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兰的美篇

君子如兰

<h3>  田野调查:</h3><h3> 川军怒砍鬼子兵</h3><h3>地 址: 修水县白岭镇桃树港老街</h3><h3>调查人: 杨列波、李建国、胡德群</h3><h3>时 间: 2019.10.30.</h3><h3><br></h3> <h3>  这不是抗日神剧的情节,也不是作者杜撰的文字, 而是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我县白岭桃树港的一个真实的故事。</h3><h3> 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为了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打通陆上通道援救侵入南洋的孤军,决定向湖南发起进攻。大批日军自湖北通城、麦市,经江西修水桃树,白岭大桥等地进入湖南,并在岭桃树港设立军事机关,在白岭太清设立医院,企图在白岭,大桥建立日伪政权。(援引:修水人民革命史第22章第一节)</h3> <h3><br></h3><h3> 这一时期,国民革命军第27集团军20军134师正驻扎在全丰镇塘城大屋咀,面对鬼子在防区肆无忌惮,全师将士个个义愤填膺,发誓一定要痛歼这股强盗以雪耻辱。</h3><h3> 侵入桃树港的鬼子大约有20多人,他们在桃树港构筑明碉暗堡。并巧妙地佈置步炮协同火力点,形成严密且覆盖面广的火力网。中国军队只要出现可视范围内,就会被日军的火力控制。鬼子们白天高哨远望,晚上则岗哨密佈高度戒备。日军知道国军武器装备落后,不敢白天进攻,可能晚上夜袭,所以晚上的防御是他们的重点。白天睡觉,晚上通宵保持临战状态,相对来说白天还比较松懈,只有几个哨兵在高处暸望。 134师长官根据日军的防守特点,制定了发挥大刀队的优势,利用日军午睡时进行突袭的计划。为了确保出奇制胜,速战速决,行动前必须找到一个 非常熟悉桃树港地形地貌的向导方可出兵。</h3> <h3><br></h3><h3> 得知134师要找熟悉桃树港地形的人带路,全丰镇碧环村农民杨才乐。步行几公里到全丰塘城坳,找到134师部自告奋勇为部队带路。杨才乐身材瘦小,世代都是碧环村厚道的农民,为人富有正义感,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口碑,有亲友居住在桃树港,过时过节经常去走亲访友,对桃树港的地形地貌和隐秘路线了如指掌。</h3> <h3>  134师挑选20名精兵组成马刀队,每人配备一枝枪和一把马刀。在杨才乐的带领下,从肖家咀下河,往桃树港急行军。时值初夏,沿河两岸竹丛、冬茅生长茂密遮掩了河道,大刀队行走在丛林间非常隐秘。正午时分便顺利潜行到了桃树街背后。<br> 日军居住的房屋临街背的墙壁都是土坯砖砌成的,矮而单薄,有几处曾被雨水冲刷,拳击可破。杨才乐把将士们带到居住的房子 后面,用手一指,战士们先在土墙上浇上水,用刀背,用枪托,几下就搞开了一个进人的大洞。屋内,一排枪枝都靠墙壁放着,鬼子们一个个正呼呼大睡。大刀队员先快速将枪收走,然后施展大刀神威,象切西瓜,砍萝卜似的把十几个鬼子悉数消灭。</h3> <h3>134师大刀队突袭桃树港成功歼灭小股日军后,为了不让敌人过早发现,打扫战场时便把十几个鬼子的尸体,扔进街背的古井内盖上盖子,古井装不下的就扔进旁边的水塘里。然后,原路返回顺利回到了全丰驻地。这次突袭行动干脆利落,134师大刀队毫发无损,极大的震摄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h3> <h3>后记:</h3><h3> 杨才乐为国军带路杀鬼子的故事,在修水县全丰、桃树港民间流传至今。为进一步求证故事的真实性,我们采访了当地77岁的杨列伯老人。他的叙述与坊间传说基本一致。然后我们又电话采访了杨才乐的孙子杨老师。杨老师说:老爷子在92年过世了,在世时从来不谈及这段往事,所以我对爷爷的历史了解不多。对于爷爷带兵杀鬼子的事情,我也是几年前大伯父告诉我的。大伯父说:别看爷爷个子不是很高大,但他为人正直,顾全大局,一生受人尊敬!带国军到桃树港杀鬼子,是老人一生做的最勇敢,最伟大的一件事情。</h3> <h3>当年装鬼子尸体的古井(当地人称吊井)至今保存完好,水塘己填平做了镇中小的操场。古井现在的位置在桃树老街,73岁的胡训保老人的后院。(图一、二、四来自网络,与文无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