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摩、西、葡】(一)写在前面的闲话

保哥

<h3>  “久居生游情,离家起乡愁。”一年一度的旅行又将开启,这次保哥要带你一起西行摩洛哥、西班牙和葡萄牙。<br></h3> <h3>  一直都想去摩洛哥、西班牙和葡萄牙,并一直以为会在很多年后才能了却这个心愿。但没有想到这个藏在心中的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快得连合作多年的康辉苏总都说:“这个不是你的风格嘛?”<br></h3> <h3>  是啊,按照我以往的“规矩”出行之前半年就会开始做行程及相关事项的准备,这一次,原计划去美国的行程要做重大调整,时间空出来之后曾经想去采尔马特徒步马特洪峰,少女峰玩雪国列车,北海道看凄美秋色,纪伊半岛揽奈良风采,但等等的想法都因为诸多不配合因素一一破灭。<br></h3> <h3>  而放在心头的这个梦想却成为信手拈来的顺利果实,当然,你千万不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会可以轻轻松松得到,就像不要相信“岁月静好”一样,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很多的人在默默帮你把那些不“静”的事情一件件摆平了罢鸟。<br></h3> <h3>  9月份出行7月份才做出最后的决定,确实节奏是赶了很多。这一赶把好几个原来约定要与之一起出游这个线路的老朋友也给刷下了,在此深表歉意啦!<br></h3> <h3>  虽然时间赶了一些,但每一个环节却是马虎不得。这要感谢康辉的苏总,亲自上阵严格把关为落实我天马行空的神游定制行程操心劳神,还要感谢G宝宝毫无怨言的服务,有几个地方的酒店在我的要求下来回折腾了不下四次,其目的是让定制的感受达到极致,住得开心之余还要便于游玩。当然还有为行程提出亲身体验建议的W好友和X好友,谢谢啦!<br></h3> <h3>  说来也怪,此次出行虽然时间急迫,但自己设计行程时尤有神助,在较短的时间就排出了比较满意的行程,之后再与那些听得见炮声的当地地接几次过招就拍下了这次行程。我想主要原因是这个行程虽然未正式开做,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却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br></h3> <h3>  年初自己就在收集摩洛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各种相关信息。时间不够,把上下班路上时间也给了耳朵来听起这三国的历史,抓紧一切空闲时间把与三国两地有联系的经典电影又找来温习了一遍,也许你已经猜到几部《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间谍联盟》、《黑房子》 (Casanegra)、《情迷巴塞罗那》、《卡门》等,功夫从来都不会辜负用心人的,有了这些耳闻目睹的材料垫底,再加上W好友的现场实操经验的帮助,才可以在较短时间出活儿。<br></h3> <h3>  把三个国家放在一起走,实际上是有其道理的。摩洛哥地处非洲的西北部,与西、葡隔直布罗陀海峡相望。摩洛哥的部分地区曾经是北面这个两个海上霸王的殖民地,而西、葡一部分领土也曾被摩洛哥的柏柏人和阿拉伯人把玩多载。三国两地无形之中民族、宗教、文化等等都有太多的融合与渗透。<br></h3> <h3>  旅行由南到北层层推进,游玩者就会像地质学家看见岩石中隐藏的那一层层年轮秘密时表现出该有的兴奋。因此,我在做行程设计上也尽量去按照这一脉络去设计路线。如果在地图上把线路标出来,你会看到两个连在一起的“S”。西撒哈拉虽然是三毛创作那些消耗了我们多少青春“毒品”灵感源泉之地,但那条漫漫千里的征程还是被自己带薪假期的羞涩而无情地割舍啦!<br></h3> <h3>  有好友询问我此次行程路线,在此就先做粗线体指引。总行程20天,实际游玩19日。从国内飞巴黎中转,南飞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品理克咖啡,乘车抵摩洛哥东南重镇玛拉卡什游不眠市场,向东经瓦尔扎扎拉上阿伊特•本•哈杜村,再向东北方向入梅如卡看撒哈拉沙漠,之后转向北上菲斯小住,经梅克梅克内斯再北上舍夫沙万打卡,一路向北经白色之城得土安进丹吉尔看非洲地图,乘渡轮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住西班牙南部小城米哈斯。<br></h3> <h3>  东行马拉加、内哈尔、弗里希利亚那抵到格拉纳达观日落。至此线路转向西北进科尔多瓦、龙达、塞维尼亚寻古。继续向西经葡萄牙埃武拉,住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伊斯卡伊斯揽海,经水城阿威罗抵波尔图怀旧。<br></h3> <h3>  从波尔图出葡萄牙再入西班牙大学城萨拉曼卡漫步,向东经阿维拉、塞戈维亚到古都托莱多凭吊。之后北上马德里进神秘皇宫,从马德里乘西班牙高铁抵达东北部城市巴塞罗那赏高迪,从巴塞罗那飞巴黎愉快回国。<br></h3> <h3>  近二十天的行程自然少不得各种风物的搭配,连交通工具都配齐了海陆空,在三国两地更有三位风格迥然的地接司导为我们提供完美服务。<br></h3> <h3>  自然风光中目睹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纵贯在摩洛哥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脉和风情万种的撒哈拉沙漠之间,体会着暗流潜泳的直布罗陀海峡和山峦起伏的西班牙梅塞塔高原,领略到蔚蓝深邃的地中海丽日和风暴咆哮的比斯开湾冷风。<br></h3> <h3>  而人文风情方面,由于历史上摩洛哥经历过多个民族的侵略与统治,透过长袍加身的摩洛哥人外表可以看到西方文化的影子,有人说摩洛哥是阿拉伯袍子下的西方人,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摩洛哥的年轻人着装是比较现代的,即便是女子也很少有人用面纱蒙面,最多就是黑纱将头部包裹。街头你可以看到很时髦的摩洛哥女孩,入时的装束顿时让人忘记了身在何处。<br></h3> <h3>  但摩洛哥的慢节奏不守时与西方的快节奏和守时还是不能划等号,同时在与你的交往之中摩洛哥人热情却不会过于亲热,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你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值得一提的是,多彩的摩洛哥城市会带给你与不同色调有关的文化感受。<br></h3> <h3>  跨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后,西班牙、葡萄牙的风格却是另一类天地。这块土地曾经被柏柏人和阿拉伯人入侵,并几乎一举征服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原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人被迫逃到半岛的北部。<br></h3> <h3>  但顽强的西哥特人通过坚持不懈地战斗,最终还是把柏柏人和阿拉伯人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直到1837年,伊莎贝拉二世女王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才将零碎的几个小王国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开始用西班牙一词“España”(腓尼基语,意为“野兔”)。<br></h3> <h3>  在这期间的1139年,阿方索•恩里克斯战胜了穆拉比特王朝军,乘机策动独立,自封为葡萄牙君主阿方索一世。强烈反对葡萄牙独立的莱昂王国在罗马教廷的淫威之下,亦只好在1143年承认葡萄牙的独立。1147年,阿方索一世攻陷穆拉比特王朝统治下的里斯本,形成了今天葡萄牙王国的版图。<br></h3> <h3>  战乱的历史孕育出来的是各种宗教与文化的叠加,浪漫与激情的交融。这里先不表举重若轻的斗牛表演和激情澎湃的弗拉明戈,只从女士手中一把扇子演绎出来的爱恨情仇的表达方式,你就可以看出亚、非、欧文化融合发展的影子。<br></h3> <h3>  而最早把折扇带到欧洲的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打破脑袋也想象不出,这么一个东方小物件会在当时的欧洲贵族之中形成流行的稀有之物,欧洲宫廷一时间扇影翩翩如蝶翼,折扇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br></h3> <h3>  欧洲的女士们则是把这件从东方舶来的“海外稀奇之物”赋予了更多的传情达意之涵义,法国作家伏尔泰有过这样的定义:“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拿剑的男子。”<br></h3> <h3>  好了,异国他乡,风情万种,精彩纷呈,按我的习惯先把这次走过的代表景点放上一张,让各位先睹为快。当然,百闻不如一见,要想深入地体会每座城市的魅力还是跟上保哥西行摩洛哥、西班牙和葡萄牙。<br></h3>