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村--
中国最美乡愁旅游村寨30强 村前一座方亭古朴典雅,游人可在这里小息。 这里溪水长流---
鹅卵石堆砌的沟渠、屋基、围墙是一幅称奇的画景 天空下着毛毛细雨---
我们兴致勃勃地拾级而上,向村里走去 独山古寨---
一幅巨大的古寨游览图宣传画映入眼帘 古墙斑驳脱落---
坐落在青山脚下,笼罩于雾气之中-- 这里的建筑保留着古朴的风貌-- 就在这里照一张---
白色的雾气在青山中环绕;母鸡在绿草中自由自在地觅食--- 这里屋连屋---
墙门有方有圆,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 叶氏宗祠---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氏宗祠---
南宋孝宗时(公元1163-1190年),尚书左丞相叶梦得之曾孙叶峦自古市的卯山移居于此,始形成村落。明嘉靖间,叶以蕃殿试得中二甲第十九名,官工部员外郎,一时文风卓盛、文士辈出,立宗祠,建寨墙,村容大壮。 “叶氏宗祠”的边门---
在正门外平台左右蹲列一对剔地起突的石狮子,是别具风格的明代石雕-- 这里似乎人去楼空---
斑驳的底墙、台阶是历史的见证--- 狭窄的弄堂---
值得你去细细品味-- 葆守祠---
在叶氏宗祠左侧,始建于元末明初。原为三进,第一进已倒塌,现存二进。现是村俱乐部和乡文化中心。 斑驳的墙壁是历史的见证--- 明清一条街---
从叶氏宗祠到牌坊200米长的街道,完整的保留了明代建筑的风貌和格局-- 明清一条街---
条形长石镶嵌在鹅卵石中-- 明清一条街---
古街、民房,延续并保留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脉络-- 高耸的泥墙---
像是在诉说岁月的沧桑-- 旌节坊---
坐东朝西,清代建筑,四柱三间三层楼坊。旌节坊褒奖的是叶嗣俊之妻郑氏,死守贞节二十七载,励志冰霜,善事公故,教子成名,节妇懿行,脍炙人口。 旌节坊牌匾--- 在这里居住---
背靠青山,环境优雅,完全没有商业气息-- 量一下有多宽--- 圆圆的鹅卵石墙---
这些独山村独特的建筑风格,告诉你它在默默地守候着千年的等待-- 叶尚同民居---
坐北朝南,清代建筑,面积374.52平方米。三进五开间,砖砌门墙,方砖挑檐,门额框内砖浮雕,布局规整,装饰精细。 独山石牌坊---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牌坊指示牌---
“洊膺天宠”石牌坊---
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坐落村东南隅,傍小川,临山麓,坐东朝西,距南寨门100米。牌坊用花岗石以空雕、浮雕结合艺术构筑,三间、四柱、五楼,翼角起翘,脊顶双角生起,饰吻兽,歇山造--- 牌坊抱鼓石---
牌坊四柱下部均有抱鼓石前拥后扶,剔空雕刻,技艺精湛。
石牌坊---
最高楼竖“荣恩”额,次两楼置云图额。明、次间上、中、下叠三枋。明间上方作双龙抢珠浮雕,次间大额枋为主题额枋,遂昌知县池浴德题“洊膺天宠”四个楷书大字。 在背景为石牌坊处留个影--- 蓝天白云青山,古色古香古村--- 幽静迷人的山村小寨---
蓝天、白云、青山、田野---这一切充满着浓浓的山村气息-- 独特的古建筑,怎么看都感觉舒心--- 游完牌坊,沿着鹅卵石道往下走--- 村寨小巧而古朴---
只有桥下哗哗的溪水声,打破了这里宁静的沉默-- 官道---
这条道通往南寨门(谯楼),据说也是通往江西的道-- 寨墙及谯楼---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寨门(谯楼)---
坐东朝西,明代建筑。寨门前半部属石券门,后半部属木质层楼,经康熙五十一年(1712)、乾隆二十五年(1755)、道光十七年(1837)数次修茸。 南宁社---
位于南寨墙外路边地坪间。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村庄的社殿,殿内供奉蔡相大帝和土地等神像,又称“蔡相庙”。 村民家用鹅卵石筑成围墙,点点花瓣带来了几分亮色,花草散发着清香--- 南山毓秀---
一座高大的古墙,青砖黑瓦石框门-- 这里房屋建筑雅致错落,高大的围墙,是江南明清建筑的缩影--- 万福来朝---
这里曾经人口鼎盛,现在住户随着被岁月剥蚀了的老房子可见在逐渐减少--- 泥墙、农作物、依山傍水---
我们似乎感觉到这里是世外桃源,村子里很安静,仿佛可以听见自己脚步落下了的声音--
这条是村里的“现代大道”---
大家在欣赏这被雨水冲刷了千万遍的鹅卵石已变得温润妥帖--- 明代古井---
井内都以卵石砌筑,井壁围径上小,中大,下收,该井为1984年10月独山村民建天马山岭道时发现。 独山村---
这个名字特别有感觉,像是与它的遇见起源于千年前的相约,亲切感强烈--- 合影留念---
独山村,不同于丽江、凤凰等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古村;这里的村民坚守着自己的故乡,坚持着故乡的文化和风情。我们感受了这里的古风,记住了这里的古街、牌坊、古墙、古井、古建筑---古村落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