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笋之乡—-埔田

上善若水

<h3>  为让儿子对家乡竹笋进一步的认识,周末起个清早。​在“唧唧啾啾”的鸟语演奏曲中,睡眼惺忪的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放眼望去,四面环山,连绵起伏。</h3><h3> 洗刷着装完毕,骑上山地车​前往庵后村素有“千亩竹林”的竹笋基地,入口处“中国竹笋之乡”的石刻气势雄浑,磅礴大气。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竹笋基地视察时,对竹笋生产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h3> <h3>  沿竹林道骑行,一股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凉飕飕的感觉,这就是空气中的生态负离子,清新宜人,沁人心脾。</h3><h3> 一路上,见到竹林里有不少笋农在挖笋。父子停下车,步入竹林,观察竹子,竹子高的有三四层楼的高度,梢端长下垂或弧形弯曲,竹竿呈节状,深绿色,表面覆着一层薄薄的白粉;竿分枝习性高,每节分多枝。竹的叶子就像放大版的柳树叶。置身竹海,《兰亭序》中”茂林修竹”一词生动呈现。我问儿子,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悟?“高风亮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儿子稍加思索给予回答。</h3> <h3>  我们走近笋农,打了招呼,表明来意。阿叔示范了挖笋的全过程,父子俩都跃跃欲试。然而,尽管我总结了要“快、狠、准”的三字口诀,阿叔那“一凿出笋”的技法,还是没能学会。理论要上升到实操,确实需要磨练,感慨术业有专攻。</h3><h3> 阿叔还热情的讲解了关于埔田的竹笋。埔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竹笋的生长。埔田的竹笋是麻竹笋,每年的5至10月是盛产期。竹笋分为两部分,较鲜嫩的送往菜市场;较成熟的送到竹笋加工厂,切成片或丝,煮熟后自然晒干成为埔田特产—一笋脯(隆重推介,湖下行好运商场有售);也可加工成竹笋罐头,远销国内外。</h3> <h3>  关于鲜竹笋的食法,那就千姿百态了。埔田竹笋具有甜、嫩、脆的特点,最出名的应是埔田笋粿,将鲜笋切成丝后与又一埔田特产粿条慢火翻炒,该特色美食远近闻名。还有高汤笋丝、老鸭笋汤、鲜笋煲、炒笋丝、笋饺等等,应有尽有。</h3><h3> 据查阅资料,竹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清热化痰、益气和胃等功效。</h3> <h3>​ 埔田竹笋被列为广东省“一乡一品”项目,素有“岭南山珍”的美誉,2007年埔田举办首届竹文化节和千人笋宴,让宾客品尝埔田鲜笋的清爽美味。​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做了专题片拍摄。</h3> <h3>  太阳渐渐升高,笋农阿叔也完成了今早的挖笋任务,临别时阿叔赠送给我一块鲜嫩的竹笋,我拿钱还他,但他怎么说都不肯收。这就是埔田人朴素大方,热情好客的缩影。</h3><h3> 我和儿子踩车回家,商量着到牌边菜市场吃笋饺早餐。路上,我问儿子,能否再念一首与竹子有关的古诗。儿子嘻嘻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