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良家风 构建文明校园——楚雄州特殊教育学校“传承好家风”优秀事迹展播(第二期)

<h3>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传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理念,进一步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近期,我校工会、女工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出一系列“传承好家风”优秀事迹展播,借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努力争做优秀家风的传承者,为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贡献力量。</h3><h3> 本期“传承好家风”优秀事迹展播家庭是楚雄州2018—2019年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家庭”——窦必忠老师家庭。</h3> <h3>  窦必忠老师(中共党员)和妻子王光英(退休教师),在我州师范教育和特殊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近四十年,是构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践行者、模范者。 </h3><h3> 做民族融合的践行者。窦老师家庭是一个彝汉融合的家庭,结婚三十多年来他们夫妻互敬互爱、相互扶持,在教育战线上执着耕耘、比翼双飞。在学校,他们经常对来自山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其中州特校一名同学就是在他们夫妇长期坚持不懈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日常生活中,同事、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他们都会主动劝导与调解,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影响民族团结和谐的现象总是加以坚决的抵制。他们一家为构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5次被学校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安全文明户”等。</h3> <h3>  做民族教育的引导者。窦老师与爱人爱岗敬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在课堂内外他们一视同仁,并要求各民族学生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了让各民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他们夫妇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日为学生做课外辅导,从未要过一分报酬。他们以工作为重,王老师身患癌症在昆明住院治疗期间,刚做完手术,王老师就坚持只要女儿照顾,让窦老师尽快回学校,不耽误教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夫妇所担任的美术和刺绣课程在学校职业课中脱颖而出,所教授残疾学生的美术、刺绣作品有几十人次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州级的表彰奖励,有的作品还出版于相关画册上。窦老师和王老师本人也因成绩卓著,先后被教育部、州教育局等部门表彰为“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h3> <h3>  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窦老师夫妇热爱民族文化,并努力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擅长彝绣的王老师调到特校工作后,就主动要求承担学校彝绣课程,为学校职业教育和传承彝族优秀文化开创了崭新的领域。身为美术教师的窦老师常常与爱人一起探讨彝绣的技法,并协助王老师设计彝绣图案,共同做好彝绣技艺传承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中央电视台《传承的力量》栏目组专程到校对彝绣课程进行了采访报道,彝族听障学生刘萍、李绍琼等多次代表楚雄州参加全省残疾人刺绣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h3><h3> </h3> <h3>  窦老师家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了“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理念,树立了良好家风,为彝州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地贡献,是民族团结的典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播者。</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楚雄州特殊教育学校</h3><h3> 撰稿:冯捷杏 审核:普桂萍</h3>

家风

家庭

民族团结

优秀

老师

王老师

民族

传承

楚雄州

彝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