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摄影 一一 邓天明</p> <h3> 我的家乡位于宜川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2公里的集义镇,虽然只有60多分钟的车程,但却要翻越老虎梁、无岭山两座大山,穿越老虎沟、阴凉沟两条山沟。 </h3><h3> 七六年,我正上高一,当时是冬季招生,正月初十过后,我们要踏着近一尺多深的积雪,背上简单的学习用品,走两天才能到县城。 </h3><h3> 七七年暑假期满返校吋,正值河水暴涨,眼巴巴隔河望着同学们成群结队徒步往县城走,而因为洪水冲毁了唯一的过河桥,无法过河。大约过了一星期左右,河水稍小,穿上短裤勉强能过河,那时没有表,一个人走的早了害怕,走的迟了又怕赶天黑到不了县城,只有等早上广播停了,我一个人拄个小木棍,背上母亲特意为我准备的干粮,走过四十里的阴凉沟后又走羊肠小道翻越无岭山、穿过三十里老虎沟后又走小道下了十里坡,最后从甘义沟走出。终于在下午五点多到了县城。 </h3><h3> 岁月如风,转眼都六十岁了,十月下旬,我们四位摄影爱好者相约回家乡赏秋拍照,我们登南坡古寨、钻磊义沟、赏崖底水库美景、摘火红火红的猪娃柿子,仿佛回到了童年。 </h3><h3> 深秋秋韵</h3><h3> 每到深秋,家乡集义的山川便红峰叠嶂,草木葳蕤。</h3> <h3> 杮子红了 </h3><h3> 柿子是我儿时的主要水果之一,那时中秋节过后,每天早上和中午上学都要拿近十棵暖好的柿子吃。霜降前后,农户都把各自的柿子摘下运回贮存,做柿饼或用软柿子拌炒面充饥。不像现在很少有人吃杮子,更没人买柿子。</h3> <h3> 南坡古寨 </h3><h3> 从南坡古寨下边的川道公路往返了不知多少次,每次都有上古寨的念头,这次终于成行。到古寨才发现,原来在川道仰望的古寨那棵不太高大的白皮松,虽然生长高山古寨的乱石滩,胸围竟有两米左右,一个人双手搂不住,甚是高大。</h3> <h3> 崖底水库 </h3><h3> 七四年俢崖底水库时,我在集义上初中,当时兴开门办学,我们同级的70余名同学到工地劳动了半个月,往返100多里路都是徒步,当时做梦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的崖底水库深秋景色如此漂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