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报国成何计 难忘诗骚李杜魂——记2019年全市语文基本功比赛

叮当

<h3>为强化学科建设,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改进课堂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提升课堂效率与教师综合素养,选拔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发挥学科首席专家和名师的引领作用,进行“赛研训”一体式教研,市教研中心于2019年9月23至26日在经棚一中举办全市高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暨名师工作坊研讨活动。</h3><h3><br></h3><h3>活动议程包括选手笔试,选手微课,同课异构和名师工作坊研讨。</h3> <h3>9月23日下午7:00——8:00,笔试在经棚一中格物楼509举行。笔试后,选手们现场抽签,抽取自己的讲课顺序。</h3><h3><br></h3><h3><br></h3> <h3>9月24日,微课大赛在经棚一中格物楼509和610分别举行,每位选手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每位选手都有各自的优势。我只恨自己分身乏术,只能听到二分之一选手的课。</h3><h3><br></h3><h3>虽然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看到每一位选手的整节课展示,但从他们的微课设计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老师们的功力,可以想见他们背后的努力。</h3> <h3>9月25日,8位老师同课异构《夜归鹿门歌》。</h3><h3><br></h3><h3>我总觉得听同课异构最有收获,同样的文本,不同的人去解读,居然可以有万般模样。恰如那句用滥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h3> <h3>宋明磊老师的教法重塑了我对诗歌教学的认识。他说,好的诗歌都是可以自解的,我恍然大悟。</h3><h3><br></h3><h3>我想,诗歌鉴赏,最重要的是学会素人读诗吧,我们有资料可以查阅,有答案可以参照,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知人论世,学生呢?他们只有文本,因此我们最该教会他们的该是怎样用文本自解。</h3><h3><br></h3><h3>在教学生习得鉴赏方法这一点上,宋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范例。</h3> <h3>王惠芳老师的课紧扣单元学习目标,带领学生“吟咏诗韵”,“缘景明情”。更值得我学习的是她用自己的原创习题,当堂训练,讲练结合,链接高考,学以致用。</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其他几位上展示课的老师,也都各具风格,他们或才华横溢,或循循善诱,或娓娓道来……</h3><h3>每个人的课堂都是不同的风景,让我于一天之内,领略四季风光。</h3> <h3>9月26日,是名师工作坊活动。老师们结合展示课,围绕“诗歌课堂教学研讨”这一主题, 以“工作坊”的教研方式,进行参与互动,交流研讨。同时进行语文课题、命题培训。</h3><h3><br></h3><h3>活动由来自学院附中的本次基本功比赛优秀选手徐少飞主持。年轻的徐老师有着好听的男中音,还有超越年龄的沉稳,他为我们的活动设置了清晰的流程:</h3><h3><br></h3><h3>一、承办单位领导致辞:冯国金校长(经棚一中校长)。</h3><div>二、名师说课:宋明磊(锦山中学)。</div><h3>三、专家看课:鲍艳秋(赤峰二中) 张永锋(元宝山区语文教研员)</h3><h3>四、研讨交流:</h3><div>(一)诗词教学与诗歌备考:翟云峰(平煤高级中学)、孙忠波(新惠中学)</div><h3>(二)命题分享交流:饶晓茹(松山区教研员)、刘川歌(新城红旗中学)</h3><h3>(三)课题分享交流:王艳红(新惠中学)、马秀娟(赤峰二中)</h3><h3>五、总结提升:李书芳(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h3><h3><br></h3><h3>活动开始,几位专家到台上亮相,喊出了教研宣言:为唤醒者唤醒、为前行者前行!让自尊者有力、让奔跑者幸福!</h3> <h3>接着,经棚一中冯国金校长致辞,表达了主办学校对活动能在我校进行的感谢,感谢教研中心的信任,庆幸我们可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我校的教研活动的开展。冯校长还简单介绍了经棚一中这些年砥砺前行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也表达了他欢迎更多人走进经棚一中,助力经棚一中发展的心愿。</h3> <h3>上一任首席教师宋明磊老师对自己前一天的示范课进行说课,并对诗歌鉴赏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尤其是他独创的诗歌鉴赏万能公式,让我们特别受用。</h3> <h3>这一届首席专家翟云峰老师做了题为《如何读懂诗歌》的报告,给了我们方向性的指导。</h3><h3><br></h3> <h3>专家看课环节,鲍艳秋老师和张永锋老师对参赛选手和公开课教师的课给予高度肯定,并毫不保留地就诗歌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h3><h3><br></h3><h3>张老师说诗歌教学是引起学生情感舒适的审美过程,告诉我们如何激趣,怎么诵读,积累什么。让我们明白诗歌学习中该少做无用功,多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h3><h3><br></h3><h3><br></h3><h3>鲍艳秋老师的分享特别感性,她说起教师节时收到孩子们给她的最美语文老师颁奖词,胜过她获得的所有奖项,她眼里含着泪,脸上洋溢着幸福,说她的学生们就是她六月的香花槐,我想,她的学生得有多幸福!</h3> <h3>李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升。</h3><h3><br></h3><h3>她说课有四类:一、好看,有用。二、不好看,有用。三、好看,没用。四、不好看,没用。</h3><h3><br></h3><h3>她问我们为什么读诗,并用叶嘉莹先生的话做了回答——因为读诗让我们灵魂不死。</h3><h3><br></h3><h3>她分析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脱离不了“教”?是因为大部分课堂陷入了第一级“回忆与再现”知识,到不了第二级“技能与概念”。<br></h3><h3><br></h3><h3>她强调真正要达到“学”的层级,课堂必须在第三个层级“问题解决与应用”和第四个层级“思维迁移与创造”中展开学习任务,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就相对比较大,就会走到比较高的层级,这才是一个理想状态。</h3><h3><br></h3><h3>李老师激昂慷慨地鼓舞大家,书生报国成何计, 难忘诗骚李杜魂!我们要为往世继绝学, 上对得起古人,下对得起后人!</h3> <h3>最后李老师以荷尔德林的诗来结束此次交流会:</h3><h3><br></h3><h3>这是飞蛾对星星的追求,</h3><h3>是暗夜对晨光的渴望,</h3><h3>这是从我们冷色的星球</h3><h3>向远方倾注的一片向往</h3><h3><br></h3><h3>这爱,静水深流,</h3><h3>这情,润物无声。</h3><h3>因为我们曾经的誓言,</h3><h3>因为我们曾经的热血,</h3><h3>因为那几十双含着热泪的眼睛,</h3><h3>我不复有更高的要求!</h3><h3><br></h3><h3><br></h3><h3><br></h3> <h3>如今,一个月过去了,我们依旧久久感动着,以我们学校为例,参赛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因为占了地主的优势,我们得以全员参与活动,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并努力将所学东西应用于自己的实践,教研气氛更浓了。</h3><h3><br></h3><h3>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们一样在名师工作坊活动的感召下幸福地走在教研的路上。</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