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美兮 🌺🌺 (21天6721公里美西大环线)之四

紫梦芷萱

<h3>2019.9.29/Day 5</h3><h3>今天的行程:</h3><h3>佩吉小镇—4.8km—下羚羊谷—181km—凯恩塔—41.7km—纪念碑谷公园__16km__ Gouding Lodge</h3><h3><br></h3><h3>今天的重点是羚羊彩穴。</h3><h3>羚羊彩穴(Antelope Canyon)是世界七大地质摄影奇观之一。其位于亚利桑那州北面,是著名的狭缝型峡谷。百万年来洪流和大风的侵蚀形成了世界地质史上最为独特洞穴。</h3> <h3>从佩吉小镇出发,看见三根烟囱,下羚羊谷就要到了</h3> <h3>羚羊谷属于纳瓦霍原住民保护区,分为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我们此次参观的是下羚羊谷<br></h3> <h3>羚羊峡谷如同其他狭缝型峡谷般,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所形成。主要是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h3> <h3>该地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h3> <h3>由于羚羊峡谷区域会有暴洪,且不一定在下雨时出现,有时在远方的上游忽然下了一阵雷阵雨,就有可能急冲至下羚羊峡谷中,所以整年中约有九个月不会开放。也正因为危险,去上下羚羊谷都需要报当地的观光团参观。</h3> <h3>羚羊谷内的光线千变万化,而只有正午很短的一段时间阳光才能透过几处间隙照到谷底,因此中午时间段是预定的爆款,我们此次参观的是下羚羊谷,反而是早晚光线最好</h3> <h3>羚羊谷的参观团分普通团和摄影团,整个普通团,实际在谷内游览的时间大概只有半个多小时,余下的就是点名排队时间、谷外“休息”时间。谷内参观一直被导游拼命的喊: 快,快,快</h3> <h3>抬起手机不要拍到谷底的人群,毕竟羚羊谷垂直空间还是很高的,除去谷底的人所在的高度,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拍。现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拍出美美的羚羊谷照片分分钟的事情。</h3> <h3>其实羚羊谷底部还是满满全是人,看到美女乘拍几张美照😜😜😜</h3> <h3>闪闪发亮的红宝石</h3> <h3>图为印第安酋长脸孔</h3> <h3>蟾蜍露出尖尖的头,仰望天空</h3> <h3>全程都举着相机一直拍拍拍,头上不断飘落尘土,弄得灰头土脸,出来后觉得象个土人,好累好累😣😣😣</h3> <h3>从羚羊谷出来已是中午11点,一路径直前往纪念碑谷公园</h3> <h3>经过佩吉又浏览了一下全貌,真是一个精致的小镇,在周围一片黄色山石中,绿色的树林绿色的草地显得格外显眼,暖色的小房子又掩映在这片绿色中,黄——绿——黄,色彩搭配得又有层次又和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指数应该很高吧</h3> <h3>沿途都是典型的西部苍茫景色</h3> <h3>哇塞,开始有这种手套山出现了,是不是纪念碑谷快到了?(正前方这个大的叫El Capitan)</h3> <h3>指示牌提示,前面右转就到了纪念碑谷啦</h3><h3>纪念碑谷位于犹他州(Utah)东南部与亚利桑那州(Arizona)东北部的交界处。纪念碑谷是印第安人的领地,不属于国家公园,因此使用不了国家公园年票,需要在入口处购买门票,每车20刀(1-4人)超过+6刀/人</h3> <h3>纪念碑谷是科罗拉多高原的一部分,是一个由砂岩形成的巨型孤峰群区域,其中最大的孤峰高于谷底约300米。</h3> <h3>纪念碑谷的鲜艳红色来自铁氧化物从风化的砂岩中暴露。谷中较暗的蓝灰色岩石则是来自氧化锰。</h3> <h3>三大孤丘(Butte)--(西手套(West Mitten)、东手套(East Mitten)、梅里克(Merrick))</h3><h3>在游客中心就可以一览无遗地观看最有名的三大巴特(Butte)的风采。大多数著名的纪念碑谷摄影作品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大部分的冰箱贴、纪念币也都是这里的画面。</h3> <h3>纪念碑谷实际上包含纪念碑谷纳瓦霍部落公园(Monument Valley Navajo Tribal Park)周围的大片区域,而纳瓦霍族的保留区相当于国家公园,例如犹他州的 Oljato-Monument Valley 就在纪念碑谷的指定区域内。属于纳瓦霍印第安保留区,实行印第安的法规管制,不受联邦政府干涉。</h3> <h3>游客可以付过路费后行驶约27公里的泥土路(约2到3小时旅程)。旅客也可以参加旅游行程,价格按照服务和路线收费每人40到100美金不等。有部分区域,例如 Mystery Valley 和 Hunts Mesa 必须要有导游才能进入。</h3> <h3>远眺三姐妹(Three Sisters),云朵的阴影在大地缓缓移动,仿佛置身于来世的另一个星球,荒凉、原始、孤独感。地球上你很少再能找到这么一个地方,大片的红土地,零零星星的散落着一个个巨型石块。</h3> <h3>Camel Butte,这个角度还是很能想象出来像骆驼。土路全长17英里左右,开始是一段双向车道,从Camel Butte开始是一个环形的单行道。而butte是比mesa小一些的岩体,属于岩石风化的第二阶段。</h3> <h3>上帝的手掌(The Hand of the God),人类的渺小。</h3> <h3>在Artist Point看Spearhead Mesa。岩石顶部那个凹洞酷似心形。</h3> <h3>Totem Pole图腾杆(最右的那单根石柱),这种岩体的种类是spire,由butte继续风化而形成的终极阶段,再下一个阶段大概就是土归土、尘归尘了,造型狭长,孤立在旷野中,风化后最底层的页岩(Organ Rock)暴露在外。</h3> <h3>纪念碑谷的美景太多,需要慢慢用心感受。直到太阳西沉仍依依不舍离开。</h3><h3>期待明天一早的日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