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千课盛宴,赴一次万人约会——"千课万人"全国四年级部编语文新教材课堂教学高峰论坛

冠青

一支粉笔指点江山,两袖清风无怨无悔。怀着对统编教材的憧憬,怀着对语文课堂本真的探寻,怀着对名师们的倾慕与敬佩,在林海霞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语文组一行4人于10月17日这个秋意浓浓的上午,从海口抵达人间天堂——杭州。在这山花烂漫,彩叶纷飞的城市里,我们即将开启为期六天的美妙邂逅,在千课万人的舞台上铭记一句句智慧闪光,铭记一幕幕思维飞翔,伴随着理想起飞,起飞……<h3><br></h3> <h3>  随着主持人热情洋溢的介绍,2019年秋“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四年级部编版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正式拉开序幕!活动中专家云集,名师荟萃,不仅有全国小语界的泰斗,更有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界的知名特级教师以及知名作家、学者。<br></h3> <h3><br></h3><h3> 首先,小学语文部编新教材主编之一的崔峦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中年级教材与教学”的报告,从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四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特色、教学建议五个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让老师们牢记要用好语文教材,坚持守正出新,提升语文要素,落实立德树人!</h3> <h3>  诗意语文的创始人王崧舟教授,他带给我们的是一首王冕的《墨梅》,他的课堂,诗意盎然,心境愉悦,在读、品、悟中,尊重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我们感受到了王老师浓郁的诗人情怀以及博大的教育情怀。 王老师古文功底深厚,指导层层深入、善于设计问题,不急不躁、静待花开,不用自己的理解和标准化的答案来代替孩子们的独特感受。如果说王老师极富诗意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我们普通老师难以学到的,那么,王老师如何善于启迪孩子们的思维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思路是我们普通老师必须学习的!<br></h3> <h3>薛法根老师的淡定自若,笃定从容,源自于内心的力量和厚度,源自于对语文课堂的热爱和专业。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语言训练点,孩子们积累了词语,也学会了表达方法。薛老师的课以朴实、扎实著称,整节课,薛老师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引领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体会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文体,关注表达技巧,并在交替叙事、多重描写这两种表达形式中穿梭,让学生通过反面人物不断给正面人物制造麻烦、正面人物不断一一解决麻烦来理解交替叙事这一表达形式;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不同角度的描写,感悟多重描写可凸现叙事情节紧张的作用,最终让学生掌握读小说、写情节的方法。薛老师的课总是那么自然,那么风趣,那么亲切,又那么充满智慧,让你觉得学习仿佛就是在跟邻家哥哥唠嗑儿。薛老师的课再次印证了“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法”的观点。<br></h3> <h3>  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清晰,以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为基础,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主题明确,让学生变成真正的学习者,致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持续发展。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知识的阳光普照心灵世界,让情感的火花点亮创造梦想。愿我们都能学以致用,让我们的课堂,在真实中显本色,在朴实中显智慧,在扎实中显高效。<br></h3> <h3> 何捷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第二单元的其中一篇,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型的课文。何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认识单元导读,明确目标。其次通过模仿与学习来在批注中学习“提问的角度”,理解批注中的“提问的角度”,赏析批注中“提问的角度”,尝试多角度提出问题。课堂奇趣,开放的理念,灵活的方法,对孩子充满爱心,对教学十分用心,对教学独具匠心。时刻把握“教”的尺度,“孩子会的不教”“孩子能自己学会的不教”。何老师不仅关注文本表达形式,还教给学生思辨的意识,激发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的兴趣。何老师的课亦庄亦谐,趣味横生,学生完全是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的。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何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br></h3> <h3> <br></h3> <h3>  这次活动,无论是执教者、评课者,还是各位专家,大家都紧扣不同文体的特征,直指阅读方法与言语表达,关注的焦点都是语文核心素养,明显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身,这印证了多年来我读写结合的所思与所行是正确的,也让我对我们的在研课题增强了信心。还有一些课很好地给我们指引了未来前行的方向,如:如何让经典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使古诗、楹联等中国传统文化与语言习得巧妙结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如何有效落实口语交际的多向度、多层次互动……我想,“发展课堂”要发展的不仅是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还要发展老师的能力和素养,这应该就是“发展课堂”研讨活动的目的和魅力所在吧!<br></h3>

语文

学生

老师

课堂教学

教学

教材

学习

王老师

课堂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