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1995年7月国家乒乓女队来穗进行访问交流活动(图中为笔者)</b></h3> <h3> 学习乒乓球基本功的初始阶段及技术动作巩固定型,多球训练是强化动作的有效手段,在各级各类乒乓球练习场馆,多球收集架成了必备的辅助器材之一,尤为少儿的学习阶段,通常以教练员派送每盆盛有100上下个球为单位计算密度与强度,让学员按要求反复练习正反手攻球等等技术动作,以达到娴熟规范。因此,按人均每节打出的数百计的球能相对汇集而不致于散落地面上,多球收集架起到了提高训练效率、节省体力和捡球时间的作用。</h3> <h3><b>△当年曾是校队夏、李同学进行反手直线多球练习</b></h3> <h3></h3><h3><b>△最常见的传统式集球架</b></h3> <h3><b>一、直式简易型</b></h3> <h3>简易多球收集架(2002年自制),材料为铝U型槽,(布幕由同事李智成帮忙车缝)净重不足5斤,轻盈小巧且占地少,曾在学校、球馆、小区会所等阶段性设点教学使用,结构全用机螺钉连接而成,安装与卸载方便简单。</h3> <h3><b>△收集球架往住宅小区球台旁一站,立马可以练习,替代拾球人(器),便捷且实用。</b></h3> <h3><b>二、曲尺型</b></h3> <h3> 笔者在广州市同福中路第一小学(省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也是国手樊振东就读过的小学)任教时,为更切合多球练习而设计并制作的一款曲尺式多球收集网架。</h3> <h3><b>△在学校球室外楼道实物拍照(1993.10)</b></h3> <h3><b>△拙文发表于《乒乓世界》1994年第1期</b></h3> <h3> 自文章发表后,得到时任广州市乒乓球专项组资深教练王树声的关注并与之探讨,欲在设计制作上作进一步优化改良,与器材厂家联系及申报专利等,但最终搁浅。</h3> <h3> 曲尺式多球收集网架采用包围半台无死角的设计原理,基本上将来球尽收网底而不漏,比之直式集球架更为实用。经年已久,随着本人调动,该器材或早已不复存了,遗憾当时没有留下训练使用时的影像资料,读者只能从文字及照片去感觉推演了。</h3><h3><br></h3><h3> 从设计制作的曲尺式多球收集网架至今已有26年时间,当年制作以管材为主(旧料利用故网架略为偏重),而今在制作材料上则有了更多的型材可选配,如选用不锈钢、铝、塑等各类轻质型材,设计可以伸缩+折叠+搭扣装置等方式构成,做到收合自如,操作便利,美观实用,且不占地方,更便于携带,在面积有限的练习场所个人也可使用,若是专以教球的走穴者,不失为一个练习多球的好助手。</h3><h3><br></h3><h3> </h3> <h3>本文仅作自制器材系列之回顾续篇,乒乓球练习辅助器材在发明与创新上仍有发展的空间乃至商机,有设计造诣和动手能力的你,或许是个不错的参考和借鉴。</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