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路学校观摩记

馨儿的乡村教育/教师培养

<h3>  2019年11月4日下午,六安市第二十期校长提高培训班学员一行来到六安市金安路学校考察学习。初听校名,以为是一所私立学校,其实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于2018年合并三校后兴建的“年轻”学校。参观校园,观看学校宣传纪录片,感觉该校建立刚满周岁却成果明显。参观结束,该校黄雄飞校长给我们做了一场题为《立德树人 再接再厉》的德育工作汇报。说是汇报,倒不如说是黄校长和我们面对面交心、分享。该校校园文化,突出“实,勤”二字,师德师风建设和常规管理也都突出体现“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校训精神。和大多数学校一样,该校德育工作重点体现“两育人”:环境育人(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一训三风、校歌等)、活动育人,具体落实在“两抓手”: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br></h3><h3> 金安路学校建校一年多来,在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师资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事,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一点,从学校的宣传纪录片以及黄校长的报告里得到印证。听完黄校长汇报,我很想与黄校长及其团队探讨有关教育思想的话题。校长应该成为带领学校出发的第一人,立言、立行、立德,积淀传承。通过一些人,做出一些事,再赋予一定意义。对于建校仅一年、“年轻”的金安路学校,黄校长更是该校的奠基者、引路人!黄校长回答了金安路学校2018年由三校合并组建即“从哪里来”,是否已在思考“往哪里去”,即:被民办学校包围的“年轻”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对学校有什么样的定位,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有着什么样的初心,担负什么使命,具体如何落实黄校长及其团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h3><h3> 我所在的霍山县黑石渡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生源锐减、规模萎缩是所有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而我们中心学校依然能够保持良性发展,一直是我县学额最大的独立初中,应该得益于一把手校长对学校的定位和谋划。我们学校的定位:打造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农村示范学校。校长带领整个乡镇中小学、幼儿园100多教职工,打好“寄宿制”这张牌,在“吃好、住好、学好”六个字上下功夫,做好常规,留住生源。何为办学特色,我们中心学校校长概括得好:“做好常规就是特色,做出特色就能出彩。”</h3><h3> 今日在金安路学校探讨德育工作话题,想要交流分享的很多。德育和素质教育,载体是课堂、故事和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根教育的魂。校园文化,还需要形象符号。校服,是行走的形象符号;校徽校训校歌,体现学校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入学礼、十岁礼、十四岁青少年礼、毕业礼,是成长的阶段标志;校树校草景观布置,是校园文化的实物体现。比如校内百年老树,它是无声的歌,无言的诗,伫立在那儿,守望着校园。</h3><h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于金安路学校黄校长及其团队,有着不一样的责任与担当;于我们农村学校,也有不一样的解读和意义!</h3><h3>&nbsp;</h3>

学校

校长

金安

校园文化

该校

育人

德育工作

一贯制

六安市

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