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走长城之十二:平顶峪-望海楼-六眼楼-长谷堡

莲蓬

<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11月2日,初冬,秋色仍未散尽。有霾,气温16度。</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这天,加上再熟悉不过的路线,如数家珍的敌楼,走起来有点昏昏欲睡,不知不觉就带动大家加快了速度。想起十走的时候,因考察长城多次误过收队时间的尴尬,我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6px;">相同线路十走链接如下,没再重新搜寻资料。以后有空了再作修正补充。</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a href="https://www.meipian.cn/1vhi6i8h"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十走长城二十二战:石林幽入峭壁前,危楼险走风传箭</a></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font size="3">寒老今天开始执行冬季时间,七点半始发点发车,到我上车的集合点已经过了八点。路上还堵,等赶到平顶峪,已经是九点半。六十五人,下来走穿越的有五十来人。结果因体力和对路线的熟悉程度不同,最晚下来的队友已经五点。</font></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font size="3">大伙因此议论纷纷,寒老于是把下次出发时间又改回七点。也是啊,七点半出发,肯定赶上周末出城高峰了,加上天黑得早,一不小心就得走夜路,且早点出发时还算元气满满,晚点下来后可都是疲兵了,回家越早越好</font><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br></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font size="3">这段线路不长,总共十公里吧!其中东沟就长达五公里,从六眼楼走到板厂峪景区大门,怎么也得一个多小时。五公里长城闭着眼走,也需要耗去至少三个小时,因为真的不怎么好走。实际上我并没有完整的穿完过一次。第一次来时,绕过了转角崖,又没有上望海楼。第二次没有绕,楼楼打卡,门门考察,望海楼下来后,已经两点多,没有时间再行走板厂峪北长城了,只得草草收兵,寻路临崖下撤到东沟。</font></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font size="3">第三次有意加快了速度,还是楼楼打卡,不过一般不再考察了。运动运动,出出汗,看看风景,试试以前没敢走的险路,比如转角崖那儿我是从正面直接攀上去的。后来媳妇有点不满,认为我的上法比她的好走,对我来说倒也是,对她来说,因为身高腿长问题,可能未必。十二点半我们自发形成的一个完全穿越小分队已经从望海楼下撤到垭口,此时拖累大家速度的是我,下行缓慢。两点后,进入东沟,三点已经到达原定的集合点鹿厂,结果因为大车上不来,寒老又改地儿了,改在景区大门。早说啊,早说我们小队就穿过景区下撤了。不过也好,正好前方的长谷口堡我还没考察过,于是干脆放慢脚步,到堡里考察一番。三点半,到达景区大门外,但这时大队人马还没有下来,这一等,就等到了五点。</font></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font size="3">不管怎样,玩得尽兴就好。都说寒老队出人才,跟寒老走多了,体力能出来,有心的话,轨迹慢慢自己也学会了,路也会认了。就是这个到点集合问题,一直是队里的老大难问题。不过前几次都不错,这次可能因路线真的不简单吧!</font></p><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br></span></p> <p>天气阴沉沉的,我把相机的白平衡拔到阴天,为了秋色再漂亮点又加红加黄,于是成这样了,媳妇说这色不自然,我觉得还好。</p><p>九点半,平顶峪下车。好熟悉的公路。仔细一想,算上这次,是第四回来了。第三次是为了打发等人的时间,从九道缸夜行平顶峪,在村委会吃了点热乎饺子。</p> <p>草已枯黄,上来后回拍敌台。</p><p><br></p><p><font color="#39b54a">221号台敌台,大部毁坏。位于平顶峪村北。台基为七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2.2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现存4米,面积不清。中层楼体已毁,只存部分东墙,结构不清。221号台至222号台间长城原为砖筑城墙,因靠近村庄,人为破坏严重,村北山坡处现已无墙体。</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br></p><p><br></p> 浓艳的秋色在阴天中也没有萧杀感,可能因为气温比较温暖吧,上行,出汗了。 <font color="#39b54a">222号台敌台,大部毁坏。位于平顶峪村北。台基为六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1.9米,上部楼体已毁,残高5米,面积不清。中层楼体大部已毁,只残存东北及西北角。222号台至223号台间为石筑城墙,宽3~4米,高2~3米,约有1/2墙体较好。</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路好走,前军的速度都不慢。 <font color="#39b54a">223号台敌台,基本完整。位于平顶峪村西北。台基为十一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3.4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9.5米,长9米,宽8米。中层楼体为东西向3车棚券室,南北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7米,宽1.2米,高3.8米;通道进深1.1米,宽1米,高1.72米。楼梯设在南墙中间,由东西相对而上,梯口宽0.8米,砖阶已残。外形为东、西墙中间各开1门,两侧各开1窗,、北墙上各开3券窗。券门宽0.76米,高1.72米,券窗宽0.66米,高0.78米。顶层楼橹已毁,遗址尚存,长6米,宽4.5米,残高1.5米。223号台至224号台间长城为石筑,城墙宽3米,高0.5~1米。</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浓重的颜色。 <font color="#39b54a">224号台敌台,基本完整。位于平顶峪村西北。台基为二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0.7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6米长8.5米,宽7米。中层楼体为南北向3车棚券室,东西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5米,宽1.4米,高3.8米;通道进深1.2米,宽1米,高1.72米。东南角顶层开1个长18米、宽1.2米的天窗。外形为东、西墙靠南侧各开1券门,北侧各开1券窗,、北墙上各开3窗。券门宽0.76米,高1.75米,券窗宽0.65米,高0.78米。顶层楼橹已毁,遗址不清。四周垛口墙保存完整。224号台至225号台间长城墙体为石筑,毁坏严重。</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224号台过后,有大路可以绕行,我要楼楼打卡没有绕。媳妇绕了,我叫后面的宁静致远姐也跟着绕,前方的路还长呢。──姐的表情我看得懂,不大服气。 <p>如果绕行,这座楼就不能打卡了。</p><p><br></p><p><font color="#39b54a">225号台敌台,基本完整。位于平顶峪村西北台基为十四层石灰岩条石垒砌,高4.4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8米,长8.5,宽7米。中层楼体为南北向2车棚券室,东西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5米,宽1.米,高3.8米;通道进深1.1米,宽1米,高1.75米。楼梯已毁。外形为西墙中间开1门,两侧各开1窗,南北墙上各开2窗,东墙大部倒塌,东侧券室已毁。券门宽0.76米,高1.73米,券窗宽0.66米,高0.78米。顶层楼橹已毁,遗址不清。四周垛口墙亦无存225号台至226号台间墙体为石筑,墙宽3米,高2~2.5米。约有2/3保存较好。在接近226号台40米处有一2.5平方米,高约1.2米的石垒炮台遗址。</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p><p><br></p> 下来后与大家会合,继续前行。远方中间那个楼是地标楼,上有三角标。 长城沿着山脊曲里拐弯。 <font color="#39b54a">226号台敌台,完整。位于平顶峪村西北,炮沟村南。台基为九层石灰岩条石垒砌,高2.8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8米,长10.5米,宽9米。中层楼体为回字形,外围长8.5米,内围长7米,宽2.1米高3.8米;中心间长2.1米,宽1.2米,高3.8米。楼梯设在南墙中间,由东西相对而上,梯口宽0.8米,存11级,级高0.3米。外形为东、西墙中间各开1门,两侧各开1窗。券门宽0.75米,高1.75米,券窗宽0.66米,高0.78米。顶层楼橹为1车棚券室,长5米,宽4.5米,高4.6米。楼橹南、北墙各开1门,两旁无窗,券门宽0.75米,高1.75米。226号台至227号台间长城为石筑城墙,宽2.5米,高2米,有长约100米的墙体保存较好。在距227号台处有一石炮台,长2米,宽2米,高约1米。</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前军队伍。后来分化,有人早早下去了,也有人一直走到天梯才下撤。 <p>曾经的长城考察小队已瓦解。梅妆不来了,淡看云卷舒也总是缺席,至于刘建民老师,更是经常催着我西行,但一直没有跟他走一回,无它,就是感觉安排太难受了。对我们来说,西行最好还是从秦皇岛出发,而不是坐火车先去北京。</p><p>新晋小队成员初夏的雨,体能好,于是总是他和我媳妇在前面山谷里等我下墙来,下行我是实在不敢加速了,留点儿膝盖给未来吧。</p> <font color="#39b54a">227号台敌台,基本完整。位于平顶峪村西北。台基为六层石灰岩条石垒砌,高2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7米,面积长8.5米,宽8.5米。中层楼体为南北向3车棚券室,东西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6.5米,宽1.4米,高3.9米;通道进深1.1米,宽1米,高1.71米。楼内中心开1个长1.8米、宽1.2米的天窗。外形为东、西墙中间各开1门,两侧各开1窗,南北墙上各开3窗。券门宽0.76米,高1.72米,券窗宽0.66米,高0.78米。东南角已坍塌长4米,宽4米一角。227号台至228号台间长城墙体为石筑,保存较好,宽2.5米,高1.5~2.5米。约有60%的墙体上设有障墙,障墙高约1.8米,宽0.5米228号台东1.5米处有一长2米,宽1米凸起石台1座。227号台至228号台中间开一宽0.7米上城阶梯,尚存6级,级高0.3米。</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苍茫的山野。 宁静姐与云朵在下崖中。两位美女后来嫌我这个速度累,是不是? 一段三等石墙封住谷口。难得的是垛墙还保存不错。 内侧的上兵道。下面的山谷直出大川。 <p>走向一处断崖,这处断崖对新驴来说有点困难,它是明军为了阻敌有意削之,俗称削偏坡。所以攀上去有点挤迫,不管是直拔还是绕着上。</p><p>我直拔上去,没什么难度,习惯了。媳妇上来还是有点费劲。更有队友被阻于此处,一个人回平顶谷了,遗憾。</p> 上来后下望,海华在拍视频。这次海华好像没有成队,一个人默默前进,直到从景区下来。 接着走吧。 <p>敌楼继续打卡。</p><p><br></p><p><font color="#39b54a">228号台敌台,完整。位于平顶峪村西北。台基为十一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3.4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11米,长10.6米宽9.5米。中层楼体为东西向3车棚券室,南北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8.6米宽1.7米,高3.8米;通道进深1.1米,宽1米,高1.71米。楼梯设在南墙中间,由东西相对而上。梯口宽0.8米,残存4级,级高0.3米。外形为东、西墙靠南侧各开1门,北侧各开1窗,南、北墙上各开3窗。券门宽0.75米,高1.75米,券窗宽0.66米,高0.8米。顶层有车棚券式楼橹,长5.2米,宽4.2米,残高1.75米,已残破。楼橹南、北墙上各开1门,无窗,门宽0.78米,高1.75米,拱券顶部已塌。228台至229号台间长城墙体为石筑,宽1~2米,高2~2.5米。外侧墙体上有残破石垛口墙遗存。</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p><p><br></p> 回拍,垛墙比较完整,垛口还在。 墙面石块则损失不少,所以显得垛墙高。 三等石墙在这儿损毁严重了,但前面的敌楼保存相当完好。 <font color="#39b54a">229号台敌台,完整。位于平顶峪村西北台基为四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1.3米,上筑城砖楼体,通高7米,长10.7米,10.5米中层楼体为东西向3车棚券室,南北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8.7米,宽.1米,高3.9米;通道进深1.1米,宽1米,高1.7米。楼梯开在西墙中间,由南北向相对而上,石质阶梯已残,残存10级,级高0.3米。外形为东、西墙中间各开1门,门两侧各开1窗,南、北墙上各开3窗。券门宽0.75米,高1.75米,券窗宽0.66米,高0.78米。顶层楼橹已残,遗址为长6米,宽4米,残高约2米。229号台至230号台间为天然陡峭岩壁,只在接近230号台处有30米一段下石上砖的垛口城墙,宽3米,高2~3米,保存完好。</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危崖之上的敌台。 各种攀岩而上。 <font color="#39b54a">230号台敌台,完整。位于平顶峪村西北。台基为四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1.3米。上筑城砖楼体,通高7米,长高10.5米,宽10.2米。中层楼体为东西向3车棚券室,南北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8.5米,宽2.1米,高3.8米;通道进深1.1米,宽1米,高1.72米。楼梯设在北侧墙体中间,由东西向相对而上,梯已毁。外形为东墙南侧开1券门,北侧开2券窗,其余三面墙各开3窗。券门宽0.75米,高1.75米,券窗宽0.66米,高0.8米。顶层建有楼橹,长6米,宽4米,残墙高0.8米。<br>230号台至231号台间墙体为砖筑,较完整,城墙宽3米,高3.5~6米,内侧女墙及外侧垛口墙保存较好。垛口墙高1.7米,宽0.4米。231号台以东因山势陡峭,墙体上修筑有10个障墙。</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保存完美的城墙,可谓最美长城。 射孔,很有艺术感。 障墙横生,用于阻击可能攻上城墙的敌人。估计根本没用过,但对城墙的加固功能却是显而易见。 再往前走,出了最美长城,是地标楼,楼和墙都塌了。 <font color="#39b54a">231号台敌台,全毁。位于平顶峪村西、板厂峪村东沟东北。台基已毁,在台基处建有测量用觇标三角架。231号台至232号台间长城为砖筑,宽3米,高2~3米,保存较好。</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回望山下平顶峪村。现在我站的位置,就是从山下看到的最高敌楼。 长龙的两端,墙体都塌毁了。一个向内,一个向外。 到达一处毁坏严重的敌楼。 难得有漂亮的红叶,大家各种拍拍拍。 <font color="#39b54a">232号台敌台,全毁。位于平顶峪村西、板ㄏ峪村东沟东北。台基及楼体均毁坏严重。</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走了三回了,也没弄明白上面被堵住的窗口到底是明军干的,还是后人弄的。 真正的长城更多就是这样子的。但一般人对长城的理解就是砖墙,平顶。砖墙是少数,平顶则是错误的。 完全穿越小团体自发开始形成。 初夏的雨。 <font color="#39b54a">233号台敌台,全毁。位于板厂峪村东沟东北。楼体全部坍塌。</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这张照片,拍出了山河岁月之感。 进入秦皇岛地区唯一的一段石林长城。山体和石简峡一样,火山原因造成。 在一线天处看穿心楼。穿心之意,是需要穿楼而过,别无它路。 穿心楼和后面的望海楼。 一线天,一个杀胖子的地方。能过来,说明你还不算胖。 <font color="#39b54a">234号台敌台,完整。位于板厂峪村东沟东北。台基为三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1.0米,上筑城砖楼体,通高7.7米,14.7米,宽7.5米。中层楼体为东西向2车棚券室,南北向4拱券通道。券室长12米,宽1.8米,高3.9米;通道进深1.2米,宽1米,高1.75米。楼梯设在南墙中间,由东西向相对而上后合二为一上顶层,石质梯口宽0.8米,尚存11级,级高0.3米。外形东西墙南侧开1券门,北侧各开1窗,南北墙上各开5券窗。券门宽0.75米,高1.75米,券窗宽0.65米,高0.78米。顶层有楼橹建筑,长6米,宽4.5米,残高3米。内部结构为一车棚券,外形南墙设1门,两旁各开1窗,北墙亦开1门,无窗。顶端已塌。232号台至234号台间山势险峻,无墙体建筑。</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过了一线天的宁静姐与辽东鹤。 穿心楼是个大路口,继续沿城墙往上去望海楼,比较难行,一般驴友都会从旁边绕行过望海楼。 <p>我当然得继续往上,楼楼打卡任务不能变。但一走又忘了去年的路了,走到楼后了。想想不对,回去找路去楼前,结果又错,大钻棵子要费不少时间,放弃,绕回楼后。</p><p>这是已下到石垃子上的媳妇她们,我回走上楼。</p> 辽东鹤从楼上下来,这一段满是石灰粒的窄路较滑。得,我到此为止吧,也算是打卡了。此为望海楼。排号235。 <font color="#39b54a">235号台敌台,基本完整。位于板厂峪村东沟北。楼体建在山峰顶端,台基几乎与山体垂直。台基为六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1.9米。上筑城砖楼体,通高9.5米,长10.5米,宽10.5米。中层楼体为东西向3车棚券室,南北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8.5米,宽2.1米,高3.8米。通道进深1.2米,宽1米,高1.7米。楼梯在南墙中间,由东西向分上,石梯宽0.8米,尚存11级,级高0.3米。外形为东、南墙中间各开1门,两侧各开1券窗,西、北墙各开3窗。券门宽0.76米,高1.75米,券窗宽0.65米,高0.8米。顶层楼橹已毁,遗址不清。</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向垭口下行中,对面是236号楼。十走时长城考察到此,因没时间了而启动下撤, 没有去板厂峪。 <font color="#39b54a">236号台敌台,基本完整。位于板厂峪村东沟北台基为五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1.6米,上筑城砖楼体,通高6米,长10米,宽8米中层楼体为南北向3车棚券室,东西向2拱券通道。券室长6米宽2.1米,高3.8米;通道进深1.1米,宽1米,高1.72米。南券室中间开长1.8米、宽1.2米天窗。外形为东、西墙南侧各开1券门,北侧各开1券窗,南、北墙上各开3窗。券门宽0.75米,高1.75米;券窗宽0.65米,高0.8米。235号台至236号台间山势陡峭,无墙体建筑。</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温暖。 过了236号楼后回拍,途中与另一穿越队伍相错。 馨雨。好久没见了,她说有四个月没来了。来了,依旧坚持在长城上捡垃圾,而我能做的,仅仅是不把自己的垃圾丢下,惭愧。这一对比,境界差太多了。 乱石中行进,注意浮动的石头。 <font color="#39b54a">237号台敌台,全毁。位于板厂峪村东沟北。台基已毁,面积和结构不清。</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p><br></p><p><font color="#39b54a">238号台敌台,大部毁坏。位于板厂峪村东沟北。台基为大小不一毛石垒砌,高约1.6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8米,长11.5米,宽10米中层楼体为东西向3车棚券室,南北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8米,宽2.3米,高3.7米;通道进深1.2米,宽1米,高1.72米。楼梯已毁。外形为西北角楼体已残,南墙中间开1券门,两旁各开1券窗,其余三面各开3券窗。券门宽0.7米,高1.75米,券窗宽0.65米,高0.78米。顶层楼橹已毁。</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br></p> 群山之中,人影是多么孤独啊。 石墙,还是石墙。 回拍,除了个别地段垛墙已塌,保存还算不错。 前方的石墙整体塌出一个豁口来。然后有一个小断崖。媳妇说她从那儿直接下去的?——至于么。 可以绕,在豁口处拍上行的宁静姐。 这面都是悬崖,石墙垒其上。 <font color="#39b54a">239号台敌台,完整。位于板厂峪村东沟北。台基为十层大小不一的花岗岩垒砌,高3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9米,长11.米,宽7米。中层楼体为南北向3车棚券室,东西向2拱券通道。券室长5米,宽2.3米,高3.8米;通道进深1.2米,宽1米,高1.72米。楼内东北角顶层开长1.8米宽1.2米天窗。外形为东、西墙靠南各开1券门,靠北各开1窗;南、北墙上各开3窗。券门宽0.75米,高1.75米;券窗宽0.65米,高0.8米。顶层楼橹已毁,只有残基,面积不清。237号台至239号台间为陡峭山崖,无墙体。</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br> 下方的射孔,挺像排水孔,但不是。板厂峪长城不止一处这样的射孔。 内部,羊圈楼。 后面同样有一射孔,对着城墙墙体。 <p>欣赏风景中,再往前走,遇上山险,只能沿山坡侧切。照片上那个敌楼之前,还有一完毁敌台没有到。楼楼打卡有点遗漏。那个台是240号。</p><p><br></p><p><font color="#39b54a">240号台敌台,全毁。位于704米高的山峰上。楼体已坍塌,情况不明。239号台至240号台间长城大部残破不堪,石墙体断断续续,残高约2米,宽约2~3米。</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p><p><br></p> <p><br></p><p><font color="#39b54a">241号台敌台,基本完整。位于板厂峪村东沟西北。台基为七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2.2米,上筑城砖楼体,通高7米,2.3米,高3.8米;通道进深1.2米,宽1米,高1.72米。北室顶开长1.8米、宽12米的上楼顶天窗。外形为东、西墙中间各开1券门,两旁各开1券窗,南、北墙各开3窗。券门宽0.75米,高1.76米,券窗宽0.66米,高0.8米。顶层楼橹已毁,四周残存部分垛口墙。240号台至241号台间长城墙体为石筑,障墙及垛口比较完整。垛口墙宽0.4米,障墙宽0.5米。城墙宽3米,高2~3米,墙面铺墁的石块亦大部完整。</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br></p> 石墙接上山崖。在此已变为三等三级长城。 切吧。 <font color="#39b54a">242号台敌台,大部毁坏。位于板厂峪村东沟西北台基为六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1.9米,上筑城砖楼体,通高11米,长10米,宽9米。中层楼体为南北向3车棚券,东西向3拱券通道。券室长7米,宽1.8米,高3.8米;通道进深1.2米,宽1米,高1.71米。北室顶开长1.8米,宽1.2米天窗。外形为西墙,残高2.5米;西侧坍塌1车棚券,东墙靠南开1券门,北侧开1券窗;南、北墙各开3券窗。券门宽0.75米,高1.75米,券窗宽0.66米,高0.7米。顶层楼橹已毁,遗址不清。241号台至242号台间长城为石砌,宽3米,高2~米,墙体保存较好,约有1/2段石质垛口墙保存较好。</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br> 这楼有点意思,窗门横垫石连体,比较独特。 开始下行板厂峪景区了。远方那高点楼是著名的837大尖顶。 这儿我速度又慢了起来。 <p><br></p><p><font color="#39b54a">243号台敌台,基本完整。位于板厂峪村东沟西北。台基为三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1米,上砌城砖楼体,通高9米,长10米,宽7米中层楼体为南北向3车棚券室,东西向1拱券通道。券室长8米,宽1米,高3.9米;通道深1米,宽1.1米,高1.76米。北侧中间开长1.8米、宽12米天窗。外形为东、西墙南侧各开1券门,靠北开1窗;南、北墙上各开3窗。券门宽0.76米,高1.75米,券窗宽0.65米,高1.72米。顶层楼橹已毁,南侧垛口墙完整。242号台至243号台间长城为石筑,宽2米,高2.5米,墙体完整,约有1/3墙体上存有石垛口墙。</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p><p><br></p> 石碑座,当台阶用了。 前方景区修复过的长城,敌楼是六眼楼,修复时发掘出不少文物。 自发形成的小团队,完全穿越,楼楼打卡。 <font color="#39b54a">244号台敌台,大部毁坏。位于板厂峪村东沟西北。台基为四层花岗岩条石垒砌,高1.3米,上部楼体已毁,残存北侧6窗243号台至244号台间墙体为石筑,残破严重,宽2米,高1~1.5米。244号台外侧有一长5米、宽4米、高1~2米的砖垒建筑,其外侧墙上开有3个直径0.3米的圆形射孔。</font><font color="#b06fbb">《抚宁文物志》</font> 六眼楼后,每次来看看这炮墙都担心它塌了。 左拐从便门下撤。此处即为长谷口关。 东沟很长,怎么也得走一小时,所以大家都健步如飞。 又见鸡公山。上个月在朱清峪也见了一个,呃。 路过板厂峪明老边遗址。到底是明老边还是北齐长城,至今争论不休。 <p>长谷口堡外的口墙遗址,原来应该有口门,把整个谷口锁住。这段以前也发生过不少战斗,《卢龙塞略》载:</p><p><br></p><p>正德五年七月(1510)年,虏入大毛山、长谷口。</p><p><br></p><p>万历元年二月(1573),虏犯义院口。提调陈忠及南北军堵退,追斩一颗。又,三百余骑至长谷口,迤被窟窿台边外,战十余阵乃去。</p><p><br></p><p>等等。</p> <p>不远就是长谷口堡遗址。</p><p><br></p><p>长谷口堡,为洪武年建,从窟窿镇北墩往西至砚瓦口,战略地势极为重要,周边地形仅通步行。</p><p><br></p> <p>城石,高丈五尺(1.5),周百二十九丈七尺(129.7),东南门各楼,居 27 家。《卢龙塞略》</p><p><br></p><p>图为长谷口堡东门遗址,其南门已不存。</p> 后方还有城墙。与炕儿谷堡、娃娃谷堡风格不同的是:城墙是碎石堆砌,不是大块毛石垒砌。同样,古堡边都有古井。 <p>村民大哥说这是高丽城。附近是个堡当地村民就说是高丽城,一听是明军所驻,就都表示疑惑。但细打探,祖上都是清代过来的。</p><p>高丽城不假,洪武年重修的大明边堡也不假,但大明边军那些人,可能真的断代了。他们后来又去了哪里?我觉得一言难尽。戚继光所辖南兵,后来反叛,被全歼于石门寨,事后是否进行过扫荡?不好说。</p><p>清代山东百姓再迁入时,大明边堡已成荒堡,所以又恢复高丽城的传说了。</p> 三点半,到达景区大门外。媳妇在那儿喝酒等我们,原计划集合点是鹿厂,她三点前到了一看没车,气呼呼一路跑到大门,呃,当时她已知不妙,返程会大迟到,不幸被她言中,最晚队友下到门口已经五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