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援越抗美老兵,圆梦返越观光团,21日中午抵达中越两国边境口岸友谊关。当年出征时,为躲避敌机的侦察袭扰,军车在夜幕掩护下,闭灯行驶。抵达友谊关后,全体指战员下车集结,跑步出关,到关楼外广场列队。面向祖国举行出征宣誓仪式。全体战士面向祖国,高举右手,一致发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援越抗美,保家卫国,为五个伟大争光”的铮铮誓言!哪时的我们,都满怀着敢于赴汤蹈火,勇于流血牺牲的激情。脑海里满是遇碉堡舍身敢炸,堵枪眼挺胸能上的英雄情结。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我们,今天终于重返魂牵梦萦的边关。古稀之年再次被激情之火点燃!</h3><h3>下图为圆梦返越团全体成员在友谊关关楼前合影。</h3> <p class="ql-block">全团老兵在友谊关前激动的齐唱:《我和我的祖国》。举手高呼:祖国万岁!</p> <h3>来自各地的松滋战友,在友谊关前合影。</h3><h3>前排左起:周绍元、杜時鼎、刘啟雄、李 浩、李家明、杨尚智、何绍棠</h3><h3>后排左起:汪全元、郭才津、邓宏宇、佘克美、赵清富、谢圣荣、刘继柏</h3> <h3>访越团部分松滋老兵和随行家属在友谊关合影。</h3><h3>左起:刘启雄、谢圣荣、钟圣英、汪惠明、陈才琼、张大芬、李浩、何绍棠</h3> <h3>来自湖北天门、松滋和广东韶关市的九团九连战友相聚在友谊关下。</h3><h3>左起:刘其干、张红文、董占彪、黄得年、何绍棠、肖同春(肖立荣烈士胞弟)。</h3> <h3>九连老兵董占彪,肖立荣烈士胞弟肖同春,俩人一同随团赴越。给52年前抢修梅花大桥时,光荣牺牲的肖立荣烈士扫墓。他俩在肖立荣当年面向祖国宣誓的地方合影。</h3> <h3>当年美帝通过狂轰滥炸,妄图封销通往越南南方的交通运输线,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一场绞杀与反绞杀的斗争,在河友线展开。谅山地区沂罗大桥,梅花大桥是当时的主战场。67年8月13日、14日,抢修部队遭敌机多次轰炸,18名战友在此光荣牺牲。老兵们抵达梅花大桥后。纷纷下到桥底,凭悼牺牲的战友,回忆当年激战的场景。老兵们把当年冒着狂轰滥炸,用血肉和钢筋混凝土构筑成的桥廓加固圈,还有敌机留下的累累弹痕,都摄入了相机、手机,收藏在心底。成为永远不会忘却的记忆。</h3><h3>下图为老兵团拉开横幅,在梅花大桥桥头的铁路轨道上留下的合影。</h3> <h3>修复梅花大桥时,为被导弹击中受损的桥廓,构筑了一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圈。至今清晰可见。历经半个世纪,仍然托举着重达千吨的桥梁和轨道,承载着奔驰的列车!</h3> <h3>谅山市中心的沂罗大桥,越方已在三年前折除,原址建起了漂亮的公路大桥。大桥北端是商业街,南岸是广场、公园。两岸桥头各一个具有中国古风的届宇,至今保存完好,香火旺盛。面对新建的大桥,老兵们脑中忆起被导弹击中后,塌陷成V字型的沂罗铁路桥的画面。当年苏联专家断言,大桥修复需时数月。但我承担抢修任务的四大隊,挫败敌机的轰炸干扰,只用七天七夜時间,即将大桥成功修复。及时恢复了通往河内,直至越南南方的铁路运输线。</h3> <h3>一支队四大队三营负责修建的白水大桥、白水车站,是24公里改线的控制性工程。工期,质量由两国政府高层协商确定。当时要求承担任务的部队,尽快高质量建成。在越南25周年国庆前夕,交付越方通车,营运。以大幅提高河友铁路的运输能力,帮助越南人民军用战场上的胜利,来赢得谈判桌上的主动。接受任务的各部队,面对深山丛林的瘴气毒蚊。置身高温多雨,潮湿闷热的南方气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日夜苦干。提前两个月,高质量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如期交付越方投入营运。由于有河友铁路的有力保障。有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力援助,越南军民经过五年艰苦战斗,终于彻底的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统一。</h3><h3>九连、十一连战友来到白水大桥下,前往寻访白水车站和连队驻地。</h3> <h3>当年九连放置空压机,战士们工间休息、吃午饭的哪棵大树,仍然枝繁叶茂。树下现在建有当地村民的幼儿园,成为培育美好未来的圣地。</h3> <h3>现在看到的白水车站站房。仍然透出越南风情的哪种小巧、精致和美丽。</h3> <h3>下图是半开挖半填筑的站基。伸向前方的三股铁道。混凝土站台块拱卫起的两道站台。这些无声的建筑,虽历经50多年风雨,至今仍完好如初。可是,你们知不知道,年轻的中国士兵,有的为你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你留下了满身的伤痛。但是,他们至今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在执行祖国交给的使命。是在履行国际主义战士的职责。</h3> <h3>北水车站站台上,有上千块钢筋混凝土站台块。站台块的安装施工,由九连负责。站台块用自卸翻斗车,从预制厂运到后,杂乱无章的堆放在工地上。全靠战士们人拉肩抬,一块块安装到位。肩抬时扭伤腰臂,挪动时磕破手脚是常事。有的伤痛竟然陪伴老兵们终身。老兵何绍棠看见至今排列整齐的站台块,忍不住伸手抚摸。</h3> <h3>当年战士们上下白水车站工地的小道,现在宽了不少,但坡度还是哪么陡。穿越的树丛更加茂密。九连老兵张红文重走小道。</h3> <h3>下图是当年为防止水土流失,九连从中越边境,移植来草皮,建成的护坡。因为有战友们的青春和汗水的滋润,至今郁郁葱葱平整如初。</h3> <h3>九连、十一连当年的住地,现在成了繁华的村落。走过小河沟后,是成片红瓦白墙的民房。在当年祖国慰团,搭台表演文艺节目的地方,越方建起了学校。这里学校、幼儿园齐全,可见已是一个较大的村庄。</h3> <h3>这个河沟,是我们洗澡、洗衣被的地方。现在河道好象窄了,河水也浅了。记得69年夏季的一天,我们收工后,在此洗澡、洗衣服時,遭遇了滾滚而来的山洪。当时齐人高的浑浊巨浪,推着树木、油桶呼啸而来。场面十分震撼!</h3><h3>下图是11连文书,老兵返越团团长李浩,走进记忆中的小河,拍下的照片。</h3> <h3>10月22日,老兵团来到谅佳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凉佳烈士陵园座落在一座高近百米的小山上。在一号公路上,远远的就能看到高耸的陵园主碑。这里安葬着在谅山地区,光荣牺牲的84名中国援越抗美军人。九连肖立荣烈士,松滋马永泉烈士、刘祖胜烈士,就长眠在这里!老兵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山下排好队伍,拉好横幅。由惠兆胜、董占彪两位老班长抬着花圈,大家默默缓步上山。在陵园主碑前列队后,先点名报数。51名老兵和随行家属向烈士们躹躬报到。致祭词后,燃烛上香,战友们把从祖国带来的酒、水和泥土绕碑泼洒。家属们把从家乡带来的水果供奉碑前。烈士们,我们来看望你们了。你们的亲人和战友,时刻都在怀念着你们。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h3><h3>下图是全团成员在陵园主碑前合影。</h3> <h3>图为老兵们列队,行进在通往陵园的坡道上。</h3> <h3>肖立荣烈士长眠异国52年,终于等来了胞弟肖同春。肖同春长跪哥哥墓前失声痛哭。告诉哥哥,父母为他的牺牲伤痛不已。对他的思念伴随终身。父母生前多次告诫他。不管多远,多难,你要去给哥哥扫墓,代替我们去看看他。哥呀,我来了!</h3> <h3>肖同春在哥哥墓前伏地祭拜。他终于完成了父母双亲和家人的嘱托,实现了看望亲爱的哥哥,为哥扫墓的心愿!</h3> <h3>董占彪跌坐墓前,象当年一样为肖立荣点燃香烟!抽泣着和战友说往事,拉家常。兄弟,相隔52年,我来看你了。当年与你共同浴血奋战的战友们也来了。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你们永远活在战友和国人心中!</h3> <h3>松滋老兵和家属来到马永泉烈士、刘祖圣烈士墓前,为他们焚香烧纸。当年一同出征的松滋同乡多达千名,只有你们俩永远留在异国他乡。我们代表所有松滋战友,前来给你们扫墓。亲爱的战友,安息吧。我们会永远怀念你们!</h3><h3><br></h3><h3>图为马永泉烈士墓碑。</h3> <h3>十一连老兵邓宏宇,和刘祖胜烈士是同班战友。刘祖胜牺牲后,邓宏宇亲手掩埋了烈士的遗体。擦干眼泪,又投入到新的战斗。这次访越。刘祖胜烈士亲人委托他和老伴代为扫墓。入越后,老伴因遇水土不服,身体反映比较强烈。本应结束旅行,提前回国。但为了能把烈士亲人的心愿带到。为了能亲手在战友墓前焚香、烧纸。夫妻俩决定,困难再多,也要实现此行目的。在越方旅行社的帮助下,一路追赶,在白水大桥下,与大部队会合。现在,终于来到了烈士陵园。来到了刘祖胜烈士墓前。燃一柱清香,表达了战友生死情谊!焚一沓纸钱,传递了亲人的无尽怀念!</h3> <h3>马桂兵、谢圣荣、何绍棠、李浩和越方专职护陵员阿根(左4)合影。烈士亲人,老兵和家属给了点小费,感谢阿根父子两代人,守护和陪伴中国烈士的情谊和付出。</h3> <h3>从松滋参军的马桂兵战友,和63年入伍的惠兆胜老兵、屈浔如老兵,在越南下龙市合影。群内战友微信段子向老兵致敬:</h3><h3>当年,带我们出国参战,你助我成长,护我周全。老兵都是真心兄长。今天,领我们重返战地,你幽默快乐,激扬往事。老兵仍是人生榜样。</h3><h3>左一为马桂兵,中为屈浔如,右一为惠兆胜。</h3> <h3>北清遂道是24公里改线工程最难啃的硬骨头。七团所属部队,在开凿这座长达1000多米的遂道时,有十几位战友不幸牺牲。差不多每百米就倒下一位兄弟。老兵们说,我们必须要来这里。从南头进,北口出,要一步一步走完遂道全程。到每个战友倒下的位置,回忆他们年青時的模样。向他们倾诉老战友们永不消逝的怀念!</h3><h3>于都战友在北清遂道口的合影。</h3> <h3>六连的战友找到了连队的驻地,过去人迹罕至的山沟建起了工厂。战友们在惠兆胜老班长带领下合影。</h3><h3>从左至右:刘继柏、冉宏权、李家明、惠兆胜、周绍元</h3> <h3>泥壶这个地名,永远记在四连老兵们的心坎里。当年上下工地,多少次从路边的这棵大榕树下经过。今天重返战地,一定要和大榕树合个影。大榕树是我们战火青春的见证!</h3><h3>杜時鼎、郭才津、刘启雄在导游阿和陪同下重访泥壶,在大榕树下合影。</h3> <h3>祝关村是一支队司令部所在地。此地四面群山,环绕着一块很大的平地,这种地形既有利于司、政、后机关各部队的布置,又有利于防空保卫。四周客斯特地貌的群山,发育有丰富的天然溶洞。只要修筑好进出通道,就是坚不可摧的防空洞。龙桂林司令居住和指挥作战的一号洞,就是众多山洞之一。</h3> <h3>这就是龙桂林将军当年居住和指挥作战的一号洞。现在进到这里参观,要低头弯腰穿丛林,四肢着地登陡坡,才能抵达。老兵们进入洞内后,十分兴奋。纷纷和当年的遗迹合影。</h3> <h3>由于年久失修,人迹罕至,领队和越方导游都找不到洞口了。正在林间劳作的村民阿妹,主动充当向导,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h3><h3>汪惠明、钟圣英、董占彪与阿妹(左三)合影。对越南村民的友好表示感谢!</h3> <h3>此次圆梦返越之旅,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走完了河友一号公路全程。到达了我们当年战斗的所有地方。根据老兵们的要求。有的地方停车寻访,有的在车上介绍一下。总之,不虚此行。有兴趣去看看的援越抗美老兵,可以联系江西大余战友李亮。他多年致力于帮助老兵返越,寻找战地。他的能力和经验,一定会助你成功圆梦!</h3><h3>天门战友和烈士亲属,松滋战友和随行家属,游览越南下龙湾时,在游轮上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