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灿烂如金上善若水”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变革——吕锐卓越校长工作室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研讨会纪实</h3> <h3> 九州风物,中原殊胜。华夏滥觞,人杰地灵。金声玉振,临大河以带嵩岳;水佩风裳,润五湖而秀绿城。汇通八方连四海,俯仰千载看古今。</h3><h3> 序属三秋,逢迎盛会。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品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吕锐卓越校长工作室一行13人参加第4届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研讨会。</h3> <h3> 研讨会分五个部分。包括区域智慧与前沿观点;学校课程与文化变革;热点聚焦与深度对话;课程博览与现场聚焦;联盟智慧与全真观察。</h3><h3> 在第一部分中,工作室成员聆听了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段立群主任《关于区域学校课程建设深度变革之金水路径》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变革》两场主题报告。两位专家的讲座基于不同经验,运用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素材聚焦课程变革,其核心直指变革以学习为中心。</h3> <h3> 现场展示了八大板块的主题展览,分别由金水区各个学校展示。各学校将本校开发的特色课程琳琅满目的展现出来,与会老师驻足观赏,与学校老师交流学习经验。</h3> <h3> 第二部分七所学校七位园、校长带来七场《学校课程与文化变革》他们的研究与实践。</h3> <h3> 第一场《课程旨趣与生命成长》由郑州市金水区优胜路小学校长刘辉讲述“大拇指课程”,优秀在这里生长。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一颗优秀的种子,伸出大拇指,为每一位孩子点赞,唤醒他们的潜能,发现他们的禀赋,实现优秀品质。</h3> <h3> 第二场,课程发展与品牌定位,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校长侯清珺,讲述乐享课程从项目学习(pbl)到深度学习(phd)。对学校育人目标、课程标准、不同学科之间关系进行深度联结,进而使得课程实施中的项目学习发展到项目式的、和谐的深度学习方式。寻找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上的平衡支点,撬动教与学的本质变革,激发教师与学生产生与真实世界连接的需求,让学校成为更有吸引力和朝向未来的学校。</h3> <h3> 为每一位孩子幸福绽放积蓄力量,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的“小绿芽课程”关注课程设计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在第三场中牛保华校长学校的雅美社团,以独有的姿态为学校课程发展,浸入了蓬勃的力量。学生就像一颗颗生机勃勃的小树,在课程的滋润下日渐成长,拥抱万象。</h3> <h3> 只有一个懂得审美的社会,才能孕育出经典的文化。“五育并举”,在郑州市金水区艺术小学校长赵纪军的眼中,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厚度,更关注品格和精神的高度。当孩子们与艺术小学邂逅的第一天开始,就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享受美的课程。慢慢积累,慢慢渗透,潜移默化的接受美的滋养。体验积累到一定的厚度,就构成了对美的独特感知与鉴赏。拓宽眼界,放大格局,从而形成圆满人格,这就是美带来的教育价值。</h3> <h3> 课程该有怎样的逻辑,坚持孩子在课程中央,关注孩子的学习需求,聚焦孩子的生长点,理顺学校课程横向与纵向关系。在第五场中,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校长王小蔷用课程图谱与学习变革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课程,让每一位教师都看到自己,让每一位家长都明白孩子,让每一个生命都温润而美好。</h3> <h3> 幼儿园里的“小不点”有大梦想!郑州市金水区第一幼儿园园长郭敏在课程架构与内在生长梳理出这样的课程哲学:梦想教育是点燃的教育、阳光的教育、纯真的教育。他们坚信,梦想与生俱来,每个梦想都精彩,梦想足以改变世界,点燃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是每一个教师的幸福所在,因为幼儿教育是一项充满爱和期待的工程。他们注重品质,追求卓越,是万千家庭梦想的承载者。</h3> <h3> 在第七场报告中,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校长徐建志的“花自开课程”是自信、自得、自能、自觉,向着阳光成长的课程。追求结构化、有效化、多样化、项目化的“自教育体系”,从而成就最灿烂的人生价值,这是他们的课程文化与生命立场。</h3> <h3> 七场学校课程展示报告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品质课程联盟召集人杨四耕教授带来精彩的点评。他从品质是一种向好的倾向谈起,如何做有品质的学校课程,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在学校、学科、课堂、教师方面基于学校整体课程品质提升的设计着手。他在点评中还提到了“首要课程原理”是指导学校课程实践的观念架构。倾听儿童是学校课程发展的内核;清晰学校课程变革的家底;让学校课程充满文化气息;确保学校课程变革的理性精神;展现活跃的学校课程图景,这五大原理在金水区七所学校的汇报中都有很好体现。最后,杨教授点出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的“海潮效应”,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海潮,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让我们做学校课程与文化变革的“弄潮儿”。</h3> <h3> 由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王水发领衔的第三部分“热点聚焦与深度对话”,以沙龙形式展开对话:学科育人——教育改革的指南针。八位专家学者的话题从学科素养不完美如何改进?如何架构学科知识系统并拓宽拓展?学科的属性?学科和育人的关系?学科知识是不是学科育人?育人目标与学科目标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激烈的探讨。与会老师也加入到探讨中,大家达成话题共识:学科知识是基础;学科的发展必然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传授知识是基本的育人,在原有基础上更完整地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求真是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求善、求美的全学科育人;从育知到育智、育意、育情、育行,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育人目标,到关注人核心素养的育人,文以载道;学校育人目标是对“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本化的表达,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梳理,立德树人是学校工作的全部。</h3> <h3> 研讨会第四部分为“课程博览与现场聚焦”。共在11所学校分为11个分会场举办。</h3> <h3> 我们在金水区艺术小学第一分会场聚焦“集群式课程与审美教育”。</h3> <h3> 三尺讲台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活动首先是由金水区工人第一新村小学梁小彩老师带来校本课程《神奇的游乐园》一课。本课是用“磁力棒拼摆”对游乐园进行设计。孩子们分八个小组,设计包括:摩天轮、秋千、滑滑梯、飞椅、跷跷板、电影院、过山车、蹦极八个主题游乐设施。小小的磁力棒拼摆体现的是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在玩磁力棒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发挥无穷无尽的遐想,多了一份乐趣,更长了一份智慧。</h3> <h3> 第二节课是由金水区艺术小学杨君磊老师执教的《有趣京剧念白》,京剧曲艺课。本课通过京剧三岔口选段中的任堂惠与刘利华两个人物京剧念白(韵白、京白)的学习,教学中从念白点名引起学习兴趣、欣赏京剧念白选段、到体验表演念白韵味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 体现“在实践中感受念白、体验念白、念白到生活中去”的教学主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 更获得学习能力, 同时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h3> <h3> 接下来分别由三所学校带来主题报告:郑州市金水区工人第一新村小学校长孙冬梅《美之约课程:与美相约,向美而行》;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校长弓书玉《点线面体勾画和美教育蓝图》;郑州市金水区艺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邓欣雨、赵玮霞《邂逅一场唯美的生命之旅——生态式美育的探索与实践》三所学校都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和人生幸福,都把“审美教育”聚焦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中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把“孕育艺的风范,润泽美的心灵”的主题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每一处细处,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校园生活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h3> <h3> 研讨会第五部分联盟智慧与全真观察,第一场:区域探索与技术作用;第二场:学校经验与实践创意。专家们带来有关品质课最前沿的信息与经验,分别做了《品质课程联盟的区域实践与探索》《区域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实践探索》《基于数据的区域课程管理》《课程生态建构的沈阳样本》《基于大数据的学校课程管理》《好声音课程:倾听生命的天籁》等精彩的报告。专家们语言朴实,却字字精当,句句中肯,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又有鲜活生动的案例展示。</h3> <h3> 通过两天品质课程研讨会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把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以系统的思维和整体的眼光关注学校所有的课程。构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完善、特色鲜明、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高品质课程体系,值得我们为之努力。</h3><h3> 品质课程研讨会,明年南昌东湖我们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