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年代的纪念

孤烟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首批知青下乡浪潮涌起。我们五个同窗好友,搭乘货车,历经整整一天的颠簸,来到了江陵县弥市区改口公社花台大队。</p><p class="ql-block"> 犹记得初到时,队里在老乡家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无比的欢迎宴,哈哈,那场面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下乡的日子里,我曾在公社宣传队待过一阵子,负责京胡和雷胡这一大一小两门乐器,嘿嘿,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日,我与同窗岳亦武兄以及宣传队的几位队员,一同前往我班知青同学所在的四方桥队游玩。机缘巧合之下,留下了这张照片。时光悠悠流转,渐渐地,我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光阴飞逝,最近同学们在武汉聚会。偶然间,遇到学姐,谈起竟还有当年在乡下的这张照片,我惊喜万分,怎么也想不到在那遥远的乡下,还留存着这样一张照片。当晚,学姐便从微信将照片发给了我。哈哈,看到这照片,心中满是欢喜,它可真是弥足珍贵啊!由衷感谢学姐将这张照片保存了整整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的五位女生里,有四位是同窗和校友,中间那位女生是宣传队唱京剧的高手谭福香。右一的男生乃是岳兄。可惜岳益武兄在前两年也去世了,真怀念学友以及在宣传队那些难忘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回城后,大家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和单位工作,联系也渐渐少了。</p> <p class="ql-block">多年后,岳益武同学患病时,同学们去看望他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乡在一起的几位同窗,左三开始为刘伯韌、王强、毛祖玉和我。照这张照片时,黄远华同学己不在人世,所以我们在一起下乡的五人始终没有一张单独的合照,甚是遗憾。在乡下时,王强同学在大队小学做了老师。剩下我们四人上工,修水利,修铁路始终没分开过。几十年过去了,古稀之年的我们只剩下三人。幸好我们三人身体尚可。也是值得庆幸的。</p> <p class="ql-block">刘伯韧 吴林 王强 毛祖林</p> <p class="ql-block">上图四人为下放到四方桥队里的知青同学。上面二位是高三的学姐和下面二位同班同学雷熙英和吴方桃。五十年后在汉碰到两位学姐,她们二人仍然那么健康和有话力。可惜同窗的雷熙英同学前几年去世了。吴方桃同学也是自回城后与同学们断了联系,少有音讯。唉!这就是人生苦短。世事去多!</p> <p class="ql-block">两位学姐的照片,朱明生和万邦壁。</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后的学姐朱明生。七十多岁仍然很精神。</p> <p class="ql-block">学姐万邦壁是个大美女。七十多岁了还是那么漂亮。</p> <p class="ql-block">  我的知青好友刘伯韌同学和我,当时我们二人在江陵县弥市区改口公社界牌下留下了这张有意义的照片。伯韌兄在乡下十分外刻苦。记得我与他同住一间房。白天上工后,晚上伯韌兄还点着柴油灯(煤油供应量少,只得用柴油替),在灯下将普希金的一本诗集陆续抄写完。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本书是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是<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叶甫盖尼·奥涅金》。</span>第二天早晨起来时两鼻都是黑烟。回城后,伯韧兄先后在工厂和报社工作,曾在全国性刊物《诗刊》上发表了其大作。</p> <p class="ql-block">与刘伯韌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伯韧兄</p> <p class="ql-block">与毛祖林同学的合影,回城后他一直在武汉市机械研究所工作,担任高级技师,可惜多年前已去世。你为人忠厚,对待朋友真诚,是一位不可多得好友。在乡下他吃苦耐劳,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勤劳的本色。我在汉工作期间经常去他工作单位玩。同事们对他反映真不错。可惜好人作古,真是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毛祖林,刘伯韌和我。少年时代青涩的我们常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我与几位下放到花台大队的知青同学和几位好友合影。其中二位同学队友毛祖林和黄远华也分别作古,甚是怀念他们及与他们在一起度过的那段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同在一起下乡的同窗好友回城后的第一年在汉口照的照片,那时我被分到武汉机床厂,毛祖林分到武汉市机械局研究所,黄远华分到武汉第四机床厂。此照是我和毛祖林为送黄远华参军时的留念。黄远华同学酷爱乐器,在乡下时苦练小提琴和二胡,曾在乡下有一段“小芳“的罗曼史,女孩长很漂亮。回城后黄远华在武汉四机床厂工作。后为返沙参军……。可惜黄、毛二位兄弟都先后离开了我们。很怀念在乡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乡下的生话是艰苦的,但那些时光却又是难忘的。老乡们的淳朴,及在乡间经历的各种趣事总是在我的记忆的脑海里时常闪现。感谢岁月给我的历练,感谢那些淳朴的乡亲们给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感谢人生中遇到的那些人和事。</p> <p>1966年串联到北京我在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五十六年后再返北京时已是七十老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