直升飞机。</h3><h3> 第二天,直升机进山了。飞机在小小的县城上空盘旋,寻找着降落场地。县城居然难以找到一块开阔地,让飞机降落做暂短停留。地上的人和天上的人一块儿揪着心,最后终于勉强选中县中学的操场,那操场也小得可怜。老区条件差,但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感人至深。</h3><h3> 部队派出的对空联络电台车,要夜渡赣江,军人们发射了信号弹,说明情况。早已歇息的船工二话没说,披衣驾船,从对岸驶来,而且无论如何不收钱。学校听说飞机要在操场降落,有安全上的要求,主动提出砍掉操场边上的大树,剪掉电线。机组和地面联络人员深感老区人民的淳朴与厚爱,他们说不怕困难,条件再不好,我们也能降下来。从县委招待所到学校的路不好,乡亲们坚持要人抬担架,派来了四个精壮汉子。特别是起飞前,多少乡亲送来了他们的心意,几斤花生、一瓶茶油,一包又一包,堆成了小山。没有署名,没有见面,只是默默的放在门口。想答谢都是办不到的,因为不知道他们是谁。</h3><h3> 飞机终于起飞了,父亲再次离开了阔别多年的故土,再次在深情厚意中离开了他的乡亲,尽管他没能看上自己的村庄一眼。父亲要求飞机在家乡的上空盘旋,向老区告别,向可亲可敬的故乡人告别。飞机上的人们眼眶湿润,长时间的沉默着。我们看着葱茏的井冈山区远去,带着对老区依旧贫困的沉重心情,带着对老区亲人们的眷恋,飞向上海。</h3><h3> 十五年后的1996年,父亲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还乡。那年父亲八十高龄。父亲可能预感到,这是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对故乡的告别,坚持要求子女全都随他前往。这一次我们随同父亲走完了当年红军长征在江西境内的全部历程。这一年是红军长征六十周年纪念。到瑞金的那一天,恰逢省委在此召开纪念座谈会,父亲应邀出席。会上,父亲发言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一位到会的本地老红军,激动的走上前台,告诉父亲,他是父亲连队的通信员,娄山关战役,父亲救过他的命,问父亲可记得?霎时,会场沸腾了。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抓拍这六十年后的重逢。父亲的发言很激动,最后连说了三遍:我们只是幸存者,我们想念当年战死的战友们!第二天省里各大媒体都报导了这件事,标题就是“六十年后的重逢”。</h3><h3> 在江西期间,每到一地,必看的是革命纪念馆。父亲总是仔细浏览着烈士名册,寻找着熟识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在于都,父亲抚摸着纪念馆墙上镌刻的三万余人的烈士姓名,老泪纵横。于都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当年父亲所在的瑞金师和于都师并肩作战,负责突击和殿后掩护任务,幸存者寥寥无几。特别是于都师,伤亡更是惨重。县长告诉我们,他们的红军都在烈士纪念馆的墙上。而宁冈县,红军长征前十二万人口,红军长征后只剩不足六万,现在也只有不到九万人口,至今仍是内地最小的县。在于都,我们专程看望了父亲那位失散多年的通信员,听他详细讲述了娄山关战役他死里逃生的过程,在到达陕北前,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头颅。倾诉中,老人激动万分,我们和他的老伴儿真为他捏把汗。</h3><h3> 父亲这次在江西境内驱车行程千余公里,重游了井冈山,了却了他六十年沉淀的心愿。那些天,我们陪着父亲畅游了红色历史的长河,缅怀当年人们的壮举,饱揽了那可亲的山山水水。父亲完整的讲述了他所知道的红军长征的前前后后。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遗产。关于父亲的这次回乡,央视曾在专栏节目里做过一个专题报导,标题是“老红军战士的情怀”。</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康克清旧居】</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肖前将军故居】</h3></font></h3> <h3> 广东战役的序幕是在江西的赣州拉开的。</h3><h3> 1949年9月4日,叶剑英在赣州主持召开重要作战会议。会议根据中央军委和四野的战略意图,决定由二野四兵团和四野十五兵团共同发起广东战役,并由陈赓统一指挥。对会议结果毛泽东极为满意:“你们业已聚会于赣州,极为欣慰……,我陈邓两兵团应争取于十月下半月占领广州”。</h3><h3> 9月26至10月1日,右路军四兵团15军在南雄、始兴集结完毕;13军、14军于崇义、上犹、桂东、汝城集结完毕;左路军十五兵团44军于赣州、信丰集结完毕;43军于南康、新城、大庾集结完毕;南路军两广纵队于江口集结完毕。至此,参加广东战役的部队全部抵达集结地点,20万大军蓄势待发。部队叫响口号:革命要到底,还有一千五百里!</h3><h3> 44军132师出发后就一直在雨中急行军,干部战士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有的战士一天摔一百多跤。赣粤交界九连山夜行军,炮兵营连人带马摔下去十几个,天黑涧深,队伍不能停,无法救援,眼睁睁看着战友牺牲。进入广东境内,队伍前面传来口令,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霎时间一片欢腾,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打到广州去!的呼喊声此起彼伏。</h3><h3>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每人发了一块银元。这块银元许多人珍藏了一辈子,留作了永久的纪念。</h3><h3> 10月2日,广东战役正式打响。44军、43军分别向翁源、信丰攻击前进。7日凌晨,15军进占曲江城。9日,14军占领乳源,迅速向英德攻击。15军击溃沙口守敌,也逼近英德。43军进占官渡、清塘,急行军向佛冈推进。44军进占信丰后,也直插佛冈、从化、增城。左、右两路主力对广州守敌形成钳形包围。南路军两广纵队已进至广州虎门之间 阻敌逃跑。</h3><h3> 44军的将士永远不会忘记云台山遭遇战。云台山位于从化与良口之间。15兵团44军132师395团作为师先头部队 12日夜间到达云台山。前进中突然发现大片人影,一连战士发问:哪一部分的?对方居然回答也是一连的。我方立即反应过来,遭遇敌军了。在敌人还在发蒙的片刻,战斗骤然打响。我军一连立即占领有利地形,率先开火,同时迅速抢占制高点。我军一个连硬是顶住了敌50军107师一个团。遭遇战持续七个小时,我132师主力赶到全歼敌107师321团1500余人。我军伤亡150余人。395团的50名英雄倒在了广州解放的前一天。一营教导员王敏回忆:“那种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牺牲的战友很多都是从东北参军就在一起的,就这么一个夜晚,眼看就要胜利在望了,他们却永远的倒下了……”。</h3><h3> 1949年10月13日夜,15兵团43、44军先头部队逼近广州近郊,会同右路军4兵团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发起钳型攻势,14日中午,攻入市区。14日下午五时五十分,国民党军用一百多箱黄色炸药炸毁海珠大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珠桥血案”,桥上400多名平民无辜伤亡。同日,广州全城解放。解放广州战役历时12天。10月15日,华南分局上报中央的电报高度赞扬第15兵团、第4兵团:此次入粤作战两兵团齐头竞进,1号由赣南出动,8号开始发起粤北作战,14号晚即占广州……。电报特别赞扬4兵团:他们打下广州不进广州,可敬!</h3><h3> 10月18日,以44军部队为主成立广州警备司令部,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叶剑英任市长。11月13日,15兵团部队举行盛大入城式。</h3><h3> 广东战役历时27天,1949年10月29日,广东陆地全境解放。</h3><h3> 父亲时任15兵团44军政治部副主任。</h3><h3> 继广东陆地全境解放后,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四野12兵团40军和15兵团43军组成渡海兵团,于1950年4月发起海南岛战役。攻守双方总兵力均超过十万,但国民党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我军则只有少量机帆船。这种奇异的攻岛作战,军事史上堪称奇观。在这场我军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木船打兵舰、冒死屡次偷渡成功、琼崖纵队里应外合、登陆即如猛虎下山,最后两个军主力浩浩荡荡千船齐发,一如陆战般的扫荡敌军。战役历时58天,全歼守敌,我军伤亡4500余人。</h3><h3> 取得了海南岛登陆作战的辉煌胜利后,15兵团一鼓作气,于1950年5月又发起了万山群岛战役。万山群岛位于香港和澳门之间。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陆海协同作战。44军131师与广东军区江防部队5艘炮艇、11艘登陆艇、8艘运输船组成战役突击部队。5月25日拂晓,战役打响,我军对敌占48个岛屿发起逐岛争夺登陆作战。经过激烈的海战、登陆作战、反登陆作战,战役历时74天,我军于8月4日占领全部岛屿,彻底清除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威胁。至此,新中国的南方门户已牢牢的掌握在人民手上。</h3> <h3> 广州,是一座我们感佩至深的城市。这不仅仅因为是父亲所在部队解放了这座名城,还因为父母在这里有了和平年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安定家庭。父母亲先后离开了延安后,“家”就一直在颠沛迁徙。父亲随部队转战各个战场,母亲放弃了中央机关相对安全的工作,以坚毅的韧性带着幼女跟随着大军。父亲1945年奔赴东北战场,几个月后,母亲随延安干部家属大队徒步上千公里,穿越敌占区,途经六省,历时半年到达父亲身边。一匹骡子两个筐,幼小的肖铮肖盾在不记事的年龄就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刚到东北,战事不利,全军紧急北撤 。父亲担负组织民主联军总部直属队撤退组织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妻女。母亲仓促中再次独自携女随队撤离。建立了新的东北根据地后,父亲在密山剿匪,母亲只能留在牡丹江遥望。未及安顿,大反攻开始,父亲又随东野七纵转战辽沈、平津。打下天津,本以为可以稍事团聚,四野大军又迅速大踏步南下。母亲带着三个女儿只能又跟随留守兵团,等待着又一次“随军”。</h3><h3> 战争年代的军人家庭,不敢有半点安定奢望。能跟随在战线后方,偶有短暂相聚已是万幸。这样的军中生活,和平时期的人们很难想象。</h3><h3> 广州解放后,15兵团43军和4兵团转战粤桂边地区,追歼白崇禧集团余部。44军留守广州,担负广州警备任务。母亲带着女儿得以与父亲在广州团聚。刚解放的广州也并不“太平”。国民党军的飞机频繁飞临轰炸,残余特务份子也经常打黑枪。即便这样的环境,比起战火阻隔,也好到了天上。但时间不长,父亲又调任驻守湛江的43军政治部主任,父母又再次在广东两地守望。当时43军军部兼任粤西军区,粤桂边剿匪任务十分艰巨。这支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的英雄部队,在建国初期,从广东西南直到广西六万大山,荡平国民党军残余和土匪,换来了一个崭新的粤桂边。</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州海珠桥】</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州解放纪念】</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是谁?</h3><h3> 我们是五姐弟的退休老人。我们中最年长78岁,最年轻66岁,平均年龄超过72岁。</h3><h3> 我们分别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解放战争时期的牡丹江和建国初期的武汉。我们的祖籍是江西万安。 </h3><h3> 我们是中共党员。我们中党龄最长的56年,党龄最短的43年。我们的党龄总和248年。</h3><h3> 我们曾经是军人和军工工作者。我们为国防事业做出过应有的贡献。</h3><h3> 我们已经完成了职业生涯,我们正在平静从容地度过晚年。</h3><h3> 从红土地到黄土地再到黑土地,两万公里的辗转追寻,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在心中挥之不去,是一种怎样的愿望在心中日夜萦绕。</h3><h3> 我们身为父母的子女、子女的父母,什么是家庭政治的延续?父母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将留给子女什么?我们深知,这就是传承。</h3><h3> 我们理解传承的精神吗?我们具备传承的能力吗?在即将进入耄耋之年的时候,这念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h3><h3> 父母在战火中度过他们的青春,他们走过的每一处地方、经历过的每一个战场,我们都十分向往。父母将毕生的追求贡献给了人民,贡献给了共和国,贡献给了党。我们很想亲眼看一看,那些萌生与磨炼他们执着追求信仰的地方。只要站在当年他们停留的土地上,父母的气息就仿佛还在我们身旁。</h3><h3> 我们孝敬父母,但与父母的给予相比,却不如沧海一粟。我们努力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但到了晚年,我们也终于知道还差得太远。</h3><h3> 父母离去的最大遗憾,莫过于一辈子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信念。天下子女都想走进父母的心中,却往往都是明白的太晚。</h3><h3> 但我们知道,不忘父母的恩泽,感悟父母的境界,追寻父母的信念,却是永远不分早晚。</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父母永远在我们心间!</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他们的信念就是我们的信念!</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的链接:</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4fc58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红色追寻 · 后记】</a><br></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g68bhb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南下!南下!· 首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gq9man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南下!南下!· 天津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gvfya3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南下!南下!· 渡江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hazl82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南下!南下!· 江西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hkvkrt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南下!南下!·广东篇】</a><br></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8ymct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纪念肖前将军诞辰百年】</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n4vgfy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两万公里的红色追寻】</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lsz931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黑土地纪行】</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w1k7b8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母亲的路】</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htb2te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在路上】</a><br></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uff3le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父亲的长征母亲的路】目录总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ufeqhf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红色记忆】目录总汇</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