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塞外京都——《2019北极村之行》第八站:承德

怀子

<h3>8月9日,我们离开赤峰,奔向我们此次暑期出游的又一个重点游览地——承德,那是我们学生时代起就知道并向往的“紫塞明珠”、“塞外京都”。《2019北极村之行》第八站:承德。</h3> <h3>8月9日一早,我们离开赤峰,驶上大广高速。承德历史厚重,我们想从清皇室猎苑——木兰围场(今塞罕坝)开始体验。我们很快离开高速驶入219省道,经大庙乡,进入承德的围场县,去穿越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h3> <h3>219省道还没有完全修通,拐上一段无名烂路,小车犹如在黄土沟峁中穿行。路边,村民利用黄土坡正在修建大棚。</h3> <h3>219省道公路很漂亮,在山丘、谷地、沙地、平坝间蜿蜒,路边的植被也变化不停。</h3> <h3>经过大庙乡松山区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园区,田野里成片成片的胡萝卜,村民们正在大丰收。成片成片的小米也丰收在望(我第一次见到长成这样的小米)。</h3> <h3>向日葵、玉米也长势喜人。哦,还有牛群,都上公路来嘚瑟了。</h3> <h3>又走上土路了,又窄又烂,七弯八拐的,先还能见到片片田土,进入承德围场县境内越走越荒凉,我们都怀疑走错路了。过二道河子,我们也不知对错,问路边村民,说马上就到林区了,就是这条路。这哪里像景区路,路上的车辆又少,我们也只有硬着头皮勇往直前了。</h3> <h3>不久,路边一块简易牌子告诉我们“进入林区”了。我们在一条长满红沙柳的山沟里穿行。不久又见到一块简易路牌,上书“前方4公里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姜塞门售票处”,我们心中一片欢愉。</h3> <h3>一道简易的树桩形水泥门横跨在简易公路上,左侧竖书“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这就是姜塞门吗?没有售票处,更没有游客中心。这条路好荒凉,不见一辆车。耶✌,没人收门票岂不是更好!</h3> <h3>过姜塞门,才真正进入森林公园,两边是茂密的山林,漫山遍野的樟子松、落叶松。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清政府为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巩固北部边防,锤炼八旗子弟的军事能力,公元1681年,清康熙帝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游牧地,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h3> <h3>1863年,同治二年开围放垦,森林植被被破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遭遇日军的疯狂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据说到了解放初,原始森林已不复存在,塞罕坝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h3> <h3>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这里是简易的姜塞售票处,也没人。路边有景区介绍、简易导游图、路牌。路牌指示:左行可往康熙点将台(亮兵台)景点,右行可到石庙子、塞罕敖包。我们继续前行。</h3> <h3>塞罕坝是蒙汉合壁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境内,属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余脉阴山余脉交接处,地貌分为坝上内蒙古高原和坝下冀北山地两部分,海拔1000~1500米。<br></h3> <h3>塞罕坝作为清代著名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主要部分,据史载,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共在“木兰围场”“肄武、绥藩、秋狝”105次,在此留下了亮兵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联营、塞北佛石庙、乾隆殪虎洞、翠花宫、扣垦坟等历史遗迹和美丽动人的传说。<br></h3> <h3>我们带着敬畏和感恩之心深入这片只有四五十年树龄的人工林区。森林越来越密,满眼翠色,挺拔笔直,整齐划一,很震撼。眼前林海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4A景区。塞罕坝已涅槃重生,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工人们在这半干旱寒温带的高原山地创造出人间奇迹——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br></h3> <h3>眼前出现一片草原,草原上开满野花,一直延伸到青山脚下,远处还有一个小镇。这草原是内蒙古的乌兰布统草原吗?之前就听说内蒙的乌兰布统和河北的塞罕坝比邻,二者以滦河为界,乌兰布统看草(不在计划中),塞罕坝看树,二者合称“围场坝上”,都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那山不知是大兴安岭余脉或是阴山余脉?也没弄清。路牌指示“冀蒙界”就在前方。<br></h3> <h3></h3><h3>什么时候驶上这漂亮的景观柏油路的?都不知道,我们情坠于塞罕坝的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的绿海中,这里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h3><h3> </h3> <h3>我们从塞罕湖宾馆旁经过,宾馆依湖和千顷湿地而建,我们一晃而过。塞罕坝因良好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和湿地。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六条,其中的吐力根河、阴河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较大的湖泊有七星湖、泰丰湖、月亮湖、太阳湖等。月亮湖是《还珠格格》取景地。</h3> <h3>我们从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部驻地森林小镇中穿过。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林业厅直属大型国有林场,1962年原林业部在此组建。建场57年来,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112万亩,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2017年8月习主席号召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12月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地球卫士奖”。</h3> <h3>我们停下车来在森林中秀一把。这木兰围场的皇家秋狝之地,百多年前可是禁地,平头百姓是不能擅自闯入的,闯入者是要被杀头的。今天任我们连门票都免了自由穿越,不臭美一下,真的有点浪费资源!😜<br></h3> <h3>车爬上缓山来到一个观景平台,叫松桦争春,这里是观茫茫林海的绝佳处,满眼绿波,近处嫩绿,远处墨绿,松桦混生,雄浑磅礴,根本分不清哪是落叶松哪是白桦树。据说春秋能分清:春天,松树率先吐出嫩绿,桦树依然银装素裹;秋天,桦树抢先秀出他那金黄璀璨的光泽,而松树还是翠绿依旧。松桦各争一季,各展风姿,又相得益彰,共同演绎大自然的和谐与包容。</h3> <h3>继续缓缓上山,绕山蛇形。山脊上的松林,透出亮光,更好看。</h3> <h3>路过塞罕塔,就开始下山了,源源不断的大客车、小车进山来。不一会我们就来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正门——棋塞门,随着车流驶出景区。</h3> <h3>这景区大门前,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一片嘈杂混乱。据说在这黄金季节,每天有数万人来往穿行。那棋塞门壮观多了,为公园的主入口,为四柱七檐结构的仿古牌楼。牌楼图案由彩绘、雕刻而成,并镶嵌了“木兰秋狝图”,体现了皇家猎苑特色。牌楼正中书“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牌楼立于对峙的青山之间,背依茫茫林海,雄浑大气。入口处设有临时检票处,有工作人员人工检票,见此景我们为逃票成功而心中窃喜。</h3> <h3>景区售票处设在右面山脚下,小气极了,门前都被小车停满,遮挡。去打听一下门票,果真如网上说的一样贵130元/人。130焖大洋啊,我们几乎要欢呼雀跃了。望着山坡上“塞罕坝欢迎你”六个鲜红的大字,觉得格外亲切。</h3> <h3>我们在景区大门前留下欢愉的瞬间。近年火遍全国的塞罕坝,虽然我们只是穿越了1/3,但也了却了好奇心。</h3> <h3>我们离开塞罕坝东南门——棋塞门,路过一片花海,一目了然的花海没有特色。</h3> <h3>拐上233国道,在山间宽谷中穿行,直到围场收费站。</h3> <h3>青山绵绵,谷间庄稼茂盛,村庄比邻。</h3> <h3>过围场收费站,踏上多承线,山势突兀,怪石嶙峋。</h3> <h3>沿途还穿过了大庙隧道等几个隧道。</h3> <h3>承德下道,从承德北进城。我们住在二十二楼民宿中,能俯视承德市,并眺望群山。</h3> <h3>承德市,河北省省辖市。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在此修建行宫“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胤祯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设承德直隶州,始称“承德”。民国十七年(1929年),改建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省会,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承德市划归河北省。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h3> <h3>市中心火神庙环岛中央立着一座高高的“康熙大帝”的青铜雕像,让人们心怀敬仰,康熙大帝开创了承德的历史,使承德走向过辉煌,也经历过屈辱。</h3> <h3>8月10日一早我们来到火神庙附近的避暑山庄。山庄的修建源于“木兰秋猕”,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皇子皇孙、后宫妃嫔、王公大臣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为了解决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了21座行宫,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行宫。</h3> <h3>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也是正宫的正门,景区的第一道检票口,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台城门,三个长方形拱门入口,中门门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书:丽正门,为乾隆皇帝御笔,重台上有三间城阁,门前一对石狮。布局严整,风格质朴,色调淡雅,为避暑山庄乾隆三十六景之首。<br></h3> <h3>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现已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门票130元/人。</h3> <h3>内午门是避暑山庄第二道门,也是安检第二道门。此门带廊庑,三开,中门门额上书“避暑山庄博物馆”,是启功先生的墨宝。表明正宫现已辟为博物馆,馆中据说陈列着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馆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h3> <h3>二进院两边劈有兴盛时期的避暑山庄第一、第二展馆。第一展馆中展示的“避暑山庄印”是避暑山庄的镇馆之宝。</h3> <h3>阅射门是避暑山庄的第三道门,带廊庑,三开,中门门额上书“避暑山庄”,是康熙皇帝御笔。门前两尊青铜雄狮,威武霸气。跨进此门就表明跨进了正宫的“前朝”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br></h3> <h3>“前朝”主殿叫澹泊敬诚殿,规模宏大,是避暑山庄正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十九年(1754)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称楠木殿。殿中悬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匾额。澹泊敬诚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是清代举行重大庆典,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h3> <h3>东西侧殿辟有皇家典藏钟表展馆。</h3> <h3>皇家典藏掛屏展馆。</h3> <h3>澹泊敬诚殿后是“四知书屋”,其匾为乾隆御笔。四知取《周易-系辞》“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之意。表达了乾隆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这里是清帝召见朝臣及各族王公,处理军国要务及举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处,有时也在此召见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四周有回廊,曲折叠绕,院内有草坪绿茵如毯,使庭园清幽,诗意盎然。就是游人多如蚁,令人不爽。</h3> <h3>进入后寝,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四知书屋有游廊与北面的万岁照房相连接。万岁照房面阔十九间,俗称“十九间房”,是皇帝随侍人员呆的地方。以万岁照房为界,前部各殿属前朝,后部为后寝。这是“十九间房”中挂着康熙朝服像,乾隆戎装像,雍容华贵,威武霸气。</h3> <h3>“十九间房”西侧陈列着八个石鼓。承德石鼓镌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皇帝八十大寿时,暗喻长寿之意。石鼓上刻有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石鼓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据说石鼓,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东侧陈列着一个铜匾、一对铜抱柱楹联,铜匾上的题字“海藏持轮”是乾隆御笔,原是避暑山庄山区珠源寺宗镜阁的构件,被侵华日军破坏,仅剩此构件。</h3> <h3>十九间照房中陈列的皇帝、皇后、嫔妃仪驾。</h3> <h3>十九间照房中珐琅、瓷器展馆。</h3> <h3>后寝中的主殿名烟波致爽。它是清朝皇帝在山庄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康熙谓此处“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故名。殿内设明厅,厅中有宝座,上悬康熙帝题“烟波致爽”匾,下为一斗大的“福”字,两侧对联为乾隆帝御书;西设佛堂,皇帝晨昏理佛的堂屋。再西设皇帝寝宫,俗称西暖阁,康熙、乾隆、嘉庆都在这里住过。</h3> <h3>西暖阁,嘉庆皇帝在这里病死。1860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皇帝逃到避暑山庄避难,第二年病逝于此殿。他死前在这里发出诣旨,批准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追认《中俄瑷珲条约》有效,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h3> <h3>寝宫东西各有一个小院落,称东所、西所,与寝宫有侧门相通,是后妃住所。咸丰时,慈安住东所。慈嬉居西所。咸丰死后,慈禧与奕䜣在西所策划了辛酉政变,实现了太后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四十八年的统治。</h3> <h3>烟波致爽殿后面是“云山胜地”,面阔五间,两层楼,为康熙第八景,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楼下设有小戏台,是帝、后听戏的地方。听导游讲“云山胜地”的特别之处,在于楼内不设楼梯,从楼前假山上的磴道上楼。据说站在楼上能远眺磬锤峰、南山,景色雄奇;可俯瞰湖区,平原区,楼阁亭榭、烟水茂林尽收眼底。康熙帝曾赋诗:“万顷园林达远阡,湖光山色入诗笺。” </h3> <h3>后寝最北有垂花门,门楣横匾题名“岫云门”。出岫云门,就离开了宫殿区,进入苑景区。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先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后营建宫殿,建避暑山庄,康熙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br></h3> <h3>我们随着人流往下走进苑景区:要到山峦区的游人,都在摆渡车售票处扎堆。更多的游人走向湖泊区,我们也向湖区走去。</h3> <h3>在湖畔“避暑山庄”石碣处游人如云。整个避暑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宛若中国自然地貌浓缩一园。湖泊区是兴建避暑山庄时,在天然湖沼的基础上人工开拓而成,因地处塞外,故名塞湖,塞湖是避暑山庄内湖泊的总称,湖中岛屿、桥堤又分隔成八湖。<br></h3><h3></h3> <h3>避暑山庄最有情趣的地方就在这丰富多彩的湖区,十里塞湖,仿江南水乡而建,湖面碧波荡漾,各色游船、画舫游弋,亭台楼榭隐隐,飞桥野隔,岸边、湖堤垂柳摇曳。柔美迷人的湖光澄水,令人徜徉流连。难怪当年乾隆皇帝自豪感叹:“何必江南罗绮月,请看塞北水云乡。”</h3> <h3>我们以分隔如意湖和下湖的“芝径云堤”木拱桥为起点,沿下湖反时针游湖。从“万壑松风”石岩下经过。万壑松风,康熙第六景,为宫殿区最早的建筑群,是康熙皇帝读书、批阅奏章、召见官员的地方。康熙晚年把孙儿弘历(乾隆)安置后殿读书,并陪侍接见王公大臣。<br></h3> <h3>过“清碧亭”,一路拍摄下湖湖光美景,来到“水心榭”。</h3> <h3>“水心榭”为乾隆第八景。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当年康熙题名“额水心榭”,意为建筑在水中高台上的房屋。榭下有水闸八孔,又俗称“八孔闸榭”。此榭分隔下湖和银湖。</h3> <h3>银湖中长满荷花,荷叶田田,挨挨挤挤。粉红色的荷花在凝碧般的阔叶间竞相怒放。远处是“文园狮子林”,太偏僻了,我们只在水心榭上打望而去。</h3> <h3>沿着下湖湖畔前行,打望镜湖,来到象征海上仙山的三大岛之一的“月色江声”岛,据说“月色江声”取意于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中描写月色和江水的名句。闭目冥思:万籁俱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湖水轻拍堤岸,发出浅唱低吟之声。此岛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上湖、下湖、澄湖的怀抱之中。岛上建有北方四进院落、游廊、方亭等。</h3> <h3>岛上观上湖、澄湖,画舫畅游,如意洲绿水环抱,茂林掩影,金山岛塔殿恢宏。</h3> <h3>我们从月色江声岛西北的小石桥出,沿湖滨步道往北,跨叠石小桥来到金山岛。</h3> <h3>金山,本是江苏镇江江心的一名胜,康熙帝南巡时,特别欣赏金山景物,故于此仿造:堆砌山石成峻崖峭壁,筑亭台楼阁于怪石之间,并以“金山”题名。金山,前后高低错落,三面临湖,一面溪涧,湖水环抱,如紫金浮玉。</h3> <h3>假山怪石之间筑殿康熙第十景的“天宇咸畅”和第十二景的“镜水云岑”。山顶建有三层木塔,叫“上帝阁”,是清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之所。景致雄奇。</h3> <h3>金山岛前“皇家御水坊”画舫码头,游人如织,生意火爆。湖畔游廊可休息、观湖、拍照。</h3> <h3>离开金山岛,沿湖滨继续北行,穿过“香远益清”,来到湖区东北隅的“热河泉”。热河泉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泉侧立一石碣,上书“热河”二字。热河全长700多米,在一般地图上找不到它。它是中国最短的河流,曾经热河省以此命名,其主要水源来自这热河泉。据说热河泉冬季水温为8℃,不结冰,故名。</h3> <h3>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泉水清凌,流入澄湖。泉上架桥,如彩虹横卧。热河泉四周都人山人海。<br></h3> <h3>热河泉的北面有一石船坞,叫东船坞,是用巨石砌成的渠仓,是停泊龙船的地方,据说以前船坞上面还建有敞亭。</h3> <h3>穿过“蘋香沜”,沿澄湖湖畔一路向西。</h3> <h3>来到“御瓜圃”,它是康熙皇帝开垦出的农田,种植粮食、蔬菜、瓜果。现用篱笆围着,内有茅草屋,有菜地、玉米地……皇家瓜圃和万树园之间有一亭曰“莆田丛樾”,为康熙第三十五景。该亭是当年康熙皇帝在莆田丛樾间赏景、吟诗和休息的地方。</h3> <h3>莆田丛樾、御瓜圃后为平原区,广阔无边,绿草茵茵,古榆槐杨柳散植,遮天蔽日,绿树掩影的石碣上书“万树园”。据说乾隆皇帝常在这里召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和外国使节,举行野宴,伴以烟火、河灯、马技、音乐舞蹈等表演。据说当年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如今“万绿园”南仅有乾隆手书《绿毯八韵》诗碑一座尚存。<br></h3> <h3>沿澄湖湖畔有“莺啭乔木”亭,为康熙皇帝第二十二景,是当年皇帝在朝霞映衬下听莺鸣鸟啼的地方。</h3> <h3>一路赏游澄湖湖光山色,金山飘逸,如意洲秀婉,烟雨楼美仑美奂,“君不见,磬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h3> <h3>“水流云在”亭,康熙皇帝第三十六景,取意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是当年帝后赏景休息的地方。</h3> <h3>对面就是湖区三仙岛中最大的如意岛,因岛似如意,故名。据说康乾七十二景中,有十二景荟萃于此岛。有五孔汉白玉栏杆的石桥与之相连,且通摆渡车。</h3> <h3>先在石桥上望望景,拍拍照。</h3> <h3>过桥来到如意洲,就是湖区摆渡车的起点站,到处人山人海的,好郁闷。我们往左沿湖边而去,来到的“西岭晨霞”处,它是康熙第十一景。</h3> <h3>“西岭晨霞”对面有一小岛——青莲岛,有小曲桥相连,岛上建有仿浙江绍兴的“烟雨楼”。</h3> <h3>“烟雨楼”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主体建筑为二层楼阁,檐下悬乾隆御题“风雨楼”金漆云龙匾。据说每逢山雨袭来,满园空朦,雨态烟容,恍如梦境。《还珠格格》里的淑芳斋就取景于此。烟雨楼右前侧有石砌假山,顶上建有“翼亭”。</h3> <h3>如意洲上的建筑群,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是最早的宫殿区。殿阁古朴秀雅,布局精巧灵活,沿中轴线依次建有“无暑清凉”殿,匾为康熙皇帝御题。据说盛夏时,四周澄波如碧,浓荫如盖,清风直入,甚觉清凉舒爽。</h3> <h3>“延薰山馆”殿是康熙第四景,为山庄营建初期皇帝临朝理事之所。康熙皇帝御题“延薰山馆”,抒发清帝仁怀天下之胸臆,标榜自己与民同乐之襟怀。</h3> <h3>侧殿辟有“清代帝王百官服饰展”、“清代皇后皇妃服饰展”。</h3> <h3>“水芳岩秀”殿是康熙第五景,匾为圣祖御题。此处镜波绕岸,瑶石依栏,水清则芳,山静则秀,为清帝读书、居住、颐养之所。</h3> <h3>来到如意洲东面的“法林寺”,它是山庄内最早修建的寺庙,门殿康熙御题“法林寺”。正殿三间,圣祖御题“般若相”,为乾隆第十六景,内供无量寿佛和救度佛母。西配殿供龙王,东配殿供雷神。</h3> <h3>如意洲东南有“清晖亭”,亭为方形,据说是当年康熙皇帝从南朝诗人谢灵运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诗句中摘“清晖”而命名的。“清晖亭”隔着澄湖与金山岛相望,画舫穿梭,金山“皇家御水坊”码头还是一片繁忙。</h3> <h3>“含润亭”位于如意洲南面,建在青松翠柳掩影的上湖北岸,为飞檐四角方亭,亭匾为康熙御题。亭东南临水,隔上湖与“月色江声”遥相呼应。盛夏时置身亭间,湖面微风四起,清凉湿润,是春季赏花、夏季乘凉、秋赏红叶、冬赏白雪的好地方。</h3> <h3>我们来到如意洲西南如意湖畔,临湖建有一亭,亭匾为乾隆御题“观莲所”。亭前红莲婀娜,清香袭人。据说乾隆曾在这里为祖父(康熙)背诵宋代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得到嘉奖。乾隆登基后,为纪念这段和祖父相处的日子,命此亭为观莲所。</h3><h3>  </h3> <h3>离开观莲所向北,沿长廊来到一大殿,殿面朝西,殿额康熙御题“金莲映日”,为康熙二十四景。据说当年庭院内外遍植金莲,枝叶挺拔,金莲硕大,姹紫嫣红。每当夕阳斜照时,红霞洒在遍地金莲上,精彩闪烁,恍若遍地黄金。</h3> <h3>离开如意岛,我们来到“知鱼矶”,为乾隆三十三景,是帝后垂钓观鱼的地方。取意源于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水辩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典故。乾隆还在此题诗曰:“出水轻鲦乐意洋,临矶欣觉会心长。由来万物天机适,安用劳劳辨惠庄。”眼前如意洲畔种满红莲,鱼戏莲叶间,人鱼都不亦乐乎!</h3> <h3>我们转身离开湖区,向平原区走去,平原区极为广阔平坦,绿草没膝,平原上除了散植的榆槐杨柳,没有任何的土木建筑物,只在平原区四周建有亭、台、榭、楼、殿、庙、蒙古包。据说当年平原上麋鹿、野兔、雉鸡、狍子……出没,是皇子、王公、贵族游猎的好地方。我们沿着景区搭建的木步道,穿行在茵茵绿草古槐古柳中,也觉野趣横生。<br></h3> <h3>来到永佑寺附近的牡丹园,牡丹花期早已过了,只见簇簇绿枝。</h3> <h3>牡丹园西建有一片蒙古包,原建于乾隆十九年,建有皇帝御幄蒙古包,又称黄幄殿、大幄,是皇帝的临时宫殿。其周围的蒙古包等级森严,最外层设置木栏“风障”,“风障”里外都有八旗兵守卫。眼前的蒙古包为避暑山庄蒙古包度假村村,设高、中档特色客房四十余间,分为总统套房、豪华蒙古包,豪华套房、豪华标间及大床房,豪华与舒适并存,套套精雕细琢。</h3> <h3>我们沿着蒙古包右侧走向永佑寺。永佑寺是避暑山庄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寺庙,建于乾隆十六年(1715年),“永佑”取其永远保佑安宁之意。寺院座北朝南。据说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牌坊、天王殿、正殿、后殿、舍利塔及御容楼等建筑。可眼前的永佑寺除四座石碑及舍利塔外,其它的都成遗迹,只残留地基,依稀可见曾经的辉煌。</h3><h3></h3> <h3>永佑寺舍利塔,又名六合塔,是避暑山庄标志性建筑之一。塔始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历时10年建成,仿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塔所建,塔高67米,九级八面。塔基四周设汉白玉石栏杆;八面塔基用石条砌成,镌有浮雕佛像;塔廓飞檐斗拱,琉璃覆顶;塔身砖石结构,琉璃装饰;塔顶镏金塔刹,金碧辉煌。舍利塔兼具南秀北雄之风姿,雄浑中透着轻盈灵秀,挺拔中蕴含端庄舒缓,可惜不能登塔细赏。</h3> <h3>离开永佑寺,从蒙古包前绕过沿着摆渡车道游览平原区的西面、山峦区脚下。过桥来到半月湖西岸松云峡口西南侧的“云容水态”轩,为康熙二十八景,建于康熙四十二年,依山面水,面阔5间的敞轩,是欣赏行云流水之处。据说是取杜牧“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诗句而题额。这里云容千变万化,水态溶溶冶冶,又相互交融,分不清何为云何为水。</h3> <h3>旷观是松云峡的峪口。松云峡是山庄山峦区中五条沟谷中最北边峡谷最长、面积最大的一条沟谷,俗称“避暑沟”。旷观为一座崇台,台下辟小门,台上建殿三楹,圣祖御题“旷观”。据说峡谷间有一条大石条铺就的御道,清代时,皇帝、皇子、后妃们常从旷观门出沿着御道出山庄去狮子园和外八庙。在旷观可观古树蔽日,碧草连天,晴空万里;闻百鸟齐名,溪流潺潺。峪口前侧有游人登山,我们放弃山峦区不游。</h3> <h3>往南走向一座池塘环绕,白色粉墙围成的庭院,从圆形月门进入,却是后院,院中古树掩影假山林立,曲径通幽,绕到前院,一水池横于大殿前,池水清澈。水池南岸一圈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岭峰兀立,沟壑交错,亭桥洞巧设。听工作人员讲这假山是承德周边十大名山的缩影,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还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假山后是正门却不准人通行。</h3><h3><br></h3><h3></h3> <h3>工作人员指着池中的一弯亮光说:看,池中有一弯新月!站在工作人员指定的位置,果然见到池中一弯新月随波晃动。原来这是园林设计者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形成“抬头看日,低头观月”,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为山庄之一绝。</h3> <h3>转身仰视身后的大殿,六楹面南,外观重檐两层,工作人员说内部结构是三层,设廊,深绿色的廊柱,檐下横匾书“文津阁”,是避暑山庄的藏书楼。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此阁是1954年重修的。文津阁曾收藏过1785年誊写的《四库全书》。文津阁东有一碑亭。</h3> <h3>从后院月门出来,绕到文津阁正门,门殿大门果然紧闭,来到阁前吃闭门羹的游客多有抱怨。乾隆皇帝为贮藏钦定的由纪晓岚负责组织誊写的《四库全书》,特将皇家藏书楼建在这塞外之地,以标榜天朝的文治武功。</h3> <h3>文津阁前有一重檐攒尖顶大型方亭,建在嶙峋怪石上,一层檐下横匾书“曲水荷香”,亭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03年),为康熙第十五景。亭内外奇石环列,形成弯弯曲曲的水道,其意境在康熙看来胜过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喝酒并写下了《兰亭序》中说的流觞曲水兰亭的自然景色。康熙曾在此亭宴请大臣及蒙古王公。</h3><h3></h3> <h3>文津阁东面,万树园西侧,这里地势平坦开阔,青草如毯,驰道如弦,草地上辟有栅栏围成的鹿园。园前立石碣题名“试马埭”,据说为康熙始设,乾隆御题,为乾隆二十一景,是清朝皇帝“考牧”的地方。据说当年皇帝由避暑山庄去木兰围场,举行“木兰秋狝”之前,总是先在此举行骑射、赛马、摔跤比赛活动,选出大批宝马良驹随八旗官兵奔赴木兰围场进行“木兰秋狝”大典。<br></h3> <h3>继续往南,来到一座用条石垒砌的堤桥上,据说此石桥是山庄内最长的一座堤桥,西湖之水由桥孔注入东湖。堤桥两端竖宝坊两座,北端宝坊曰“双湖夹镜”,康熙皇帝御题,为康熙三十三景。取意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是山庄观荷的佳处。</h3> <h3>南端宝坊曰“长虹饮练”,亦为康熙御题,为康熙三十四景。据说每当雨后天晴,彩虹横空,把湖水染的五彩缤纷,长虹两段倒影湖中,景色极为壮观。桥南种植敖汁荷花万枝,间以内地白莲,红、白相间,清芬袭人。<br></h3> <h3>沿东湖湖畔而行,离开山脚。</h3> <h3>来到“芳渚临流”亭,为重檐方形亭,建在湖滨的天然巨石上,为康熙第二十七景。亭三面临水,一面居山。据说夏季潺潺的湖水,翠绿的山光,泛着涟漪的湖泊,百鸟共鸣齐飞,构成一幅奇妙的山水花鸟图。</h3> <h3>沿湖边林荫道南行,来到如意湖畔的街市。据说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避暑山庄的乾隆帝,为寻求民间街市乐趣,在山庄内开设茶酒铺、磁器铺、洋漆铺、香扇铺和文房四宝等买卖铺。开市期间,由太监充任各店铺掌柜,皇帝过此,各铺呼买呼卖,皇帝有时进去问价,皇后买些小件,王公大臣们则在酒肆茶楼,饮酒品茶,推杯换盏,非常热闹。</h3> <h3>如意湖滨的如意湖亭,乾隆第四景,与环碧岛隔水相望,是一座十字形小亭。</h3> <h3>我们来到今天游湖泊区的起点踏上“芝径云堤”,它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为康熙第二景。因修建避暑山庄最先动工的就是湖区,所以“芝径云堤”最早修建,该堤位于上下湖和如意湖之间,据说是仿杭州西湖苏堤所建。“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径分三枝”,通向月色江声、如意洲、环碧三个岛屿。先走一走向东舒展的一枝湖堤,它分隔上下湖,通向“月色江声”岛。</h3> <h3>又踏上“芝径云堤”向西舒展的一枝湖堤,连碧环小岛,岛上主殿康熙题额“环碧”,取青山碧水环抱之意。另有东西配殿各三楹,以回廊相连。未开放。<br></h3> <h3>“环碧”岛北端滨水建草亭一座,形似斗笠,名“采菱渡”, 是皇帝后妃驾舟采菱嬉戏野餐之地。眼前睡莲飘摇,莲香扑鼻,生机勃勃,秀美宜人,野趣横生。</h3> <h3>我们最后踱上分隔上湖与如意湖段“芝径云堤”,它通向如意洲,堤上小牌坊一面书“如意洲”,一面康熙御题“芝径云堤”。据说凭高远眺这一堤三岛酷似一枝灵芝,又如一片云朵,故名。眼前的“芝径云堤”据说仍是300年前清朝皇帝经常走的长堤哟!</h3> <h3>我们流连“芝径云堤”,漫步其间甚觉趣味横生。承德避暑山庄,以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br></h3> <h3>10月11日一早我们驱车前往承德东郊区的磬锤峰游览。路过承德外八庙之首号称“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外八庙是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为供来承德朝见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观瞻居住而建。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其中承德八座,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与避暑山庄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普陀宗乘之庙是为祝贺乾隆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而建,“普陀宗乘”为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其主体建筑位于山顶叫大红台,台的正面下白上红,红台上建有塔。我们只在山门前转了转。山门为一座白色藏式崇台,台下开朱红三门;台上建有红色大殿,黄色琉璃瓦顶,飞檐翘角。山门山前有一对大石象,威武雄壮。</h3> <h3>离开普陀宗乘之庙,远远的就望见磬锤峰,独峙山巅,傲视红尘,我们向着它直奔而去。公路右面山梁上还有城墙,城墙内就是避暑山庄。转过漂亮的街心环岛,来到罄锤峰游客中心停车场。<br></h3> <h3>我们从游客中心的左边沿公路上山,路过外八庙之一的普乐寺,私家车可以开到寺前停车场。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敕赐“普乐寺”,意为“天下统一,普天同乐”。</h3> <h3>普乐寺有前后两个山门,前山门为单檐歇山顶,中辟大门,左右为旁门,山门向西,遥遥正对避暑山庄;后山门面东,正对磬锤峰。乾隆认为磬锤峰为神物,是上天的启示,故在寺的后部又辟一个山门,这在我国寺庙中是少见的。</h3> <h3>普乐寺的主殿很有特色,是一座重檐圆形的亭阁式建筑物,俗称圆亭子,叫“旭光阁”,仿北京天坛祈年殿修建的。据说旭光阁和阁下的三层石台,构成一个立体的曼陀罗,这是我国除西藏外修建的最大的一处曼陀罗。屋面上铺着黄色琉璃瓦,金光灿灿。上层顶部的中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铜制鎏金宝顶,造型庄重美观。</h3> <h3>我们从普乐寺左侧绕过,继续爬山,路牌所示“蛤蟆石”也在前方,甚觉惊喜。据说从普乐寺到磬锤峰还有三华里山路。爬山一大阵才来到检票口,磬锤峰已开发成国家森林公园,4A景区,门票25元/人。</h3> <h3>红色的登山步道夹在青山绿树间,感觉挺惬意。</h3> <h3>爬上前山石梯,举目从参差松枝间眺望,远山逶迤,外八庙拱卫,承德市温婉,永佑寺舍利塔宛若定海神针,普乐寺“旭光阁”流光溢彩。</h3> <h3>红色景区步道已断,按路标所指往左走沙砾路。绕山崖,一挺拔峭立的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其形似洗衣的棒槌。当年康熙皇帝见了,钦赐大名“磬锤峰”,俗称棒槌山,古称石挺。它离我们还有那么远,这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架势啊!</h3> <h3>来到正对磬锤峰的山崖前,这里成了天然的观景台,爬山的游人都在这里拍照留影。据说磬锤峰从形成到如今大约已有300万年,石柱上粗下细,挺拔俊俏,巍然兀立在一天然台基上,宛若上帝之手竖起拇指给这片神奇的承德大地点赞👍!<br></h3> <h3>转过山崖又是一段红色石级通向山坳,磬锤峰南约500米远处的山峦上一块凸起的天然巨石,其上临崖有一道横向石缝,远眺巨石极象一只欲跃天穹的蛤蟆,昂首凸目,大嘴微张,故名“ 蛤蟆石”。当地流传着“棒槌山倒,蛤蟆石跑”的民谣。</h3> <h3>我们只为观磬锤峰而来,只打望“ 蛤蟆石”。这堪称世界一绝的磬锤峰,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的地质运动,随着地壳运动,承德渐渐形成许多千奇百怪的沉积岩石,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构成了千岩竞秀的“丹霞地貌”,磬锤峰、“ 蛤蟆石”就是奇石中的经典。<br></h3> <h3>我们穿过一段密林中的羊肠小道。终于来到磬锤峰下。随着我们的临近,磬锤峰也是移步易景,变幻着它曼妙的身姿。</h3> <h3>磬锤峰下的这段山路是最陡峭的一段,我们却觉得是最令人振奋的一段:“胜利在招手,曙光在前头”!啷个都要留下这段印迹。</h3> <h3>爬上磬锤山来,眼前的磬锤峰,就是一块兀立的巨石,显得有些粗糙和一般;南面的“ 蛤蟆石”像一颗旋螺;四周山峦连绵,异峰峥嵘;回身北望,磬锤山脊宛如一道靓丽的天然观景平台。<br></h3> <h3>据说我们脚下的棒槌山海拔596.26米,石棒槌高38.29米,上部平均直径15.04米,下部直径10.27米,基座高21.13米,长38米,宽3—5米,游人只能上基座东侧一半处观赏拍照。棒槌顶上有几株不知名的植物。距基座18米处,峰的半腰有一株纵横而生的蒙桑,据说树龄在300年以上,树高3米多,主干直径30多厘米,这棵桑树仍然年年结出桑葚,色儿白个儿大,味甜。<br></h3> <h3>走向磬锤山脊,山脊中段东侧有建造宝山寺的名僧麻祥墓塔。在山脊上一路回望磬锤峰,亦是移步易景。</h3> <h3>伫立山脊前段崖壁上,远眺群山万壑,葱郁幽远。俯视山下承德市青山环抱,武烈河飘逸如带。外八庙红墙金顶特别打眼,数一数只能看到四五座寺庙。</h3> <h3>山脊前端东侧有宝山寺,距磬锤峰北200余米,被称为砬壁佛光的宝山寺,建于清朝中后期,由名僧麻祥主持建造,寺庙坐西面东,背倚和磬锤峰同时形成的石墙残留物,高约4米,长约20米。它仅构一院辟一门,院内高台上设正殿三楹。</h3> <h3>殿内主供宗喀巴、五世班禅、七世达赖、不动金刚、弥勒佛五尊佛像,殿外南侧有吉祥天母、米拉日巴佛像二尊。这些都是摩崖石像。</h3> <h3>殿外南侧石墙上刻有康熙《锤峰落照》诗</h3><h3> “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枕涧报深秋。</h3><h3>巉岩自有争佳处,未若此峰景最幽。”</h3><h3>据说康熙皇帝当年为了在避暑山庄内观赏磬锤峰,特在西山上建造了一座“锤峰落照亭”,与磬锤峰遥遥相望,并写下了这首诗。</h3> <h3>殿外北侧石墙上有个石洞,爬一爬,虽然狼狈,却有一番童趣。</h3> <h3>在磬锤山北坡坐索道下山,否则只有沿路返回下山。一路拍摄磬锤峰情貌。</h3> <h3>磬锤山的索道据说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吊椅式索道,长达1620米,票价50元/人。坐索道下山要将近20分钟。</h3> <h3>坐着慢慢悠悠的索道,俯视索道沿途风光,轻松加愉快,承德山水华府尽收眼底!再会,承德!</h3> <h3>离开承德,我们驶上京承高速,奔向下一个此次游程中重要的旅游地——山西大同。穿行在巍峨的燕山山脉中,一路逢山穿隧,遇沟过桥,通途无阻。</h3> <h3>路过“金山岭长城”。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对长城进行加固、改建、续建。据说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h3> <h3>过“司马台检查站”,进入北京市境内。北京我们近二十年前游过,此次也不在游程计划内,所以我们只在北六环外穿行、路过。</h3> <h3>路过居庸关长城。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北魏时,居庸关才始修长城,此后历代均有加筑修建,现存的居庸关长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h3> <h3>路过“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是明长城中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北京的重要屏障。二十年前游过八达岭长城,今天我们一略而过。</h3> <h3>过“康庄收费站”,驶上京藏高速,进入河北景内。</h3> <h3>经过“官厅水库”。</h3> <h3>穿行宣大高速,进入山西境内,直奔大同市。历史底蕴厚重的承德,我们用2天多的时间来倾情领略,一路所见所闻丰盈着我们的心灵,把短暂的美好铭记于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